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山东六国的八大名将分别是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那么赵括的父亲赵奢是如何成为战国名将的?有哪些战绩?
一
首先,根据《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赵奢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赵孝成王时期,享年约50余岁。赵奢曾对赵国平原君赵胜提过,自己曾经来到燕国,并得到燕国君主的信任,被任命为上谷守。当然,赵奢最终还是回到了赵国,并指挥了阏与之战。对此,在笔者看来,回顾阏与之战,这场战役的难度和意义,确实能够让赵奢一战成名。阏与之战,是指公元前269年,赵国名将赵奢率军在阏与,击败秦军的一次奔袭作战。
在阏与之战之前,因为商鞅变法的加持,这促使秦国大军几乎是战无不胜,很少在正面战场吃到败仗。比如公元前293年,白起在伊阙之战中,击败了魏国、韩国、东周这三国的联军。对于伊阙之战来说,秦国大军在数量不占优势的背景下,依然可以重创三国联军,这体现出秦国将士的较高战斗力。
伊阙之战后,在公元前278年的鄢郢之战,白起更是直接率领秦军攻占了楚国都城,导致楚国被迫迁都,这成为楚国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鄢郢之战中,公元前273年的华阳之战,白起率军击败了魏国和赵国的联军,导致魏国和赵国都损失惨重。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商鞅变法后,秦国将士因为军功授爵的激励,得以勇往直前,这让山东六国为之胆寒,乃至出现了秦军不可战胜的错觉。
二
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正是因为此前秦军的接连胜利,才凸显出赵奢在阏与之战击败秦军的重要意义,也即鼓舞了山东六国和秦军作战的信心,打破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一定程度上,这就好像赤壁之战一样,在赤壁之战前,曹操大军连续取得胜利,这让江东上下受到了震慑。不过,赤壁之战的胜利,自然给了孙权、刘备继续抗衡曹操的底气和信心。同样的道理,阏与之战的胜利,也激励了赵国等诸侯国。
更为关键的是,公元前270年,秦国攻打赵国,包围了赵国的重镇阏与。在阏与之战前,赵国上下都认为无法救援阏与,尤其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更是秉承这一观点。在廉颇看来,不如放弃阏与这座城池,也即秦国大军已经成功包围了阏与。与此相对应的是,赵括的父亲赵奢,则力排众议,主张率军救援阏与,这颇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势。更为关键的是,在廉颇等人不敢率军救援阏与的背景下,赵奢却率军取得了胜利,这样的对比令人印象深刻。
三
另一方面,在笔者看来,阏与之战之所以能让赵奢一战成名,也是因为这个地方对于赵国太重要了。在战国七雄中,赵国的疆域是比较辽阔的,比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赵国的疆域就向北扩张到今内蒙古一带。当然,赵国的主要疆域,自然还是在太原盆地和华北平原。对于太原盆地和华北平原来说,中间是绵延的太行山脉,从晋阳到邯郸的道路,都需要经过阏与这个地方,也即今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一带。
由此,对于赵国来说,如果重镇阏与被秦国攻占的话,那么,赵国的疆域就会被秦军一分为二。在此基础上,秦军就可以逐步蚕食赵国在今山西省一带的疆域了。尤其是赵国曾经的都城晋阳,也即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很可能会被秦军攻占,这也是赵国上下都不能接受的后果。毕竟,赵国虽然是战国七雄中的强国,却不能一下子就失去太原盆地,这会直接让赵国沦为一个中等的诸侯国。
所以,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赵括的父亲赵奢打赢了阏与之战,保住了重镇阏与,也就确保了赵国半壁江山的安全,可谓意义十分重大。换而言之,如果阏与之战是秦国取得胜利的话,那么,赵国很可能在公元前269年就走向衰落了,而秦国甚至都不需要在公元前260年发动长平之战,就能解决赵国这一对手了,也即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都可能因此提前了。
四
最后,对于阏与之战来说,还让强大的秦国损失数万兵马,直到长平之战前,都不敢和赵国正面交锋。而这,自然为赵国继续推行胡服骑射,并增强自身的国力,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在阏与之战后,因为赵奢立下了大功,所以,赵惠文王册封赵奢为马服君,地位与廉颇、蔺相如平起平坐。在战国时期,很多将领立下较大的战功之后,往往会获得封君的待遇,比如白起、李牧这两位将领,都曾被封为武安君。
在此基础上,赵奢的儿子赵括也因为父亲的成名,才被之后的赵孝成王选中,从而代替廉颇,成为赵国在长平之战中的主帅。当然,这都是后话了。赵奢去世的详细时间,史书上并无记载,但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记载,可以得知赵奢是在长平之战爆发之前去世的。
赵奢作为良将,有着高尚的品格。他不循私情,其子赵括少学兵法,言兵事,聪明强识,自认为“天下莫能当”。但仅记书本,并无实践经验。赵奢以此“不谓善”,他忧虑地对妻子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者必括也。”而他的忧虑,最终得到应验。对于赵括来说,果然在长平之战中纸上谈兵,不仅自己丢掉了性命,还导致赵国损失了45万大军。
在中国战国史的烽烟中,廉颇的名字如同一面不倒的战旗,既承载着赵国抵御强秦的辉煌战绩,也镌刻着“将相和”的千古佳话。然而,当后人试图丈量这位传奇名将的生命长度时,...
廉颇典故 2025-08-11 郭开:以谗言为刃的“战国第一猛将”在战国名将如云的史册中,白起、王翦、廉颇、李牧的威名如雷贯耳,但若论“战绩”之震撼、手段之狠辣,赵国佞臣郭开却以另类方式被后世戏称为“战国第一猛将”。他未领一兵...
白起 廉颇典故 2025-08-05 赵奢为何未入战国四大名将之列?战国时期,名将辈出,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人被后世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他们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同样战功...
白起 廉颇典故 2025-07-25 赵括的结局:长平悲歌中的血色终章公元前260年的深秋,山西高平西北的丹河两岸,四十万赵军在断粮四十六日后彻底崩溃。主帅赵括身中数箭,仍率精锐死战突围,最终倒在秦军箭雨之中。这位被后世讥讽为“纸...
赵括 2025-07-08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廉颇与蔺相如的将相和传奇“负荆请罪”是中国历史上极具教育意义的典故,其核心人物为战国时期赵国的两位栋梁之臣——廉颇与蔺相如。这一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胸怀,更成为中华文化中...
廉颇典故 2025-07-08 长平之战廉颇守了三年吗:历史真相与时间线的澄清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之间的关键战役,决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然而,关于赵国名将廉颇在此战中“守了三年”的说法广为流传,却与史实存在偏差。一、长平之战的...
廉颇典故 2025-07-04 赵括的真实水平:被历史标签遮蔽的将门之子在“纸上谈兵”的千年嘲讽中,赵括始终以“无能之辈”的形象定格于历史长卷。然而,当我们拨开《史记》的叙事迷雾,结合考古发现与战略推演,会发现这位将门之后并非单纯的...
赵括 2025-06-16 郭开真实结局:历史迷雾中的多面猜想在战国末年的风云变幻中,郭开作为赵国的权臣,以谗言陷害廉颇、李牧两位名将,加速了赵国的灭亡,成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然而,关于他的真实结局,正史中却并未留下明...
廉颇典故 李牧 2025-06-04 廉颇籍贯之谜:探寻战国名将的出生地廉颇,作为战国时期赵国的著名将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其一生征战无数,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关于廉颇的籍贯,历史上却存在多种说法,至今仍...
白起 廉颇典故 2025-05-28 剖析赵括:从“纸上谈兵”看其真实形象在战国历史的长河中,赵括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纸上谈兵”这一标签,如同沉重的枷锁,将他紧紧束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被后世诟病了两千多年。然而,当我们拨开历史的...
赵括 2025-05-1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