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家归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分天下最终归于司马家,三国末代皇帝的下场是什么?他们又是什么结局?
前言: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八月,权倾魏国朝野的相国、晋王司马昭去世。还没等皇帝曹奂高兴几天,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就启动了谋朝篡位程序。当年十一月,傀儡皇帝曹奂被迫禅位。司马炎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晋,改年号为泰始。晋咸宁六年(公元280年)四月,晋军灭掉吴国,至于蜀汉,则早在17年前便已灭亡。至此三分归晋,司马炎下诏改年号为太康。那么问题来了,三国各自的末代皇帝:刘禅、曹奂和孙皓,他们的结局都是怎么样的呢?
晋武帝司马炎剧照
安乐思公刘禅
刘禅,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生于荆州,昭烈帝刘备之子,生母甘夫人,小名阿斗。刘禅其实并非刘备的长子,但是刘备颇有乃祖刘邦的遗风,早年逃跑的时候抛妻弃子,因此直到47岁的时候才又有了阿斗这么一个宝贝儿子。
后面的事情由于《三国演义》的渲染,广大吃瓜群众都已经耳熟能详,比如“长坂坡七进七出”,“赵子龙截江夺阿斗”,其实都是为了突出阿斗对于刘备的重要性。
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云别传》
长坂坡七进七出剧照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为群下所推为汉中王,刘禅则被立为王太子。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十月,大汉皇帝刘协禅为给魏王曹丕,汉朝灭亡。刘备闻讯后即于次年登基称帝,国号仍为汉,改年号为章武。为了和正统汉朝做差别,刘备政权被称为蜀汉。
至于汉中王太子刘禅,则被册封为皇太子。作为储君,刘禅接受了系统地培训,丞相诸葛亮教授他《韩非子》、《六韬》等书,昭文将军伊籍教授其《左传》(伊籍是蜀汉王朝法典《蜀科》的制定人之一)。另外据《寰宇记》记载,刘禅还曾学习射箭。
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刘备在永安宫去世,五月,刘禅在成都继位称帝,时年十七岁。刘备去世之时曾遗诏令丞相诸葛亮辅政,因此刘禅在其执政之初说过这样一句话:“政由葛氏,祭则寡人”。意思就是丞相负责一切,自己只需做好象征皇帝的本职工作即可。
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刘禅随即废去丞相一职,将朝政大权收归己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夏天,魏军大举伐蜀。其中钟会率领的军队被大将军姜维挡在剑阁。但邓艾率领的偏师由阴平直奔成都,在绵竹击败了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蜀汉政权最后一支拱卫成都的机动兵力损失殆尽。
最终刘禅听从谯周的建议,向邓艾军投降,其子北地王刘谌愤而自杀。由于姜维的反间计,魏军发生内讧,钟会、邓艾、姜维等人都死在乱军之中,成都因而大乱。好在刘禅本人并未受到波及,他和宫眷子女及部分大臣一起迁居洛阳。对于这位亡国之君,魏国朝廷封其为安乐公,赋予了相当的礼遇,当然这也是做给吴国皇帝看的面子工程。
此间乐不思蜀名场面
根据《汉晋春秋》的记载,司马昭曾经试探过一次刘禅,被他以“此间乐不思蜀”给糊弄了过去。当时为刘禅撰写投降诏书的郤正劝他下次司马昭再问,就说想回四川。这真是用心歹毒,惋惜刘禅大智若愚,当司马昭果然问他相同问题之时,他再次装傻,这才平安过关。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汉晋春秋》
泰始七年(公元271年),刘禅在洛阳去世,享年65岁,赐谥曰思。刘禅共七子,第五子北地王刘谌自尽,长子皇太子刘璿在钟会之乱中遇害,次子安定王刘瑶、第四子新平王刘瓒、第六子新兴王刘恂(后袭封安乐公)、第七子上党王刘虔均死于永嘉之乱。第三子西河王刘琮不详,据说其后代在永嘉之乱时逃往广东,后迁居镇江,后代分布于山东、四川等处。
魏元帝曹奂
曹奂,正始五年(公元244年)生于燕王宫,燕王曹宇之子,魏武帝曹操之孙,本名曹璜。甘露三年(公元258年)封常道乡公。甘露五年(260年)五月,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让儿子司马炎去邺城迎立曹璜为帝。
六月初一日,皇太后郭氏下诏将曹璜改名曹奂。次日,曹奂在太极前殿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景元。此时其父曹宇仍然在世,但和后世为生父争名分的皇帝不同,曹奂只是个傀儡,无心也无力为曹宇提高待遇。
十一月,燕王上表贺冬至,称臣。—《三国志·卷四·魏书四·三少帝纪第四》
曹奂剧照
回到本文之初,司马炎谋朝篡位之后将曹奂降封为陈留王,迁居至金墉城。金墉城是洛阳城东北西北角上的一座小城,城小而固,为巩固戍守要地。可能是考虑到留前魏皇帝在洛阳有安全隐患,司马炎在邺城为陈留王建造宫室,让他从那儿来回哪儿去。曹奂在邺城宫中可以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都仿效魏国初期的制度,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待遇。
太安元年(公元302年),陈留王曹奂去世,享年58岁,晋朝为其上谥号为元皇帝,称魏元帝。由于永嘉之乱的原因,曹奂是否有直系后人,史书未载。晋室东渡之后,晋成帝司马衍封曹操玄孙曹劢为陈留王。曹劢死后传于其子曹恢,曹恢死后传于其子曹灵诞,曹灵诞死后传于其子曹虔嗣。东晋元熙二年(公元420年),晋恭帝禅位于宋王刘裕,改国号为宋。南朝宋国依然承认陈留王爵位,并在曹虔嗣死后传于其弟曹虔秀,曹虔秀死后传于其子曹铣,曹铣死后传于其子曹粲。升明三年(公元479年),宋顺帝禅位于齐王萧道成,改国号为齐国。由于曹魏对于南齐已经超出二王三恪的时效性,萧道成在建元元年(公元479年)八月废除了陈留国。陈留国传国214年,见证了两代乱臣贼子晋朝和宋代的覆灭,称得上是一代传奇。
归命侯孙皓
孙皓,生于赤乌五年(公元242年),皇太子孙和之子,吴大帝孙权之孙。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孙和在和弟弟鲁王孙霸两宫之争中被废去太子之位。太元二年(公元252年),孙权封孙和为南阳王,让他迁居长沙。
孙权驾崩后,幼子孙亮继位,太傅诸葛恪辅政。诸葛恪是孙和正妃张氏的舅舅,当时朝野上下都有他要迎立孙和为帝的传言。建兴二年(公元253年)十月,同为托孤大臣的孙峻和皇帝孙亮联手将诸葛恪除去。为了斩草除根,孙和被勒令自尽,张氏也自杀以随。至于孙皓,则由何姬抚养长大。
及恪被诛,孙峻因此夺和玺绶,徙新都,又遣使者赐死。和与妃张辞别,张曰:“吉凶当相随,终不独生活也。”亦自杀,举邦伤焉。—《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诸葛恪剧照
太平三年(公元258年),丞相孙綝发动政变,废黜了皇帝孙亮,改立孙权第六子琅琊王孙休为帝,改年号为永安。孙休即位之后,孙皓被封为乌程侯。永安七年(公元264年),孙休驾崩。当时蜀汉刚刚灭亡,吴国境内又发生了交趾的叛乱。孙休虽有儿子,但群臣认为“国赖长君”,最终请23岁的乌程侯孙皓即位为帝。
天纪三年(公元279年)冬天十一月,晋军兵分六路大举伐吴。天纪四年(公元280年)三月龙骧将军王濬所部率先杀到建业(今南京)城外,走投无路的孙皓仿效刘禅一样肉袒出降。孙皓抵达洛阳之后,被司马炎封为归命侯。据说当年弑杀魏帝曹髦的贾充曾经讽刺孙皓在江南草菅人命,孙皓却反呛自己只会杀以下犯上的贼臣。
贾充谓皓曰:“闻君在南方凿人目,剥人面皮,此何等刑也?”皓曰:“人臣有弑其君及奸回不忠者,则加此刑耳。”充默然甚愧,而皓颜色无怍。—《资治通鉴·卷第八十一》
太康五年(公元285年)孙皓去世,享年42岁,葬于洛阳北邙山。对于传说中孙皓的各种罪恶,其身边的侍中李仁在亡国之后面对晋朝高官的询问,都一一予以了驳斥。至于真假,只能是见仁见智了。
结语:三国之中蜀汉第一个灭亡,故而其主刘禅得到了公爵的封号。而逊位的魏帝曹奂则依旧被视为正统,可以在封国内享受天子待遇。这是晋朝对于前朝国君,所赋予的“二王三恪”礼遇。至于最后一个投降的孙皓只能封为侯爵,那也很好理解,三分归晋了,有个爵位给你就不错了。
在蜀汉末年的政治漩涡中,宦官黄皓以擅权乱政、祸国殃民的形象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关于其最终结局,民间流传最广的版本是“被司马昭凌迟处死”,但这一说法实为《三国演义...
司马昭 2025-09-10 司马昭之死:一场被艺术加工的历史迷雾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蜀汉后主刘禅被迁往洛阳,封为安乐公。两年后,司马昭宴请刘禅时,一句“此间乐,不思蜀”的回答,竟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笑死司...
刘禅 司马昭 2025-09-04 乐不思蜀:生存智慧与历史责任的辩证之思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刘禅在洛阳宴会上面对司马昭的试探,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千古名句。这一场景被《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完整记载,并演变为成语“乐不...
刘禅 司马昭 2025-08-14 司马师与司马昭:权力接力中的兄弟共谋与历史分野司马师与司马昭,这对生于河内温县的兄弟,以截然不同的性格与手段,共同完成了司马氏从权臣到帝王的转型。作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嫡子,他们既是血浓于水的兄...
司马懿 司马昭 2025-08-07 西晋的开国之君:司马炎的崛起与统治司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是西晋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于河内司马氏家族,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相继掌控曹魏...
司马懿 司马昭 2025-07-07 贾充与司马昭:权力漩涡中的忠诚与猜忌公元265年,司马昭因中风骤逝于洛阳,其子司马炎随即代魏建晋。然而,在后世野史与民间传说中,司马昭之死却被蒙上一层阴谋色彩——“贾充毒杀司马昭”的流言流传千年。...
司马昭 2025-06-23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典故由来与深刻寓意“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句广为人知的历史成语,它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的野心或阴谋暴露得极其明显,以至于连普通人都能轻易察觉。那么,这句成语究竟是谁说的呢?它背...
司马昭 2025-03-26 司马昭是否知晓邓艾被冤枉?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的名将邓艾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而名垂青史。然而,在灭蜀之战立下大功后,邓艾却遭遇了悲惨的命运,被诬陷谋反,最终身死族灭...
司马昭 2025-03-20 司马昭之心:为何人尽皆知及其表现探析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以其英雄辈出、智谋纵横而著称。在这一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司马昭作为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以其深沉的心机和卓越的政治才能,成为了...
司马昭 2025-03-13 司马昭的心机:深沉难测,连司马懿亦难及在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司马家族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深沉的心机,逐渐崭露头角,最终奠定了西晋王朝的基础。其中,司马昭作为司马懿的次子,其心机之深沉,连其父司马懿亦难...
司马懿 司马昭 2025-03-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