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走李自成妻子的高杰,最终什么下场?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他的妻子邢夫人长得非常漂亮。一次,发生了有一件让李自成最心塞的窝囊事,那就是有人拐走他的妻子,让他赔了夫人又折兵。
此事发生于农民军起义的早期,那时李自成还在陕西。
高杰和李自成是同乡,两个人的出身都很低微,高杰和李自成都参加了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当上闯王后,高杰后来成为了李自成的部下,绰号翻山鹞(yào)。
1634年10月,李自成的农民军被明军围困在陕西陇州,万分危急之下,李自成决定派手下大将高杰前去假意投降,以争取喘息时间。
高杰果然没有令李自成失望,当时明朝官军的首领是贺人龙,与高杰是米脂老乡,经过一番游说,对方没有再逼得太紧。过了几日,由于连续阴雨,贺人龙找到了高杰,称后勤补给不足,能不能给他们支援一点。
这自然是个示好对方的机会,高杰很及时地上报给了李自成,李自成当即批准,并责成高杰全权负责这件事。
当时农民军中掌管钱粮的是李自成的妻子邢氏,高杰便去找邢氏商议此事。
邢夫人勇武聪明,负责管理李自成大军的军用物资,每天分发军粮、兵器供应作战。由于高杰一直在前线征战,从来没见过大后方的这位嫂子。两人见面后,一个貌美如花,处事干练,一个高大威猛,俊秀朗逸。一来二去,两人竟然勾搭上了,发展起了地下情。
不久李自成收到消息,贺人龙要准备发起进攻了,这让李自成很不爽,觉得高杰办事不力,几次发文责备高杰。
这件事被高杰和邢氏解读为,李自成想对他们下手,只是因为他们一人管钱粮,一人手握兵力,李自成不方便下手。
二人越想越心虚,害怕纸里包不住火,担心这事早晚会被李自成发现,要是被李自成发现,那自己就死定了,怎么办?干脆赶紧逃走吧,先保命要紧。二人于是最后一不做二不休,带着钱财和军队直接投靠了明军,成为了叛徒。

等李自成发现,高杰早就带着他老婆跑了。李自成后院失火,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在忙着对付明军,而他的妻子却与人勾搭拐走了。
那么,高杰拐走了李自成的妻子之后,他的下场如何呢?他是怎么死的呢?
高杰投降明军后,摇身一变,被任命为总兵官,负责镇压农民军,从农民军,到镇压农民军,这高杰,身份来了个大转换。
明朝对高杰这位投降的将军很看重,一开始就任命为游击将领。负责镇压农民起义。高杰很是卖力,配合官军在盐井大败张献忠的部队。高杰立下了大功,被提拔为副总兵。崇祯十七年,高杰被提拔为总兵官。
明朝灭亡后,明朝王室后代在江南拥立福王朱由菘登基,即弘光皇帝。高杰被封为兴平伯,与刘良佐、刘泽清、黄得功并称为南明的“江北四镇”。高杰被南明王朝封为兴平伯。
这时高杰的权力达到了巅峰,为什么这么说?大家知道当年崇祯见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才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可见南明是多么重视高杰。
高杰经常对人说:''邢有将略,吾得以自助,非贪其色也。''意思是说他老婆邢夫人有大将之风,才智还在容貌之上。
当时南明政权掌握的军队总共50万人,此时高杰担任明军总兵。
清军派出劝降使团前去招降高杰。这个使团的人不少是投降了清朝的明朝官员,高杰与他们大多都互相认识。
高杰对劝降使团说:清军如果要我献出南京,那么请拿北京和南京交换!使者听后,明白了高杰的心意,便灰溜溜匆忙离开。
弘光元年(1645)正月,高杰到了归德,为南明谋划收复中原。南明另外一位总兵许定国当时正驻兵睢(suī )州,准备投降清军。
高杰当时不知道许定国正打算投降清军,于是召许定国前来会合,许定国不理睬。高杰就邀请巡抚越其杰、巡按陈潜夫和参政睢阳道袁枢一同前往睢州,许定国到郊外来迎接。越其杰和袁枢觉察到许定国想反,劝高杰不要进城,高杰心中看不起许定国,不听两人的劝告,就进了城。
许定国设酒宴席招待高杰,假装对高杰很恭顺,还选了很多美女侍候高杰。高杰喝到高兴时,就督促许定国在一定的时间内出兵。许定国心中非常恼火。
高杰喝醉了睡觉,许定国又让两个妓女陪他的士兵睡觉。结果,高杰的亲兵全喝醉了,高杰夜里听到喊杀声时想起床,又被两个妓女扯住,脱不开身,结果全部被杀死。
’第二天,高杰的部队到来,发起报复,打下睢州城,把城中的人们杀得一个不留。而许定国率领残兵过河投降了清军。
高杰被许定国诱杀后,南明朝廷追赠高杰为太子太保。
邢夫人带着儿子高元爵请求抚恤,弘光皇帝命高杰所部将士仍听邢夫人统辖。史可法与诸将会盟,立高杰儿子高元爵为兴平世子,外甥李本深为提督,胡茂祯为阁标大厅(即中军),李成栋为徐州总兵。
邢夫人担心儿子幼小,不能压众,她知道史可法没有儿子,提出让儿子高元爵拜史可法为义父。
’这本来是史可法增进同高部将士感情的一个机会,然而史可法却因为高部是''流贼''出身,坚决拒绝,只是命高杰儿子拜提督江北兵马粮饷太监高起潜为义父。
史可法死后,邢氏带着她和高杰的儿子投降了清朝,后来的历史对邢夫人就没有记录了。
1644年农历四月,北京城刚刚易主,大顺政权尚未坐稳江山,一场震惊军中的血案悄然上演——李自成麾下首席谋士李岩,在牛金星的谗言与李自成的猜忌中,于平阳城内被诱杀...
牛金星 李自成 2025-10-31 朱仙镇之战:明末农民军的战略突围与李自成的破局密码1642年的朱仙镇,成为明末农民战争的关键转折点。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在此以“围城打援”战术大败明军主力,不仅摧毁了河南官军的核心力量,更在战略上彻底扭转了明末农...
李自成 2025-10-22 煤山槐树下的绝笔:崇祯殉国的三重历史困局1644年4月25日,北京景山寿皇亭旁的老槐树上,崇祯皇帝朱由检用黄绫结束了自己34岁的生命。这位在位17年、勤政至死的末代君主,在李自成大军攻破北京城时,既未...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 李自成 2025-10-21 崇祯南迁:南方官员的拥立之谜与王朝续命的可能性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李自成的大顺军逼近北京,崇祯皇帝在紫禁城的寒风中面临一个改变历史的抉择——南迁南京。这场未竟的迁都计划,不仅关乎明王朝的存续,更折射...
李自成 2025-10-15 南迁幻梦:崇祯南迁能否复刻南宋百年国祚?1644年春,李自成大军逼近北京,崇祯皇帝面临生死抉择。若效仿东晋、南宋南渡,明朝能否在江南延续百年国祚?这一假设在历史长河中激荡出无数涟漪,但结合南明十八年的...
李自成 2025-10-15 崇祯南迁:一场被清流误国的合法性续命1644年春,李自成农民军逼近北京时,崇祯皇帝曾三次萌生南迁之念。天津巡抚冯元飏备足200艘船只与5000护军,左中允李明睿献策假借祭孔南遁,左都御史李邦华更提...
李自成 2025-10-15 末路抉择:崇祯为何不效李自成抄家筹饷?1644年春,李自成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前,曾以“天子之尊”向百官哀求捐款,最终仅筹得二十万两白银。而李自成攻破京城后,从官员府邸搜出七千万两白...
李自成 2025-09-26 闯王溯源与子午谷争议:明末乱世中的战略困局在明末动荡的历史长河中,“闯王”的称号与“子午谷奇谋”的争议,共同构成了农民起义与军事博弈的双重缩影。李自成并非第一代闯王,其军事策略的成败亦折射出乱世中战略选...
李自成 2025-09-26 42天帝王梦:李自成进京后的政治困局与历史教训1644年农历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这场改朝换代的巨变中,这位曾以"均田免赋"口号动员...
李自成 2025-09-26 从几千残兵到百万雄师:李自成如何以智破局颠覆明朝1627年,陕西澄城县的饥民挥动锄头砸碎官府税牌,这场星火点燃的农民起义,最终在18年后将大明王朝推向覆灭。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从最初几千残兵,发展为横扫中原的百...
李自成 2025-09-26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