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诗词的璀璨星河中,花间词宛如一颗独特而耀眼的星辰,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花间词得名于五代后蜀赵崇祚编选的词集《花间集》,它以细腻的情感、华丽的辞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词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就为大家介绍花间词中最有名的几首。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这首词是温庭筠的经典之作,也是花间词的代表之一。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位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小山重叠金明灭”写女子眉妆的明艳,“鬓云欲度香腮雪”则生动地展现了女子鬓发如云、香腮似雪的美貌。“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进一步刻画了女子的慵懒,暗示了她内心的孤独寂寞。下阕写女子梳妆完毕后的情态,“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通过前后镜的映照,将女子的容颜与花相互映衬,美不胜收。最后“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以罗襦上成双成对的金鹧鸪,反衬出女子的孤独,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全词辞藻华丽,秾艳精致,读来意蕴绵长,仿佛一幅唐代仕女图展现在眼前。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的这首《菩萨蛮》也是花间词中的名篇。

此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人美景美生活美,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上阕开首两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直接表达了对江南的赞美和向往。“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则描绘了江南春日的美景,碧绿的春水比天空还要清澈,在画船中听着雨声入眠,这是多么惬意的享受。下阕“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刻画了江南女子的美丽,卖酒的女子如明月般皎洁,洁白的手腕如霜雪般晶莹。最后“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虽眷恋江南,但又思念故乡,这种复杂的情感使得全词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这首词通过描写思妇在孤单的月光下独自思念的情景,表现了其内心的悲戚和哀伤。
开篇“千万恨,恨极在天涯”,直接点明了思妇心中的怨恨,而这种怨恨的根源在于所思念之人远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以山月、水风等自然景物为衬托,山月不懂得思妇的心事,水风只是白白地吹落眼前的花朵,进一步渲染了思妇的孤独和寂寞。最后“摇曳碧云斜”,以景结情,碧云在天空中摇曳,营造出一种悠远、凄凉的氛围,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全词以恨衬爱,以景衬情,意境深远,余味无穷。
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这首词上片写别时之景,下片写别时之情,情感真挚,悱恻温厚。
上阕描绘了清晨时分,春山上的烟雾渐渐消散,天空淡远,星星变得稀疏而渺小,残月映照在女子的脸边,而女子却流下了离别的泪水。“语已多,情未了”,写出了两人分别时话语虽多,但情感却难以割舍。最后“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是全词的亮点,男子叮嘱女子要记得自己的绿罗裙,以后看到绿色的芳草都要格外怜惜,以景代情,含蓄而深沉地表达了对女子的眷恋之情。
鹿虔扆《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这首词暗伤亡国,全篇摹写亡国后境界,有《黍离》《麦秀》之悲。
起三句“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描绘了秋空下荒苑的寂静,重门紧锁,昔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只剩下绮窗对着秋空发愁。“翠华一去寂无踪”,写皇帝的车驾一去不复返,更增添了黯然之情。下阕“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以烟月、深宫等无知之物,反衬人之悲伤,烟月依旧,人事已非,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亡国之痛更加深沉。
花间词中的这些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们不仅展现了晚唐五代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情感,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和启示。
古代皇帝的饮食堪称一场盛大的仪式,动辄上百道菜肴铺满长桌,从珍馐海味到精致点心,每一道都凝聚着御膳房的匠心。然而,皇帝的胃容量有限,这些精心准备的佳肴往往难以被...
2025-11-14 刺股之痛:从落魄到奋起的转折公元前4世纪,洛阳城外的寒风中,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拖着沉重的步伐归来。他叫苏秦,刚结束长达一年的秦国游说之旅,却以失败告终——十次上书秦王,献上“兼并六国”的...
2025-11-14 宋朝士大夫:权力巅峰与共治天下的政治生态在中国历史上,宋朝以“重文轻武”的国策闻名,士大夫阶层在此背景下崛起,形成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独特政治格局。这一时期,士大夫不仅成为治国理政的核心力量,...
2025-11-14 古代皇帝的“上班”密码:明朝早朝制度的真相与例外在古装剧中,皇帝端坐龙椅、百官跪拜山呼的场景深入人心,但真实历史中,皇帝是否每日都要“打卡”上朝?答案远比影视剧复杂。明朝作为坚持早朝制度的典型朝代,其背后既有...
2025-11-14 司马炎的分封困局:历史教训与现实博弈下的必然选择公元265年,司马炎在洛阳登基称帝,建立西晋。这位终结三国乱世的新君,在巩固统治时做出了一个极具争议的决策——大规模分封同姓诸侯王。这一政策不仅与汉初&...
2025-11-14 汉末风云:何进之死背后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汉末时期,东汉王朝大厦将倾,外戚、宦官、士族三股势力相互倾轧,宫廷内外暗流涌动。在这场激烈的权力角逐中,大将军何进本手握重兵、位高权重,却最终死于宦官之手,这一...
2025-11-14 张先:北宋词坛的“三影”风流客在北宋文坛的璀璨星河中,张先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人生经历,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一生,既有仕途的平稳顺遂,又有词坛的声名远扬,更不乏风流韵事与趣闻轶事...
2025-11-14 荒唐表象下的生存智慧:弘昼的“装疯卖傻”与明哲保身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爱新觉罗·弘昼以其一系列荒诞不经的行为,被后世冠以“荒唐王爷”的称号。然而,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历史背景与个人动机,会发现这看似荒唐的表象下,实...
2025-11-14 酷吏杜周:皇权阴影下的“生存艺术家”在汉武帝“外儒内法”的统治体系中,杜周以独特的生存哲学成为西汉酷吏群体中的异类。这位出身南阳杜衍县的寒门子弟,凭借对皇权的绝对服从与精准揣摩,从基层小吏跃升至御...
2025-11-14 楼船将军杨仆东移函谷关三百里:历史迷雾下的权力博弈与战略考量公元前114年,西汉楼船将军杨仆率领部众将秦函谷关东迁三百里至新安县境内,这一举动不仅改变了中原战略要地的布局,更成为后世解读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与地方控制的重要...
2025-11-14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