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刘备和赵云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一直对赵云信赖有加,为何临终时却表示:他万万不可重用?
东汉末年皇权旁落,又恰逢天灾人祸齐至,天下百姓的生活难以为继,于是纷纷起义,先是有了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紧接着,中原大地就陷入到了军阀分裂割据之中,率领常山义从起兵的赵云就跟随在辽东军阀公孙瓒身边。
当时这里还有一个人在,就是公孙瓒昔日跟随卢植学习时的同门师弟刘备,因为有了这层关系,在刘备势弱的时候,他才会跑来借兵相助。
此时的公孙瓒雄踞燕赵之地,算是北方的一大势力,也不差那点人,于是就大方地答应了师弟的请求,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赵云选择了加入刘备阵营。
此后赵云可谓鞍前马后,对刘备忠心耿耿,更是立下了很多的大功劳,连关羽、张飞都刮目相看,可就是这样一个全面的人,为什么在刘备临终的时候,却交待不能重用呢?
一、刘备和赵云的关系
1、一战获信任
刘备最开始打天下的时候,基本是被曹操追着打的状态,不管他是投奔公孙瓒、袁绍、袁术还是吕布等人,就没有善始善终的时候,用颠沛流离、穷困潦倒来形容刘备的前半生,我觉得也不为过。
刘备最拿手,也是最有名的一招就是“仁政”,有一次,他不愿百姓被曹军屠戮,于是带着大家一起逃亡,可是这队伍里尽是些老弱妇孺,导致行军速度很慢,到了长坂坡的时候,曹操的大军就追了上来。
在慌乱之中,刘备和自己的妻儿走丢,赵云见此情况,二话不说直接调头回到了长坂坡,打算在乱军中寻找并保护刘备妻儿的周全,这也就有了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的故事。
之后刘备入主益州,人生和事业全部到达巅峰,他开始集中所有的优势准备对下一个目标下手——汉中!从地图上我们就能轻松地发现,益州这个地方多山,且道路少而崎岖难行,是典型的易守难攻之地。
而连接着益州和雍州之间的汉中,就成为了刘备大本营的门户所在,只有把这个地方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那才是真正的安枕无忧。刘备和曹操在汉中这个地方频频过招,最后新加入刘备阵营不久的老将军黄忠成功拿下汉中,而曹操的家臣宿将夏侯渊战死在了定军山。
2、委以重任
刘备的心思曹操哪里能不了解,他深知汉中的重要性,于是没多久,曹操就亲自率领大军抵达雍州,而汉中的守将为黄忠和赵云。
此时曹操大军的兵力过于庞大,导致了粮草物资的供应过于缓慢,在得知这件事后,黄忠就率领部下提前占据了曹军的粮道,伺机截取曹军的粮车。可令人想不到的是,黄忠的计划被曹操成功识破,粮车没劫到,反而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
随后赵云率兵赶到,不料也中了埋伏,镇守汉中的两位主将相继遇险,如果真的出现意外,那么汉中失守也是早晚的事情了,如果刘备早打算拿下汉中,那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更可怕的是,汉中失守还很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让刘备新到手的益州暴露在曹操面前,随时就有土崩瓦解的危险。
想到这里,赵云也就顾及不了太多,只能拼了命的救出黄忠,面对曹军的追击,赵云深知两军实力悬殊巨大不能硬拼,但是一撤退,汉中又危在旦夕,这可怎么办呢?
二、智勇双全的一代名将
1、文武兼具
无可奈何之下,赵云走了步险棋,他把军营的大门打开,不做任何防守,这就让曹操犯了疑心病,不仅下令不追了,反而还让前线的一部分大军撤离。
在曹操看来,刘备可是个和自己交手多年的“老伙计”,不仅有勇更是有谋,手下除了著名的“卧龙”诸葛亮外,定军山上砍杀夏侯渊的老将黄忠,长坂坡七进七出的赵子龙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和恐怖的印象。
如今两员虎将在自己的包围圈中刚逃脱,这个时候哪怕不撤退,也不至于打开营门吧?曹操认为其中必然有诈,不能贸然进军,万一反中埋伏那就得不偿失了。
于是曹操最终选择撤离,而赵云也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惊人的谋略保住了汉中,通过这件事,足以看得出赵云不仅浑身是胆,更是智勇双全,文武兼备。
刘备有汉中,接下来就是称帝了,当时孙刘联盟已经关系僵硬,名存实亡了,而这个时候驻守在荆州的蜀汉大将关羽被东吴吕蒙偷袭,兵败身亡,刘备得知后怒火中烧,于是钦点大军数十万,不顾一切御驾亲征讨伐东吴。
被仇恨支配的一代英雄刘备,开启了一场复仇战争,一场不理智的战争注定也会走向失败。
2、刘备用意
蜀汉之所以能够名正言顺地建立起来,首先刘备具有“皇叔”的身份,其次,他向来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天下百姓早就厌倦了战争,并且和北方的曹魏政权比起来,存在了几百年的大汉王朝在当时还是得人心的。
但是刘备对东吴复仇,而不北伐曹魏,就让刘备的“复兴汉室”成为了空话,自然也就大损民心,这个时候坚持反对刘备的人很多,但是大都被刘备惩处,所以其他官员也就不多说什么了,可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赵云。
赵云深知民心的重要性,也了解蜀汉政权的立国之本是什么,于是不顾一切的劝谏刘备不要兴无名之师,名不正言不顺的战争注定是没有胜算的,被关羽之死和荆州丢失冲昏了头脑的刘备哪里还能听得进去这些话,甚至还严厉呵斥了赵云。
再后来的结果大家就都了解了,刘备夷陵战败,后病逝于白帝城,刘备生前极为重视赵云,但是死后赵云却不被重用,这倒不是因为他的能力不如关羽、张飞,而是在赵云的身上有一种其他将领没有的气质,这就是“仁善”,刘备深知赵云这一点,所以也避免让他参与到并不擅长的政治勾心斗角中。
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长坂坡之战:血色长坂下的将星陨落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湖北当阳长坂坡的黄土被铁蹄踏碎,曹操五千虎豹骑与刘备残军展开了一场关乎存亡的生死对决。这场战役不仅成就了赵云“单骑救主”的千古传...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19 刘谌割妻首殉国:乱世忠烈背后的文化逻辑与人性挣扎公元263年冬,成都城破前夕,北地王刘谌手提妻子崔氏及三个儿子的人头,踉跄闯入昭烈庙。在刘备灵位前,他割下妻首、诛杀亲子后自刎,鲜血染红庙前石阶。这一惊世骇俗的...
刘备 2025-09-17 裴松之眼中的刘备:历史长河中的多维审视在浩如烟海的三国历史研究中,裴松之作为东晋至刘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以其为《三国志》所作的详尽注解而闻名于世。他的注解不仅丰富了《三国志》的内容,更以其独特的视角...
刘备 2025-09-15 赵范与赵云:一场因政治博弈与道德坚守而错位的“兄弟情”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公孙瓒为何未重用赵云:乱世枭雄的用人逻辑与历史局限东汉末年,公孙瓒以"白马义从"横扫北疆,成为北方最强势力之一。然而,这位以"疾恶如仇"著...
赵云 2025-09-04 童渊三大弟子武力与功业之辨:赵云、张绣、张任的巅峰对决在三国武学体系中,童渊的"百鸟朝凤枪"堪称枪法绝巅,其三位弟子张绣、张任、赵云更以不同维度诠释了"枪王&a...
赵云 2025-09-03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的巅峰对决汉中之战(217年—219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汉中而爆发的关键战役。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更是蜀汉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2 血缘、利益与忠诚的博弈:刘备与糜芳关系的多维解构在三国乱世中,刘备与糜芳的关系堪称复杂政治生态的典型样本。作为刘备妻兄、创业元老,糜芳最终选择背叛蜀汉投降东吴,这一戏剧性转折背后,隐藏着权力结构、家族利益与个...
刘备 2025-09-0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