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都曾在小学课本上读到过负荆请罪的故事:赵国将领廉颇不服出身低贱的蔺相如职位比自己要高,誓要羞辱他,没想到蔺相如对廉颇处处避让。后来廉颇才发现了蔺相如是为了赵国的稳定才不和自己计较,在羞愧之下廉颇赤裸上身背负荆条去蔺相如门前请罪,最终二人冰释前嫌。
这故事是个好故事,但总是觉得有点没讲完,其实在历史上,廉颇和蔺相如的结局都是十分让人唏嘘的。
赵孝成王的失手
“负荆请罪”的故事发生于赵惠文王时期,当时的赵国可谓一方强国,外交上有能和秦王周旋的蔺相如,军事上有所向披靡的廉颇。一时间赵国风光无限,直到赵惠文王的离世,他的儿子赵孝成王即位。
新王登基,自然对前朝众臣都有所猜忌,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赵孝成王也不例外,上任之后把心思都用在了培养自己的亲信上,一来二去也就把国事耽误了。
这一切都被野心勃勃的秦国看在了眼里,当时的秦赵两国正处在开战的边缘,在这样的背景下,秦王对手下人说自己不怕廉颇,倒是怕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这话传到了赵孝成王耳朵里。
赵孝成王大喜过望,自认为找到了对抗秦军的方法,就居然真的把战功赫赫的廉颇撤职,让初出茅庐完全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率兵对抗秦国。
殊不知,这一切都是秦王的阴谋,这般心理战下,赵孝成王即将输的是一塌糊涂,还浑然不觉沾沾自喜。
长平之战的惨败
在将于秦国开战之际,蔺相如其实已经病重,但他仍是拖着身体向赵孝成王上书,恳求不要临时更换将领,因为蔺相如知道:虽然赵括饱读兵书,但他缺乏实战经验,很容易被狡诈阴狠的秦国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虽然蔺相如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但是赵孝成王仍然是不为所动,坚持要用赵括。反而怀疑起来蔺相如上书的动机,蔺相如只好带着悲愤返回。
随后的故事耳熟能详,这个赵括就是纸上谈兵的创始级人物,在他的统帅下,四十万赵兵被秦军将领白起活埋,赵括自己也身中数箭而亡,赵国的处境就因这一场长平之战变得无比危险,秦朝随时都可能吞并赵国。
蔺相如的无声结局
蔺相如在和赵孝成王交涉无果后,就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往后的史书里也没有交代蔺相如最后的结局,因为在上书赵王时蔺相如的身体就已经抱恙,所以人们推测在长平之战的时期,蔺相如也就寿终正寝了。
这个为自己的国家奉献了一生的人,为了国家和秦王怒发冲冠的人,扬言要和秦王血溅五步的人,多次让赵国在外交上取得优势的人,到最后竟被自己的王猜忌不已,落得一个悄然离世的悲惨结局,可真是让人唏嘘啊!
廉颇的颠簸晚年
在赵国战败后,随未亡国,但却是风雨飘摇,这时燕国对赵国发动了进攻,赵孝成王只好请廉颇出山,廉颇在被赵孝成王撤职后,也是十分的郁闷,在加上自己刎颈之交蔺相如的离世,接二连三的变故,给廉颇带来了不小的打击。
但是时下的赵国急需自己,廉颇也只能再一次披挂上阵。最后,廉颇不单单化解了燕国的进攻,还直接率兵打到了燕国的首都,使得燕国割地赔款,各种求饶,这才作罢。
赵孝成王这才发现自己对廉颇的误解实在太深了,这个老头征战一生鲜有败绩,倘若当初让他和白起作战,赵国那四十万好男儿是否就能逃脱被活埋的命运呢?
懊恼之下,赵孝成王把廉颇封为信平君,也任相国,廉颇在赵国的地位也是达到了顶峰,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可命运好像和廉颇开玩笑上了瘾,赵孝成王突然也离世了,他的儿子赵悼襄王充分继承了老爹猜忌前臣的恶习,廉颇再次被罢免,但是这次廉颇不忍了,直接起兵造反。毕竟论辈分,这赵悼襄王是廉颇小孙子辈的人物,是可忍,孰不可忍。
不过廉颇造反是假,“闹脾气”是真,因为他在打败赵国将军乐乘后并没有夺权,只是跑到了邻国魏国境内颐养天年。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赵国没了廉颇,在军事上一蹶不振连连受挫,赵悼襄王决定还是要请廉老将军出山,于是他派使者去魏国查看廉颇近况,廉颇自然也是愿意为赵国效力,于是他在使者面前足足吃了一斗米饭,十斤熟肉,吃完披挂上马舞刀弄枪,俨然不像是一个八十岁的老人。
廉颇不知道的事,使者早被自己的仇家贿赂,在报告赵悼襄王的时候,使者故意添油加醋,使得赵悼襄王决定不再任用廉颇。
最后,廉颇带着对故土的思念,以八十四岁的高龄死在了楚国,这位见证了赵国兴衰的老将,在寿终正寝时不知心中是何感想啊。
谁也没有那个本事阻挡历史的车轮,但是廉颇蔺相如两人确实是让赵国在群雄争霸的战国时期站稳了脚跟,有着如此功劳的二人却被自己的君王猜忌,被自己的政敌陷害,一腔热血却无处可用。
当后人翻看史书,回顾到此段历史之时,想必会留下一声又一声的叹息吧!
在中国战国史的烽烟中,廉颇的名字如同一面不倒的战旗,既承载着赵国抵御强秦的辉煌战绩,也镌刻着“将相和”的千古佳话。然而,当后人试图丈量这位传奇名将的生命长度时,...
廉颇典故 2025-08-11 郭开:以谗言为刃的“战国第一猛将”在战国名将如云的史册中,白起、王翦、廉颇、李牧的威名如雷贯耳,但若论“战绩”之震撼、手段之狠辣,赵国佞臣郭开却以另类方式被后世戏称为“战国第一猛将”。他未领一兵...
白起 廉颇典故 2025-08-05 赵奢为何未入战国四大名将之列?战国时期,名将辈出,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人被后世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他们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同样战功...
白起 廉颇典故 2025-07-25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廉颇与蔺相如的将相和传奇“负荆请罪”是中国历史上极具教育意义的典故,其核心人物为战国时期赵国的两位栋梁之臣——廉颇与蔺相如。这一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胸怀,更成为中华文化中...
廉颇典故 2025-07-08 长平之战廉颇守了三年吗:历史真相与时间线的澄清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之间的关键战役,决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然而,关于赵国名将廉颇在此战中“守了三年”的说法广为流传,却与史实存在偏差。一、长平之战的...
廉颇典故 2025-07-04 郭开真实结局:历史迷雾中的多面猜想在战国末年的风云变幻中,郭开作为赵国的权臣,以谗言陷害廉颇、李牧两位名将,加速了赵国的灭亡,成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然而,关于他的真实结局,正史中却并未留下明...
廉颇典故 李牧 2025-06-04 廉颇籍贯之谜:探寻战国名将的出生地廉颇,作为战国时期赵国的著名将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其一生征战无数,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关于廉颇的籍贯,历史上却存在多种说法,至今仍...
白起 廉颇典故 2025-05-28 廉颇叛变之后,为何屡战屡败?在中国历史上,廉颇作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的品格而著称。然而,在廉颇的晚年,他因一系列的政治变故而叛离赵国,投奔魏国和楚国。然而,在这之...
廉颇典故 2025-03-27 战国名将廉颇:辉煌与落寞的交织篇章在中国战国末期的历史画卷中,廉颇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显赫的战功,被后世誉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然而,这位曾叱咤风云的将领,最终却遭遇了被弃用的命运。一、廉颇的...
廉颇典故 2025-02-21 历史上郭开的下场探秘在中国战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郭开以其奸诈狡猾、陷害忠良的恶行而臭名昭著。作为赵国的奸臣,他先后陷害了两位盖世名将廉颇和李牧,间接导致了赵国的灭亡。然而,关于这位...
廉颇典故 李牧 2025-02-0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