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一直被视为明朝由盛转衰的重要节点,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正统十四年,明朝接到也先领导瓦剌军队侵犯的情报,太监王振从中捣乱,不懂军事瞎指挥,一个劲儿怂恿朱祁镇带50万大军亲征,结果明朝军队被也先打得死伤大半,王祯被杀朱祁镇被俘,险些遭遇亡国之祸。朱祁镇虽然是孙太后亲生,但孙太后也觉得大明江山稳定很重要,同意于谦立朱祁钰为帝稳定朝纲,打退瓦剌进犯而不是一昧求和。
虽然明朝根基暂时还没垮,但这之后其实也摇摇欲坠了。基于朱祁镇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实在过于滑稽,堂堂皇帝当俘虏,完了好不容易回明朝还被软禁,跟囚犯没啥区别,相当惨,不少人对他抱了同情心理,认为他是受了太监王振的蛊惑;而于谦在也先逼近的时候居然不管皇帝,大喊“社稷为重君为轻”,导致朱祁镇从奇货可居变成无人问津,惨上加惨。

但真正惨的还是后来朱祁镇过了7年被软禁、穿衣吃饭都都成问题的生活,所谓太上皇不过是顶着个名头。朱祁钰不打算还皇位给他,琢磨着把皇位传自己儿子,要不是儿子朱见济夭折,他自己又病重,石亨一帮人发动南宫复辟重立朱祁镇,恐怕朱祁镇这辈子就在深宫变成灰土了。
正是因为朱祁镇太惨,关于土木堡之变的各种猜疑在后世甚嚣尘上,传统观点认为是宦官王振的锅,新式观点认为英宗被俘是于谦阴谋,其目的要么为了文官集团掌权,要么为了朱祁钰,总之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那么实际上到底谁最该为这场巨变负责任呢?我们假设这人是于谦的话,于谦死于朱祁镇复辟之后,先不说其他人如何为他的死感到悲痛,光朱祁镇自己后代对于谦的态度就很值得玩味。

如果于谦真是罪臣,明宪宗作为朱祁镇的儿子,当年也是受了朱祁镇失去皇位连累的,他应该非常恨于谦。可事实却是明宪宗恢复于谦的官职,赐祭,同时还昭告天下:“当国家之多难,(于谦)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而自持,为机奸之所害。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
明宪宗怜悯于谦为国尽忠却死得惨烈,并且直接点明朱祁镇也明白于谦有功,是冤枉的,之后明孝宗、明神宗为于谦追谥,“肃愍”、“忠肃”,这样的谥号表扬了于谦正直、忠诚操守,足以证明他在那个时期是得人心且纯粹为朱祁镇复辟有名而死。如果说土木堡之变是于谦文官集团的阴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文官是不是站干岸儿看热闹呢?
显然不是的,土木堡之变发生于1449年,据史料记载,当时死于巨变的文臣数量同样只多不少,从户部尚书王佐到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邓栗,从太常寺少卿戴庆祖到大理寺副马豫一众本该有光明前途的文官都死在土木堡,粗略一数就不下五十余人,难道这些文臣都昏了头被洗脑集体去牺牲然后成全于谦的文官独霸朝堂百年大阴谋吗?
于谦在巨变发生后的表现可圈可点,以前的晋朝、宋朝都有过“南迁”的例子,当时的朝堂同样活跃着这样一波支持南迁以避瓦剌锋芒的势力,于谦把利用所谓星象有变主张南迁的徐有贞痛骂一顿,全力调配兵马守住京师,之后又操练京兵,增修边境城墙加以防御,本身能力出众,功劳又大,但朱祁钰从没有对于谦起什么忌惮心思,反而事事要问于谦才做决定。

所以,把于谦抹黑成一个阴谋者无疑是非常可笑的。除了于谦,还有一个人在此次巨变中背锅,那就是朱祁镇的“先生”王振。王振这人是个知识分子,早年中过举,他入宫纯粹是为前程而来,既然已经受了身为男人的屈辱,又聪明、善解上意,王振不趁着朱祁镇年幼继位的好机会为自己谋利简直对不起他当年入宫时所受的罪,所以王振在朱祁镇的纵容下大肆敛财专权,劝朱祁镇用绝对的威严驭下,也不难理解了。
但王振干了一大波揽权的事,胡作非为,就意味着他是土木堡之变的主要责任人吗?按《明实录》记载:“车驾东还......初议从紫荆关入。王振,蔚州人也,始欲邀驾幸其第,继而又恐损其乡土禾稼,复转从宣府行。”朱祁镇在前线的时候不仅听王振谗言罚那些请求他别犯糊涂尽早回军的大臣,就连退兵都是按照王振的想法来,王振指东就走东,以至于明军走得军心涣散,朱祁镇真的糊涂到把王振当军师用吗?
恐怕未必,自从秦朝出了个赵高,后世东汉、唐朝都有宦官之乱,以至于朱元璋登基后就明令禁止宦官搞文化干政,有明一朝,连魏忠贤都是被崇祯给干掉了,明朝的宦官厉害,但皇帝和文臣也厉害,连午门血案都闹出来了,明朝宦官真的是百无禁忌吗?他们是作为一支可利用来平衡的势力而存在,从朱棣任用宦官夺取天下监视群臣再到明朝灭亡,都是如此而已。

王振恐怕才是朱祁镇糊涂的背锅侠,真正让明朝转入衰落的是朱祁镇,皇帝御驾亲征竟然让配备了最先进火器最为精锐的京师三大营几乎毁于一旦,昔日的战神英国公惨死,成国公朱勇、西宁侯宋瑛、驸马都尉井源诸部全部惨败,二十万精锐伤亡过半溃逃者众,不管朱祁镇是为权还是为功出征,他的瞎指挥都带来了无可挽回的恶果,不是在电视剧中塑造个深情形象就能洗白的。
朱祁镇的性格并不坏,这点要承认,他有共情能力,能废除残忍的殉葬,能被身边人以“仁德”二字作评价,能得人心,但他不能做一个好皇帝。假设朱祁镇的能力和眼光能与他性格相匹配,延续仁宣之治恐怕不难,只可惜朱祁镇不是完人,他的缺陷让他一旦身居皇位就会犯下无可挽回的错,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而天子一错,结果是一样的。这是整个封建社会的弊端,并不单单是朱祁镇一个皇帝身上存在的问题!
土木之变,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9月1日)第四次明英宗北伐时,明朝在土木堡败于瓦剌的事变。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明朝接到也先领导瓦剌军队侵犯的情报,明英宗朱祁镇决定北伐亲征,十六日从北京出发。明英宗企图再现五年前正统九年边军征讨兀良哈的成功体验。然而,在明英宗组编亲征军的时候,外卫的兀良哈征讨军却没有被编入。因此,避免了在同年八月十五日的土木之变中覆灭,得以幸免。在土木之变后的京师保卫战中再次出师,在面对瓦剌军队时,以各种军功晋升。
土木堡之变,作为明朝历史上的一场重大军事惨败,不仅让明朝的精锐部队遭受重创,更将明英宗朱祁镇的人生推向了命运的深渊。从被俘的囚徒到重新夺回皇位,朱祁镇在这段跌宕...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2025-11-18 诚孝张皇后:以隐忍与智慧铸就明朝八年盛世在中国封建王朝的权力版图中,后宫女性往往被视为政治的“边缘角色”,但明朝的诚孝张皇后却以独特的政治智慧,在丈夫明仁宗朱高炽、儿子明宣宗朱瞻基、孙子明英宗朱祁镇三...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朱瞻基怎么死的 2025-11-11 明英宗复位功臣的浮沉录:权力的游戏与历史的审判公元1457年正月十六夜,北京城飘着细雪,南宫的宫门在斧凿声中轰然洞开。被幽禁七年的明英宗朱祁镇在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的簇拥下重登皇位,这场被称为“夺门之变”的...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石亨 2025-11-06 朱祁镇:从昏君标签下走出的“仁德之举”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明英宗朱祁镇常因“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被贴上昏君的标签。前者让明朝险些提前覆灭,后者导致忠臣于谦含冤而死。然而,若抛开这些重大失误,深...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于谦 2025-10-29 女中尧舜的定鼎之策:张氏如何以柔术稳住九岁皇帝的江山公元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骤然离世,九岁的朱祁镇在乾清宫接过玉玺。此时,这位幼帝的身后没有强势的外戚集团,朝堂上“三杨”内阁与宦官王振的暗流涌动,北方瓦剌虎视...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朱瞻基怎么死的 2025-10-11 血色疆场终章:英国公张辅的悲壮谢幕公元1449年9月1日,土木堡的黄沙裹挟着血腥气弥漫开来。七十五岁的英国公张辅提刀上马,试图为年轻的天子朱祁镇杀出一条生路。然而,瓦剌骑兵的铁蹄终究碾碎了这位四...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张辅 2025-10-11 从英主到昏君:明英宗形象嬗变背后的历史逻辑在中国历史上,明英宗朱祁镇的形象经历了从“英主”到“昏君”的颠覆性转变。这一过程不仅反映了历史记载的复杂性,更折射出不同时代政治需求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深刻影响。从...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2025-09-29 朱祁钰励精图治为何反被哥哥朱祁镇推翻?——权力、伦理与命运的博弈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凌晨,北京城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政变打破宁静。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率军冲入南宫,将幽禁七年的朱祁镇抬上龙椅。次日清晨,当群臣聚集在奉天殿...
朱祁钰和朱祁镇哪个好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2025-09-28 明英宗第一次北伐:少年天子的军事初试与战略回响明英宗朱祁镇的第一次北伐发生于正统三年(1438年),这场战役不仅是他亲政后首次独立指挥的军事行动,更成为明朝中期边疆战略调整的关键节点。尽管后世对“土木堡之变...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2025-09-10 瓦剌何时消亡:从草原霸主到历史尘埃的百年沉浮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被瓦剌生擒,这场"土木堡之变"让瓦剌之名响彻中原。然而,这个曾让明朝君臣胆寒的草原帝国,...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2025-08-15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