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亦称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韩非子·内储说下》中记载:“穰侯相秦而齐强,穰侯欲立秦为帝而齐不行,因请立齐为东帝,而乃能成也。”在战国中期,秦昭襄王和齐湣王一度并称为“东西二帝”。对此,《史记·秦本纪》中记载:“十九年,王为西帝,齐为东帝,皆复去之。”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记载:“三十六年,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在时间上,秦国和齐国的君主并称为“东西二帝”,发生在公元前288年。但是,同样是在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和齐湣王都取消了“帝号”,也即《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的“皆复去之”。那么,问题来了,在战国中期,秦国和齐国为什么并称“东西二帝”?为何后来又取消了帝号呢?
一
首先,秦昭襄王和齐湣王在战国中期并称为“东西二帝”,直接原因就是秦国和齐国的实力,已经独居一个档次了,也即和战国七雄中的其他五国拉开了一个档次。打个比方,如果战国七雄是七支球队的话,那么,战国中期的秦国和齐国,无疑是争冠球队,也即非常有希望夺得最后的总冠军,至于此时的魏国、赵国、楚国,则是季后赛球队,而就韩国、燕国,顶多就是季后赛边缘的球队了。
具体来说,在公元前288年前后,本来在战国中期崛起的魏国,已经从中原霸座的宝座上跌落了。对于魏国的衰落,和三场关键战役存在直接的关系,分别是桂陵之战、马陵之战、河西之战。其中,桂陵之战、马陵之战,是齐国连续重创魏国的战役,至于河西之战,则是秦国从魏国手中夺走河西之地的战役。
二
进一步来说,在商鞅变法后,经过秦孝公、秦惠文王这两位君主的努力,秦昭襄王即位后的秦国,不仅扭转了对魏国的劣势,更开始对魏赵韩三晋逐步蚕食。至于西边的齐国,也有一场被人忽略的邹忌变法。齐国任用邹忌进行变革,和韩国任用申不害进行变革、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几乎是同时的。在邹忌变法后,齐国也是人才济济,比如邹忌、田忌、孙膑、匡章等文臣武将。
在地理位置上,秦国处在战国七雄中的西边,齐国则在东边。在秦国和齐国差不多同时崛起的过程中,不仅中部的魏国备受打击,对于韩国、赵国、楚国,也是压力山大,甚至忍不住要喊出一句“我太难了”。由此,对于独居一个档次的秦国和齐国,自然不愿意和其他五国使用同样的王爵了。
三
在战国以及之前的春秋时期,爵位需要和各个诸侯国的实力相匹配,如果不相匹配,难免是要出问题了。比如西周初期,周王室就给楚国一个子爵,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排在倒数第二。当然,楚国立国之初,不过方圆五十里,只给一个子爵,自然没有什么怨言的。但是,到了春秋时期,楚国已经是当时最强大的一个诸侯国,再继续使用子爵,自然是心里不平衡了。根据《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中的记载:楚熊通怒曰:“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于是,楚熊通自立为王,是为楚武王。
四
同样的道理,在战国中期,秦国和齐国的实力,已经明显超过其他五国一个档次了,所以,在其他诸侯国使用王爵的背景下,秦昭襄王和齐闵王需要一个帝号,以此和王爵区分开来。帝,皇天下之号也。——《说文》。在历史上,不仅有三皇五帝,就商朝的君主,也有帝乙、帝辛(商纣王)等称号的君主。所以,在尊贵程度上,帝号自然在王爵之上了。当然,这也暴露出秦昭襄王或者齐湣王想要一统天下的野心。那么,问题来了,并称为“东西二帝”之后,为什么秦国和齐国又在同一年相继取消了“帝号”。对此,这是因为苏秦之弟苏代的劝说,让齐湣王先取消了帝号,然后秦昭襄王也跟着取消了帝号。
五
最后,根据司马迁在《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记载,在得知秦国和齐国并称为东西二帝后,苏秦的弟弟苏代由燕国来到齐国,并对齐湣王表示:“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此大资也。且天下立两帝,王以天下为尊齐乎?尊秦乎?”也即秦国称帝,自然让其他诸侯国愤怒,而齐国称帝,同样会得罪天下。所以,苏代劝说齐湣王取消帝号,以此获得天下的支持,从而共同讨伐秦国。和哥哥苏秦一样,纵横家苏代也是合纵策略的奉行者,也即主张山东六国联合攻打秦国。在苏代的劝说下,齐湣王决定取消帝号,并联合楚国、魏国、韩国、赵国共同进攻秦国。
秦昭襄王一看,你齐湣王实在太不地道了,所以不仅积极应对齐国等诸侯国的联合,也随之取消了帝号。综上,因为秦国和齐国各自心怀鬼胎,不仅想借助于称帝来试探天下,还希望借此来孤立对方,所以,只要一方取消了帝号,另一方自然不敢继续使用帝号了。当然,虽然取消了帝号,但是,秦国和齐国双雄并立的格局,还是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五国伐齐,乐毅重创齐国之后,这一格局才被打破。
作为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以系统性理论构建和冷峻的现实批判,为后世留下了影响深远的著作体系。其代表作《韩非子》不仅是...
韩非子 2025-09-03 秦昭襄王:大秦帝国的奠基者与战略大师在战国纷争的烽火中,秦昭襄王嬴稷以五十六年执政生涯,将秦国从区域强国推向统一天下的临界点。他不仅以军事征服震慑六国,更以政治智慧重构战国格局,其战略眼光与执政魄...
秦昭襄王 2025-08-25 蔡桓侯:固执背后的春秋君主性格镜像在《韩非子·喻老》的寓言故事中,蔡桓侯因“讳疾忌医”成为后世警示的典型。这个春秋时期蔡国的国君,用生命代价诠释了固执己见、刚愎自用的性格缺陷。透过历史典籍的碎片...
韩非子 2025-08-18 秦昭襄王嬴稷的婚姻密码在战国风云激荡的年代,秦昭襄王嬴稷的婚姻始终与权力博弈紧密交织。作为秦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他的后宫不仅是情感归宿,更是政治联盟的缩影。从楚国公主芈瑶到身份成谜...
秦昭襄王 2025-06-23 宣太后被废黜之谜:权力游戏中的隐忍与妥协在中国战国时代的权力棋局中,宣太后芈八子堪称最具传奇色彩的女性统治者。她以太后身份主政秦国四十载,开创了“垂帘听政”的先河,却在其子秦昭襄王亲政后悄然退场。这位...
秦昭襄王 宣太后 2025-06-20 秦武王之后:秦昭襄王的崛起与秦国霸业的转折秦武王嬴荡在位仅四年,便因“举鼎绝膑”的意外事件殒命,其短暂统治如流星划过秦国崛起的历史长空。然而,这位以“勇力”著称的君主之死,却意外成为秦国政治格局剧变的导...
秦昭襄王 秦武王 2025-06-13 齐桓公讳疾忌医:一场跨越千年的治国隐喻在春秋战国纷争的乱世中,齐桓公的名字总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相连。然而,《韩非子·喻老》中记载的一则故事,却将这位雄主与“讳疾忌医”的典故绑定,揭示了一...
齐桓公 韩非子 2025-06-09 赵悼襄王赵偃:短暂人生与赵国兴衰在战国纷争的历史舞台上,赵悼襄王赵偃虽未能像秦昭襄王、齐威王等君主那样留下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但他的一生却与赵国的兴衰紧密相连,其短暂的统治生涯对赵国的发展产生...
秦昭襄王 2025-05-27 拨开历史迷雾:探寻韩非子的真正作者在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长河中,《韩非子》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深邃的法治思想和犀利的笔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这部经典著作究竟出自谁手呢?答案明确指向了...
韩非子 2025-05-26 商鞅与韩非子:法家先驱与集大成者的时间坐标在先秦法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商鞅与韩非子犹如两颗璀璨的星辰,分别以变法实践与理论构建奠定了法家学说的基石。通过梳理二人的人生轨迹与思想成就,可以清晰看到商鞅作为...
商鞅 韩非子 2025-05-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