魏灭蜀之战是三国后期司马昭领导的吞并战,也是强者消灭弱者的一场战争。这是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景耀六年(263年),魏国进攻蜀汉,姜维在剑阁被钟会的十万大军缠住,邓艾趁机偷渡阴平小道,直趋成都,江油守将马邈投降,诸葛瞻战死绵竹,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在这之前,因为刘禅听信宦官黄皓的谎言,认为魏军不会来,也就没有加紧防备,结果,魏军真的兵分三路打来了,大祸临头,刘禅慌忙派诸葛瞻率军迎战,诸葛瞻错失机会,没有抢占险要地形死守,和邓艾军硬拼,兵败而死。
当时,阎宇西还,留下两千人让罗宪守永安城。当成都失败的消息传到永安,永安城中大乱,长江边的长史都弃城逃走了,罗宪当机立断,将一个作乱者斩首,这样城中的百姓才安定下来。当罗宪得知后主刘禅已投降魏军,便率领所统辖的军队临都亭三日。
蜀汉有难,此时,吴国不但不救援蜀汉,反而想趁火打劫,从中分一杯羹。于是,吴军西进,对外宣称救援蜀汉,暗里面准备袭击罗宪。罗宪说,我们的国家危难时刻,吴国是我们的唇齿之邦,是盟友,他们不但不抚恤我们灾难,反而想从中获利,这是背盟违约,何况,我们亡国了,吴国能长久吗?我怎么能做吴国的降虏呢!于是,罗宪便归顺魏国,然后,整顿军队,激励将士,誓死一战,将士们也都听命。
后来,吴国听说钟会和邓艾败亡,成都大乱,百座城池没有归属,吴国有吞并蜀汉的想法,但是,因为巴东这个地方一直固守,吴国的军队一时过不来,接着,吴国又让步协领兵西征,罗宪率军迎战,将其打败。
孙休大怒,又派陆抗率军三万多人增援步协进攻罗宪,陆抗就是陆逊的儿子。
罗宪坚守六个多月,救援的军队迟迟不到,这时,偏偏城中一大半人又染上了瘟疫。有人劝罗宪向南出牂柯,或向北奔上庸,可以保全。罗宪说,作为人主,是百姓所仰慕的,既然不能保全城池,到危急时再抛弃百姓,这是君子不能做的事,我宁愿死在这里。
这件事在《三国志》注引《襄阳记》中记载:吴闻蜀败,起兵西上,外讬救援,内欲袭宪。宪曰:“本朝倾覆,吴为脣齿,不恤我难而徼其利,背盟违约。且汉已亡,吴何得久,宁能为吴降虏乎!”保城缮甲,告誓将士,厉以节义,莫不用命。吴闻锺、邓败,百城无主,有兼蜀之志,而巴东固守,兵不得过,使步协率众而西。宪临江拒射,不能御,遣参军杨宗突围北出,告急安东将军陈骞,又送文武印绶、任子诣晋王。协攻城,宪出与战,大破其军。孙休怒,复遣陆抗等帅众三万人增宪之围。被攻凡六月日而救援不到,城中疾病大半。或说宪奔走之计,宪曰:“夫为人主,百姓所仰,危不能安,急而弃之,君子不为也,毕命於此矣。”
恰在此时,荆州刺史胡烈率军攻打吴属荆州的重镇西陵,陆抗在腹地受到威胁的情况下退兵了。自此永安之围解除,罗宪因此被加封为陵江将军、监巴东军事、使持节、领任武陵太守。
那么,吴国看到蜀汉危难时,不但不救,为何还想趁火打劫呢?
这事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当时的蜀汉气数已尽,已经要灭亡了,无力回天,就像一座大厦就要倒了,怎么扶啊?扶是扶不住的,只能看着它倒塌。
而看到对方倒塌了,吴军也想趁机捞一把,占一点便宜,毕竟,蜀汉和吴国接壤,吴国想,能占一点是一点,不占白不占,但是,没想到遇到了罗宪这样的人,宁死不让,誓死相拼,吴国最终什么也没捞到。
公元265年9月6日,曹魏权臣、西晋奠基人司马昭突然离世,年仅五十五岁。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三国格局的进一步瓦解,更因后世对死因的争议,成为历史迷雾中颇具戏剧性的...
司马昭 2025-09-16 黄皓之死:历史与演义的交织真相在蜀汉末年的政治漩涡中,宦官黄皓以擅权乱政、祸国殃民的形象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关于其最终结局,民间流传最广的版本是“被司马昭凌迟处死”,但这一说法实为《三国演义...
司马昭 2025-09-10 司马昭之死:一场被艺术加工的历史迷雾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蜀汉后主刘禅被迁往洛阳,封为安乐公。两年后,司马昭宴请刘禅时,一句“此间乐,不思蜀”的回答,竟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笑死司...
刘禅 司马昭 2025-09-04 乐不思蜀:生存智慧与历史责任的辩证之思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刘禅在洛阳宴会上面对司马昭的试探,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千古名句。这一场景被《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完整记载,并演变为成语“乐不...
刘禅 司马昭 2025-08-14 司马师与司马昭:权力接力中的兄弟共谋与历史分野司马师与司马昭,这对生于河内温县的兄弟,以截然不同的性格与手段,共同完成了司马氏从权臣到帝王的转型。作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嫡子,他们既是血浓于水的兄...
司马懿 司马昭 2025-08-07 西晋的开国之君:司马炎的崛起与统治司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是西晋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于河内司马氏家族,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相继掌控曹魏...
司马懿 司马昭 2025-07-07 贾充与司马昭:权力漩涡中的忠诚与猜忌公元265年,司马昭因中风骤逝于洛阳,其子司马炎随即代魏建晋。然而,在后世野史与民间传说中,司马昭之死却被蒙上一层阴谋色彩——“贾充毒杀司马昭”的流言流传千年。...
司马昭 2025-06-23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典故由来与深刻寓意“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句广为人知的历史成语,它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的野心或阴谋暴露得极其明显,以至于连普通人都能轻易察觉。那么,这句成语究竟是谁说的呢?它背...
司马昭 2025-03-26 司马昭是否知晓邓艾被冤枉?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的名将邓艾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而名垂青史。然而,在灭蜀之战立下大功后,邓艾却遭遇了悲惨的命运,被诬陷谋反,最终身死族灭...
司马昭 2025-03-20 司马昭之心:为何人尽皆知及其表现探析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以其英雄辈出、智谋纵横而著称。在这一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司马昭作为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以其深沉的心机和卓越的政治才能,成为了...
司马昭 2025-03-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