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格兰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的绿色旷野上,一组由巨石构成的环形阵列静默矗立。这座被称为“巨石阵”(Stonehenge)的史前遗迹,不仅是英国的国家象征,更是人类文明史上最神秘的未解之谜之一。它以独特的建筑结构、精准的天文指向和跨越数千年的建造历史,持续吸引着全球学者的目光。
一、地理坐标与基本构造:自然与人工的完美融合
巨石阵位于伦敦西南约120公里处,具体坐标为北纬51°10′43.9″,西经1°49′31.6″。其主体由直径约33米的环形石阵构成,中心矗立着五组由竖立石柱与横梁组成的“三石牌坊”(Trilithon),最高者达7米,重逾50吨。外围环绕着30块直立巨石,每块高约4米、宽2米,顶部架设连续石楣,形成封闭的圆环。石阵外围还有一条直径约90米的环形土沟与土岗,内侧分布着56个圆形坑穴(奥布里坑),这些坑穴中曾发现人类骨灰和祭祀用品,暗示其可能与丧葬仪式相关。
巨石阵的建造材料分为两种:外环的砂岩(Sarsen)采自距遗址30公里的马尔伯勒丘陵,而内部的蓝砂岩(Bluestone)则来自240公里外的威尔士普雷斯利山脉。考古学家通过岩心样本分析发现,部分蓝砂岩在运输过程中可能经过水路与陆路的多次转运,其工程难度堪比现代大型基建项目。
二、建造历程:跨越千年的阶段性工程
巨石阵的建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约公元前3100年):原始部落在此挖掘环形沟渠,并在内侧修建土坛,坛中设置56个奥布里坑,用于埋葬骨灰或举行仪式。
第二阶段(约公元前2800年):开始竖立木质立柱,部分结构与邻近的斯坦顿德鲁石阵相似,可能用于宗教或天文观测。
第三阶段(约公元前2100年):核心工程启动,砂岩三石牌坊与外环巨石陆续就位。这一阶段持续约200年,期间石阵多次重组,最终形成今日格局。
第四阶段(约公元前1600年):蓝砂岩被重新排列,部分石块被移至椭圆阵列中,工程因未知原因中断,留下两个未完成的石坑(“Z洞”与“Y洞”)。
考古学家通过放射性碳定年法确定,巨石阵的准确建造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年,但其雏形可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这意味着它可能是欧洲最早的天文观测设施之一。
三、天文密码:史前人类的“宇宙模型”
巨石阵的布局与天体运行存在惊人契合:
夏至与冬至:石阵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与夏至日出的太阳位于同一直线,而两块巨石的连线则指向冬至日落方向。
节令划分:英国天文学家洛基尔指出,第93号石头指向立夏与立秋的日落位置,第91号石头指向立春与立冬的日出位置,暗示古人已将一年分为八等份。
月相预测:学者纽汉发现,91-94号石头构成的矩形长边指向月出最南端与月落最北端,而计算机模拟显示,巨石阵可用于预测月食。
这些发现支持了“巨石阵是远古天文台”的假说。考古学家在石阵附近发现的动物骨骼、工具和祭祀用品,进一步表明这里可能是集宗教仪式、权力象征与天文观测于一体的“圣地”。
四、未解之谜:技术、目的与建造者
尽管巨石阵的研究已持续数百年,但其核心谜题仍未破解:
运输之谜:50吨重的砂岩如何从30公里外运抵遗址?主流理论认为古人利用滚木、滑轮与畜力,但缺乏直接证据。
建造者身份:石阵可能与当地新石器时代部落相关,但蓝砂岩的远距离运输暗示可能存在跨区域合作或外来文化影响。
功能争议:除天文观测外,学者还提出“墓葬场所”“治疗圣地”“萨满仪式中心”等假说。2003年,伦敦大学考古团队在石阵周围发现大量动物骨骼和工具,支持其作为“权力与死亡圣地”的观点。
五、现代价值:世界遗产与文化符号
1986年,巨石阵与邻近的埃夫伯里巨石遗址共同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其评价称:“这些遗迹展示了史前时代杰出的创造性与技术成就,是无可比拟的史前存在之证明。”如今,巨石阵每年吸引超过百万游客,夏至时节的日出庆典更成为全球新异教运动的标志性活动。
然而,这座古老遗迹也面临现代挑战。2024年,环保抗议者曾向巨石阵喷涂橙色粉末,引发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讨论。英国政府通过限制游客数量、加强监控等措施,试图在开放与保护间寻求平衡。
“杀妻求将”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典故之一,其核心人物吴起为获取鲁国将领之位,竟亲手杀死齐国籍妻子以表忠心。这一极端行为不仅成为后世批判功利主义的经典案例,更引...
2025-07-07 大宛国民族构成与文化交融:丝路枢纽的多元图景大宛国作为西汉时期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核心政权,其民族构成与文化特征是理解古代丝绸之路文明互动的关键样本。根据《史记》《汉书》等正史记载,结合考古发现与学术研究,...
2025-07-07 二里头文化:解码“最早中国”的文明基因作为东亚大陆首个广域王权国家的物质载体,二里头文化以其独特的考古发现与历史价值,成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核心坐标。这座距今约3800-3500年的都城遗址,不仅实...
2025-07-07 秋蝉声里的囚徒悲歌:骆宾王在狱咏蝉的千年回响公元678年,唐高宗仪凤三年的深秋,洛阳御史台监狱的西墙外,几株古槐在夕阳余晖中投下斑驳的影子。秋风掠过枝头,寒蝉发出断续的鸣叫,声声凄切。此时,因上疏直谏触怒...
2025-07-07 英国巨石阵:穿越千年的史前密码在英格兰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的绿色旷野上,一组由巨石构成的环形阵列静默矗立。这座被称为“巨石阵”(Stonehenge)的史前遗迹,不仅是英国的国家象征,更是...
2025-07-07 爱琴海文明与古希腊文明:从青铜时代到古典巅峰的文明演进爱琴海地区作为地中海东部的文明摇篮,孕育了西方文明的两大里程碑——爱琴海文明与古希腊文明。前者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为核心,开创了青铜时代的辉煌;后者则以雅典为中心...
2025-07-07 梁武帝萧衍:从盛世明君到饿死台城的悲剧归途南朝梁武帝萧衍(464—549年)的一生堪称传奇:他以军事奇才起家,开创“天监之治”的盛世,却在86岁高龄时被叛将侯景囚禁于台城,最终在饥渴交加中凄惨离世。这位...
2025-07-07 邓子龙征缅甸:万历年间明朝与东吁王朝的边疆博弈邓子龙(1531-1598),字武桥,江西丰城人,明朝万历年间名将。他以抗倭援朝的露梁海战闻名,但其军事生涯的起点实为平定缅甸东吁王朝对云南的入侵。一、历史背景...
2025-07-07 张璁为何被丑化?政治斗争与历史叙事的双重塑造张璁(1475-1539),字秉用,浙江永嘉人,明朝嘉靖年间首辅,以“大礼议”之争崛起,推行“嘉隆万改革”的先驱。然而,这位本应被载入改革史册的能臣,却在后世遭...
2025-07-07 约翰·穆勒:功利主义与自由主义的集大成者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19世纪英国杰出的哲学家、经济学家与社会改革家,其思想横跨伦理学、政治哲学与经济学领域,以功...
2025-07-0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