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昭公除了捡漏当了鲁国国君外,为何说整个人生之路是较为憋屈的?
鲁昭公(前560年—前510年),姬姓,鲁昭公是鲁襄公与胡国女人所生,春秋时期鲁国第二十四位国君,前542年―前510年在位。公元前542年,鲁昭公即位。公元前517年,鲁国因斗鸡而发生内乱,鲁昭公先后逃亡到齐国、晋国。公元前510年,鲁昭公在晋国的乾侯去世,终年五十一岁。其实在周人礼乐制度中,凡非嫡长子,都很难继承王位,就是说鲁昭公没有继承王位的可能。不过在这个时代,礼乐崩坏,诸侯国王权衰微,卿大夫们独擅专权,在鲁国亦是由季氏把持朝政,王位储君的选择权,完全掌握在季氏等权臣手中。”
鲁襄公驾崩之时,太子姬子野即位,当时有所谓立长不立幼、立贤不立庸的潜规则,那么,太子姬子野既是太子,则可能既是嫡长子,又较为贤能,故而顺理成章为鲁国君主。《左传》:立胡女敬归之子子野,次于季氏。秋九月癸巳,卒,毁也。如果姬子野是贤能之才,那么必对季氏专权有所抵触,继位未满一年就匆匆离世,就显得非常可疑,姬子野之死恐是鲁国悬案。
姬子野的突然死亡,必对鲁国朝堂形成巨大震荡,作为正统诸侯国,不可一日无君。朝臣们就在王室子弟中秘密选择储君人选,季氏选中姬子野的弟弟姬裯,极可能是看中姬裯的昏庸,以便于自己稳掌朝局。在如此重大机遇之下,其他朝臣们自也希望借此契机,争夺朝中话语权,对于是否选择姬裯,大家存在极大争议。
鲁国的另外一个权臣叔孙豹说:裯非适嗣,且又居丧意不在戚而有喜色,若果立,必为季氏忧。这个叔孙豹乃是鲁国三大家族的重要人物,当时的鲁国除了季氏,还有叔孙氏和孟氏两大家族,他们自鲁襄公时代发展起来后,就已经在逐步架空王室,“三家自取其税,减已税以贡于公,国民不复属于公,公室弥益卑矣”,他们对鲁国的未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在季氏的多方筹谋中,姬裯顺利继位为鲁昭公,这个人在服丧襄公期间,尚且缺乏尊重之意,在权臣之间又没有形成绝对拥护,其生存空间本来就较为狭窄,因此自然算不得什么明君圣主。有趣的是,鲁昭公似乎对权臣垄断朝堂亦有不满,继位不久就发兵攻打季氏,结果却被季氏所败,出逃齐国。
为何说整个人生之路是较为憋屈的?在其任内,曾经多次朝拜晋国,却数次被晋国所谢绝,以国君之身,亲赴别国,竟为其所拒绝,可谓是极大的羞辱。《史记》:昭公三年,朝晋至河,晋平公谢还之,鲁耻焉……十二年,朝晋至河,晋平公谢还之……十五年,朝晋,晋留之葬晋昭公,鲁耻之……二十一年,朝晋至河,晋谢还之。从这段记载中就能看出,在鲁昭公任内,至少四次被晋国所羞辱。
鲁昭公的这种失落感,终其一生不断重演。晋国羞辱不断,齐国亦羞辱之。《史记》:齐景公使人赐昭公书,自谓“主君”。昭公耻之,怒而去乾侯。什么是“主君“呢?当时称呼诸侯国君,一般为”君”或“公侯”等,“主君”主要用于称呼大夫级别的贵族作为鲁国国君,得不到齐国的尊重,鲁昭公当然要“耻之“,只是鲁昭公也是太没有尊严了,居然怒气冲冲的就跑到乾侯去了,要知道,乾侯是晋国的地方,作为一国君主,不能回归故土,却要跑到看不起自己的诸侯国去生活,这样的国君,怎能得到鲁人的尊重呢?
当然,纵观当时天下,可以帮助鲁昭公讨伐叛逆的诸侯国,在中原正统诸侯的眼中,唯独晋齐国是最合适的诸侯,只是此时的晋齐国内政局与鲁国国内局势类似,亦是卿大夫专权,王权被架空。鲁国可谓是找错了方向,所以最终也没有成功逆转,就在晋国的乾侯郁郁寡欢,终其一生。
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即曾参,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是孔子晚年嫡传弟子、宗圣,更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构建者。他以“躬行君子”的实践精神,将孔子的仁学思...
孔子 2025-07-03 秦文公:秦国崛起之路的关键奠基者在周平王东迁、天下纷争的春秋初期,一位秦国君主以非凡的政治智慧与军事谋略,为秦国日后横扫六合、一统天下奠定了重要基石。他,就是秦文公。这位在位五十年的君主,通过...
秦文公 2025-07-03 齐桓公称霸时间考:从北杏初鸣到葵丘鼎盛的霸主之路在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中,齐桓公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功业成为首位霸主。其称霸历程跨越三十余年,历经北杏会盟的初试啼声、鄄地会盟的霸业奠基,直至葵丘会盟的巅峰...
齐桓公 2025-07-02 范蠡娶了东施是真的吗?历史镜像中的虚实辨析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范蠡与东施的名字如同两条平行线,却因后世文人的想象产生奇妙交集。一个是辅佐越王勾践兴越灭吴的智者,一个是因“东施效颦”沦为千年笑柄的寓言人...
勾践 范蠡 2025-07-02 俞伯牙的琴弦之外:历史迷雾与文化符号中的婚姻传说春秋时期的晋国上大夫俞伯牙,以一曲《高山流水》与樵夫钟子期缔造“知音”传奇,其事迹在《列子》《吕氏春秋》中留下深刻印记。然而,这位“琴仙”的私人生活却如琴弦余音...
伯牙 2025-07-01 子贡赎人与孔子的批评:一场跨越千年的义利之辩春秋末年,鲁国的一道法令在贵族间掀起波澜——凡赎回在诸侯国为奴的鲁国百姓,可凭收据至官府领取赎金。这道本为鼓励善行的政策,却因孔门弟子子贡的一次善举,引发了孔子...
孔子 2025-07-01 鄢郢之战:三十万生灵的悲歌与楚国盛衰的转折点公元前279年至前278年,秦将白起率军深入楚境,以决水攻城之策攻破鄢城,继而焚毁郢都,这场战役彻底改写了战国格局。史书记载的“鄢城百姓淹死数十万”与“楚国死者...
白起 2025-07-01 宋襄公:礼乐余晖中的孤勇者与时代错位的悲剧在中国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史上,宋襄公的名字始终与“仁义”和“迂腐”两种极端评价相伴。这位宋国第二十任国君,以“春秋五霸”之一的身份被载入史册,却因泓水之战中坚持...
宋襄公 2025-06-30 齐桓公霸业始末:从葵丘会盟到春秋首霸的权力之路在中国春秋争霸的历史长卷中,齐桓公姜小白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功业,成为当之无愧的首位霸主。然而,这位从公子内乱中脱颖而出的君主,其霸主地位的确立并非一蹴而...
齐桓公 2025-06-30 秦灵公:被低估的改革先驱与秦国崛起的奠基人在中国战国时代的历史长河中,秦灵公嬴肃(公元前424年—前415年在位)是一位常被忽视的君主。他继承的是一个内忧外患的秦国:东有魏国李悝变法后强势扩张,西有戎狄...
秦灵公 2025-06-3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