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也都在分析为什么元朝的这个军事力量这么强大的,其实大家仔细的分析也还是能知道一些的,一个东西强大,无非就是各个地方都比较领先,而且元朝军事力量强大的核心原因就是善骑射,也就是骑兵和射箭技术厉害。那么具体又要怎么理解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众所周知,蒙古军擅长骑射,之所以无敌天下靠的不是刀枪,而是弓箭。蒙古军队拥有当时射程最远,杀伤力极强的组合式弓箭,再加上蒙古骑 众所周知,蒙古军擅长骑射,之所以无敌天下靠的不是刀枪,而是弓箭。蒙古军队拥有当时射程最远,杀伤力极强的组合式弓箭,再加上蒙古骑兵的灵敏,使得蒙古人纵横亚洲,无人可敌。(组合式弓箭:由后背上的一条动物筋,弓肚上的一层角质物和中间的一个木架组成。这种弓的拉力在50公斤和75公斤之间,而很短小便于骑兵运用自如。这种弓射出的箭杀伤范围可达300米,如果在箭上装备上锋利的金属箭头,便能穿透最厚的盔甲。)

蒙古人极其擅长被古罗马人称为“安息人射箭法”的战法,即骑射者一边逃走,一边向后方的敌人射箭。(蒙古人称这种战法为“曼古歹”)。这种战术的精髓在于一从远距离攻击敌人,二持续不断的攻击敌人,三不给敌人还手的机会。在这种攻击下不论敌人的精神和装甲多么坚强,彻底崩溃只是时间的问题。当时欧洲骑士大多配备重盔重甲,虽然近战时十分强大,机动力却根本无法和蒙古骑兵相比。如果碰上蒙古骑射手,不仅追不上,连逃都逃不掉,只有作箭靶子的份。而且蒙古骑兵不像欧洲骑士那样完全依赖强攻,他们只有当先用弓箭把敌人杀伤大半时才与敌人短兵相接。1241年4月,蒙古骑兵就靠这种战法在多瑙河畔大破欧洲最精锐的十万匈牙利大军(由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率领),杀敌七万余,用弓和箭演奏了一曲“红色多瑙河”,几乎彻底消灭了欧洲的抵抗力量。若非窝阔台不合时宜的去世,早在800年前黄种人就统一整个欧亚大陆了。
蒙古的骑射手足以使他们在野战中战无不胜,而在面对坚固的城墙时。蒙古人还有一种攻城利器,那就是从西域“进口”的回回巨炮,在这种**型投石机投出的巨型弹丸面前,再坚固的城墙也和纸糊的没什么两样。史书记载,这种巨炮“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蒙古人就是靠它,在公元1273年攻下强攻数年而不克的襄阳城,当时蒙古人的投石机只有100米的射程,而襄阳城仅护城河就宽150米,后来蒙古人从波斯请来几个工匠,对投石机进行改进,改进后的投石机射程在180——200米左右,所以蒙古人也称此炮为“襄阳炮”和“回回炮”。不过在12世纪,全世界只有蒙古人才把回回炮大规模应用在战场上。蒙古人南征北讨,几乎百战百胜,除了骑兵之外,拥有巨炮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蒙古军西征为什么战无不胜历史上蒙古大军在十三世纪发动了数次大规模的西征,凭借较少的军队和漫长的后勤供应战胜了所有的敌人(1260年对埃及的艾因贾鲁特战役除外),改变了整个亚欧的历史,也促进了欧洲和近东的军事革命。在几次西征中蒙古军队的数量通常很少,总数不过最多20万人左右,单次战役的人数则更少,没有出现在中原对金国的钧州一战中列阵“层层叠叠,厚20里”的情形。这有哪些原因呢?拙文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西方各国军队采用的战术不适应蒙古人改进的东方战术其实,东西方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别很早就在双方作战时的战术体现出来了。在东方(以中国和阿拉伯文化为代表的范围内)的战争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西方那种队形极其严密、排成密集方阵,步、骑、弓箭、投枪诸兵种密切协同的军队。这是西方人思维严谨、讲究科学分工、善于组织大的系统工程的表现。而中国战国时代的车阵、明朝戚继光组织对付倭寇的鸳鸯阵和对付鞑靼的车、骑协同战阵是远不能与之相比的。
东方军队作战时,队形不严整,讲究部队作战的机动性和战术的灵活性,受《孙子兵法》的影响,讲究“诡道”而不讲究堂堂正正的正战。这种战术意识的支配下,军队的单位攻击力和防护力并不强,如果对付罗马帝国和马其顿帝国的密集步兵方阵,采用正面作战的方式根本没有胜利的可能。
与东方军队不同的是,西方军队一开始就采用严密的队形,特别强调突出正战的攻击力和防护力,以罗马和马其顿的步兵方阵为例。这种步兵方阵通常由贵族和平民排成20排以上密集的队伍,身着厚厚的重甲,手握长枪,越往后排,长枪越长,架在前排的肩膀上,这样就在方阵的正面形成了真正的丛枪如林,方阵的后面则通常由奴隶紧紧跟着,作后勤和护理工作,或者由标枪手不停往对方投掷标枪。这个方阵的两翼则由骑兵担任保护两翼不受冲击的任务。很明显,这种战术的冲击力是远非东方军队可比的,但它的弱点也非常突出:队伍转动不便,必须时刻注意保持队形的严整。

那个时期,欧洲还是骑士时代,战争没有大规模的重逢战,只是两国的对战,各派一国骑士尽心交锋作战,他们的打法跟喜欢群劈的蒙古军没法比,在蒙古军队面前不堪一击。欧洲的军队穿着铠甲,行动不便,而蒙古军擅长骑射,动作灵敏,作战方便。
元太宗窝阔台汗(1186年—1241年12月11日),作为蒙古帝国第二位大汗,在位期间将蒙古帝国推向鼎盛,却因酗酒过度而英年早逝,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与历史争议。...
窝阔台怎么死的 2025-11-25 孛儿只斤·贵由:蒙古帝国第三任大汗的传奇与争议孛儿只斤·贵由,蒙古语意为“奔跑”,作为蒙古帝国第三任大汗,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蒙古帝国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印记,其统治虽短暂,却引发了诸多争议与思考。早...
元定宗贵由评价 2025-11-24 孛儿只斤·拖雷:元睿宗,大蒙古国的监国传奇孛儿只斤·拖雷,作为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的第四子,在大蒙古国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坚定的忠诚和独特的政治智慧,成为蒙古帝国扩...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11-24 蒙哥大汗:让西方世界颤抖的“上帝之鞭”在13世纪的亚欧大陆上,蒙古铁骑如狂风般席卷而来,所到之处无不战栗。而在这支无敌铁骑的背后,有一位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上帝之鞭”的传奇人物——蒙哥大汗。他以卓越的...
蒙哥的老婆 2025-11-24 张士诚:元末起义军领袖与地方割据势力之兴衰在元末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浪潮中,张士诚以其独特的经历与影响力,成为江浙一带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他从一个饱受压迫的盐贩子崛起,建立政权,割据一方,最终却走向覆灭,...
张士诚 2025-11-24 成吉思汗漠北归途:巩固帝国的最后征程与生命终章1217年春,当蒙古帝国的铁骑在中原大地与金朝展开激烈交锋时,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却突然率军回师漠北。这位征服者的决策背后,是篾儿乞惕残部与西辽叛军的勾结危...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11-19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末代帝王的跌宕人生在元朝的历史长河中,元惠宗妥懽帖睦尔宛如一颗命运多舛的星辰,他的经历充满了波折与传奇,作为元朝第十一位皇帝,其一生见证了王朝的兴衰荣辱。坎坷童年:流离失所的皇室...
妥懽帖睦尔 2025-11-19 元明宗和世瓎:动荡皇权下的悲剧人生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政治格局复杂多变,皇位更迭频繁且充满血腥。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瓎,作为元朝第九位皇帝,他的一生犹如一部跌宕起伏...
和世瓎 2025-11-19 元英宗硕德八剌:短暂帝王路上的理想与悲剧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元英宗硕德八剌,这位元朝第五位皇帝,虽在位仅短短四年,却以锐意改革的精神和悲...
硕德八剌 2025-11-18 草原雄鹰的羽翼:成吉思汗背后的三位关键人物在蒙古高原的苍茫天地间,成吉思汗铁木真以"一代天骄"的姿态横空出世,将分散的部落凝聚成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然而,这位征服者的...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11-18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