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法寺碑原石已佚,传世宋拓本仅临川李宗瀚所藏钤有贾似道“魏国公印”。著录首见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这块碑是极成熟的楷书,间架平正,法度谨严,实为唐楷之先导。
启法寺,开皇四年(584)四月一日齐州刺史韦世康奉诏复建,初名“光福禅房”,后改“启法寺”,即宋之“龙兴寺”。隋民部员外侍郎福嗣兄弟为志,其父韦世康造寺事,于仁寿二年(602)十二月十五日立碑,周彪撰文,丁道护书丹,李宝刻字,赵励等人题名。此碑楷书,其书法工整典雅,笔法精熟,为丁道护的代表作。
启法寺碑原石已佚,传世宋拓本仅临川李宗瀚所藏钤有贾似道“魏国公印”。著录首见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启法寺碑于隋文帝仁寿二年立于湖北襄阳,是隋代诸碑中少数有书人署名的。丁道护这块碑是极成熟的楷书,间架平正,法度谨严,实为唐楷之先导,就算放在唐楷间也丝毫不逊色,可隐约见到唐代书家之笔法。
碑湖北襄阳,亡佚已久,北宋时即为人所见重。现仅存惟一拓本,已流传日本。丁道护(生卒年不详),谯国(安徽省人)。官至襄州祭酒从事。宋蔡襄评《启法寺碑》语:“此书兼后魏遗法。……隋唐之交,善书者众,皆出一法,道护所得最多。”
(《蔡忠惠集》)米芾《海岳名言》云:“首护所书启法寺碑,冠绝一时,蔡君谟题跋极许可之,谓腾薜纯陀也。”阮元《北碑南帖论》以为丁道护与房彦谦并出北派,有“方严遒劲,不类世南”之评。是碑正书,书法平正和美,与智永同一法嗣,当从“二王”而来,故蔡襄有“丁真永草”之称。
丁道护(生卒年不详),谯国(今安徽毫县)人。隋文帝时书家。官襄州祭酒从事。擅长真书,溢妍华致,在当时名声颇大,对初唐真书颇有影响。明丰坊《书诀》列记钟、王以来善书者,隋四人,丁道护名在其三。米芾《海岳名言》视丁道护与唐之欧阳询、虞世南侪类,并为变革古法者。
有刻本《启法兴国寺碑》,传世有剪裱拓本,为传世仅存唯一拓本孤本,已流日本。
作品赏析
隋代是南北朝书法的交汇融合与发展时期,也是唐代楷书规模的奠基时期。这个时期的书风,从总体上来看,是实现着从拙朴向精美、荒率向规整的转换,这转换,标志着书法艺术的目愈成熟,同时也正是由于转换的不确定性,导致了隋代书法有着较大程度的自由和选择。即使是出自丁道护一个之手的两件作品,亦存有不同。
赵孟坚曾比较丁道护所书的《启法寺碑》与《兴国寺碑》,认为:“启法最精,欧虞之所自出。兴国粗甚,如出两手,天下寿精而寿粗,良可叹也。”《启法寺碑》用笔精到,点画规整,线条劲挺,结字方整,恰如陆薛所云:“启法寺碑审其用笔,淬厉仍归浑朴,洗六朝之余习,开欧褚之先声。”从字的势态上看,健挺之中寓柔和散逸的笔调,这显然是朴拙的隶体的遗韵。而宽绰的结体,则是延续着六朝碑刻的旧习。
上承汉魏六朝,下启唐宋元明,《启法寺碑》为后世所展示的,就是这样一种具有历史空间和时间的艺术境界。
启法寺碑稍后于兴国寺碑,兴国寺碑碑文为隋内史令李德林所写。李德林是当时著名学者、文章家。碑立于隋文帝杨坚开皇六年(586年)。兴国寺即后来的延庆寺,故址在望楚山(一说在谷隐山)。唐懿宗咸通时襄州刺史蒋请复为延庆寺,得到朝廷同意。扩建后立有《襄州刺史蒋先庙碑》。郑处晦撰文,柳公权正书。郑处晦,字延美。
《旧唐书》本传说他“文章秀拔,早为士友所推”,“方雅好古,勤于著述,撰集至多”。柳公权,字诚悬。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兴国寺清代初年曾经重建,新中国成立前夕尚存正殿三间,其基址尚存,但不知这些珍贵碑刻尚在否?
启法寺碑文为汝南人周彪所撰,立于隋文帝杨坚仁寿二年(602年),其寺即后来的龙兴寺,故址在襄阳城南隅。启法寺碑,亡佚已久。北宋时即为书法家所重,欧阳修、曾巩、米芾、黄伯思等都有所论及。现存唯一拓本,已流传日本。
欧阳修在《集古录跋尾》中写道:“右启法寺碑,丁道护书……隋之晚年,书学尤盛,吾家率更(欧阳询)与虞世南,皆当时人也。后显于唐,遂为绝笔。余所集录开皇、仁寿、大业时碑颇多,其笔画率皆精劲,而往往不著名氏。每执卷茫然,为之叹息。惟道护能自著之,然碑刻在者尤少。余家集录千卷,止有此尔。
有太学官杨褒者,喜收书画,独得其所书兴国寺碑,是梁正明(应为后梁贞明)中人所藏。”“不难得则不足为佳物,古人亦云,‘百不为多,一不为少’者,正谓此也。”可见,欧阳修是把启法寺碑帖视为至宝的。
在人类航海史上,费尔南多·麦哲伦的名字始终与“首次环球航行”紧密相连。这位葡萄牙航海家率领的船队于1519年从西班牙启程,历经三年艰险,最终由“维多利亚号”完成...
启 2025-09-11 文武兼资的仁君典范:解码宋太祖赵匡胤的多面人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宋太祖赵匡胤以“陈桥兵变”的传奇开篇,以“杯酒释兵权”的智慧收尾,其人生轨迹既充满戏剧性转折,又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启示。这位终结五代乱世的开国之...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启 2025-09-11 泓水之战:千年古战场的现实启示公元前638年的泓水河畔,宋襄公高举“仁义”大旗,面对渡河未竟的楚军严守“不鼓不成列”的古礼,最终以惨败收场。这场看似规模不大的战役,不仅终结了宋国争霸中原的野...
宋襄公 启 2025-09-11 鲁肃与孙权:乱世中的君臣相知与战略共谋东汉末年,江东群雄逐鹿,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以弱冠之龄统御江东。在这风云变幻之际,鲁肃以豪杰之姿投效孙权,二人以“榻上策”为纽带,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君臣相知。这段...
孙权 启 2025-09-10 周武王在位年数考:从牧野烽火到礼乐初兴的王朝奠基公元前1046年,牧野战场上战鼓震天,周武王姬发率领联军以五万之众击溃商纣王七十万大军,这场决定华夏文明走向的战役,不仅终结了商王朝六百年的统治,更开启了西周八...
启 商纣王 2025-09-09 明朝中央官制:内阁六部制下的权力架构明朝(1368年—1644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政治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其中,中央官制以“内阁六部制”为核...
启 2025-09-08 巨然:南方山水画派的开山宗师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长河中,巨然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作为五代至北宋初期的僧人画家,他以独特的江南山水笔墨语言,与师父董源共同开创了南方山水画派,被后世尊为“...
启 2025-09-05 霍尔巴赫“人是自然产物”:机械唯物论下的自然与人性之思在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星空中,保尔·昂利·霍尔巴赫以“唯物主义的圣经”《自然的体系》为武器,将“人是自然产物”的论断刻入哲学史册。这一观点不仅是对神学创世论的...
启 2025-09-05 泰伯至寿梦:吴国五百年血脉中的礼让与雄图在长江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吴国的历史如太湖之水般浩荡绵延。从泰伯“断发文身”建立句吴,到寿梦“始称吴王”开启霸业,这段跨越五百年的传奇,不仅是一部家族传承史,更是...
启 2025-09-04 利玛窦来中国:明末中西文化碰撞的序章1582年8月7日,一艘从葡萄牙里斯本启程的商船缓缓停靠在澳门港。船上走下一位身着黑袍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这位30岁的耶稣会士不会想到,他的到来将在中国掀...
利玛窦 启 2025-09-0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