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格兰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的绿色旷野上,一组由巨石构成的环形阵列静默矗立。这座被称为“巨石阵”(Stonehenge)的史前遗迹,不仅是英国的国家象征,更是人类文明史上最神秘的未解之谜之一。它以独特的建筑结构、精准的天文指向和跨越数千年的建造历史,持续吸引着全球学者的目光。
一、地理坐标与基本构造:自然与人工的完美融合
巨石阵位于伦敦西南约120公里处,具体坐标为北纬51°10′43.9″,西经1°49′31.6″。其主体由直径约33米的环形石阵构成,中心矗立着五组由竖立石柱与横梁组成的“三石牌坊”(Trilithon),最高者达7米,重逾50吨。外围环绕着30块直立巨石,每块高约4米、宽2米,顶部架设连续石楣,形成封闭的圆环。石阵外围还有一条直径约90米的环形土沟与土岗,内侧分布着56个圆形坑穴(奥布里坑),这些坑穴中曾发现人类骨灰和祭祀用品,暗示其可能与丧葬仪式相关。

巨石阵的建造材料分为两种:外环的砂岩(Sarsen)采自距遗址30公里的马尔伯勒丘陵,而内部的蓝砂岩(Bluestone)则来自240公里外的威尔士普雷斯利山脉。考古学家通过岩心样本分析发现,部分蓝砂岩在运输过程中可能经过水路与陆路的多次转运,其工程难度堪比现代大型基建项目。
二、建造历程:跨越千年的阶段性工程
巨石阵的建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约公元前3100年):原始部落在此挖掘环形沟渠,并在内侧修建土坛,坛中设置56个奥布里坑,用于埋葬骨灰或举行仪式。
第二阶段(约公元前2800年):开始竖立木质立柱,部分结构与邻近的斯坦顿德鲁石阵相似,可能用于宗教或天文观测。
第三阶段(约公元前2100年):核心工程启动,砂岩三石牌坊与外环巨石陆续就位。这一阶段持续约200年,期间石阵多次重组,最终形成今日格局。
第四阶段(约公元前1600年):蓝砂岩被重新排列,部分石块被移至椭圆阵列中,工程因未知原因中断,留下两个未完成的石坑(“Z洞”与“Y洞”)。
考古学家通过放射性碳定年法确定,巨石阵的准确建造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年,但其雏形可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这意味着它可能是欧洲最早的天文观测设施之一。
三、天文密码:史前人类的“宇宙模型”
巨石阵的布局与天体运行存在惊人契合:
夏至与冬至:石阵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与夏至日出的太阳位于同一直线,而两块巨石的连线则指向冬至日落方向。
节令划分:英国天文学家洛基尔指出,第93号石头指向立夏与立秋的日落位置,第91号石头指向立春与立冬的日出位置,暗示古人已将一年分为八等份。
月相预测:学者纽汉发现,91-94号石头构成的矩形长边指向月出最南端与月落最北端,而计算机模拟显示,巨石阵可用于预测月食。
这些发现支持了“巨石阵是远古天文台”的假说。考古学家在石阵附近发现的动物骨骼、工具和祭祀用品,进一步表明这里可能是集宗教仪式、权力象征与天文观测于一体的“圣地”。
四、未解之谜:技术、目的与建造者
尽管巨石阵的研究已持续数百年,但其核心谜题仍未破解:
运输之谜:50吨重的砂岩如何从30公里外运抵遗址?主流理论认为古人利用滚木、滑轮与畜力,但缺乏直接证据。
建造者身份:石阵可能与当地新石器时代部落相关,但蓝砂岩的远距离运输暗示可能存在跨区域合作或外来文化影响。
功能争议:除天文观测外,学者还提出“墓葬场所”“治疗圣地”“萨满仪式中心”等假说。2003年,伦敦大学考古团队在石阵周围发现大量动物骨骼和工具,支持其作为“权力与死亡圣地”的观点。
五、现代价值:世界遗产与文化符号
1986年,巨石阵与邻近的埃夫伯里巨石遗址共同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其评价称:“这些遗迹展示了史前时代杰出的创造性与技术成就,是无可比拟的史前存在之证明。”如今,巨石阵每年吸引超过百万游客,夏至时节的日出庆典更成为全球新异教运动的标志性活动。
然而,这座古老遗迹也面临现代挑战。2024年,环保抗议者曾向巨石阵喷涂橙色粉末,引发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讨论。英国政府通过限制游客数量、加强监控等措施,试图在开放与保护间寻求平衡。
西汉初年,齐王刘肥坐拥七十余城,麾下兵强马壮,其封地范围涵盖今山东大部,堪称诸侯王中的"巨无霸"。然而这位手握重兵的庶长子,...
2025-11-12 陈平的官场生存哲学:从特务头子到四朝元老的智慧密码在汉初波诡云谲的权力场中,陈平以"六出奇计"的谋略家身份闻名,却以"官场不倒翁"的生存智...
2025-11-12 胡人将领的“双刃剑”:唐玄宗重用背后的战略权衡唐玄宗天宝年间,安禄山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麾下十五万精锐尽归其手。这位粟特裔将领的崛起,标志着唐朝军事体系从“汉将主导”向“胡人掌兵”的关键转折。当...
2025-11-12 李敬玄:从侍读到宰相的仕途沉浮唐朝高宗年间,一位出身亳州谯县的士人李敬玄,凭借深厚的学识与过人的记忆力,从太子侍读起步,最终登上宰相之位,却因一场战败跌落神坛。他的仕途轨迹,既折射出唐代文官...
2025-11-12 星火骤灭:陈胜起兵六个月溃败的深层密码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的暴雨浇灭了戍卒的希望,却点燃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烽火。陈胜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
2025-11-12 权力与伦理的博弈:新皇继承先帝后宫的千年纠葛在中国古代皇权体系中,皇帝驾崩后新皇对先帝后宫的处理方式,始终是权力、伦理与制度交织的敏感话题。从先秦到明清,这一行为既承载着血缘政治的延续逻辑,又暗含着伦理道...
2025-11-12 彭城公主:三段婚姻背后的命运浮沉与抗争传奇在北魏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彭城公主宛如一颗独特而璀璨的星辰,她的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三段婚姻更是成为那个特殊时期政治、情感与人性交织的生动写照。政治联姻:初嫁...
2025-11-12 夏侯尚“被擒”真相:一场被虚构的战场传奇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的定军山之战中,老将黄忠以“步步为营、反客为主”之计,生擒曹军大将夏侯尚,成为小说中经典的战术范例。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三国志》等正...
2025-11-12 玉玺与野心:袁术称帝背后的实力底牌与时代困局公元197年,淮南寿春城头玄旗招展,四世三公嫡裔袁术于祭坛之上高呼“代汉者,当涂高也”,自立为“仲氏皇帝”。这出汉末第一场称帝闹剧,既因传国玉玺的象征意义点燃野...
2025-11-11 孤忠殉元:陈友定的一生与历史抉择在元末群雄逐鹿的乱世中,陈友定以独特的姿态刻入历史长卷。这位出身贫寒的福建汉子,从驿卒跃升为割据八闽的军阀,最终以“闽三忠”之名被载入史册。他的一生,既是个人奋...
2025-11-11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