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秉(生卒年不详),字德枢,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西)人,是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重要官员与经学大家。其仕途轨迹清晰展现了从学术传承到政治实践的转变,而核心线索便是他始终服务于孙吴政权,最终成为太子孙登的老师。
一、学术渊源:郑玄门下的经学传承
程秉的学术根基始于东汉末年大儒郑玄。作为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郑玄以“通古今之学”著称,其门下汇聚了众多后来影响三国政治的学者,程秉便是其中之一。据《三国志》记载,程秉“逮事郑玄”,即长期追随郑玄研习经学,系统掌握了《诗》《书》《礼》《易》《春秋》五经的核心要义。这一学术背景不仅奠定了他的儒学根基,更成为其日后进入孙吴政权的核心资本。
二、避乱交州:士燮幕府的过渡时期
汉末中原战乱频发,程秉为避祸南迁至交州(今越南北部及广西部分地区)。在此期间,他与另一位经学大师刘熙“考论大义”,进一步深化了对五经的理解。交趾太守士燮久闻其名,任命程秉为长史。士燮是岭南地区的实际统治者,其幕府汇聚了大量中原流亡士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生态。程秉在此担任长史,既是对其学术能力的认可,也为其积累了地方治理经验。然而,这一阶段仅为过渡——士燮虽为割据势力,但始终未脱离东汉朝廷名义管辖,而程秉的终极目标始终是回归中原主流政治舞台。
三、入仕东吴:孙权礼聘的太子太傅
程秉仕途的转折点出现在孙权统治时期。建安末年至黄武年间,孙权为巩固政权合法性,大力招揽名士以充实幕府。听闻程秉的儒学声望后,孙权“以礼徵秉”,将其从交州征召至建业(今江苏南京)。这一举措具有双重意义:对孙权而言,程秉的加入强化了东吴政权的文化正统性;对程秉而言,则意味着从地方幕僚正式跻身中央决策层。
程秉入吴后,迅速获得孙权重用,被任命为太子太傅,成为太子孙登的核心导师。这一职位不仅要求深厚的儒学造诣,更需具备政治智慧与道德表率作用。程秉在任期间,以经学教化太子,尤其注重婚姻伦理与礼教规范。黄武四年(225年),孙权为孙登聘娶周瑜之女为妃,程秉以太常身份主持迎亲仪式,并借机向孙登进谏:“婚姻人伦之始,王教之基”,强调太子应“尊礼教於闺房,存周南之所咏”。这一教诲既体现了程秉对儒家礼教的坚守,也反映了东吴政权试图通过文化整合巩固统治的意图。
四、学术与政治的双重身份
程秉的仕途成就与其学术贡献密不可分。他著有《周易摘》《尚书驳》《论语弼》等著作,总计三万余言,对五经进行了系统阐释与批判。这些著作不仅在学术领域具有重要地位,更成为东吴政权教育官员、规范礼仪的重要依据。例如,其《尚书驳》对《尚书》的训诂与义理发挥,为东吴官学提供了标准教材;《论语弼》则通过注解《论语》,强化了儒家伦理在政治实践中的应用。
在政治实践中,程秉始终以孙吴政权利益为出发点。他虽曾师从郑玄、与刘熙论学,但从未陷入学术门户之争,而是将儒学转化为服务现实政治的工具。例如,在主持孙登婚仪时,他刻意引用《诗经·关雎》的典故,将婚姻伦理与王道教化相结合,既符合儒家传统,又契合孙权树立太子威望的需求。这种学术与政治的平衡,使其成为孙吴政权中罕见的“纯儒”型官员。
五、历史评价:儒学正统的象征
陈寿在《三国志》中将程秉与严畯、阚泽并列为“一时儒林”,认为他们是东吴政权中儒学正统的代表。这一评价揭示了程秉的历史定位:他不仅是孙权的手下,更是东吴文化战略的关键执行者。通过程秉的仕途轨迹,可见孙吴政权在武力征服之外,始终注重通过文化整合构建合法性,而程秉这样的儒学大师,正是这一战略的核心载体。
程秉的一生,从郑玄门徒到士燮长史,再到孙吴太子太傅,始终围绕儒学传承与政治实践展开。他既是孙权的手下,更是东吴政权文化正统性的象征。其仕途成就证明,在三国乱世中,学术与政治并非对立,而是可以通过智慧与策略实现有机统一。
在历史长河中,耶律大石宛如一颗耀眼的流星,划过辽朝灭亡后的黑暗天空,在中亚大地上绽放出璀璨光芒。他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在乱世中建立起强...
2025-08-19 猎户双雄的崛起:解珍解宝的出身与梁山传奇在《水浒传》的江湖世界里,英雄豪杰来自五湖四海,出身背景各不相同。解珍与解宝这对兄弟,以猎户身份登上梁山,凭借独特的生存技能与过人胆识,在梁山好汉中占据一席之地...
2025-08-19 明周定王陵盗掘之谜:从民间传说到历史真相在河南省禹州市无梁镇老山坪东麓,一座规模宏大的明代藩王陵墓静卧于具茨山间。这座被称为“周定王陵”的地下宫殿,曾因建筑工艺之精妙、形制之独特被誉为“十三陵的缩影”...
2025-08-19 无崖子为何未娶李沧海:一场被命运与性格撕裂的旷世情殇在金庸笔下的武侠宇宙中,逍遥派掌门无崖子与李秋水、李沧海姐妹的情感纠葛,堪称最复杂的三角关系之一。无崖子对李沧海的爱意深沉炽烈,却最终选择与李秋水共度余生,这段...
2025-08-19 晋献公的寿命之谜:一代雄主的生死年轮晋献公(姬姓,名诡诸)是春秋时期晋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君主。他以铁腕手段结束晋国长达67年的内乱,奠定晋国百年霸业的基础,却因晚年昏聩引发“骊姬之乱”,导致晋国陷...
2025-08-19 程秉:从郑玄门徒到孙吴太傅的仕途轨迹程秉(生卒年不详),字德枢,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西)人,是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重要官员与经学大家。其仕途轨迹清晰展现了从学术传承到政治实践的转变,而核心线索便是他...
2025-08-19 红花会赵半山真实身份考辨:江湖豪杰还是政治棋子?在金庸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与《飞狐外传》中,红花会三当家赵半山以“千臂如来”的称号闻名江湖,其慈和仁心与高强武功形成鲜明对比。然而,随着近年来网络讨论的发酵,...
2025-08-19 李林甫是太监吗?历史真相与身份解密在历史讨论中,关于唐代权臣李林甫的身份常出现误解,甚至有人将其与宦官群体混淆。然而,根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权威史料记载,李林甫并非太监,而是唐朝...
2025-08-19 披甲人归皇上管吗?八旗制度下的权力归属与身份演变在清朝的刑罚体系中,“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是仅次于死刑的重刑。这一制度背后,披甲人作为执行者,其身份与权力归属始终笼罩在历史迷雾中。通过梳理八旗制度、军事...
2025-08-19 都江堰鱼嘴:千年水利工程的“智慧中枢”在岷江奔涌的江心,一座形似鱼嘴的分水堤坝静卧千年,将滔滔江水一分为二。这座被称为“鱼嘴”的工程,是都江堰水利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道法自然”...
2025-08-1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