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李牧和赵国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赵国灭亡只是因为李牧被杀吗?没那么简单,天时地利人和早已尽失。
赵之所侍者李牧,而卒杀之,以速其亡。——(宋)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
何为春秋时代?
春秋是东周前半期的历史阶段,开始于周平王东迁,止于韩赵魏三家分晋。
何为战国时代?
战国是东周后半期的历史阶段,开始于韩赵魏三家分晋,止于秦王政攻灭六国统一华夏。
也可以说,春秋战国的历史,就是周王室从东迁逐渐走向灭亡的历史,至于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历史上有不同的观点,这里暂以三家分晋为分水岭,不论。
从春秋时期开始,周王室就不断衰落,各路诸侯纷纷崛起,上百诸侯各自为政,到了战国,诸侯国之间通过兼并战争,诸侯国的数目已经大大减少,其中数韩、赵、魏、楚、燕、齐、秦七国实力最强,也被称为“战国七雄”。
到了战国末期,秦国一家独强,山东六国皆弱,强秦东出攻伐,已成为必然之势。
说起秦灭六国,就不能不说赵国,因为在战国末期,它独自抵抗秦国十余年,也可以说赵国灭亡后,天下大势早已成为了定局,那么赵国灭亡只是因为李牧被杀吗?没那么简单,天时地利人和早已尽失。
名将李牧能否挽救濒临灭亡的赵国?即使他不死于谗言,亦无力回天。
公元前231年前后,战国的上空早已阴云密布,秦国东出攻灭六国也已经加快了部署的脚步,赵国也是秦国重点打击的对象,可是赵国有李牧,秦军的进攻三番五次被李牧给阻挡,并且在肥下,李牧斩杀十万秦军精锐,逼迫秦将桓齮逃往燕国。
秦王政愁眉不展,秦国内面对赵国的李牧,也无人敢再提进攻,你可能会说,这时候李信、王翦不是已经成名了吗,他们虽然成名了,但是面对李牧却不敢硬碰硬,桓齮逃燕后,王翦也进行了2次进攻赵国的战争,但均被李牧打退。
本以为赵国靠着李牧还能支撑,但没想到,赵国代地却发生了大地震,史书上形容的是:房屋倒塌七八,地裂百三十步,这次地震给了赵国沉重的打击。
当然还不止,因为地震发生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30年,赵国又爆发了大面积的旱灾,地中庄稼颗粒无收,赵国再次闹了大饥荒,这对赵国来说,无疑是天时不利,屋漏偏逢连阴雨。
战国末期,秦国自范雎提出远交近攻,蚕食诸侯的策略之后,韩赵魏三家就是秦国逐渐蚕食的对象,当然是蚕食这三家的土地,到了公元前230年,也就是赵国灭亡的前期,赵国的土地,已经被秦国蚕食了很多。
尤其是秦王政以统一天下为战略目标之后,赵国的重镇相继沦陷,城池的丧失,土地的沦陷,也就预示着综合国力也已大幅度缩水,尤其是上党地区被秦国占领之后,赵国邯郸再无险可守,此时的赵国早已再无地利优势。
赵国自长平之战后,已经元气大伤,并且没有恢复,你可能会说,那赵国不是还打败了燕国,后来还退却了强秦吗,其实这是赵国最后的挣扎罢了,打败燕国是因为有廉颇,退却强秦是因为有有李牧和赵国的戍边军队。
但是廉颇和李牧,一个被赵王逼走了,一个被赵王杀死了,损失了廉颇和李牧两位名将后,赵国再无有本事的将军可用,说起来也真是可叹,秦国都奈何不了的李牧,却被赵国自己杀死了,这足见赵国的政治已经腐败到了极端。
翻开战国最后几十年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赵国独自抵抗强秦的时间竟然有十余年之久(从公元前241年诸侯合纵攻秦失败后,山东六国再无合纵),这些年,却没有一个诸侯对赵国伸出援助之手。
这是何也?其实不仅仅是因为其余诸侯都被秦国打怕了,而是秦国花了大笔金钱贿赂了诸侯国的权臣,这些眼里只有金钱没有国家的佞臣,也直接葬送了自己的国家,赵国内杀良将外无支援也根本不具备人和因素了。
公元前228年,灭了韩国之后的秦国,向赵国发起了猛攻,此时的赵国,名将李牧已经被杀害,国内地震和饥荒的影响让百姓和士兵也苦不堪言,赵国面对秦国的进攻,再无任何抵抗之力,秦将王翦看准时机,立即再次进攻邯郸。
此时的赵国的大将是赵葱和颜聚,面对王翦这两人也丝毫不是对手,结果赵葱被杀,颜聚败逃,王翦一举攻破了邯郸,俘虏了赵王迁,赵国也在秦灭六国的路上夺得了亚军的宝座(此外,赵公子嘉带领宗族残部逃到代地称王,公元前222年,代地被王贲攻破,赵国彻彻底底烟消云散了)。
赵国灭亡只是因为李牧被杀吗?没那么简单,天时地利人和早已尽失,导致赵国能够打胜仗的因素,已经不具备了,尤其是赵国朝堂的腐败,其实是赵国走向灭亡的最根本因素。
名将李牧能否挽救濒临灭亡的赵国?即使他不死于谗言,亦无力回天,靠着打仗很厉害名将李牧,也仅仅只能维持赵国多苟延残喘一阵罢了。
打仗从来都不是单单打的军事实力,而是打的综合实力,《战国策》里有段关于赵国灭亡的论述可谓精彩,这段话是:秦赵战于河漳之上,再战而再胜秦,战于番吾之下,再战而再胜秦,四战之后,赵亡卒数十万,邯郸仅存,虽有胜秦之名,而国破矣!是何故也?秦强而赵弱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赵国打了几次胜仗也没用,因为秦国综合实力比赵国强大,赵国灭亡已是必然趋势,强大的秦国即使战败也能迅速恢复战斗力,但是赵国却不能,尤其在战争物资的补充上,赵国更是无法和秦国相比,因为秦国稳定的大后方,会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类战争需要的物资。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资治通鉴音注》等。
秦汉之际的谋士李左车,作为战国名将李牧之孙,凭借井陉之战中精准识破韩信计谋的军事眼光,成为楚汉争霸时期最耀眼的战略家之一。然而,这位曾让韩信“东向而坐,师事之”...
李牧 韩信 2025-08-07 李牧为什么那么厉害:战国名将的军事智慧与人格魅力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李牧的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战国末期的天空。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以一己之力支撑赵国危局数十年,在北方边疆筑起钢铁长城,在宜安之战...
李牧 2025-06-17 郭开真实结局:历史迷雾中的多面猜想在战国末年的风云变幻中,郭开作为赵国的权臣,以谗言陷害廉颇、李牧两位名将,加速了赵国的灭亡,成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然而,关于他的真实结局,正史中却并未留下明...
廉颇典故 李牧 2025-06-04 李牧若未逝,与王翦之战局猜想在中国战国末年的历史长河中,李牧与王翦两位军事天才的缺席对决,一直是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李牧,赵国最后的名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非凡的战略眼光,屡次击败强秦,...
王翦 李牧 2025-03-07 历史上郭开的下场探秘在中国战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郭开以其奸诈狡猾、陷害忠良的恶行而臭名昭著。作为赵国的奸臣,他先后陷害了两位盖世名将廉颇和李牧,间接导致了赵国的灭亡。然而,关于这位...
廉颇典故 李牧 2025-02-03 中国古代对外战争的四位英雄战神盘点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无数英勇的将领在对外战争中崭露头角,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卓越贡献被后世铭记。一、李牧:战国北疆的守护者在战国末年,赵国北部边境频繁受到匈奴的...
李牧 2024-11-29 战国四大名将李牧的性格特点探析在中国战国时期的烽火连天中,涌现出无数英勇善战的将领,其中李牧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性格,被誉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坚韧不拔的毅力李牧的性格特点中,最为显...
李牧 2024-11-09 李牧的生死与赵国的存亡:一个历史的假设在中国历史上,赵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其兴衰变迁历来备受关注。其中,李牧作为赵国末期的杰出将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抵抗意志,成为赵国抵御外敌、延续国祚的重...
李牧 2024-08-20 李牧之死与赵国的存亡:一段历史的假设李牧,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防守战略闻名于世。然而,历史的发展常常因为一些偶然事件而发生改变,李牧的死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李牧不被...
李牧 2024-08-04 李牧: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在中国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英雄辈出。其中,赵国的李牧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他的英勇善战和卓越才能使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牧生活在公元前4...
李牧 2024-05-2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