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韩信此前从没带过兵,为何后来却百战百胜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前言
中国古代历史源远流长,经历了上下五千年,每个朝代都会出现一些骁勇善战的将领和脍炙人口的故事,有一类人熟读兵法、阵法,却不能学以致用,战场杀敌,比如战国时期赵括,论口头斗兵法、阵法,几乎没有人比得上他,可一旦被委以重任,却手足无措,最终在“长平之战”中,赵国40万降兵被秦军坑杀殆尽。
而还有另外一类人,他们因为家庭经济原因,从小没有接受任何教育,兵法阵法也一窍不通,但是通过自己后天的努力和实践,被委以重任上战场时却可以大放光彩,比如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的淮阴侯韩信便是这种类型的人物。
一鸣惊人的韩信
韩信生于淮阴一个贫穷家庭,平时里只能到别人家讨饭吃,曾经乞食于漂母,还受过胯下之辱,他自己也没接受过什么教育,做生意也不会做,官场门槛也高,在走投无路之下,参了军,到了项梁的军中做了一名士兵,后项梁失败后,转投项羽帐下,项羽让其做了郎中,也就相当于参谋之类的职位,但是韩信也迫切想得到一些功名,于是有机会便向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项羽皆不予采纳,韩信深觉怀才不遇。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韩信迅速从楚军逃出跑到了汉军,因韩信身材雄伟且能言善辩,萧何在与之交谈时很赏识他的才华,于是便把韩信推荐给了刘邦,从此开启了韩信的“开挂”人生。
刘邦力排众议,采纳丞相萧何的意见,任命当时无名无份,也没有任何功劳的韩信为大将军,全军上下一片哗然,后刘邦向韩信咨询安国良策,韩信分析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并为刘邦制定了“往西以为根据,东征以定天下”统一方略,韩信此前并没有受到过这方面的专业教育,这足以体现出韩信天生的卓越军事才能和分析能力。
汉元年(前206年)十一月,楚汉战争爆发,大将军韩信率领先锋曹参、樊哙利用秦岭栈道,采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谋,大败楚军,平定三秦之地,此役也让韩信一战成名。
公元前204年,韩信带兵力2万多人攻打赵国,赵国以20万大军抵抗,在实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韩信主动将兵阵列在了河边,并派了2000轻骑绕到赵军营地,让士兵将除了盔甲和武器以外的东西全部扔到河里,结果士兵们无不视死如归,以一当十,一举歼灭赵国20万主力大军,斩杀了赵军主将且活捉赵王,这一役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背水一战”。
此役韩信先让自己部队陷入不利之境,再利用士兵们“反正都是投河也是死,被敌人杀死也是死,不如死的光荣些”的心理,让每一名士兵都爆发出自己的潜力,视死如归,后韩信对士兵们解释到“兵法曰:置之死地而后生矣!”此役为刘邦最终统一全国,打败项羽奠定了基础,为西汉的建立做出了突出贡献。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楚汉两军于垓下进行了决战,韩信率军30万将项羽的10万兵力歼灭,项羽最后于乌江边自刎,这也预示着时长4年多的楚汉战争,最终以刘邦的完全胜利而告终。
为何韩信能一鸣惊人?
韩信领导的这几场大战全部以胜利告终,直接奠定了西汉建国的基础,但是有人肯定会有疑惑:为什么韩信在入军之前平庸无比,没有体现出任何带兵打仗的天赋,为什么投奔刘邦之后却有全胜的辉煌战绩?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首先,韩信很勤奋
那让我们细细品来,其一,韩信早年虽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早期投靠项梁项羽也没有得到重用,但是在兵营中,他凭借自己后天的勤奋,拼命的练习剑法,苦读兵书来弥补自己早年的不足,这也为后面韩信在战场上运筹帷幄奠定了基础。
其二,韩信找到了自己的伯乐——刘邦。
韩信在项羽帐下做郎中时,每次建言献策皆得不到采纳,韩信空有一肚子才华却无处施展,知道萧何推荐韩信给刘邦,在交谈中,刘邦深感韩信是个有能力的人,于是给予重任,韩信当然不能辜负刘邦的重托,于是每场战事都十分缜密小心,步步为营。
其三,韩信善于观察分析和总结。
韩信在每次大战前都会做足当地地形、天气、土壤等要素的考察,找到能够利用的任何自然因素,或者避免被敌军用来埋伏,而每次战争之后,尽管是大胜而归,韩信都会对这次战争进行总结,分析不足之处,敌军此次采取的谋略以及如果再遇到相似策略的应对办法。
如此看来,韩信种种的卓越军事才能和学习能力,已经决定了他高出别人一大截的军事天赋,“百战百胜”也不是不可能的。

结语
韩信的一生没有打过败仗,项羽在遇到韩信之前也没有打过败仗,只可惜项王不识才,错失了韩信这么一个军事天才,如果韩信在项羽帐下得到重用,可能会完全改写中国那一段历史。
韩信一辈子用兵如神,深知兵法,百战百胜,深得部下拥戴,可最后因为刘邦想着“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把韩信的权利剥夺殆尽,无奈之下只能叛变,最终落了个灭三族的下场,实在令人叹息。
参考文献
《后汉书》、《史记》、《中国通史》
公元前206年,汉中军营外,萧何策马狂奔,衣襟沾满尘土。他追回的不仅是韩信,更是一个帝国的未来。但二十年后,这位“汉初三杰”之首却亲手设计,将韩信诱入长乐宫钟室...
韩信 萧何 2025-10-23 权谋漩涡中的生死棋局:萧何与韩信的命运共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张力的典故之一,将西汉开国功臣韩信的生死系于丞相萧何一人。然而,若将韩信之死简单归咎于萧何的“背叛”,则忽略了这场悲...
韩信 萧何 2025-10-23 兵仙余韵与权力漩涡:陈豨与韩信的师徒羁绊及其悲剧终章在楚汉相争的烽火中,韩信以“背水一战”“潍水淹龙且”等经典战役铸就“兵仙”之名,而其军事思想的传承者陈豨,却以一场牵动汉初格局的叛乱,在历史长卷中刻下复杂印记。...
韩信 龙且 2025-10-23 郦食其:以口舌之利为刘邦谋得七十城,却命丧队友之手的悲情谋士在楚汉争霸的烽火岁月中,刘邦麾下名将如云,张良运筹帷幄,萧何稳固后方,韩信战无不胜。然而,有一位谋士却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奇谋,仅凭三寸不烂之舌便为刘邦收服齐...
刘邦 韩信 2025-10-22 吕后诛韩信:一场权力博弈下的“安全焦虑”与帝王心术公元前196年,长安城长乐宫钟室内,一代“兵仙”韩信被吕后以谋反罪名处死,三族尽灭。这场看似突发的政治屠杀,实则是吕后为巩固刘氏江山精心布局的权力清洗,而刘邦得...
刘邦 韩信 2025-10-20 汉初功臣排名逻辑:萧何首功与张良六十二位的深层政治密码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洛阳南宫设宴庆功,当众宣布“萧何为第一功臣”,引发群臣争议。彼时,韩信已因“功高震主”被贬为淮阴侯,而素有“谋圣”之称的张良仅位列六十二。...
刘邦 韩信 2025-10-17 彭越:游击战鼻祖的崛起与陨落——从巨野泽盗寇到梁王之死在中国军事史上,彭越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名字。这位出身渔民的草莽英雄,凭借独创的游击战术改写了楚汉战争的格局,成为与韩信、英布齐名的“汉初三大名将”。然而,他的结...
韩信 英布 2025-10-11 蒯通鼓动韩信自立为王:刘邦的处置与政治权谋公元前196年,淮阴侯韩信因谋反罪被吕后诛杀于长乐宫钟室。临刑前,这位曾助刘邦定鼎天下的军事奇才仰天长叹:“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此言一出,刘邦立...
刘邦 韩信 2025-10-10 韩信之死:吕后主谋背后的权力博弈真相在中国军事史上,韩信之死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谜题。史书将矛头指向吕后,称其与萧何合谋诱杀韩信于长乐宫钟室,但若深入剖析历史细节,会发现这场谋杀远非吕后个人意志所...
韩信 萧何 2025-10-10 权谋暗战:吕后如何绕过“三不杀五不死”诛杀韩信公元前196年,长安长乐宫钟室内,一代兵仙韩信被宫女用竹竿刺杀。这场看似荒诞的处决,实则是吕后对刘邦“三不杀五不死”承诺的精准破解。民间传说中,刘邦为笼络韩信曾...
刘邦 韩信 2025-09-29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