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孙承宗和孙传庭,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孙承宗和孙传庭的贡献相比,两人谁的功劳更大?
孙承宗和孙传庭都是明代末年卓越的军事将领,孙承宗为了抗清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临死前还带着族人一同抗清,以至于全家殉难。
孙传庭是明代末年最后的希望,他带领秦军镇守潼关,诛杀闯王高迎祥,组建秦军抵抗农民起义军,惋惜最后兵败潼关,被李自成所杀。
这两个人,一个是抗清名将,一个是镇压农民军起义的名将,这两个人对明代的贡献,到底哪一个大一点呢?
孙承宗的关宁锦防线,可保关外太平。
提孙承宗,不少人或许不是很知道,但是提到袁崇焕,可能无人不知了。那个忠心耿耿却被千刀万剐的蓟辽总督。
袁崇焕就是孙承宗的徒弟,是孙承宗将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可是当袁崇焕被杀的时候,孙承宗并没有为袁崇焕说情,为什么?因为孙承宗认为袁崇焕做的事情已经够到杀头了。
孙承宗就是这样一个人,就算是自己的亲信,是自己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封疆大吏,他依旧还是会秉公处置。
在晋既去,承宗自请督师。诏给关防敕书,以原官督山海关及蓟、辽、天津、登、莱诸处军务,便宜行事,不从中制,而以鸣泰为辽东巡抚。承宗乃辟职方主事鹿善继、王则古为赞画,请帑金八十万以行。帝特御门临遣,赐尚方剑、坐蟒,阁臣送之崇文门外。---《明史》
明代对后金的战事,一直都处于被动状态。孙承宗取代王在晋担任蓟辽督师以后,情况发生了转变。
他着力修筑关宁锦防线,大城有九座,小城有四十多座,以此抵挡后金的入侵。此外他还在辽东积极组织屯田工作,安顿了上百万的难民。
他在辽东统帅大军11万人之多,收复了400多里的失地,逼迫努尔哈赤大军后退700多里,不敢与明军争锋。
可以说孙承宗防守之下的辽东,固若金汤,铁打不动。惋惜他跟魏忠贤的关系不好,遭到排挤后,只能辞官。
皇太极带兵进入关内以后,孙承宗被重新启用,护卫京师。他不顾个人安危,带着28人冲出东便门,带领通州的人马,先后收复了永平、滦州、迁安、遵化四镇,赶跑了关内的所有后金人马。
孙承宗赴任以后,发现关宁锦防线已经被破坏,继任者们太不给力,破坏了防守的最好格局。于是孙承宗打算花大价钱修筑城池,结果还没修好,后金人马就杀来了,孙承宗大败而归。此后只能辞官回家。
崇祯11年,清军再次进攻,打进了高阳城。孙承宗带领全城的人抵抗清军,结果兵败,孙承宗本人自缢而亡,享年76岁,他们全家为国殉难者近百口人。
孙传庭俘获高迎祥,一度消灭了闯军。
孙传庭这辈子就是跟农民起义军杠上了,他是进士出身,但是却热衷于军事。在崇祯9年的时候,主动要求出任山西巡抚,前去镇压农民军。
孙传庭到了陕西以后,在榆林组建了秦军,这有点曾国藩组建乡勇的意思。当时洪承畴和李自成在陕北鏖战,高迎祥带领大军想要从汉中进攻西安。
高迎祥估计是想到了三国时期魏延的计谋,所以打算从中子午谷进军,直奔西安而去。惋惜孙传庭早就意料到了这一点,派兵在黑水峪地区埋伏,经过4天的大战,高迎祥兵败被抓,继而被处死。农民军群龙无首,一时间也消停了不少。
崇祯11年,起义军从凤翔地区前往澄城的时候,遭到了孙传庭的毁灭性打击,这一战捕杀了对方两千多人,。
最让人激动的是,孙传庭和洪承畴在潼关南原地区设伏,重创了李自成,打得李自成只剩下18骑兵,落荒而逃。
陕西地区的起义军,几乎都被孙传庭给镇压干净了。要不是这个时候清军入关,孙传庭必须要回防京师的话,李自成根本就没有死灰复燃的机会。
孙传庭再来陕西的时候,李自成的大军已经相当强大了。孙传庭就算再努力也不是李自成的对手,最终兵败潼关,四万多明军战死,孙传庭本人也在潼关殉国,年仅51岁。
相比较而言,孙承宗的贡献更大。
对于孙承宗和孙传庭,崇祯皇帝的态度是非常明显的。孙承宗为国殉难以后,崇祯皇帝赋予了他谥号和褒奖。
可是对于孙传庭在潼关战死的事情,崇祯皇帝却显得比较冷漠。他始终认为孙传庭并没有死,一直在欺骗崇祯皇帝。
无何,嗣昌用承畴以为蓟督,欲尽留秦兵之入援者守蓟、辽。传庭曰:“秦军不可留也。留则贼势张,无益于边,是代贼撤兵也。秦军妻子俱在秦,兵日杀贼以为利,久留于边,非哗则逃,不复为吾用,必为贼用,是驱民使从贼也。安危之机,不可不察也。”嗣昌不听。传庭争之不能得,不胜郁郁,耳遂聋。---《明史》
那么为什么崇祯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因为早年崇祯对孙传庭就很不爽。当年孙传庭回到京师防卫满清大军的时候,洪承畴得到了接待,可是孙传庭的秦军是被阻挡在城外,孙传庭本人都没有资格面见崇祯。
孙传庭心里当然很不爽,再加上他跟杨嗣昌、高起潜等重臣不和,他们想要夺取秦军的兵权,可孙传庭一直坚持不让。
这两位常常在崇祯跟前说孙传庭的坏话,使得崇祯对孙传庭的印象非常差。无可奈何之下孙传庭只好告病退休,结果又被杨嗣昌给告了一状,说他不想给崇祯效力。
崇祯愤怒之余将他贬为庶民,并且抓获入狱。此后要不是杨嗣昌等人镇压李自成不利的话,孙传庭还真的没办法被重新启用。
相比较而言,孙承宗对明代的作用更加大一些,因为他的关宁锦防线,妥善阻挡住了清军南下,如果没有清军南下,那么孙传庭也就不会被调往京城,那么李自成在陕西也没办法做大了。
总结:崇祯皇帝未免太小气了。
孙传庭给明代做出的贡献非常大,可是换来的却是崇祯皇帝的不信任。这的确让人比较寒心,人家已经为国捐躯了,可崇祯皇帝连个谥号都不给,简直闻所未闻。
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明代官员宁可给满清效力,也不愿意给崇祯皇帝打工的重要原因。都说用人不疑,可是崇祯皇帝是用一个就疑一个。袁崇焕是这样,孙承宗是这样,孙传庭也是这样。
参考资料:
《明史》
《清史稿》
1642年至1643年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与明朝名将孙传庭在中原大地展开两次关键战役,最终以起义军全胜告终。这场战略对决不仅摧毁了明朝最后的主力军团,更直...
李自成 孙传庭 2025-07-23 孙承宗的结局:忠烈殉国与历史悲歌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清军分两路大举南侵,皇太极亲率大军直逼保定高阳。这座河北小城,因一位七十六岁老人的存在,成为明清战争史上最悲壮的注脚——明末名臣孙...
皇太极的皇后 孙承宗 2025-07-08 高迎祥之死:明末农民起义格局的重塑与新生崇祯九年(1636年)七月,陕西安塞人高迎祥在黑水峪(今陕西周至县黑河水库)遭遇明军伏击,这位自称“闯王”的农民军领袖被陕西巡抚孙传庭生擒,随后被押解至北京凌迟...
孙传庭 2025-06-10 卢象升与孙传庭:明末两位杰出将领的比较在中国明末的历史长河中,卢象升和孙传庭都是备受瞩目的将领。他们各自在抗击农民起义和抵御外敌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爱国情怀。那么,卢象升和孙传庭...
卢象升 孙传庭 2025-01-19 孙承宗:明朝的杰出战略家,还是被误解的“罪人”?孙承宗,字稚绳,号恺阳,是明末的一位杰出大臣和民族英雄。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既有着辉煌的军事成就,也伴随着一些争议。有人称他为明朝的战略家,为国家的稳定立...
孙承宗 2024-12-01 孙承宗:明末忠臣的悲剧结局孙承宗,明末著名的抗清将领和政治家,其一生充满了忠诚与悲壮,最终以身殉国,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他的故事,不仅是对抗外敌侵略的英勇史诗,也是明朝晚期朝廷内忧外患...
孙承宗 2024-07-12 明朝六贤臣中的袁崇焕与孙承宗:忠诚与悲剧并存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有一群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贤臣。他们忠诚于国家,为保卫疆土、安定百姓付出了艰辛努力。其中,袁崇焕和孙承宗是两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贤臣。...
袁崇焕 孙承宗 2024-05-11 孙传庭与李自成:兴亡交替下的生死较量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其一生的起伏转折充满传奇色彩。在他崛起的过程中,曾遭遇明将孙传庭的重创,被打得仅余18骑脱逃。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五年后,局...
李自成 孙传庭 2024-04-30 孙承宗与袁崇焕:明朝晚期的师徒情深在明朝晚期的历史中,孙承宗和袁崇焕是两位重要的将领。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是上下级的关系,更是深厚的师徒情谊。本文将探讨孙承宗与袁崇焕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共同为国...
袁崇焕 孙承宗 2024-04-15 孙传庭与明朝末路:策略与命运的交织在明末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孙传庭以其军事才能和战绩显赫一时。然而,尽管他一生几乎无败绩,却未能阻止李自成的农民军推翻明朝,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探讨孙传庭为何打不过李自成...
李自成 孙传庭 2024-02-2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