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历史资料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宋朝诞生了不少非常出名的官员,他们都有传世美名,但要说其中的佼佼者,那可就得细细思考了。不过无论怎么筛选,有一个人是必然在列的,那就是韩琦。史书记载他是“公历事三朝,辅策二朝,功存社稷,天下后世,儿童走卒,感慕其名。”在大宋境内,没有一个人不知道他,没有一个人不爱戴他。哪怕是在敌人内部,也是“夷夏具瞻”。敌人对韩琦敬畏有加:“辽使每过境,必先戒其下曰‘韩丞相在此,无得过有呼索’”。治理内政出众,御兵统帅也不弱,可谓是文武双全,相三朝,立二帝,是超长待机,可见韩琦不凡。
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不但是著名政治家,还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词人。史书记载其出身于世宦之家,四岁便丧服,此后是由几位兄长抚养长大。一部分是由于家庭环境,一部分是他本身性情稳重,聪颖且好学,记载他“既长,能自立,有大志气。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纯一,无邪曲,学问过人”。
学问过人果然不假,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仅弱冠之年风姿出众的韩琦就考中进士,高中榜眼。此时还天降异象《宋史》记载“琦风骨秀异,弱冠举进士,名在第二。方唱名,太史奏日下五色云见,左右皆贺。”
景祐三年(1036),韩琦拜官右司谏,次年授知谏院。在担任谏官的这三年时间里,韩琦一向是直言不讳,丝毫不惧他人的威胁排挤。只要是有问题,他不在乎会对自己有什么伤害,一身正气决不妥协。《宋史》记载“凡事有不便,未尝不言,每以明得失、正纪纲、亲忠直、远邪佞为急,前后七十余疏”。
宝元元年(1038),当时全国灾害频发,许多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长时间问题得不到解决,这些流民逐渐变得十分混乱。作为朝廷栋梁的两位宰辅王随、陈尧佐及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却束手无策,迟迟不能缓解矛盾,到了“罕所建明”的地步。一向直言敢谏的韩琦看到这种现状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于是写下著名的《丞弼之任未得其人奏》,痛斥这四人庸碌无能,甚至说大宋八十年太平基业,绝不能“坐付庸臣恣其毁坏”。言辞恳切、字字泣血,仁宗看后深受触动,于是一天之内,这四位位高权重的人物同时被罢职。朝野上下震惊,韩琦也因这“片纸落去四宰执”的威风而名扬京师。
康定元年(1040年)正月西夏元昊大举进犯。五月,韩琦与自己推荐重新回到京城的范仲淹一同被任命安抚使夏竦的副手。庆历元年(1041)二月,元昊率十万大军进攻渭州,直逼怀远城。韩琦闻讯后,马上派大将任福领兵一万八千人,前往抵御。临行前,韩琦是亲自向向任福千叮咛万嘱咐,告诉他一定不要轻举妄动,绕到夏军背后,可战则战,不可战则据险设伏,重点是阻击,不是要怎样的大胜,再三叮嘱:“苟违节度,虽有功,亦斩。”
但是此时的任福刚刚打了一场小小的胜仗,对韩琦的嘱咐不以为然,在中了夏军的埋伏。夏军佯装败走,他带人马轻装猛追至渭州北边的好水川,急功冒进很快中计,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夏军已从四面合围。宋军虽然尽力拼杀,但怎奈人马三日乏食,疲惫不堪,于是宋军大败,六千多人阵亡,任福也战死。
好水川大败后,韩琦转而支持仲淹守议,二人同心协力,互相声援。由于两人守边疆时间最长,且都是当世名臣,人心归服,朝廷栋梁,故天下人并称二人为“韩范”。
之后西夏虽然有心,但是毕竟连年征战已是难以支撑,最终与宋合议。西方战事暂时告终。韩琦回归中央,一路高升。嘉祐八年(1063)三月,仁宗病逝。赵曙即帝位,是为宋英宗。
英宗刚即位就突患暴病,由太后曹氏垂帘听政。一些宦官之间争权夺利,向太后说英宗的坏话,致使二人生隙。宫中不稳,朝堂议论纷纷,韩琦和欧阳修为此事费了不少精力。在曹太后哭哭啼啼的时候劝说她:“此病故耳,病已,必不然。子疾,母可不容之乎?”见到满腹怨怼的英宗的时候又说:“自古圣帝明王,不为少矣。然独称舜为大孝,岂其余尽不孝耶?父母慈爱而子孝,此常事不足道;惟父母不慈,而子不失孝,乃为可称。但恐陛下事之未至尔,父母岂有不慈者哉。”两方调节,这事才算完。一年后英宗病愈,曹太后也在韩琦劝说下还政。
治平四年(1067)正月,英宗病逝,神宗赵顼即位,韩琦成了托孤重臣,并任英宗山陵使。此时的韩琦已不再是年少轻狂的时候了,思想与政治倾向都逐渐趋于保守。是王安石变法反对派的主要领头人。
熙宁八年(1075)六月二十四日,韩琦在相州溘然长逝,终年六十八岁。神宗在禁苑为他恸哭不止,辍朝三日,又赐其家银三千两、绢三千匹,并发兵为其筑墓。亲自为其撰写墓碑:“两朝顾命定策元勋”。 谥号“忠献”,配享英宗庙庭。
韩琦可谓是少年得志,此后虽然几经波折,但也在磨练中逐渐直上青云。作为三朝元老,他始终张弛有度,从不因地位崇高而骄横,一身正气、清清白白。晚年虽然保守,但也算得上是深思熟虑。他是大宋王朝的功臣,说他撑起北宋半壁江山,虽然略显夸张,但亦是合情合理。
东汉末年,江东群雄逐鹿,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以弱冠之龄统御江东。在这风云变幻之际,鲁肃以豪杰之姿投效孙权,二人以“榻上策”为纽带,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君臣相知。这段...
孙权 启 2025-09-10 周武王在位年数考:从牧野烽火到礼乐初兴的王朝奠基公元前1046年,牧野战场上战鼓震天,周武王姬发率领联军以五万之众击溃商纣王七十万大军,这场决定华夏文明走向的战役,不仅终结了商王朝六百年的统治,更开启了西周八...
启 商纣王 2025-09-09 明朝中央官制:内阁六部制下的权力架构明朝(1368年—1644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政治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其中,中央官制以“内阁六部制”为核...
启 2025-09-08 巨然:南方山水画派的开山宗师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长河中,巨然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作为五代至北宋初期的僧人画家,他以独特的江南山水笔墨语言,与师父董源共同开创了南方山水画派,被后世尊为“...
启 2025-09-05 霍尔巴赫“人是自然产物”:机械唯物论下的自然与人性之思在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星空中,保尔·昂利·霍尔巴赫以“唯物主义的圣经”《自然的体系》为武器,将“人是自然产物”的论断刻入哲学史册。这一观点不仅是对神学创世论的...
启 2025-09-05 泰伯至寿梦:吴国五百年血脉中的礼让与雄图在长江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吴国的历史如太湖之水般浩荡绵延。从泰伯“断发文身”建立句吴,到寿梦“始称吴王”开启霸业,这段跨越五百年的传奇,不仅是一部家族传承史,更是...
启 2025-09-04 利玛窦来中国:明末中西文化碰撞的序章1582年8月7日,一艘从葡萄牙里斯本启程的商船缓缓停靠在澳门港。船上走下一位身着黑袍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这位30岁的耶稣会士不会想到,他的到来将在中国掀...
利玛窦 启 2025-09-04 燕昭王:战国乱世中的明君典范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下,燕昭王以卓越的政治智慧与用人艺术,将濒临崩溃的燕国推向鼎盛,成为战国史上最具争议性与启示性的君主之一。从即位前的流亡经...
启 2025-09-03 薄皇后与汉景帝:一场被权力裹挟的婚姻悲剧在中国西汉历史的长河中,汉景帝刘启与薄皇后的婚姻堪称一场充满无奈与悲剧色彩的政治联姻。这段关系不仅折射出皇室婚姻背后的权力博弈,更揭示了古代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
刘启 启 2025-09-03 宋国的祖先为什么是武丁:从甲骨卜辞到历史叙事的千年纠葛在商周历史的长河中,宋国的起源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传统史书将宋国开国之君微子启视为殷商后裔的代表,认为周武王灭商后遵循“兴灭继绝”的传统,封纣王兄长微子启于...
启 武丁 2025-09-0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