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是西汉时期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下面由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对于韩信的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如今我们知之甚少,我们只知道,韩信年轻的时候很穷,而且韩信本人基本上不会什么生产技能,只能靠别人接济生活。就连母亲去世,韩信也没有钱去安葬母亲。从韩信的早年经历当中,还衍生出了胯下之辱、漂母乞食等多个典故,广为后世所熟知。

但是。
除了那几个后世耳熟能详的典故之外,有关韩信其他方面的记载,比如家世、生年、师承何方等问题,在史书上完全是一片空白!如今我们能找到的有关韩信的史料,基本上全都来源于《史记》。而对于这些问题,司马迁老爷子是一个都没写。
这直接导致后世根本不知道,韩信早年有着怎样的经历,到底是出身平民?还是六国贵族的后裔?韩信带兵打仗的本事,到底又是和谁学的?
这些问题,后人一概不知。
有关韩信的详细记载,其实是从秦朝末年开始的。秦朝末年,随着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各地纷纷起兵响应,很快就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在此期间,项羽的叔叔项梁,带兵路过韩信的家乡,韩信也由此加入到项梁的队伍当中。
再后来,项梁被秦朝大将章邯击败,战败而死。项梁死后,他麾下的军队也就全部归项羽统领,韩信也就由此转入到项羽的麾下。接下来,项羽率军一路攻城略地,在巨鹿之战中打败了章邯,而后又入主关中,大封十八路诸侯,走上了人生巅峰。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韩信却依然只是一个无名小卒。虽然多次上书项羽,为项羽出谋划策,但却始终没能得到项羽的赏识。
因为没能得到项羽的赏识,所以在这之后,韩信便叛逃离开了项羽,转投刘邦的麾下。当时的刘邦,已经入主关中,被封为汉王。不过,韩信到了刘邦麾下之后,依然没有得到任何重用,只是被派去管仓库。这期间甚至还因为工作失误,差点被杀。多亏了刘邦麾下有个叫夏侯婴的将军,慧眼识英才,意识到韩信是个难得的人才,这才保住了韩信的性命。
这次险死还生之后,韩信心灰意懒,觉得刘邦这边或许也不是什么好归宿,所以就打算离开。但是就在这个时候,韩信因为多次和刘邦的副手萧何深谈,引起了萧何的注意。此后,韩信深夜逃走,离开了汉军,萧何得知以后,趁着夜色去追赶韩信,把韩信追了回来。而萧何的这个异常举动,也让韩信彻底进入到了刘邦的视线当中。

韩信的人生,从这时开始,迎来了一个最关键的转折点。
韩信被追回来以后,在萧何的坚持下,刘邦不得不任命韩信为大将军,韩信由此一跃成为汉军内部,最具实权的军事主官。从这时开始,韩信的传奇战争生涯,才真正开始。
被任命为大将之后,韩信首先给刘邦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战略规划。先占领关中,进可攻退可守,然后对天下诸侯王拉一批打一批,拉拢所有可以拉拢的诸侯王,共同对抗项羽。等到项羽被打趴下之后,天下自然就是刘邦了。
韩信的这个战略规划,其实比他后来打过的很多仗,都更有意义。因为这套规划,直接为汉军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后几年,汉军所有的战斗,其实都是围绕着这套规划来进行的。
公元前206年11月,在就藩汉中七个月之后,刘邦在韩信的帮助下,走陈仓古道,挺进关中。趁着项羽在山东平叛,韩信率领汉军突袭,在最短时间内,拿下了整个关中!拿下关中之后,此时刘邦控制的地盘,已经接近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秦国的全部地盘!
再之后,按照韩信的规划,刘邦打着替楚王报仇的名义,收服魏王、河南王、韩王、殷王,并且联合齐王田荣、赵王歇,一起针对项羽。不过,因为诸王之间各自心怀异志,所以在接下来的彭城一战当中,联军被项羽打得大败。但同时,经过这场失败后,其他几大诸侯王的实力,也折损了很多,为接下来韩信平定诸王,奠定了基础。
彭城之战以后,原本和刘邦结盟的几大诸侯王,见到刘邦战败,都成了顺风草,再次倒向了项羽那边。不过,这倒是给了刘邦进攻他们的借口。接下来,汉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刘邦率领,退守荥阳,在正面牵制项羽;另一路由韩信统领,平定北方的几个诸侯国。
而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韩信率军横扫北方,先后灭掉了魏国、代国、赵国、燕国、齐国等多个诸侯国。三年之后,山东、河北、山西等地,基本上已经全都被韩信打了下来。到了这个时候,汉军对楚军已经有压倒性的优势了。
此时的韩信,已经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在先后平定北方五国之后,韩信控制的地盘,已经极为庞大。此时的韩信,甚至已经有了独立出来,和项羽、刘邦三分天下的资格。当时在韩信麾下,也确实有人曾经劝韩信这样做。但最终,韩信还是拒绝了。
韩信之所以拒绝三分天下,原因其实很复杂。简单来说,既是因为韩信想要报答刘邦的知遇之恩,同时也是因为,韩信很难彻底独立。因为韩信麾下军队的后勤补给,基本上都来自于关中。而且在韩信身边,也有曹参等一大批坚定支持刘邦的沛县旧将。这些条件的制约,导致韩信很难真正自立。
不过,韩信虽然没有自立一方,但是却在楚汉双方胶着的时候,向刘邦要了一个‘齐王’的头衔。在韩信看来,这或许是自己应得的奖赏。但他没想到的是,他的这次讨要,却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
公元前202年,韩信率军南下,和刘邦一起夹击项羽。此后,项羽节节败退,最后被韩信围在了安徽灵璧地区。经过数月的围攻之后,最终,项羽集团主力被全部歼灭,项羽本人也自刎而死,韩信也自此达到了人生的真正巅峰。
不过,巅峰之后,就是下跌了。

就在垓下决战后不久,刘邦突然前往韩信的军营,夺了韩信的帅印,收回了韩信的兵权。此后,刘邦又改封韩信为楚王。此时的韩信,虽然仍然是诸侯王,但手里没了兵权,威慑力已经大为衰减了。
而韩信获封楚王之后,光荣地返回了家乡,对自己昔日的恩人予以厚报。不过,就在韩信刚刚被封为楚王一年多以后,刘邦便借出巡为名,路过韩信的封地。然后,刘邦趁着韩信前来觐见他的时候,果断抓住了韩信,将韩信带回了京城,改封为淮阴侯。
回到京城之后,韩信郁郁寡欢,觉得刘邦很对不起自己,不禁心生抱怨。在这之后,便是一桩千古谜案。据史书记载,韩信曾想联合旧部陈豨造反,两人一内一外,推翻刘邦的统治。后来,陈豨在北方起兵,刘邦率兵前去平叛期间。身为皇后的吕雉,联合宰相萧何,将韩信骗到了皇宫里,将其秘密处死。
就这样,一代传奇名将,最后死在了一场谋杀当中。
对于韩信到底有没有谋反,千百年来,史学界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很多人认为,韩信或许是冤枉的,因为如果韩信想造反的话,当初在垓下决战之前,就有能力造反了。不过,既然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我们也只能相信这个结果了。
韩信的一生,就是这样的传奇。而从韩信一生的经历当中,我们也不难看出:韩信确实是个军事天才,打仗能力极强。但他本人的政治素养,实在是低得令人无语。如果韩信稍微能懂一点政治,或许也不会有那样可怜的结局了。
公元前206年,汉中军营外,萧何策马狂奔,衣襟沾满尘土。他追回的不仅是韩信,更是一个帝国的未来。但二十年后,这位“汉初三杰”之首却亲手设计,将韩信诱入长乐宫钟室...
韩信 萧何 2025-10-23 权谋漩涡中的生死棋局:萧何与韩信的命运共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张力的典故之一,将西汉开国功臣韩信的生死系于丞相萧何一人。然而,若将韩信之死简单归咎于萧何的“背叛”,则忽略了这场悲...
韩信 萧何 2025-10-23 兵仙余韵与权力漩涡:陈豨与韩信的师徒羁绊及其悲剧终章在楚汉相争的烽火中,韩信以“背水一战”“潍水淹龙且”等经典战役铸就“兵仙”之名,而其军事思想的传承者陈豨,却以一场牵动汉初格局的叛乱,在历史长卷中刻下复杂印记。...
韩信 龙且 2025-10-23 郦食其:以口舌之利为刘邦谋得七十城,却命丧队友之手的悲情谋士在楚汉争霸的烽火岁月中,刘邦麾下名将如云,张良运筹帷幄,萧何稳固后方,韩信战无不胜。然而,有一位谋士却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奇谋,仅凭三寸不烂之舌便为刘邦收服齐...
刘邦 韩信 2025-10-22 吕后诛韩信:一场权力博弈下的“安全焦虑”与帝王心术公元前196年,长安城长乐宫钟室内,一代“兵仙”韩信被吕后以谋反罪名处死,三族尽灭。这场看似突发的政治屠杀,实则是吕后为巩固刘氏江山精心布局的权力清洗,而刘邦得...
刘邦 韩信 2025-10-20 汉初功臣排名逻辑:萧何首功与张良六十二位的深层政治密码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洛阳南宫设宴庆功,当众宣布“萧何为第一功臣”,引发群臣争议。彼时,韩信已因“功高震主”被贬为淮阴侯,而素有“谋圣”之称的张良仅位列六十二。...
刘邦 韩信 2025-10-17 彭越:游击战鼻祖的崛起与陨落——从巨野泽盗寇到梁王之死在中国军事史上,彭越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名字。这位出身渔民的草莽英雄,凭借独创的游击战术改写了楚汉战争的格局,成为与韩信、英布齐名的“汉初三大名将”。然而,他的结...
韩信 英布 2025-10-11 蒯通鼓动韩信自立为王:刘邦的处置与政治权谋公元前196年,淮阴侯韩信因谋反罪被吕后诛杀于长乐宫钟室。临刑前,这位曾助刘邦定鼎天下的军事奇才仰天长叹:“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此言一出,刘邦立...
刘邦 韩信 2025-10-10 韩信之死:吕后主谋背后的权力博弈真相在中国军事史上,韩信之死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谜题。史书将矛头指向吕后,称其与萧何合谋诱杀韩信于长乐宫钟室,但若深入剖析历史细节,会发现这场谋杀远非吕后个人意志所...
韩信 萧何 2025-10-10 权谋暗战:吕后如何绕过“三不杀五不死”诛杀韩信公元前196年,长安长乐宫钟室内,一代兵仙韩信被宫女用竹竿刺杀。这场看似荒诞的处决,实则是吕后对刘邦“三不杀五不死”承诺的精准破解。民间传说中,刘邦为笼络韩信曾...
刘邦 韩信 2025-09-29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