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为您讲解
在蜀汉后主刘禅身上,你也许会发现这些标签:恨铁不成钢,烂泥扶不上墙,扶不起的阿斗等等。
刘禅遭人诟病的地方大概有三处:宠信宦官黄皓;不战而降和“乐不思蜀”。既然如此,刘备为何还要将位子传给资质平平的刘禅?
刘备一共有4个儿子,细分析来看,刘禅是最为合适的人选,尤其是第三个原因,一般人都会忽视掉。我们从刘备的几个儿子说起。
刘禅和他的三个兄弟
刘皇叔一共四个儿子。
长子刘封,非亲生,据说他是荆州长沙郡一个刘姓人家的外甥,本名寇封。由于平时忙于事业,导致40多岁的刘备一直膝下无子,所以就认了这个孩子为养子,并改名为“刘封”。
请注意,当年吕布认董卓为义父时,并没有改名,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如果改名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要传家业,也就是说,一开始的时候,刘备是打算将刘封按接班人来培养的。可以看出刘封要比刘禅年龄大。
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的夫人甘夫人生下刘禅,此时,刘封的继承权被自然剥夺,毕竟刘禅是自己的亲儿子。此后,刘封投身军营,开启了他的征战生涯。刘封表现不俗,在进攻益州的时候,一路过关斩将,为刘备攻取益州立下赫赫战功。益州平定后,刘封被刘备任命为副军中郎将。
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
诸葛亮对刘封赞赏有加,在刘备的儿子们当中,刘封还是很有能力的。只不过他在和孟达一起守上庸三郡(今湖北竹山县)时出现了纰漏。
关羽在荆州受困败走麦城,情急之时,他向刘封求援,但刘封选择留守拒不出战,导致关羽兵败惨遭杀害。刘备对此恼怒至极,认为刘封见死不救。另外,刘封与孟达关系不合,直接导致孟达投降曹魏,此后孟达更是率领魏军占领了上庸三郡。因为这两件事,刘封最终归罪至死。当然,这中间刘备也听了诸葛亮的建议。
先主既定益州,而孙夫人还吴,群下劝先主聘后,於是纳后(吴夫人)为夫人。
入主益州之后,后宫无人主政,因为此时甘夫人已死,孙夫人又离开了,为了拉拢当地的士族阶级,于是刘备娶了寡居的吴夫人,而后生下了刘永、刘理两个儿子。刘备称帝之后,封吴夫人为皇后。
不过也有一种说法,刘备入川后娶吴夫人之前,刘备临幸了宫女或侍女,于是生下这哥俩,由于兄弟两人的母亲身份低下,所以历史上也就没有过多地记载。我们只知道,刘理后来被封为安平王,直到病故;刘永被封为甘陵王,不过被黄皓谗言所害,十余年未能进朝,蜀汉灭亡之后又被迁往洛阳。
这么看来刘禅接替刘备的位子,乃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刘禅的优势
刘禅的确比其他三兄弟有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尤其是第三点,最容易被人忽视。
首先,拥趸着众多。
刘备军团打到益州之后,相对于益州本土势力,刘备是外来力量,刘皇叔要想站稳脚跟必须与当地土著搞好关系。前文有述,刘备为了将益州彻底收入囊中,打算与当地人联姻,这也是一种外交手段。而很多史学家考证发现,刘永、刘理哥俩就是刘备在益州所生。
由此可以看出,两兄弟在刘备心目中的位置,自然比不上刘禅。虽然刘禅并非刘备正室所生,不过他却是刘备第一个亲生儿子,刘备与甘夫人是有过同甘苦的经历的。尤其是当刘封进了军营被挤出权力核心之外,很多人则认为刘禅无疑是刘备的接班人了。
还有,刘禅出生于荆州,与荆州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刘备有意让诸葛亮亲自栽培,可见刘禅在刘备心目中的位置。
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这是诸葛军师对刘禅的评价,不难看出,诸葛亮很认可刘禅的人品和才能。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集团肯定会选择一个感情倾向于荆州派的主公,而不是一个感情倾向于益州派的主公,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长久地统治下去。所以,刘永、刘理两兄弟在刘禅面前没有强大的力量支持。
其次,刘禅是有血缘关系的长子。
刘禅虽然是庶出,不过他还是刘备的第一个有血缘关系的儿子,这是不争的事实,既然是长子就很容易理解,古代一直有立长不立幼的祖制,相反,如果废长立幼势必动摇国之根本。
我们知道,曹操偏爱曹植,最终也不敢把位置传位曹植,而是给了年长的曹丕,为何?这就是所谓的取乱之道。
可以看两个例子。如果曹操执意将位子传给曹植,不仅曹丕不服,其他兄弟们肯定都会动手。再如袁绍废长立幼,会让他的很多儿子觉得,皇位是有能者居之,于是大家都会积蓄实力,争夺皇位,也就是说“强”者上,只要有本事就可以做皇帝了,所以袁家的动乱不可避免。贾诩对曹操说的那句“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何况刘禅继位时16岁,而刘理只有8岁,刘永年龄不详,不过肯定比刘禅小,从这一点来看,尤其是蜀汉政权根基不稳之时,刘禅当皇帝在年龄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三国本来就是战乱时期,如果年纪太小,肯定人心难稳。进一步说,乱世中的小皇帝不是傀儡,就是被杀戮,这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这一点刘备自然心如明镜。
第三,阿斗并非“扶不起”。
这一点很多人不敢苟同。
不过我们可以考虑2个层面:三国时谁在位时间最长?为何姜维可以继续实现一次次的北伐?
刘禅是三国时期在位最长的皇帝,即便是高寿的孙权,他在位也仅仅只有24年,而刘禅在位42年。如果说诸葛亮在世时,极力辅佐刘禅,让蜀汉得以稳固根基,不过也就十年,诸葛亮死后,刘禅独自治理蜀国长达30年,倘若刘禅没有两把刷子,恐怕早就被其他人赶下台了。
前文有述,诸葛亮很欣赏刘禅,他不但聪明,而且爱好学习。
知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
刘禅从小学习《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籍,这些都是诸葛亮亲自教的。刘备督促刘禅,“读汉书、礼记,间暇厉观诸子及六韬”。可见,在两位长者眼里,刘禅有当皇帝的潜质。
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诸葛亮北伐时,可谓举全国之力,毕竟当初诸葛丞相承诺过先帝,要殚精竭虑兴复汉室,所以他才会兴师动众,不惜劳民伤财开启北伐模式。可以说,诸葛丞相的动机是好的,但不免有穷兵黩武的痕迹,所以蜀汉后期,老百姓对北伐格外厌恶。但老将姜维为何能实现一次次北伐的目标?
很明显,这还是刘禅的支持。如果刘禅没有足够的能力安抚百姓,没有能力治理国家,非但姜维北伐实现不了,刘禅也当不成皇帝。如果对比起来的话,崇祯帝在位十几年最后自缢于煤山,被很多人认为是勤政爱民的皇帝,那么刘禅是不是更胜一筹呢!
从反方向来推,蜀国的灭亡跟刘禅关系不大。很多人会把焦点集中于刘禅的“乐不思蜀”。事实上,刘禅乐不思蜀的背后是迫不得已,或者说有他自己的考虑。
首先实力不强。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蜀汉的实力远不如强悍的曹魏,所以曹魏拿下蜀汉,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刘禅能独掌蜀汉40多年,何其不易?就算换一个新的君主,也不可能改变蜀汉的命运。刘禅寄人篱下“乐不思蜀”,更加倾向于他是装出来的假象,除了有自保的考虑,更多的还是为了不再让蜀汉百姓无辜惨死。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蜀汉双璧:姜维与魏延的实力对比与历史定位在三国蜀汉政权中,姜维与魏延作为后期核心将领,其军事才能与战略贡献直接影响着蜀汉的存亡。两人虽同为刘备集团的中坚力量,却在战略思维、战术风格、政治智慧等方面展现...
刘备 2025-09-30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三国风云:关羽轻视黄忠背后的权力逻辑与人性密码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封“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关羽得知黄忠位列后将军时勃然大怒,直言“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这场震动蜀汉朝野的争端,表面是武将间的地位之...
关羽 刘备 2025-09-29 乱世棋局中的英雄相惜:曹操为何看重投靠的刘备建安三年(198年),徐州城破之际,刘备带着残部投奔曹操。这场看似不对等的投靠,实则是东汉末年最耐人寻味的政治博弈。曹操以“豫州牧”高位相待,甚至说出“天下英雄...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29 王连:从南阳县令到蜀汉重臣的传奇人生在汉末三国乱世中,王连(字文仪)以南阳郡为起点,历经刘璋、刘备两代政权,最终成为蜀汉政权中掌管经济命脉的核心人物。他的仕途轨迹与历史选择,既折射出乱世中士人的生...
刘备 2025-09-29 白帝城托孤:刘备的权谋算计与诸葛亮的生死困局公元223年,白帝城永安宫的病榻前,刘备握着诸葛亮的手说出那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后世将其视为君臣相知的典范。然而,当掀开史书温情脉脉的面...
诸葛亮 刘备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