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建立,李渊的几位儿子中,要属李世民功劳最大。不过李渊还是把太子之位交给了李建成,后来李建成和李元吉依然不放心李世民,便想尽办法排挤他。李世民的下属也都不服,双方展开了一系列的暗中争斗。最后李世民决定孤注一掷,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将太子诛杀。李渊见状并没有责怪李世民,而是选择主动让位。不过李世民的举动实际上已经触犯了皇帝的底线,如果当时李渊不打算禅位,李世民会做何选择呢?

李渊如果表现的很轴,坚绝要处理闹事首恶李世民,大约他的下场只有一个,因为酒后驾驶,沉尸湖中。
当然李渊不是那种轴人,轴人也成不了开国之君。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状态了。
当皇帝夺权,早已不是他一个人的诉求,而是一票跟随他打江山的功臣们共同的愿景,只有李世民当了皇帝,他们才会公侯万代,他们为之奋斗过的事业才算开花结果。
如果当皇帝的是李建成,那么这些李世民的旧臣很可能就会成为弃子,一钱不值。
所以,李世民决定在玄武门骨肉相残的时候起,这事儿就不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涉及到很多人的事情,这件事只有两个结果:
成功,大家共享富贵。
失败,大家一起死。
玄武门之变,决定要变的那一刻,李世民已经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
李渊其实也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他老了,早就在为继承人这件事头痛,皇帝家儿子们都是怂包有时候让人头疼,但是儿子们都太能干了,有时也不是好事。
李渊无疑在为后者头疼,三个儿子都很优秀,长子无错,次子李世民太能干把皇位传给谁?

后来李渊下定决心要把皇位传给太子李建成,决心一定,他开始为太子即位做铺垫,主要是瓦解秦王的势力,李渊开始一点一点挖秦王李世民的墙角。
他先把李世民的智囊房玄龄杜如晦调离秦王府,李渊做的很绝,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前请房杜过府议事,这俩昔日秦王最信任的旧臣居然不敢来:
有敕不许更事王,今若私谒,必至诛灭,不敢奉命。
可见李渊当时是下了怎样的死命令,不许房杜两人接近李世民。
除了对文臣动手,李渊还动了李世民手下的武将,尉迟恭差点被李元吉害死,程咬金被贬为康州刺史,一时间大唐只要和李世民有瓜葛的人,都人人自危。
李世民也明白,老爹这是为传位太子做准备。
李渊活着李世民已经如此艰难,如果李渊一死,大约李世民的下场会更加凄惨。
皇家从来就没有什么亲情。
作为杀伐决断的一代雄主,李世民分析清了自己的处境以后,毅然决定决定武力夺权,玄武门之变也就在所难免。
看看李世民率领12人,大约也能明白打下大唐半壁江山的秦王,此时已经没有多少自己真正的亲信了:
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

夺权之后的怎么善后?
李世民该以何面目去见李渊呢?
李世民的智囊给他的办法是不见。
弄死建成元吉后,如果李世民立刻去见李渊,父子俩很可能一言不合就吵起来,或者打起来,到时候李世民将如何自处。
如果李世民听爸爸的话,李渊要为俩儿子报仇,处理玄武门之变的功臣,怎么办?李渊如果不肯让权怎么处理?
如果他不听爸爸的话,在千百年之后的史书上,李世民会是怎样的形象?杀死兄弟还能辩白几句,如果谋逆父亲,大约后世史官真的会送他四个字:禽兽不如。
所以,李世民选择了一个代表去见李渊,探查一下李渊对建成元吉被杀的态度。
这个人绝对不能是房玄龄杜如晦之类的文臣,文人是理性代表,铁血夺权后见唐高祖,需要的不是理性而是威压,所以李世民让尉迟恭向李渊报信。
《旧唐书》中这段写得很好玩,李渊正在湖上游玩,和妃子们划船划的正嗨呢,尉迟恭来了,此时的尉迟敬德杀气腾腾:
太宗命敬德侍卫高祖。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高祖大惊,问曰:“今日作乱是谁?卿来此何也?”对曰:“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
注意这时候尉迟恭是带着兵,穿着作战时候的铠甲拿着长矛来见李渊的,他身上还有刚杀了李元吉的戾气,李渊看见他很害怕,心里也隐约猜到了什么,问尉迟恭:今天谁作乱,你来干嘛。
尉迟恭回答的也干脆利落,太子和齐王作乱,秦王已经杀了他们:
举兵,说明军队已经被我们控制了,诛之,就是建成元吉都死了,四个字简单有力说明一切。
这时候尉迟恭虎视眈眈的观察李渊的态度,如果李渊气的跳脚大骂:李世民你不是人,骨肉相残,天打雷劈啊。

或者他稍稍露出愤怒的表情,大约他乘坐的这艘船都会意外在湖上翻沉,事后经过调查,李世民会沉痛宣布,高祖皇帝因为酒驾,把船开沉了,提醒大唐子民:开船不喝酒,开船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李渊知道尉迟恭是个粗人,对秦王忠心耿耿,他知道自己此时稍微露出对秦王的不满,尉迟恭啥出格的事情都能做出来。
见惯风浪的李渊怎么做呢?
史书中写李渊的表现用五了个字:高祖意乃安。
意乃安不是说李渊听到儿子死了,觉得很高兴很安详:哇哦,终于不再为谁当皇帝苦恼了,哦也。
他所以安,是因为他知道这次兵变,只要处理得当,至少自己没有生命危险,尉迟恭说: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
这话里两层意思,一个是向李渊通报这次事件是针对的建成元吉,您还是我们要重点保护的, 另外一个意思就是局势已经被秦王控制了,所以他才让我来宿卫,其实就是要李渊对这件事表个态。
李渊知道木已成舟,建成元吉已死,秦王势已成,自己已经无力回天。李渊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知道自己没有危险,他很快平静下来,,还夸奖了尉迟恭:卿于国有安社稷之功。
尉迟恭刚杀了他俩儿子,他的心此刻在滴血,但是他还要装作很开心违心的夸奖尉迟恭,你杀了我的俩儿子,杀得好杀的妙,杀的呱呱叫。
所以金庸说过,政治人物有时要有忍耐力,忍人所不能人,包括委屈,屈辱和愤怒。
平静下来的李渊下旨,把兵权交秦王,诸军接受李世民的节制,他向李世民释放了一个信号:诛杀太子这事儿我同意了。
所以玄武门之变,从非法变成合法。
一切条件谈妥,才轮到李世民登场,他登场什么话都不必说,只要和李渊表演一场父慈子孝的戏给天下人看就行了。
这方面李家父子倒是都是演技派。
在唐朝贞观年间的权力棋局中,李泰本是最接近储君之位的棋子。这位唐太宗李世民的嫡次子,自幼以"聪敏绝伦"著称,更因母亲长孙皇后...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 2025-11-14 武则天:盛世大唐的承启者与革新者在中国历史的星河中,武则天以唯一女皇帝的身份独树一帜。她统治的十五年不仅是唐朝政治格局的转折点,更是连接“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关键纽带。从政治改革到经济振...
武则天有男宠吗 启 2025-11-13 王君廓:以一敌千的悍将,缘何命丧乡野?在唐朝开国的烽火中,王君廓以“十三骑破万敌”的传奇战绩闻名于世。这位出身草莽的将领,既能在战场上以少胜多,又能在权谋中游走于各方势力之间。然而,这位曾被李渊赞为...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11-13 帝王心术:李世民对尉迟敬德与秦琼的差异化任用逻辑在唐朝开国战争中,李世民对麾下两大猛将尉迟敬德与秦琼的任用策略,折射出帝王权术的深层逻辑。尉迟敬德以"玄武门之变首功"的身份...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秦琼 2025-11-12 探秘李商隐:枯寂无题人生中的诗意华章在晚唐的诗坛上,李商隐宛如一颗璀璨却又带着几分孤寂的星辰,以其独特的“无题”诗系列,在文学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无奈,仕途不顺、情...
李商隐 2025-11-12 长孙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的“定海神针”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以雄才大略开创了“贞观之治”,而他的结发妻子长孙皇后,则以智慧与德行成为他政治生涯中不可或缺的支柱。从太原起兵到玄武门之变,从巩固帝位...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 2025-11-12 知恩图报铸传奇:李世民救命之恩与臣子的王朝贡献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以知人善任著称,其麾下汇聚了无数贤才良将。然而,有一位臣子的命运轨迹尤为特殊——他曾在生死关头被李世民出手相救,此后以毕生忠诚与才智回...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12 帝王诗心照山河:李世民望终南山的雄浑气象与政治隐喻在唐代诗坛的璀璨星河中,唐太宗李世民的《望终南山》以“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壮美开篇,成为帝王诗作中罕见的兼具艺术性与政治深意的佳作。这首五言律诗不仅展现了...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11 功过交织的唐初名将:侯君集的功业与轶事作为唐太宗李世民麾下的核心将领,侯君集的一生堪称传奇。他既以“灭两国”的战功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又因谋反罪被处决,成为唐朝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将领之一。其军事才能...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10 窝囊皇帝的陨落:一场权力更迭的宫廷风暴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长河中,皇权与相权的博弈、外戚与宗室的角力屡见不鲜。唐中宗李显与武则天的权力更迭,正是这一历史规律的典型缩影。这位被史书评价为“贪玩厌学、胸...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显是怎么死的啊 2025-11-10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