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走李自成妻子的高杰,最终什么下场?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他的妻子邢夫人长得非常漂亮。一次,发生了有一件让李自成最心塞的窝囊事,那就是有人拐走他的妻子,让他赔了夫人又折兵。
此事发生于农民军起义的早期,那时李自成还在陕西。
高杰和李自成是同乡,两个人的出身都很低微,高杰和李自成都参加了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当上闯王后,高杰后来成为了李自成的部下,绰号翻山鹞(yào)。
1634年10月,李自成的农民军被明军围困在陕西陇州,万分危急之下,李自成决定派手下大将高杰前去假意投降,以争取喘息时间。
高杰果然没有令李自成失望,当时明朝官军的首领是贺人龙,与高杰是米脂老乡,经过一番游说,对方没有再逼得太紧。过了几日,由于连续阴雨,贺人龙找到了高杰,称后勤补给不足,能不能给他们支援一点。
这自然是个示好对方的机会,高杰很及时地上报给了李自成,李自成当即批准,并责成高杰全权负责这件事。
当时农民军中掌管钱粮的是李自成的妻子邢氏,高杰便去找邢氏商议此事。
邢夫人勇武聪明,负责管理李自成大军的军用物资,每天分发军粮、兵器供应作战。由于高杰一直在前线征战,从来没见过大后方的这位嫂子。两人见面后,一个貌美如花,处事干练,一个高大威猛,俊秀朗逸。一来二去,两人竟然勾搭上了,发展起了地下情。
不久李自成收到消息,贺人龙要准备发起进攻了,这让李自成很不爽,觉得高杰办事不力,几次发文责备高杰。
这件事被高杰和邢氏解读为,李自成想对他们下手,只是因为他们一人管钱粮,一人手握兵力,李自成不方便下手。
二人越想越心虚,害怕纸里包不住火,担心这事早晚会被李自成发现,要是被李自成发现,那自己就死定了,怎么办?干脆赶紧逃走吧,先保命要紧。二人于是最后一不做二不休,带着钱财和军队直接投靠了明军,成为了叛徒。
等李自成发现,高杰早就带着他老婆跑了。李自成后院失火,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在忙着对付明军,而他的妻子却与人勾搭拐走了。
那么,高杰拐走了李自成的妻子之后,他的下场如何呢?他是怎么死的呢?
高杰投降明军后,摇身一变,被任命为总兵官,负责镇压农民军,从农民军,到镇压农民军,这高杰,身份来了个大转换。
明朝对高杰这位投降的将军很看重,一开始就任命为游击将领。负责镇压农民起义。高杰很是卖力,配合官军在盐井大败张献忠的部队。高杰立下了大功,被提拔为副总兵。崇祯十七年,高杰被提拔为总兵官。
明朝灭亡后,明朝王室后代在江南拥立福王朱由菘登基,即弘光皇帝。高杰被封为兴平伯,与刘良佐、刘泽清、黄得功并称为南明的“江北四镇”。高杰被南明王朝封为兴平伯。
这时高杰的权力达到了巅峰,为什么这么说?大家知道当年崇祯见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才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可见南明是多么重视高杰。
高杰经常对人说:''邢有将略,吾得以自助,非贪其色也。''意思是说他老婆邢夫人有大将之风,才智还在容貌之上。
当时南明政权掌握的军队总共50万人,此时高杰担任明军总兵。
清军派出劝降使团前去招降高杰。这个使团的人不少是投降了清朝的明朝官员,高杰与他们大多都互相认识。
高杰对劝降使团说:清军如果要我献出南京,那么请拿北京和南京交换!使者听后,明白了高杰的心意,便灰溜溜匆忙离开。
弘光元年(1645)正月,高杰到了归德,为南明谋划收复中原。南明另外一位总兵许定国当时正驻兵睢(suī )州,准备投降清军。
高杰当时不知道许定国正打算投降清军,于是召许定国前来会合,许定国不理睬。高杰就邀请巡抚越其杰、巡按陈潜夫和参政睢阳道袁枢一同前往睢州,许定国到郊外来迎接。越其杰和袁枢觉察到许定国想反,劝高杰不要进城,高杰心中看不起许定国,不听两人的劝告,就进了城。
许定国设酒宴席招待高杰,假装对高杰很恭顺,还选了很多美女侍候高杰。高杰喝到高兴时,就督促许定国在一定的时间内出兵。许定国心中非常恼火。
高杰喝醉了睡觉,许定国又让两个妓女陪他的士兵睡觉。结果,高杰的亲兵全喝醉了,高杰夜里听到喊杀声时想起床,又被两个妓女扯住,脱不开身,结果全部被杀死。
’第二天,高杰的部队到来,发起报复,打下睢州城,把城中的人们杀得一个不留。而许定国率领残兵过河投降了清军。
高杰被许定国诱杀后,南明朝廷追赠高杰为太子太保。
邢夫人带着儿子高元爵请求抚恤,弘光皇帝命高杰所部将士仍听邢夫人统辖。史可法与诸将会盟,立高杰儿子高元爵为兴平世子,外甥李本深为提督,胡茂祯为阁标大厅(即中军),李成栋为徐州总兵。
邢夫人担心儿子幼小,不能压众,她知道史可法没有儿子,提出让儿子高元爵拜史可法为义父。
’这本来是史可法增进同高部将士感情的一个机会,然而史可法却因为高部是''流贼''出身,坚决拒绝,只是命高杰儿子拜提督江北兵马粮饷太监高起潜为义父。
史可法死后,邢氏带着她和高杰的儿子投降了清朝,后来的历史对邢夫人就没有记录了。
在中国明清交替的动荡岁月里,刘体纯(?-1663年)以“陕南王”之名,在秦巴山区与清军展开长达二十年的殊死抗争。这位出身陕北的农民军将领,从李自成麾下的“光山伯...
刘体纯 李自成 2025-08-01 李自成击败孙传庭:明末农民战争的转折点1642年至1643年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与明朝名将孙传庭在中原大地展开两次关键战役,最终以起义军全胜告终。这场战略对决不仅摧毁了明朝最后的主力军团,更直...
李自成 孙传庭 2025-07-23 李自成是太平天国的吗?——历史真相的澄清与时代背景的辨析在中国近代历史的长河中,农民起义作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始终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然而,在众多农民起义中,李自成与太平天国运动因其规模和影响,常被后人混淆。...
李自成 2025-07-21 李自成失败的三个重大原因:战略短视、治理失当与阶级局限1644年3月,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克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煤山,明朝灭亡。然而,这场看似辉煌的胜利却成为大顺政权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短短42天后,李自成仓皇撤离北京...
李自成 2025-07-18 李过“一只虎”绰号考据:历史、文学与民间记忆的交织在明末农民战争的烽火中,李过作为李自成侄子与大顺军核心将领,其“一只虎”的绰号如同一把钥匙,既打开了历史记忆的锁孔,也折射出民间对英雄人物的想象方式。这一绰号的...
李自成 2025-07-17 大顺为什么干不过大清:政权根基、战略格局与统战艺术的全面溃败1644年的山海关,李自成的大顺军与吴三桂的关宁军激战正酣,突然杀出的八旗铁骑以“包抄侧翼、骑兵突击”的战术击溃大顺军,这场战役不仅改写了明清鼎革的历史进程,更...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李自成 2025-07-15 陈圆圆与李自成、刘宗敏:乱世红颜的命运纠葛在明末清初的乱世风云中,陈圆圆的名字与“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典故紧密相连。这位秦淮名妓的命运,如同飘摇的柳絮,被卷入李自成、吴三桂、刘宗敏等历史漩涡的核心。要厘清...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李自成 2025-07-03 何腾蛟的家族悲歌:绝食殉国的忠臣与血脉的隐秘延续1649年春,长沙流水大埠桥畔,南明督师何腾蛟在清军囚笼中绝食七日而亡。这位曾统率十万大军、与李自成余部联合抗清的明末名将,最终以“中湘王”的谥号被载入史册。然...
何腾蛟 李自成 2025-06-27 李自成起义:天灾、人祸与末世王朝的崩塌逻辑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延续276年的明王朝轰然倒塌。这场改朝换代的农民起义,绝非单一因素催生的偶然事件,而是天灾、人祸与制度性崩溃...
李自成 2025-06-26 姜镶反清起义兵力考:大同孤城的最后坚守姜镶(?—1649年)是明末清初山西大同镇总兵,其一生历经明、大顺、清三朝,最终以反清起义军领袖的身份被载入史册。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姜...
李自成 2025-06-2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