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元年,项羽和项梁在吴中举兵响应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的抗秦起义。此时,项羽才二十四岁,自从以后项羽开始带领吴中男儿起义反秦,开始登上追逐权利的舞台,在此过程中,许多战役都展示了他无双的武艺。巨鹿之战是项羽的成名战役之一,巨鹿之战项羽多少人呢?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项羽率领5万楚军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40余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当时,项羽手下的部队人员构成复制,相当于一个杂牌军,军队战斗力参差不齐,加上项羽是宋义后才当上的上将军,第一次拿下这个部队的指挥权,还没有经过磨合,但是项羽整合剩余的全部部队,全部渡河,并且在渡河之后下令破釜沉舟,只带三天的干粮,以身作则,鼓舞剩余部队的士气和秦军一绝死战,全军上下一气,求战欲望高涨,并且一举击败20万秦军,使秦军遭受巨创,并迫使另20万秦军不久投降。而项羽则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
经此一战,秦朝名存实亡,在这次战役中,项羽再一次展示了他无双的胆识和领导能力。
根据上述,可以知道,巨鹿之战项羽大概有五万人。但是这五万人只是笼统统计,不是完全统计,因为历史都过去那么长时间了,历史资料也不完善,只有一个大概的数字。
项羽一生中只爱过一个女人,那就是虞姬,虞姬生在秦朝末代,现沭阳人。她是西楚霸王项羽最爱的女人。据史料称,虞姬是一个又有美貌又有才华的一个女人,虞姬跳舞也是楚楚动人,无人能及,在当时红遍大江南北。

历史上对于虞姬描述并不多,甚至于这个“虞姬”这个名字都是之后的人对她的称呼,关于“姬”的“姬”这个字也是有着不同的含义,有人认为这是她的姓,也有人认为这是古代对于妇女的美称。总的来说,她的真实姓名成为了一个谜团。
在项羽和刘邦相争的后期,项羽渐渐地落入劣势。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的军队围在城下,没粮食补给,军队战斗力也越来越低,大势已去。在此时,虞姬突然拔剑开始跳舞,并为项羽作诗一首。为了断除项羽的儿女私情,跳完就自刎了,当时项羽便斗志高昂,最终冲出突围,而虞姬被埋在了当地。
后人对于虞姬的评价颇高,甚至出现了赞扬虞姬的忠烈的性格的种种诗篇,“良辰美景奈何天,英雄末路美人怨。也持吴越薄钢刃,香魂血溅乌江岸”这首诗表达出对项羽的女人-虞姬的忠烈的赞美。宋代的著名词牌《虞美人》也是对虞姬的坚贞不移的性格,和对于爱情的专一表达了赞美之情。因为后来项羽的军队有不少人向刘邦投降,所以很多人认为楚军中投降的士兵连一个女子都不如,十分可笑可叹。
项羽死在哪里的争执,从古至今。在《史记》中,司马迁在对项羽死前的壮烈场面进行了生动描画之后,“身死东城”交代了项羽死在哪里,而且全书交代均为东城,以司马迁距离项羽死的时间来算,这种说法具有一定的可信性。

在班固修撰的《汉书》之中,对于项羽死在哪里的问题,班固也是坚持太史公的说法,并无异议。“乌江自刎”说法的流行,大都是是因为误读了“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一段文字。冯其庸先生的《项羽不死于乌江考》发表以后,坚持“乌江自刎”的人,囿于成见不承认项羽就是死在东城,他们坚持说“乌江自刎”的思路是,让乌江距离东城很近,自然而然把司马迁说的“身死东城”,解释为死在距离东城旁不远的乌江。以史料中记载的路程以及时间计算,其实项羽那天是根本就到不了乌江的。既然到不了乌江,项羽只能会是死在了东城。“乃欲东渡乌江”表示项的是项羽其实还没到乌江,距离还远。假设他已经到了乌江边,就不会用想要往东去的说法。
只是一味的以《史记》为依据,认为乌江距离东城很近,项羽很容易就到了乌江。实际上差的很远。古人记载的“乌江”,指的是长江自芜湖以下斜北行的一段。项羽想要向东度过乌江,其实就是想向东渡过长江。以现在的计量方式,东城距离乌江很远,这里地势又崎岖,路那么难走,况且汉军骑兵的追杀又如此紧张,他是不可能逃到乌江的。东城是秦朝时设下的县,如果在太史公看来,项羽是死在乌江的,《史记》里就不会大篇幅描写东城。
关于项羽的影视作品有很多,项羽作为秦末汉初的一代霸主得到了历代文学创作者的青睐,现代人对项羽的青睐也丝毫不逊色于任何时代,项羽这样一位英雄人物本来就应该有很多的诠释,下面历数一下比较有影响力的项羽的扮演者,也总结一下项羽谁演的好。

从电视进入百姓家开始项羽就开始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之中,《楚河汉界》、《西楚霸王》、《楚汉骄雄》、《楚汉风云》、《神话》、《鸿门宴传奇》、《楚汉争雄》、《大汉风云之孺子可教》、《楚汉传奇》等影视作品中都有项羽的身影,在这些影视作品中有的项羽以一个配角出现,有的项羽以主角出现,无论是以配角出现还是以主角出现,项羽的形象都是勇猛非常的。
在这些影视作品中项羽的形象可以说有很大的变化,每个演员对项羽都有自己的理解,因此饰演的项羽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滋味,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项羽,所以对这些演员饰演的项羽的评价也会出现不同,项羽谁演的好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会非常的不同,从普遍意义上来说何润东饰演的项羽和胡军饰演的项羽的影响力比较的大,这两个演员饰演的项羽从外形上来说更加符合观众对项羽的期待,从演技上来说两个人也都有超越其他人的地方,观众对这两位饰演的项羽还是比较买账的。
总而言之,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项羽,每个人心中的项羽都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部作品观众的感受也是差异很大的,如果一定要说项羽谁演的好答案肯定也是不同的。
作为千古传颂的英雄人物,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呢?两千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原因。大部分人认为他是死于优柔寡断的性格,因为他没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还有人认为项羽是因为战败了,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才于乌江自刎。但令人们意外的是,项羽之死竟和虞姬有关。

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故事之所以千古流传,是因为项羽从未因虞姬荒废军国大事,而虞姬也从未因自己得宠争权夺利。他二人情投意合,爱得深沉。可项羽志向高远想要雄霸天下,虞姬却想得简单,她只想跟项羽,平平淡淡地过二人世界。之所以有人认为项羽之死竟和虞姬有关,就是因为虞姬的愿望和范增理想有冲突,范增想要辅佐项羽称霸天下,一直劝项羽不要儿女情长。但项羽舍不得虞姬更舍不得江山,在这一点上就能看出他跟刘邦不一样。刘邦为了自己逃命,能把老婆和孩子全都踹到车下。
令项羽不再陷于范增和虞姬之间的事,是虞姬在帐中遭人行刺,虽然刺客没有行刺成。但矛头却直指范增,范增也明白这件事是虞姬搞的鬼,他觉得项羽没出息,辅佐不了就离开了他。这便是有人认为项羽之死竟和虞姬有关的原因。项羽在失去范增这个谋士后,与刘邦较量的时候自然落了下风,最后丢了天下也在情理之中,最后只能空留千古遗憾罢了。
关于项羽的武器,在历史上的记载是楚戟,也就是天龙破城戟,而在小说里面的描述则是虎头盘龙戟,另外也有人说项羽的武器是霸王弓,还有说是霸王枪的。究竟孰是孰非,有待进一步的历史考证,不过更多人认同的则是楚戟。

关于项羽的武器楚戟,有关的记载表明并不是寻常的戟,而是经过了改造的戟。戟是在商朝就有的一种兵器,有单耳和双耳的区分,单耳的是青龙戟,双耳的叫做方天戟。而项羽的戟是被他改造过的,他将戈的部分改装成了月牙刃,这样更有利于杀敌。并且也就加重了兵器的重量,相传项羽是力气盖世,所以普通重量的兵器对于项羽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另外关于项羽的武器是霸王弓,据记载这把弓是由玄铁打造的,重量达127斤,威力无比,项羽之所以被成为西楚霸王,也是由此而来的。同时还因为项羽力能举鼎,所以也有人认为项羽的武器是青铜鼎。更甚至因为项羽从小跟着自己的叔父项梁一起练武,天资聪颖,精通一十八般武艺,所以也有人认为项羽什么武器都会。
在垓下之战中,项羽战败于乌江自杀,自杀当然是用剑的,所以也有人认为他的武器是剑。 当然在《西汉演义》中,项羽使用的是霸王枪,并且他还是以后各代枪的鼻祖。
所以说关于项羽的武器是没有确实答案的,但是无论是什么武器,都是以重闻名的,除了项羽,一般人也是使用不来的。
 人物:
                                        
                
                上一篇:
                                        巨鹿之战后项羽分封了哪18路诸侯?
                                    
                下一篇:
                                        巨鹿之战发生在哪个朝代?巨鹿之战有什么著名的典故
人物:
                                        
                
                上一篇:
                                        巨鹿之战后项羽分封了哪18路诸侯?
                                    
                下一篇:
                                        巨鹿之战发生在哪个朝代?巨鹿之战有什么著名的典故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军阀混战。公元前208年,赵王歇被秦军将领王离率领20万大军围困在巨鹿,无奈之下派使者向楚怀王求援。当时秦军十分强大,没有人敢前去迎战。项羽为报秦军杀父之仇主动请缨,于是楚怀王便封项羽为上将军,率军五万以解巨鹿之困。项羽破釜沉舟,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奋勇死战,九战九捷,大败秦军。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它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经此一战,秦朝已名存实亡。而项羽破釜沉舟,在各诸侯军龟缩于壁垒中时带头以楚军猛攻秦军,带动诸侯联军以较少兵力破秦将王离边防军二十万,如此的战果令无数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景仰。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这本是一场正常的权力交接,却因中车府令赵高与丞相李斯的合谋,演变为一场颠覆帝国根基的政变。令人费解的是,作为...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0-30 末代秦王子婴:出身迷雾与悲歌人生子婴的出身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扑朔迷离的皇室谜团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三处矛盾记载:《秦始皇本纪》称其为"二世兄子",即胡...
秦始皇陵 司马迁 2025-10-29 边关之遣:秦始皇对扶苏的帝王养成术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将长子扶苏外放至蒙恬驻守的上郡,这一决策看似因"焚书坑儒"事件引发的父子冲突,实则是秦始皇精心设计的帝...
秦始皇陵 蒙恬 2025-10-29 权谋漩涡中的抉择:李斯为何舍扶苏而就胡亥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东巡途中病逝于沙丘。这场猝不及防的死亡,不仅终结了一个帝国的扩张野心,更将两位关键人物——丞相李斯与中车府令赵高,推入了权力博弈的漩...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0-28 扶苏继位:秦朝的另一种可能——从暴政崩塌到文治中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东巡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本应继承皇位的长子扶苏,却因赵高与李斯的篡改遗诏而含冤自尽。这场阴谋不仅终结了扶苏的政治生命,更将秦朝推向了...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0-28 从功臣到罪人:李斯如何亲手葬送秦朝与自己的历史声誉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国,完成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在这场史诗般的征服中,李斯以《谏逐客书》力挽狂澜,以“书同文、车同轨”的制度设计奠定千年政治格局,...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0-28 历史假设:若扶苏继位,秦朝能否跳出“十五年而亡”的宿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在沙丘平台病逝,遗诏本应由长子扶苏回咸阳继位,但赵高与李斯发动政变,矫诏赐死扶苏,拥立胡亥为帝。这场权力更迭成为秦朝速亡的导火索——短...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0-28 子婴身份之谜:秦始皇的至亲,还是权力博弈的幸存者?秦朝末年,赵高在沙丘篡改遗诏,扶胡亥上位后,对秦始皇的子女展开血腥清洗。六公子死于杜县,十二公子殒命咸阳,十公主遭磔刑,秦王室几乎被屠戮殆尽。然而,在这场权力风...
秦始皇陵 赵高 2025-10-28 韩信归楚与汉:一场改写楚汉格局的假设推演公元前206年,韩信在萧何月下追赶中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刘邦集团扭转楚汉战争的关键人物。但若将时间倒转至秦末乱世,假设这位“兵仙”始终追随项羽,刘邦是否还能在垓下...
项羽 刘邦 2025-10-27 李斯:从帝国柱石到覆灭推手——秦朝崩溃中的权力博弈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其兴衰轨迹始终与关键人物的抉择紧密相连。其中,丞相李斯的政治选择犹如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直接引发了秦廷权力结构的崩塌。这位曾...
李斯的儿子 2025-10-27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