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灭中山之战是战国时代中期的战争,顾名思义,这场战役的主角,就是赵国和中山国。就赵国来说,是战国七雄之一,在战国后期一度和秦国相抗衡。至于中山国,则是战国七雄之外的诸侯国,彼时,还有鲁国、郑国、卫国、宋国、巴国、蜀国等诸侯国,因为这些诸侯国的实力较弱等原因,所以不在战国七雄的范围内。
在战国时期,齐国消灭宋国,秦国消灭巴蜀,所用时间都不到一年,也即战国七雄实力强劲,消灭其他诸侯国是比较容易。但是,赵国在消灭中山国时,却耗时12年之久,从公元前307年攻打中山国房子到公元前296年并吞中山国结束。那么,问题来了,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为何用了12年时间才消灭中山国呢?中山国究竟有多强?
一
首先,在笔者看来,在战国时期,中山国的综合实力,应该是仅次于战国七雄的。中山国强盛时期的疆域,包括今河北保定地区南部、石家庄地区大部、邢台地区北部及衡水地区西部,南北从鄗至鸱之塞约200公里,东西从井陉到扶柳约150公里。在兵力上,巅峰时期的中山国,一度拥有10万大军,这是鲁国、郑国、卫国这样的小国难以达到的实力。
这只是纸面上的实力,更为关键的是,中山国是一个非常顽强的诸侯国,也即具有坚定的作战意志。中山国经历了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发展阶段,曾长期与晋国等中原国家交战,一度被视为中原国家的心腹大患。正是因为和晋国等中原大国长期交战,促使中山国士兵的战斗力丝毫不落后于赵国。
二
战国初期,率先称霸的魏国魏文侯派大将乐羊、吴起统帅军队,经过三年苦战,在公元前407年占领了中山国。但是,在顽强的意志上,中山国成功击败了魏国,得以成功复国。所以,在赵灭中山之战中,中山国上下众志成城,没有丝毫的胆怯。就赵灭中山之战,始于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十九年)。这一年,赵国向北攻取中山国的疆域,一直打到房子(今河北省高邑县西南),燕国也趁火打劫,进攻中山国。
面对赵国和燕国的同时进攻,中山国全力打败了赵军对房子的进攻,并占领了赵国的鄗邑(今河北省柏乡县北)后。紧接着,中山国又挥师北上打败了燕国大军,杀死其大将,展现出自己强大的实力。对此,在笔者看来,能够同时击败赵国、燕国两个诸侯国的军队,这是秦国、楚国、齐国等大国也很难做到的。
三
当然,赵武灵王首战失利,也是因为赵国自身的问题。彼时,赵国还没有全面推行“胡服骑射”,并且,自三家分晋之后,赵国长期受到魏国的压制,比如在桂陵之战中,魏国就攻破了赵国都城邯郸。所以,还没有全面崛起的赵国,碰到了巅峰时期的中山国,吃到了败仗。当然,在首战失利后,赵武灵王痛定思痛,决定冲破阻力,在赵国全面推行了胡服骑射。
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二十一年),在胡服骑射稍有成效之后,赵武灵王大举进攻中山国,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这一次进攻,赵国投入了20万兵力。在兵力占据优势的背景下,赵国攻占了中山国三分之一的疆域。中山国迫于无奈,只好割让四邑求和,而赵国因为一时间无法消化这些城池,所以停止了进攻。
四
最后,对此,在笔者看来,因为中山国的统治时间久,加上长期和晋国、赵国交战,因此,中山国城池的百姓,不愿意归附赵国。在此背景下,赵国需要一定时间来控制刚刚攻占的城池,从而推迟了彻底消灭中山国的时间。公元前301年(赵武灵王二十五年),赵国再次进攻中山国,攻入中山国国都灵寿(今河北省灵寿县)。不过,为了分化和瓦解中山国将士的抵抗,赵国在中山国扶持了一位傀儡君主,从而避免直接灭国引起激烈的抵抗。
公元前296年(赵惠文王三年),等到时机成熟后,赵国废除中山国君,这意味着中山国的彻底灭亡。总的来说,虽然赵国耗时12年之久、前后历经两位君主才除掉中山国,也即过程比较艰难,但是,结果毕竟是完美的。此战之后,赵国不仅除掉了心腹之疾,使得南北二地得以连成一体,领土的扩张也使赵国的国力强大起来,为战国后期和秦国抗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隋末唐初的权力棋局中,王世充作为割据洛阳的郑国皇帝,其政权架构与军事部署一直是史家研究的焦点。在众多历史人物中,王仁则作为王世充侄子的身份,既存在于正史记载,又...
郑国 2025-09-08 羊斟:一碗羊羹背后的历史悲歌公元前607年的春天,郑国在楚国授意下出兵攻打宋国。宋国统帅华元率军迎战,却在战前犒劳将士时犯下一个致命疏漏——他的车夫羊斟未分得一碗羊肉羹。这个看似微小的细节...
郑国 2025-08-22 邓析:春秋末期的思想革新者与法治先驱在春秋末期这个社会剧烈变革、思想多元碰撞的时代,邓析以其独特的思想主张和大胆的革新行动,成为郑国乃至中国思想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既是法家思想的先驱,又是名...
郑国 2025-08-13 列子的思想主张:虚静无为中的生命觉醒战国时期,郑国隐士列御寇以“御风而行”的传说闻名于世,这位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思想家,在《列子》八卷中构建了以“贵虚”为核心、融合宇宙论与生命哲学的独特体系。其思...
郑国 启 2025-08-05 郑庄公为何名“寤生”:一场跨越千年的命名之谜公元前757年,郑国第三位国君郑庄公降生。这位在《左传》中被记载为“寤生”的君主,其名字背后隐藏着先秦时期对生育风险的认知、母子关系的纠葛,以及史官对历史事件的...
郑国 2025-07-24 烛之武名字的由来:从地名到历史符号的文化解码在春秋时期的外交舞台上,烛之武以三寸不舌化解郑国危局的故事被载入史册。这位年逾七旬的老臣,其名字本身便蕴含着先秦时期独特的命名文化与身份标识逻辑。从“烛地”到“...
郑国 2025-07-22 王世充的武功之谜:历史与虚构的交织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中,王世充以“郑国皇帝”的身份活跃于历史舞台,其军事才能与政治手段备受争议。然而,关于他是否精通武功、修炼何种绝技,史书记载极为有限,更多线索却...
郑国 2025-07-15 王世充当了几年的皇帝?——隋末群雄中的短暂帝王梦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场逐鹿中原的混战中,西域胡人王世充凭借军事才能与政治手腕,在洛阳建立郑国,自立为帝。然而,这位篡位者的帝王生涯却如昙花一现,仅...
郑国 2025-07-15 黄泉之下,血浓于水:郑庄公与武姜的母子情仇与和解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庄公与母亲武姜的关系,堪称一部充满权力斗争与亲情纠葛的史诗。武姜因郑庄公出生时难产而心生厌恶,转而偏爱小儿子共叔段,甚至暗中策划叛乱助其夺位...
郑国 2025-07-10 武姜国籍考:从姜姓诸侯国看春秋贵族的联姻密码在春秋时期的权力棋局中,武姜的身影如一枚关键的棋子,穿梭于郑国初年的宫廷斗争。这位郑庄公之母、郑武公之妻的神秘身份,背后暗藏着周代贵族联姻的深层逻辑。要解开武姜...
郑国 2025-06-0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