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后期,山东六国对待秦国的态度,可以说都是会想尽办法对抗,抵制,除了在战场上交锋之外,也会有一些阴谋,比如秦国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其实就是一个阴谋,是韩国想出来的想要用来疲秦的策略,但最终却带给了秦国巨大的好处。不过郑国渠毕竟是一个阴谋,那最终修建的郑国,他的结局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郑国渠湮废了,但它一直吸引着人们探寻的目光。1985年冬天,陕西省文物保护中心的秦建明来到泾河边,终于寻找到了失踪的郑国渠,它位于泾河瓠口一带的礼泉湾里村和上然村之间,被当地人叫作“老虎岭”的地方,就是二千多年前的郑国渠首遗址,它完全是人工堆起来的杂土,不是自然原生的,“老虎岭”就是“秦土”。至此,迷失千年的郑国渠终于浮出水面。
战国末期,我国历史朝着建立同一国家的方向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国,都想以自己为中心,统一全国。秦国欲有事于东方,首当其冲的就是韩国,而韩国却孱弱到不堪一击的地步。韩桓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采取了一个非常拙劣的所谓“疲秦”计策,他以著名的水利工程人员郑国为间谍,西行入秦,游说秦国在泾水和洛水之间开凿一条大型灌溉渠。
当时,国家间的兼并战争十分剧烈,进行战争的是军队,支撑战争的却是经济实力。在战国时期,农业经济是处在主导地位的,要想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提高粮食产量,以供长期的战争所需。秦国本来就想发展水利,关中又是秦国的农业基地,所以很快地采纳了这一建议,并立即征集大量的人力物力,任命郑国主持,兴建这一工程。工程自秦王政元年开始(前246年),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完工,人称郑国渠。
郑国渠修成以后,秦国富强起来,最后并吞了诸侯各国。而吴国,虽然没有证据直接证明就是因为修建邗沟而致使国家疲敝,但从强盛到衰败只有短短四年时间确是不争的事实。秦国的郑国渠是间接为了战争,直接用途是灌溉农田,增加粮食产量,而邗沟无论是设想还是实际用途都是直接为了战争。
郑国渠遗址,目前发现有三个南北排列的暗洞,即郑国渠引泾进水口。每个暗洞宽3米,深2米,南边洞口外还有白灰砌石的明显痕迹。地面上开始出现由西北向东南斜行一字排列的七个大土坑,土坑之间原有地下干渠相通,故称“井渠”。郑国渠工程之浩大、设计之合理、技术之先进、实效之显著,在中国古代水利史上是少有的,也是世界水利史上所少有的。
修建郑国渠本来是韩国派“间谍”郑国进行的一个“疲秦自保”、“多活几年”的阴谋。结果适得其反,阴谋变阳谋,这项巨大的灌溉渠工程,为秦朝灭韩乃至灭其它五国都带来很大作用。
战国末年,东周列国走向大一统的趋势已成,国力强大的秦国正在实施着这个宏伟计划。韩国将是范雎“远交近攻”的策略第一个牺牲品。
即位27年的韩桓惠王经过上党之战等一系列惨败的战役,眼睁睁看着韩国的大量城池一个个被秦收入囊中。他望着风雨飘摇的韩国忧心忡忡,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想了个转移秦国精力的“高见”。他让水利工程师郑国到秦国游说,诱导秦国把人力、物力、财力都投资到挖渠上。
公元前246年,是秦始皇继位的第一年,秦相吕不韦任用郑国为修渠总工程师,发动千万劳动人民开始修建这项世界级的大工程。民工们从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开始,开凿出一条引泾水东注洛水的 300 余里的大渠。
当工程正在浩浩荡荡进行时,秦国朝廷觉察不对劲,经过调查原来是秦国的疲秦之计,是韩桓惠王给秦国下的套,秦国宗室及大臣们上奏秦王嬴政,非要把韩国的郑国给咔嚓了不可。
郑国做间谍很外行,修渠很内行,他可是韩国的一流的水利专家。他理直气壮地向秦王解释说:当初我是韩国派来间谍,可这水渠修成,韩国不过多活两年,秦国却能沃野千里,一统天下,建万世之功(《汉书·沟恤志》)。
嬴政非常认同郑国,的确是这个理,郑国修渠的确利国利民利千秋。就释放了他,让官(修渠官员)照做,钱照花,渠照修。历经十年,大功告成,秦王感念其功,遂命名为郑国渠。郑国渠的作用也充分的体现了出来。
第一、郑国渠对秦国的具体作用。
郑国渠引清峪河、蚀峪河等之水入渠,又巧妙地连通了泾河和洛水。让所经河水,汇聚郑国渠。如此一来,关中平原形成密如蛛网的灌溉系统,灌溉农田四万多公顷。从此,关中再无旱田,就连河流下游的贫瘠土地也变成了沃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名曰‘郑国渠’”《史记·河渠书》)。
郑国渠为秦国提供大量的粮食和物资,关中成为天下粮仓,人称“天府之国”、“八百里秦川”。秦国变得更加强大,为下一步灭六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郑国渠完工6年后,秦国灭韩,15年后六国全部被灭,秦统一天下。
第二、郑国渠也是利韩的。
郑国渠本来就是想拖垮秦国的,让秦国要么修成阑尾渠,要么大笔挥霍把秦国修穷。郑国渠宽度达15到25米之间,深度八九不离十米,加上北方天气较寒冷,土地干硬,又是在山岭间开凿,再加上途中需建水利工程设施等等,光开挖的土方量就多的不可估量,全部天然人力开沟挖土、开山凿石、分流拦截所经水流,建坝抬高水位……,所以修建难度和工程量之大不亚于万里长城,修建中所用人员多达几十几万人。关键是郑国修渠动机不纯,存在大量的浪费现象。不过,间谍事发后,郑国修渠就精打细算了。可尽管如此,秦国还是耗费很大的物力,人力,财力。根本无暇、无力顾及韩国,为韩国延命十几年。
三、郑国渠对秦国民众的作用。
国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郑国灌溉了良田万顷,还把盐碱地变成了沃土,在农田灌溉技术上,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与此同时,修建该渠时,秦国由战争状态变成了生产状态。使秦国没有财力和精力修渠期间无力发动战争,人民稳定了生产,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经济条件。避免了因为战争而妻离子散,身死疆场。
四、郑国渠对后世尤其是今天的作用。
郑国渠开引泾灌溉之先河,该工程功在当时,利在千秋,泽被后世,对后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秦朝之后,历代修渠者或借鉴或完善,修筑了郑国渠的各种升级版。在此完善着水利设施有,汉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丰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广惠渠和通济渠、清代的龙洞渠等渠道。即使现代,郑国渠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遗址,也起到了重大作用。在民国时期在它的遗址上,又修筑了泾惠渠。
那是民国十八年(1929年),陕西关中这个富庶之地,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这场导致波及80个县,足足有数年严重欠收,饿殍遍野。燃眉之急,怎么办?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临危受命,决心效法郑国、白公,振兴关中水利,救父老乡亲于倒悬。他决定引泾救灾,组成了修渠的专家团队,修建利国利民的泾惠渠。
泾惠渠于1930年12月破土动工,数千名民工在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汗水挥洒,历时2年完工。该渠以引水量16立方米/秒的速度,可灌溉60万亩田地。郑国的郑国渠帮了韩国,帮了秦国,也帮了后世,其历史意义、现实作用巨大。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君权与臣权的博弈从未停歇,而“弑君”这一极端行为,犹如黑暗中的惊雷,一次次撕裂了封建王朝看似稳固的统治秩序。那么,究竟是谁开了弑君的...
2025-09-16 赛珍珠大地:一部跨越语言的文学丰碑赛珍珠的《大地》自1931年问世以来,便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笔触,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一座跨越语言与文化的丰碑。这部作品虽以英语创作,却深深植根于中国乡土,其内核与...
2025-09-16 汪应辰的读书经历:从寒门学子到南宋最年轻状元的蜕变之路在中国科举史上,汪应辰以十七岁中状元、十八岁及第的传奇经历,成为南宋最年轻的状元。他的读书生涯不仅是个体奋斗的缩影,更折射出南宋初期知识分子在战乱中坚守学术理想...
2025-09-16 元代书画巨匠柯九思:诗书画鉴藏的千年传奇在元代艺坛的璀璨星河中,柯九思(1290—1343)以诗、书、画、鉴藏“四绝”独树一帜。这位出身台州仙居的江南才子,既是元文宗御前鉴书博士,也是赵孟頫艺术理念的...
2025-09-16 内务府总管是太监吗?揭开清代宫廷权力结构的真相在清宫剧的渲染下,“内务府总管”与“太监大总管”常被混为一谈,观众往往误以为二者同为宫中最高权力者。然而,真实历史中的内务府总管与太监群体存在本质差异:前者是清...
2025-09-16 欧阳纥与徐俭:乱世中君臣博弈的镜像与历史回响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君臣关系始终是权力结构的核心命题。南朝陈太建年间,广州刺史欧阳纥与中书侍郎徐俭的交锋,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地方势力与中央集权、个人野心与政治...
2025-09-16 布雷顿森林体系:辉煌背后的结构性缺陷布雷顿森林体系作为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框架,以美元为中心、黄金为锚定的“双挂钩”机制,曾为全球经济秩序的重建与国际贸易的扩张提供了稳定基石。然而,这一看似精...
2025-09-16 孤忠殉国:杨业真实死因的历史还原与精神解码北宋雍熙三年(986年)七月,陈家谷口(今山西宁武北)的战场上,一位身披数十处创伤的老将,在绝食三日后溘然长逝。这位被后世尊为“杨令公”的传奇人物,其真实死因远...
2025-09-16 萧正德与长乐公主:血缘谜团与伦理悲剧的交织南北朝时期,南梁宗室成员萧正德与长乐公主的关系,始终笼罩在血缘争议与伦理悲剧的双重阴影中。从史书记载的模糊性到人物命运的戏剧性,这段历史不仅折射出皇权斗争的残酷...
2025-09-16 古代选秀:一场权力、血统与女性命运的博弈古代选秀制度,作为封建王朝特有的政治与文化现象,其本质远非简单的“选美”活动。从周代萌芽到清代成熟,选秀始终与皇权巩固、家族利益、性别压迫紧密交织,成为透视古代...
2025-09-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