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与苏轼既是政敌也是忘年交,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1074年,因守旧派反对而被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的作品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治水名人。
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
苏轼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枯木怪石图卷》等。
王安石与苏轼政见相左
王安石和苏东坡是北宋中期两个耀眼的明星。他们在政坛、在文坛都有不俗的建树。不过他们政见相左。在官场上针锋相对。
王安石比苏轼年长16岁。我们今天觉得16岁,年龄差距不大,不过在古代就是差了一代人。由于受父亲思想的影响。苏轼属于保守派,王安石是改革派。
1.王安石准备改革科举考试,请求开办学校,在科举考试中废除诗、赋等科目,专考经、义、论、策。
苏轼随即上奏朝廷表示反对,认为贡举之法不当轻改。
2.皇帝让东坡修中书条例,王安石竭力阻拦,并力荐吕惠卿替代苏东坡。
3.神宗又想让东坡修起居注,王安石向皇帝打小报告:东坡不是“可奖之人”。
4.神宗说东坡文学出众,为人亦平静,司马光、韩维等大臣一致赞成。王安石则说东坡是“邪险之人”。
5.王安石向宋神宗进言:对待苏轼必须像调教“恶马”那样,“减刍秣,加笞扑,使其服贴乃可用”。
6.苏轼这个人如风光霁月,不适合当官吏。看到新法的弊端,他就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大怒,苏轼被迫离开京城。
王安石与苏东坡惺惺相惜,一笑泯恩仇
王安石和苏轼位列“唐宋八大家”二人都是才华横溢的散文家,朝廷肱股之臣。两人因缘际会于北宋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他们都想为国出力,为民谋福祉。
苏轼青年及第,雄姿英发。王安石盛赞苏轼:“尔方尚少,已能博考群书,而深言当世之务,才能之异,志力之强,亦足以观。”王安石对苏轼的才华非常赏识。
苏轼对王安石的文才也非常赞赏,曾称道王安石所撰的《英宗实录》为本朝史书中写得最好的。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逮捕入狱,牵连了许多人,择期问斩。王安石毅然向皇帝求情,他上疏称:“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苏轼免遭砍头之刑。三年前,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遭人诬陷而放归江宁,身为丞相的王安石没有求情。如今却为政治上的敌人苏轼表求情,可见王安石,爱重苏轼的才华。
保守派胜利,王安石被罢相,新法被废除。苏轼返回京城。可是苏轼为人正直,他不和保守派一起对王安石落井下石。他对保守派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于是又遭保守派诬告陷害。
江宁一会,苏轼和王安石从针尖对麦芒的政敌,变成文坛莫逆,二人相逢一笑泯恩仇。
1084年,苏轼到江宁拜访远离政治中心的王安石。二人不谈政治,只谈诗文,摆酒言欢,诗词唱和。二人的友谊迅速升温,从苏轼的诗中可知,王安石劝他留下来,与自己做邻居。“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苏轼婉拒了王安石,继续自己的流浪生活。
苏轼走后,王安石说:“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孰是孰非已经不重要了。“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其实,这两位相爱相杀的文坛巨匠,从未成为真正的敌人。他们彼此欣赏,他们的初衷都是为了大宋江山和黎民百姓。他们都是没有私心杂念,心胸开阔、豁达的人。
历史记住了王安石,历史记住了苏轼,历史记住了二人的相爱相杀。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一场因诗文引发的政治风暴席卷朝野,史称“乌台诗案”。这场案件以苏轼被捕入狱为核心,牵连数十人,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之一。其导火...
苏轼 2025-09-18 宋词双璧:婉约派与豪放派的美学分野中国词史长河中,婉约派与豪放派犹如双子星辉映千年。自晚唐五代温庭筠、韦庄开创婉约词风,至北宋苏轼突破传统创立豪放派,再到南宋辛弃疾将豪放词推向巅峰,两大流派在题...
韦庄 苏轼 2025-09-11 豪放派经典诗词:冲破时空的生命礼赞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星空中,豪放派如同一束穿透云层的烈日,以其雄浑壮阔的意境、奔放不羁的情感与超越世俗的格局,打破了婉约派“为情而造文”的细腻框架。从苏轼“大江东去...
苏轼 2025-09-09 黄庭坚诗词:北宋文坛的璀璨星辰黄庭坚,北宋时期杰出的诗人、词人、书法家,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与苏轼并称“苏黄”,其诗词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黄庭坚的诗词,以其独...
苏轼 2025-09-01 王安石:变法孤臣的悲歌与身后荣辱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春,金陵城笼罩在连绵阴雨中。66岁的王安石蜷缩在半山园的病榻上,窗外秦淮河的桨声灯影早已模糊成一片。当得知自己毕生心血推行的变法被全面...
王安石 2025-08-27 北宋诗人张耒的诗:平易中的深沉与苍茫北宋文坛星光璀璨,苏轼、黄庭坚、秦观等大家如北斗耀空,而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虽在后世声名略逊于师友,却以独特的诗风与深切的人文关怀,在宋诗长河中刻下不...
苏轼 2025-08-25 苏舜钦与苏轼:北宋文坛的“平行线”北宋文坛星光璀璨,苏舜钦与苏轼作为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常因同姓被误认为存在宗族关联。然而,通过梳理两人家世、生平与文学脉络,可清晰发现:二人除同姓外并无直接血缘...
苏轼 2025-08-25 吕惠卿:北宋变法浪潮中的复杂身影在北宋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吕惠卿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既是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推动者,被时人称为“护法善神”,又因攻讦王安石、借改革营私等行为被列入《宋史·奸...
王安石 2025-08-19 王安石与王珪:同榜进士的政坛双轨人生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的春闱,将两位未来政坛巨擘的命运悄然交织。来自临川的王安石与舒州迁居的王珪,以第四名与榜眼的身份同登进士榜,开启了这段跨越四十年的复杂...
启 王安石 2025-08-14 苏轼最美的一首诗:在题西林壁中窥见永恒的智慧之光若以“美”为尺丈量苏轼的诗作,《题西林壁》或许并非以辞藻华美取胜,却以哲思的深邃与意境的澄明,成为千年诗史中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这首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8-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