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关羽和荆州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关羽为什么会丢了荆州?真的是“大意”了吗?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在我国堪称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部小说里描绘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关羽大意失荆州”就是非常有名的一篇。据罗贯中的生花妙笔描述,东吴都督吕蒙以年轻的陆逊代替自己为都督,从而令骄傲的关羽轻敌大意,放松了对东吴的警惕,结果被吕蒙白衣渡江,一举奇袭占领了荆州,最后导致关羽全军覆没,麦城被俘,饮恨而亡。也正以为《三国演义》及众多说书人、戏曲的渲染,“大意失荆州”就成了一个让广大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词汇,用来形容因轻敌大意造成的重大失败。不过,小说毕竟是小说,《三国演义》和故事和真实的历史之间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出入的。本篇,咱们就来好好分析一下关羽丢掉荆州的真实原因,看看到底是不是他“大意”造成的。
经过《三国演义》的渲染,“大意失荆州”成了妇孺皆知的印象
说荆州之战之前,咱们先来简单捋一下此战战前的背景。大家都了解,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大战之后,曹操败退回北方,原本被打得走投无路的刘备趁着荆州地区出现暂时的权力真空的机会迅速发展起来。在短短三年之内,刘备不但接过了荆州牧的官职,而且占领了荆州九郡中的五个郡,成为取代刘表的长江中游的新兴势力。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又借益州牧刘璋邀请之机,率军从荆州浥江而上,开始发动入川之战。经过三年苦战,刘备终于大败刘璋,成为西蜀的新主人。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发动对汉中割据势力张鲁的进攻,一举占领汉中。刘备为夺取西蜀北大门,又发动汉中之战。曹刘两军在汉中对峙,最终曹军败退,刘备又夺取了汉中。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自称汉中王,蜀汉集团的势力发展到顶峰。就在刘备称汉中王的同时,镇守荆州的大将关羽也发动了攻取襄阳、樊城的襄樊战役。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刘备自称汉中王的场景,蜀汉集团势力至此达到顶峰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三国演义》中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是奉刘备的命令,但作为正史的《三国志》却并没有明确说襄樊战役到底是谁策划发动的。从一般的常理上推断,发动如此大规模的进攻战役,如果说不经过君主的首肯,似乎很难成立。但于关羽有“假节钺”的特权,遇事并不需要专门向刘备请示,可以自主决定。从当时的战略情况看,刘备在之前已经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关羽再在东线发动牵制性战役似乎已无必要。再者,如果关羽攻襄樊是为了贯彻诸葛亮“隆中对”中关于从西蜀和荆州同时北伐中原的战略的话,那么在关羽攻襄樊的时候,刘备应当从汉中也出兵攻关中,东西呼应,共同北伐。然而事实是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后几个月,汉中方向无任何出兵策应的举动,甚至也没有派出一兵一卒来支援关羽。从这些迹象分析,大伊万倾向于认为襄樊战役是关羽利用“假节钺”的特权,自行发动的一场战役。因为就在此战之前,曹军刚刚在汉中战败,退守关中,这就使关羽察觉到了战机,因而果断发动了对襄樊的攻势。
古代代表临机处置特权的“节钺”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关羽率荆州主力部队开始围攻襄阳、樊城。战役开始阶段,形势对关羽十分有利。他先是利用汉江秋汛的机会,引水淹没于禁指挥的曹军援军(这就是著名的“水淹七军”),全歼曹军三万人,接着又紧紧围住曹仁驻守的樊城,还广泛联络中原的各路民间反曹力量,一时间让中原为之震动,曹操惊恐之中甚至起了放弃许都的念头。后在极其睿智的司马懿劝说中,曹操稳住心态,以名将徐晃为主帅,开始调集各路大军向樊城方向增援。徐晃吸取于禁的教训,在全部援军会齐之前,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首先在郾城挫败了关羽的阻击,进抵樊城外围。接着,在等待汉江洪水退去,同时十二营精兵的援军兵力基本到齐之后,徐晃开始全军出击,主动进攻关羽军营。《三国志》记载,关羽用来围困樊城的大营,筑有大型堡垒,另在四周筑有四个土堡垒,徐晃先佯攻大堡垒,引诱关羽军增援大堡垒,然后出其不意猛攻四个土堡垒,一举得手。关羽见状,立刻派五千人马前往救援,结果被徐晃打得大败。徐晃接着趁胜又继续猛攻,关羽用来围困樊城的十重鹿角和堑壕,全被曹军攻破,关羽军大败,很多士兵投沔水而死。至此,关羽对樊城的围困完全失败,只能借助水师在汉江上巡弋,隔绝樊城和襄阳的交通。
关羽水淹于禁,这是他在襄樊战役中取得的唯一重大战果
襄樊战役到此时已经足足打了三个月。关羽除初期水淹于禁,取得大胜之外,后面久攻樊城不下,结果反等到徐晃援军到来,对樊城的围困被彻底打破,整个战役局面对关羽越来越不利。但是,如果让他主动撤兵,就等于放弃之前所有战果,这必然是关羽不甘心接受的。另外,如果主动撤走,还有可能被士气正盛的曹军衔尾追杀,导致更大损失,这必然也是关羽必须要考虑的。这样一来,关羽就陷入了骑虎难下的尴尬状态中。《三国志》中说,关羽是因为看到了吕蒙病重,于是放松了对东吴的警惕,抽调江陵、公安之兵力前往襄樊前线,其实,在大伊万看来,吕蒙是否病重并不是问题的关键,真正导致关羽抽调荆州驻防兵力的原因恰恰是襄樊前线日益不利的形势。在徐晃打破樊城包围圈的战役中,关羽军遭到沉重打击,兵力折损不少。加上曹军后援部队陆续到来,兵力对比对关羽日益不利,所以他如果不想撤退,那就只能抽调荆州的兵力来补充前线,否则襄樊战线可能出现全盘崩溃的局面。而至于因此造成的荆州防务的空虚,关羽暂时也管不了了。
襄樊战役时魏蜀吴三方的形势
这里大伊万要着重分析一下此时的曹、孙、刘三家的关系。大家都了解,赤壁之战中,孙刘两家结为同盟,共同打败了曹操。赤壁战后,刘备向孙权暂借了南郡,并以此为基地开始了迅速扩张,孙刘两家围绕荆州的归属问题矛盾越来越激烈。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已经夺取了益州,孙权再次提出,要刘备履行前约,将荆州归还东吴,结果遭到刘备拒绝,于是东吴大军进攻荆州,双方即将爆发大战。此时,因为曹操进攻汉中,刘备怕腹背受敌,不得不做出妥协,将湘江以东的长沙、零陵、江夏三郡割给了孙权,双方以湘江划界,平分荆州。此时对于东吴来说,江南和岭南都已平定,要继续扩张只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北上攻曹操,一个是西向攻刘备占据的半个荆州。应该说,孙权虽然念念不忘那半个荆州,但一开始并没有放弃北上攻曹的想法。在与刘备议和之后,孙权也曾集中十万大军围攻合肥,却被曹军大将张辽以七千人杀得大败(这就是著名的逍遥津大战),孙权狼狈逃回。此战不但凸显了东吴军与曹军在陆战实力上的巨大差距,而且也把孙权企图北上扩张的信心给打没了。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孙权就向曹操遣使称臣请降,曹操接受了孙权的称臣,并让孙权的弟弟孙匡娶了曹仁的女儿,双方从此结为姻亲关系。孙刘联盟实际上从此时开始已经瓦解了,孙曹开始形成实质上的联盟关系。
中国邮政发行的“威震逍遥津”小型张邮票,张辽通过此战把东吴北上扩张的信心打没了
到了关羽发动襄樊战役的时候,东吴的局面实际上就和珍珠港事件之前的日本颇为相似了。当时的日本面临着“北上”和“南下”的选择,而此时的东吴也面临着“西进”与“北上”的选择。当关羽水淹曹军、生擒于禁,军威正盛时,孙权曾一度有过乘机北上攻取徐州的想法,但是身为东吴都督的吕蒙却坚决反对。他的理由是:“徐州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取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应该说,吕蒙的想法是适合事实的,徐州地势平坦,又远离江河,东吴强大的水师无用武之地,却非常有利于曹军强大的骑兵发挥威力。以东吴陆军的实力,要想在徐州和曹军会战,几乎没有取胜的希望。而荆州紧挨着长江,正好可以发挥东吴水师优势,因此吕蒙建议:“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易为守也。”孙权经过权衡,最终采纳了吕蒙的意见,选择了“西进”。
东吴楼船模型,强大的水师是东吴赖以生存的关键
提起这里,大家可能已经明白,东吴决意“西进”夺取荆州,实在是基于自身大军优劣特点的必然选择。至于史书中所说的关羽拒绝孙权缔结姻亲的请求、擅取东吴军粮、辱骂东吴来使等原因,不过是东吴的借口而已。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东吴不敢北上挑战强大的曹军,那就只能选择西取荆州。但让大伊万感到比较迷的是,既然孙权早在襄樊之战前两年就已经向曹操请降,并缔结姻亲,形成实际上的联盟关系,对此关羽不可能不了解,为何他却没有考虑到这个巨大的危险,而轻率地发动了襄樊之战。同时,刘备、诸葛亮等人在关羽发动襄樊战役之后,即使不向关中进攻,以牵制曹军,至少也可以从益州走水路向荆州增援,以巩固关羽的后方。然而,他们眼睁睁看着战局逐步恶化,却始终无所动作。也许是他们对关羽的能力过于相信了,也可能是赤壁之战以来的一连串胜利冲昏了他们的头脑。不管什么原因吧,总之,他们在这次战役中犯下了严重的决策错误,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西蜀方面在襄樊战役期间的无所作为,是关羽最终失败的关键原因
最后的结果,大家其实都了解了,吕蒙白衣渡江,一举奇袭占领了荆州。很多人始终认为,这都是糜芳、傅士仁叛变的结果。其实,从上面大伊万的分析中,大家已经可以明白,荆州的防御力量在关羽抽走大量兵力之后,已经十分空虚了。就算糜芳、傅士仁不叛变,也断然无法抵御东吴优势兵力的突袭。即使能抵御一阵,关羽率军回援,也可能遭到曹军尾随追杀导致大败。所以,不管关羽“大意”不“大意”,实际上从他决定孤军北伐开始,荆州的最后命运就已经被注定了……
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关羽与秦宜禄之妻杜夫人的故事,如同一颗隐秘的珍珠,虽未在正史中大书特书,却通过零星记载与后世演绎,勾勒出一段英雄与美人、情义与欲望交织的...
关羽 2025-09-19 三国杜氏为何嫁给秦宜禄:乱世中的命运抉择与政治棋局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杜氏——这位被后世称为“三国第一美人”的女子,其婚姻轨迹始终与权力博弈、人性挣扎紧密交织。她先嫁秦宜禄,后被曹操纳为妾室,甚至引得关羽两...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7 关羽为何在华容道放过曹操:忠义、恩义与战略的交织建安十三年(208年)冬,赤壁战火未熄,曹操率残军逃至华容道。当这位曾以“宁教我负天下人”的枭雄,面对关羽横刀立马的阻截时,却因一句“将军别来无恙”触动了对方心...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5 关银屏的婚姻归宿:从“虎女拒婚”到南疆守护者在三国乱世中,关羽之女关银屏的传奇人生始终笼罩在历史与传说的交织中。这位被民间称为“关三小姐”的将门虎女,因父亲“虎女焉能配犬子”的豪言而闻名,其婚姻归宿更成为...
关羽 2025-09-15 关胜是虚构的吗?历史与文学的双重镜像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星空中,《水浒传》中的“大刀关胜”始终是备受瞩目的角色。这位位列梁山马军五虎将之首、手持青龙偃月刀的武将,因其与三国名将关羽的渊源,常被读者视为...
关羽 2025-09-04 忠义千秋映日月:三国名将关羽的传奇人生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关羽以其忠义无双的形象,成为跨越时空的精神符号。从东汉末年的战场猛将到后世尊崇的“武圣”,他的故事不仅是一部英雄史诗,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对...
关羽 2025-08-28 关羽“死后睁眼”:历史、文学与科学的交织解读关羽,字云长,作为东汉末年名将,以忠义勇武著称于世,被后世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并列。然而,在《三国演义》这部古典文学巨著中,关羽死后头颅被送至曹操处时“...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8-27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忠义与勇武的传奇征程在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画卷中,“过五关斩六将”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这一经典情节出自《三国演义》,生动地展现了关羽的忠义无双与勇猛无畏,成为了千古...
关羽 2025-08-26 忠义传承中的父子情深:关羽与关平的羁绊考辨在三国历史的烽烟中,关羽与关平的父子关系始终笼罩着历史与文学的双重迷雾。正史记载关平为关羽亲生长子,而《三国演义》却将其塑造为义子形象。这种差异背后,既折射出民...
关羽 2025-08-08 三国为何有两个马忠:历史重名现象下的英雄群像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名将如云,但重名现象也屡见不鲜。其中,“马忠”这一名字便同时出现在东吴与蜀汉两大阵营中,一位因擒杀关羽而声名狼藉,另一位则因平定南中而备受赞...
关羽 2025-07-3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