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战国变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战国七雄都变过法,为何只有秦国商鞅变法最成功?
春秋战国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这个时代处于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各家学说各有各的长处,其中最耀眼的要数法家了,法家主张也比较受各国君王的重视。法家思想在当时的国情下是比较接地气和实用的,法家主张耕战,富国强兵,依法治国,在那个时代深受各国统治者的青睐。
法家一派根据主张的不同有分为势、术、法等三派。战国七雄的君主都希望能通过变法使国家走上强大之路,七国也都试图招揽人才去变法。在七雄之中只有燕国的变法像场闹剧,其他国家或多或少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七雄之中,魏国变法成果比较突出。秦国变法最成功,为秦国后来的统一打下了基础。为什么会差别这么大呢?
魏国在战国前期是最早变法的国家,变法完成后成为战国初期第一强国。魏文侯启用李悝在魏国变法,主要的成效是经济和军事同时都变得强大,但在法制方面不够完善,立了法就要有人去实施和执行。魏国变法收获比较大,但不够彻底,因此魏国的强大只经历了魏文侯和魏武侯两代就衰落了。
韩国启用申不害变法,申不害是法家“术”一派代表人物,变法主张的是韩国国君至高无上的权力,国君就是执法者。韩国变法提高了国君的地位,整顿了吏治,同时还革除敝政,富国强兵了。但申不害的变法过于依赖国君的能力,只有有能力的国君国家才能强大,否则会走上不归路。最后韩国在魏国的打击下,变法流产了,但对韩国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赵国变法主要是是军事领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让赵国军事变强大。但赵国的变法就只是一场军事改革而已。齐国的变法主要是整顿吏治,齐威王任用邹忌来变法,使得齐国吏治更加清明。楚国国君楚悼王启用吴起在楚国变法,吴起变法重点是加强中央集权,打破旧贵族爵位官位世袭制,唯才是举,富国强兵。吴起变法小成时,楚悼王就驾崩了。由于吴起变法触犯了楚国贵族的利益,因此吴起也被旧贵族杀害了。楚国的变法,随着楚悼王和吴起的死亡,也就终结了。
商鞅是魏国人,入秦以后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长,主持秦国的变法。商鞅是法家主张“法治”一派的,他吸取了李悝、吴起两位法家巨匠变法的经验教训,更加完善了变法的体系。商鞅变法涉及到经济、军事、政治、法律、生活习俗等方方面面,并且重点强调的是要执行。
秦国的变法与其他国家的变法有所不同,秦国高层统治者清醒地认识到如果秦国不变法变强,灭亡是早晚的事。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已经是一个面临灭亡的国家。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孝公是所有国家中最迫切变法的君主,对商鞅的支持程度也是最大的。为了让商鞅能顺利变法,秦孝公挡住了一切来自各个阶层的阻力。其他六国之中没有哪个君主有秦孝公一样的决心。
秦国变法重在利用国家的强制力做后盾,强制让秦人做出改变,一旦犯法不论上至王孙下至百姓,一律都会受到处罚。秦国太子犯了错,由于公子赢虔是太傅,因此就追究了他的责任,他的鼻子被割。公子虔是秦国的二号人物,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人依然受到惩罚。秦法面前人人平等,强有力的执行力度,才是它能存在的关键因素。
秦法好就好在他比较全面,它适用于各个阶层,不只是为某个阶级定制的,他有一定的公平性。
秦国变法对于旧贵族爵位世袭制度是一种致命的打击,在秦国没有军功是不可以获得爵位的。但对于平民又是一种机会,变法之前平民是没有机会做官和获得爵位的,但现在可以通过立军功获取功名,走上上层社会,过上好日子。
秦国的商鞅变法,虽然让旧贵族深恶痛绝,但对平民是唯一获取成功,过上好生活的机会。因此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在秦国任何人要想获得好生活都要靠耕战来实现,商鞅变法把所有秦国人的命运绑到了秦国的战车上。
商鞅变法让秦国释放了所有的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从一个战国七雄中最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秦国的变法是最成功的,也是最彻底的,最全面的。最可贵的是秦法没有因为商鞅的死亡而被废止,秦法已经深入人心,并且一直继承了下去。秦国最后能统一天下,全赖商鞅变法的成功。
嬴驷,即秦惠文王,是战国时期秦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君主。他早年车裂商鞅巩固权力,中年任用张仪连横破纵,晚年却陷入精神崩溃、身体衰败的悲惨境地,最终英年早逝。这位曾...
张仪 商鞅 2025-09-03 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支持者:历史浪潮中的关键推手北宋熙宁年间,一场旨在富国强兵、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王安石变法轰轰烈烈地展开。这场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
商鞅 王安石 2025-08-07 商鞅变法:历史天平上的功过评说战国时期,秦国在秦孝公的推动下,由卫国入秦的商鞅主导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变法运动。这场变法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军功,实行连坐之法”为核心,将秦国...
商鞅 秦孝公 2025-07-31 赢驷车裂商鞅:权力博弈下的必然结局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具实力的国家。然而,这场变法的主要推动者商鞅,却在秦孝公死后,被新君赢驷下令车裂,落得个悲惨的结局。赢驷车裂商...
商鞅 秦孝公 2025-07-31 商鞅:功臣与罪人的双重镜像——从历史评价与制度变革看其历史定位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作为战国时期最富争议的改革家,其变法使秦国从边陲弱国跃升为战国霸主,却也因严刑峻法与激进手段被后世斥为“刻薄寡恩”。这种矛盾...
商鞅 2025-07-29 战国七雄:除秦之外,谁执牛耳?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兼并战争与制度变革交织的时期。七雄之中,秦国凭借商鞅变法、地理屏障与持续的人才战略,最终完成统一大...
商鞅 2025-07-29 商鞅变法为什么成功了:多维视角下的历史必然性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现了从边陲弱国到战国霸主的蜕变。这场持续十余年的改革不仅重塑了秦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结构,更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其...
商鞅 2025-07-28 法家的最高境界:在规则中构建秩序的终极形态法家思想作为中国先秦时期最具实践性的政治哲学,其核心主张“以法治国”深刻影响了中华文明两千余年的制度设计。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法家思想始终以“规则至上”...
秦始皇陵 商鞅 2025-07-23 商鞅的老师之谜:历史迷雾中的多元解读商鞅,这位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以其变法图强的壮举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关于他的老师究竟是谁,却如同一团迷雾,至今仍笼罩在历史学家的争...
商鞅 2025-07-21 嬴驷诛杀商鞅:权力博弈下的必然抉择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嬴渠梁溘然长逝,其子嬴驷即位后迅速下令逮捕商鞅,最终以谋反罪名将其车裂于市。这场震动秦国的政治风暴,表面是君臣反目,实则是新兴法家集团与旧...
商鞅 秦孝公 2025-07-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