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中国 / 近代 / 民国 / 元朝 / 晋朝 / 周朝 / 商朝 / 夏朝 / 历史解密 / 历史剧 / 上古时期 / 苏联
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 >  历史解密 >  代宗朱祁玉为什么没有处死朱祁镇?究竟是仁慈,还是被逼无奈?

代宗朱祁玉为什么没有处死朱祁镇?究竟是仁慈,还是被逼无奈?

时间:2021-03-19 11:13:59来源:历史资料作者:Marshall

代宗朱祁玉为什么没有处死朱祁镇?究竟是仁慈,还是被逼无奈?大家好,这里是历史资料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朱祁钰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是明代历史上第一对兄弟皇帝。可是和后世含着一层温情面纱的“兄终弟及”不同,英宗和代宗之间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关系。

明代宗原本只是宣宗朱瞻基次子,大明的郕王,本无任何做皇帝的机会。但发生在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五日的“土木堡之变”,不但葬送了以英国公张辅为首的大批文武重臣及明军精锐,连皇帝英宗朱祁镇本人都被瓦剌太师也先给抓了俘虏。

明朝立国近百年,从未遇到如此接近社稷颠覆的险恶局面。消息传回京师之后,英宗生母孙太后在和百官多次斡旋之后,否决了所谓的“南迁”提议。同时册立英宗年仅3岁的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令郕王朱祁钰监国,向天下百姓展示了朝廷坚决抵抗的决心。

但是由于瓦剌人挟持着俘虏皇帝朱祁镇在明朝境内到处流窜,给守城的明军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皇帝陛下在城下要求开门,这口谕是听还是不听?不听是抗旨,听则城池遭殃。为了彻底解决这个困局,明廷于九月初六日让郕王朱祁钰登基为帝,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帝。代宗登基后立刻向各地镇守总兵官发出一道措辞严厉的敕书,其中要求明军将前来叩门的朱祁镇一律认作假冒,不许听信。

壬辰,敕谕宣府总兵官、昌平伯杨洪等曰:“皇太后命朕即皇帝位以安天下,尊大兄皇帝为太上皇帝。柰何虏寇往往使人假作大兄皇帝到各边境胁要开关入城,或召总兵镇守官出见。尔等恐堕其奸计,故特驰报。尔等今后凡再有如前项诈伪到尔处,不许听信。”—《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三》

这道敕书一出,算是彻底断绝了英宗作为人质的任何意义。加上明军于十月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瓦剌军队被迫退兵。随后经过大半年的来回外交谈判,也先非常想送英宗回北京,代宗非常不想哥哥回来。最终也先凭着明朝使臣杨善一句“太师好男儿”的夸奖,无(迫)可(不)奈(及)何(待)地把英宗给送回北京,一路上还派出精锐的瓦剌勇士对朱祁镇进行贴身二十四小时保护,生怕代宗半路把他哥哥给宰了。听到杨善如此“不辱使命”把太上皇帝给带回京师,代宗差点鼻子都气歪了,于是决定用一顶轿子和两匹马“隆重”地欢迎哥哥。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十五日,“土木堡之变”周年纪念日,英宗回到北京。两位昔日的兄弟,如今的太上皇帝和今上皇帝只在东安门匆匆见了一面,朱祁镇就被打发进南宫居住。名为回宫,实为软禁。

丙戌,太上皇帝驾还京,帝迎见于东安门。驾入南宫,文武百官行朝见礼。先是,也先遣鞑子勇壮者二十人送驾,不离左右,夜则围宿。虽都御史杨善等不得近。及至东上门,揭帘审视,叩头而退。候入南宫,然后出就馆。—《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九十五》

代宗对于英宗所在的南宫,进行了严密的布控。宫门不但上锁,并且灌铅,食物仅能由小洞递入。朝臣与太上皇帝的联系途径被切断,甚至连孙太后都不能前去探视儿子。既然朱祁钰对哥哥如此忌惮,为何不干脆将其秘密处死,哪怕是废为庶人,这样岂非一劳永逸?究竟是代宗过于仁慈,还是为形势所逼呢?

第一阶段:英宗无罪,代宗根基尚浅

虽然英宗在土木堡吃了败仗,可是这并不代表皇帝有罪。皇帝御驾亲征,是太宗皇帝、宣宗皇帝以来的传统。文官势力虽然已经坐大,但也不敢指责英宗不能御驾亲征,否则如何评价历代先帝?至于兵败被俘,事后文官们已经把责任都算在了太监王振头上,现在总不能自己打脸。对于这一点,孙太后在册立朱见深为太子的诏书中说得非常清楚,英宗是无罪的。

己巳,皇太后诏曰:迩因虏寇犯边,毒害生灵。皇帝恐祸连宗社,不得已躬率六师,往正其罪,不意被留虏庭。尚念臣民不可无主,兹于皇庶子三人之中,选其贤而长者曰见深,正位东宫。仍命郕王为辅,代总国政,抚安天下。呜呼!国必有君,而社稷为之安。君必有储,而臣民有所仰。布告天下咸使闻知。—《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一》

而代宗在登基诏书中也强调英宗是“不得已亲征”,最终的结局也是“误陷虏廷”。而且朱祁钰皇位的合法性仍然来自于英宗。虽然他是孙太后和文武百官一致认可的新君,但在即位诏书中,代宗还是写了一段所谓的朱祁镇口谕(事实上很可能是明廷自行编造的):会有使自虏中还者,口宣大兄皇帝诏旨:“宗庙之礼,不可久旷。朕弟郕王,年长且贤,其令继统,以奉祭祀。”—《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三》

既然英宗无罪,那么他被留虏廷就是大明朝的奇耻大辱。就像当年南宋“迎回二圣”的口号一样,不管代宗本人怎么想,这杆大旗不能倒。而明朝和瓦剌之间的实力对比,远非当年的南宋和金国可及,所以英宗最终得以安然回京。

太上皇帝回京,是一件大喜事。代宗不但要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山川之神,还要颁诏大赦天下。代宗之母吴贤妃,据说是汉王府的罪臣之后,故而朱祁钰从小和母亲一起生活在宫外,都没有接受过皇子的正规教育。直到宣宗驾崩,朱祁钰母子才住回宫中。而在登基之后,朱祁钰仅有的亲信只有当初郕王府的班底。但郕王府官员中能力最强的左长史仪铭,也不过一个礼部左侍郎的水平。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处死英宗,还是将其废为庶人,其代价和结果都不是根基未稳的代宗所能承受的。

第二阶段:改易太子,代宗羽翼渐丰

此前孙太后立朱见深为太子,摆明了代宗就是一个临时工,在他百年之后,皇位必须还给朱祁镇的子孙。但是代宗虽然没有接受过皇太子的培养,他在皇帝位置上的表现却比后世的崇祯帝好得多。北京保卫战的胜利给朱祁钰带来了巨大的人气和声望,再加上此后几年的苦心经营,代宗在朝中的根基越发稳固。

作为一个有能力、有雄心,而且还有子嗣的皇帝,朱祁钰自然不甘心只做这一任临时工。“父有天下,必传于子”

这句话,无时无刻不在他的脑海中振聋发聩。看着自己的儿子朱见济,想到日后皇位要还给太子朱见深,代宗的心中就说不出的难受。

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四月,远在广西的思明府一位土官为了脱罪,上奏建议将太子换成皇帝亲儿子,这样才能“一中外之心,绝觊觎之望”。代宗如获至宝,立刻正式启动“易储”程序。据说朱祁钰为了确保易储成功,不惜贿赂大臣,这其实也是变相逼着文武重臣站队。

大臣们其实也很纠结,大家都知道皇帝这份工作,朱祁钰干得比他哥哥要出色。如果太子还是让皇帝的侄子来做,确实不利于朝局稳定。可是太上皇帝毕竟是孙太后亲儿子,如果就此易储,怎么跟太后交待?但是皇帝决心坚定,皇后汪氏反对易储,已经被废黜。因此在廷议之时,群臣明知此事甚为不妥,却也既无人出来支持,也无人敢于做那个出头鸟来反对。代宗耐不住性子,让自己的亲信司礼监太监兴安出来催促,易储之事才最终通过。

众心知不可,然莫敢发言,迟疑者久之。司礼监太监兴安厉声曰:“此事今不可已。不肯者不用佥名,尚何迟疑之有?”于是无一人敢违者,其议遂定。—《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十五》

注意这些大臣中包括靖难元勋宁阳侯陈懋、北京保卫战功臣武清侯石亨、兵部尚书于谦,以及四朝老臣礼部尚书胡濙。而孙太后对于景泰帝的强硬行为也无可奈何,只能表态:“只要宗社安、天下太平。今心既如此,当顺人心行。”

这也标志着朱祁钰彻底掌握朝政上风,太上皇帝一脉则被无情抛弃。

改易太子之后,志得意满的朱祁钰有些飘,甚至起了除掉太上皇帝的念头。锦衣卫指挥卢忠揣摩上意,于七月份炮制了“金刀案”,企图构陷朱祁镇在南宫和外臣勾结,复立朱见深为太子。

秋七月,杀太监阮浪、王尧。时浪侍上皇南宫,浪门下内竖王尧者,往监卢沟桥,浪以上皇所赐镀金绣袋及束刀贻之。尧偶饮锦衣卫指挥卢忠家,解衣蹴鞠。忠见刀袋非常制,命妻进酒醉之,解其袋刀入告变,谓“南宫谋复皇储,遗刀求外应”。上怒杀浪、尧,犹欲穷治不已。—《明史纪事本末卷三十五》

这起案子矛头直指太上皇帝,代宗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这就有点踩到在朝文武大臣的底线了。如果说改易太子是为了朝局稳定,那“金刀案”一旦坐实,必将掀起滔天巨浪。太上皇帝毕竟做了十五年的皇帝,朝中还是有很多人内心深处仍然认定其为正统。因此以内阁大学士商辂为代表的文官对此激烈反对,而无法收场的代宗只能让卢忠“佯狂”,就此将此事草草了结。

通过“易储”和“金刀案”这两件大事,代宗基本摸清了朝臣的底线。反正太子已经是自己儿子,太上皇帝又出于严密看管之下,似乎没有进一步赶尽杀绝的必要。顺便提一句,办事不力的卢忠日后被代宗贬为广西柳州卫千户。但是英宗南宫复辟之后,卢大人被千里迢迢押回北京“磔(音zhé)于市三日”,即凌迟三天,惨啊!这真是别看今天跳得高,小心日后拉清单。

第三阶段:太子薨逝,代宗束手无措

朱见济被册立为太子之后,代宗为其安排了一整套的东宫官属。宁阳侯陈懋、武清侯石亨、礼部尚书胡濙、吏部尚书王直全部兼任太子太师。安远侯柳溥、文渊阁大学士陈循、东阁大学士高谷、兵部尚书于谦全部兼任太子太傅。都督佥事张輗(英国公张辅之弟)则兼任太子太保。看来朱祁钰是打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主意,先把文武大臣都捆到一条船上再说。

可惜朱见济命小福薄,只做了一年的太子,就于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十一月十九日,谥曰怀献。怀献皇太子之死,甚至有人认为是亲朱祁镇派系暗中所下的毒手。但朱见济死时,景泰帝还只有26岁,何况他此前有子有女,按理不应该担心子嗣的问题。

可是皇储乏人,对于朝廷来说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万一你代宗哪天不小心挂掉了,这皇位该传给谁呢?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五月礼部仪制司郎中章纶上疏请复立沂王朱见深和废后汪氏为太子和皇后,还特意指出当时天灾频繁,就是因为二人被废的缘故。

更请复汪后于中宫,正天下之母仪。还沂王之储位,定天下之大本。如此则和气充溢,灾沴自弭。—《明史卷一百六十二·列传第五十》

章纶还算客气的,监察御史钟同则尖锐地指出“乃者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非但没有对皇帝陛下痛失爱子表达基本的同情心,反而认为这是上天报应。代宗气得浑身发抖,立刻下旨将二人打入锦衣卫诏狱。但是文官们前仆后继,七月份的时候南京大理寺左少卿廖庄再度上言。要求皇帝时时去南宫朝见太上皇帝,并复立沂王。由于廖庄身在南京,代宗虽然恨得牙痒痒,暂时也拿他没办法,只能“疏入不报”,也就是“已读不回”。

面对如此汹汹的舆论攻势,代宗虽然广开后宫,却再也生不出一男半女,他肩上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重。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七月,刑科给事中徐正给皇帝出了个主意。大致意思就是将朱见深和太上皇帝一起迁往沂王的封国,目的是“以绝人望”。同时另外再选宗室亲王之子,育于宫中作为嗣子。这个消息传出来以后自然是天下哗然,代宗不得不将徐正发配辽东铁岭卫充军。

代宗自然也有苦衷,自己没有儿子,如果真的把太上皇帝全家都灭了,皇位传给谁呢?先帝宣宗只有自己和兄长两个儿子,如果另选宗室作为自己嗣子,难道眼睁睁看着父皇这一脉绝嗣吗?自己死后,如何又有脸面去见宣宗章皇帝于地下?但是朱祁钰过不了自己心中这道坎,不代表他能够理解廖庄那帮人。

一个月后,廖庄因为母亲去世要奔丧,从南京来来北京办理勘合,结果在皇宫东角门正撞上朱祁钰。代宗一看好家伙,正愁找不到人撒气,你这厮居然主动送上门来,立刻下令“廷杖八十,谪定羌驿丞”。此时有人打小报告,称廖庄上疏是由钟同主使。余怒未消的代宗立刻派人带着“巨梃(特制的粗棍子)”到狱中给钟同上刑,一顿板子下来竟然将其活活打死。而章纶则继续监禁,直到英宗复辟才被释放。而代宗之所以会如此大动肝火,是因为此时的他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太子人选的难题,不然也不会如此失态。

人物: 朱祁镇 分享 上一篇: 古代人如何相亲的?古人相亲上的那些趣事 下一篇: 晚年的武则天为什么要找男宠,是荒淫无道还是平天下的计谋?

最新资讯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