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这一词是现代人经常提及的,在历史上长河中,也有两个“吃货”,因为爱吃而耽误了国家。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元前604年,郑国跟宋国打了一仗,这两个国家的实力在春秋时期是属于偏下的,这两个小国之间打仗,是左右不了春秋的局势。这场战役的结果,郑国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在这场战争中捉住了宋国的主将华元,那么宋国为什么会失利?在打仗之前,宋国的元帅华元组织犒赏三军将士,杀羊与众人分食,按道理来说打仗前给士气吃顿好的鼓舞士气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
但是这羊肉少分了一个人,这个人是华元驾车的驭手杨珍。古代的战车上,通常会有三个人,一个是中间的驭手,负责的是驾驶车辆,一个是车右,是站在车内的右侧挥舞着长兵器交战的,另一个是站在左边,具有指挥性质的同时也负责射箭杀敌的车主。华元的这个举动,相当于是没给自己的司机分肉吃。史料上对于华源分肉是这样记载的 “不予”。意思就是:我不给你。
至于当时他是怎么想的,我们无法猜测,就是因为不给司机吃的,打仗的时候,这个杨珍就像疯了一样驾驶着战车,径直冲向郑军的阵地。华元作为一军主帅,被杨珍带着冲向了敌人阵地,当场就被捉住了。失去主帅的宋军,群龙无首,郑军趁势追杀,赢得了此战。这华元看到杨珍疯狂的举动问为什么,杨珍回答到“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意思是说:之前的羊分谁是你说了算,现在这战车去是我说了算。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实实在在的报复。
华元被俘虏之后啊,宋文公的是花了相当大的心思,用上好的战车宝马,把他给赎回来。这华元其实也是个机灵鬼,晚上从郑国人看守之中啊,逃了回来。那么杨珍的结局是如何?无人得知,可能是跑到哪开心的吃羊肉去了吧。因此,杨珍也算是千古扬名了,估计他以后吧就是在去哪儿也没有人敢请他当司机了。还真是巧了,郑国战胜方主帅公子归生也上演了一出美食误国的事情。
当时郑国新君登基,按礼要去参加宴席,他就和另一个宗师贵族的公子,公子宋一同前往。这位公子宋,按照现在的话来说是有特异功能,就是每当要品尝奇特美味的时候,这公子宋的手指头就是这食指会不由自主地抖动一下。这次去参加宴席半夜的路上公子宋的手指又了动了,他就对公子归生讲了这个事情。“食指大动”这个成语是从这儿来的。
果不其然,二人进门之后吧,看见厨师正在处理一只大王八,足有100公斤重,那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公子,宋与公子归关二人见此情形相视而笑,一是赞叹这食指的预言呀,确实很灵验,二是看到这么大的王八,他们一定能够来分一杯羹。
他俩的笑容,刚好被郑灵公看见。看见两人在那儿傻笑,为什么他俩为什么笑,公子归生就把刚才在殿外公子宋“食指大动”的故事将给郑灵公。等到王八汤做好了之后,郑灵公邀请群臣品尝,唯独没有分给一个人,就是公子宋,公子宋也是个暴脾气,他也是赌气非得尝到这美味,所以他一怒之下拿着手啊,在鼎里边涮了一下,然后放在嘴里咂么咂么,之后拂袖而去。公子宋殿前失礼,郑灵公当场暴怒,并声称要杀公子宋。幸亏有群臣劝谏,这才没有动手。
而另一边,公子宋也与公子归生,一到跑出来,这个时候公子归生十分后悔,他觉得不应该和郑灵公说那个故事,所以心生愧疚,出来不停地劝说公子宋,“不就是一碗王八汤,你至于吗”。这公子宋能言善辩,反倒用一大堆道理把公子归生给说服了。他们密谋,要不要除掉郑灵公。后来,公子宋听说郑灵公还要杀他,所以就提前犯上作乱杀掉了郑灵公。在后来,社会稳定之后公子宋因谋杀国君,被处死了。
这两个故事中出现了三个十分有名的成语,“各自为政”、“染指于鼎”和“食指大动”。我们反过来想,如果郑灵公听到了这个故事哈哈一笑,然后当即赏给公子宋一块最好的肉,那么从此君臣亲密无间,但郑灵公没有这么做。所以,不能任性做事,要学会人情世故,才是生存之道。还有一点,各位别因为吃,耽误了自己重要的事情,那样只会得不偿失。
隋末唐初的权力棋局中,王世充作为割据洛阳的郑国皇帝,其政权架构与军事部署一直是史家研究的焦点。在众多历史人物中,王仁则作为王世充侄子的身份,既存在于正史记载,又...
郑国 2025-09-08 羊斟:一碗羊羹背后的历史悲歌公元前607年的春天,郑国在楚国授意下出兵攻打宋国。宋国统帅华元率军迎战,却在战前犒劳将士时犯下一个致命疏漏——他的车夫羊斟未分得一碗羊肉羹。这个看似微小的细节...
郑国 2025-08-22 邓析:春秋末期的思想革新者与法治先驱在春秋末期这个社会剧烈变革、思想多元碰撞的时代,邓析以其独特的思想主张和大胆的革新行动,成为郑国乃至中国思想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既是法家思想的先驱,又是名...
郑国 2025-08-13 列子的思想主张:虚静无为中的生命觉醒战国时期,郑国隐士列御寇以“御风而行”的传说闻名于世,这位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思想家,在《列子》八卷中构建了以“贵虚”为核心、融合宇宙论与生命哲学的独特体系。其思...
郑国 启 2025-08-05 郑庄公为何名“寤生”:一场跨越千年的命名之谜公元前757年,郑国第三位国君郑庄公降生。这位在《左传》中被记载为“寤生”的君主,其名字背后隐藏着先秦时期对生育风险的认知、母子关系的纠葛,以及史官对历史事件的...
郑国 2025-07-24 烛之武名字的由来:从地名到历史符号的文化解码在春秋时期的外交舞台上,烛之武以三寸不舌化解郑国危局的故事被载入史册。这位年逾七旬的老臣,其名字本身便蕴含着先秦时期独特的命名文化与身份标识逻辑。从“烛地”到“...
郑国 2025-07-22 王世充的武功之谜:历史与虚构的交织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中,王世充以“郑国皇帝”的身份活跃于历史舞台,其军事才能与政治手段备受争议。然而,关于他是否精通武功、修炼何种绝技,史书记载极为有限,更多线索却...
郑国 2025-07-15 王世充当了几年的皇帝?——隋末群雄中的短暂帝王梦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场逐鹿中原的混战中,西域胡人王世充凭借军事才能与政治手腕,在洛阳建立郑国,自立为帝。然而,这位篡位者的帝王生涯却如昙花一现,仅...
郑国 2025-07-15 黄泉之下,血浓于水:郑庄公与武姜的母子情仇与和解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庄公与母亲武姜的关系,堪称一部充满权力斗争与亲情纠葛的史诗。武姜因郑庄公出生时难产而心生厌恶,转而偏爱小儿子共叔段,甚至暗中策划叛乱助其夺位...
郑国 2025-07-10 武姜国籍考:从姜姓诸侯国看春秋贵族的联姻密码在春秋时期的权力棋局中,武姜的身影如一枚关键的棋子,穿梭于郑国初年的宫廷斗争。这位郑庄公之母、郑武公之妻的神秘身份,背后暗藏着周代贵族联姻的深层逻辑。要解开武姜...
郑国 2025-06-0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