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崇祯十七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崇祯在位时间长达十七年,期间崇祯励精图治,明代最后为什么还是灭亡了?
韩愈有言:“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世人常以力挽狂澜者为荣,然此种人乃不世出之人,岂能以常识度之。然而,有些人没有自知之明,他们不自量力地去尝试,却总摔得粉身碎骨。
自秦始皇实现大一统以来,中国就进入了封建帝制阶段。两千多年来,中国一直处于封建帝制社会中。在封建帝制中,中央集权制度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皇帝是中央集权体制中权力最大的人。
而纵观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帝王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历史的走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帝王。
清末以前,中国历史上有英主、能君,亦有暴君、瘾君子。
在普通人看来,英主、能主常常能创造出繁荣的时代,比如贞观、康乾。
然而,有一位皇帝埋头苦干了17年,却在最终直接导致了那个王朝的崩溃。他叫朱由检,是明代末代皇帝。
人们常称他为崇祯皇帝。那么,为什么说他励精图治?而这样的人又为什么仍然拯救不了大明?
光辉的帝王
之所以说崇祯皇帝励精图治,是因为后世的一些史实资料对这位皇帝的评价极高。在明代史上,史官对他的评价是光辉的。崇祯帝登基后,坚决惩治魏忠贤及其叛党,为国家铲除了一场大祸。
与明代大多数皇帝相比,崇祯是一位勤政廉洁的皇帝。其他皇帝即位即松懈,即贪婪,而他不仅耐心细致地处理国家事务,而且过着节俭克制的生活,他是明代皇帝的楷模。
然而,崇祯,大家寄希望于恢复明代的光辉帝王,却直接导致了大明代的没落。
改革与改革带来的
明代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崇祯皇帝的所作所为对明代的走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崇祯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节俭皇帝。然而,当节俭被用在错误的地方,它就变成了一件坏事。
崇祯皇帝登基后不久,下令废除全国各地的驿站。
在他看来,这一举措可以减少大量财政支出,使资金用在更有用的地方。然而,崇祯皇帝的好意却导致了明代的灭亡。
驿站撤销后,许多驿兵失业,这大大地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性。更何况,明代末年,百姓生活困难,各地亦发生了多次起义。
为了活下去,这些失业的驿兵被迫选择参加起义,只为讨个饭吃,这增强了明代的反叛力量。在这群人中,就有成为举世闻名的“闯王”——李自成。
除了废除驿站,崇祯皇帝的节俭和理想主义也体现在君臣关系上。
明代建立后,朱元璋为防止腐败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低薪、严惩等,这些传一统直延续到崇祯皇帝时期。
丢掉信任的君臣
明末官吏腐败十分严重。崇祯皇帝却不知其根本原因,只寄期望于说服,试图用道德和伦理教育贪官。
这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官员对皇帝产生了迂腐可笑的印象。
崇祯皇帝没有看到效果,自然认为这些官员是没有希望的,不能信任。久而久之,就对臣子产生了固化的不信任感。
而君主与大臣之间连信任都稀薄时,国家机器如何才能平稳运转?
随着崇祯皇帝的统治时间越来越长,他变得越来越不信任官员,他总是怀疑用人,甚至严重到只有自己动手才能松口气。
崇祯十七年,他任命了50位内阁学士,这是明代历史上最高的一次,而且其他官职也频繁变动。
崇祯皇帝的行为吓坏了许多官员,所以他们只能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揣摩圣意,放到现在,我们肯定不会这么在乎,可是在君主封建的社会里,皇帝就是天地,只能畏惧的揣测。
在这种情况下,明代根本无法复兴。
老歪脖子树下的哀思
1644年是崇祯皇帝的最后一年,当时的“闯王”李自成已成气候,起义军逼近京城。吴三桂的父亲吴翔提议,让吴三桂保卫北京,军饷大约100万两白银。
崇祯皇帝听后,以无军饷为由拒绝了这一提议,结果自然战败,被困北京城。最后,李自成攻下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的老歪脖子树下上吊自杀。
他站在树旁,一边遥望着紫禁城的宏伟壮阔,一边想着自己还未能实现的理想抱负,一边却了结了自己的一生。
纵观崇祯皇帝的一生,可以说他是一个勤勉的皇帝,但他的性情却不符合当皇帝。
皇帝的职责是统领全局,平衡各方力量,让国家机器运转有序、顺畅。因此,崇祯皇帝显然把自己的力量用错了方向,最终导致了明代的灭亡。
今天的人们常常以节俭为荣,但是,节俭不能用在医疗、教育等方面,否则只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韩愈在《师说》中提及的“六艺经传”,不仅是中国古代士人教育的核心内容,更承载着儒家思想传承的千年脉络。其中“六艺...
韩愈 2025-09-10 贾岛“推敲”的来历:一字千钧的文学传奇唐代诗人贾岛以“苦吟”著称,其创作态度严谨到近乎苛刻,常为一句诗、一个字反复推敲,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而“推敲”一词的诞生,正是源于他与韩愈之间一段关于炼字...
韩愈 2025-08-29 诗坛巨擘的十面光影:韩愈最著名十首诗作的文化解码在唐代诗歌的星空中,韩愈如同一颗以“奇崛险怪”为光芒的恒星,既承续了《诗经》《楚辞》的古雅风骨,又以“以文为诗”的创新姿态开辟了新境界。本文选取其最具代表性的十...
韩愈 2025-07-10 韩愈诗坛五绝:笔走龙蛇中的儒道风骨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的散文成就如泰山北斗,但其诗歌创作同样气象恢宏。他以“不平则鸣”的创作观,将儒家的入世精神与道家的奇崛想象熔铸于诗,开创了“以文为诗...
韩愈 2025-06-09 韩愈:何以稳居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文学史上,唐宋八大家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后世学习的楷模。而在这八位大家之中,韩愈以其独特的文学贡献和地位,稳居唐宋八大家之首。那么,韩愈...
韩愈 2025-02-24 韩愈:唐代文坛巨擘与思想先锋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韩愈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他不仅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还是一位在政坛上有所建树的官员。一、韩愈的生平背景韩愈(768年-8...
韩愈 2024-11-21 揭秘历史上韩愈是否认识道教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在中国古代文学与道教传说中,韩愈与韩湘子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韩愈,作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其一生留下了诸多不朽的文学遗产。而韩湘子,则是道教八仙之...
韩愈 2024-11-13 韩愈将求职信写成怪诞童话:称自己是条龙在唐代文坛,韩愈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鲜明的政治态度著称,被后世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韩愈在求职过程中,曾以一篇极具创意和想象力的自荐信,展...
韩愈 2024-11-01 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的魅力解析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一篇被誉为“天下第二行”的文章,那就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祭侄文稿》。这篇文章以其深情厚意、文字优美而著称,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那么...
韩愈 2024-06-03 韩愈:唐代文学巨匠的生平与成就韩愈,字退之,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被誉为“文章巨公”和“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一生的成就不仅体现在文学创作上...
韩愈 2024-04-0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