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齐国没有统一天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在战国中后期,是一枝独秀的存在,独强于各国。
但其实从魏国跌落神坛的秦孝公时期,到秦昭襄王前期,战国时代最骚包的要数齐国了。
在战国纵横捭阖的时代,虽然合纵公孙衍提出的对付秦国的联合策略,但是战国合纵最成功,谋划最长久的合纵却是对付齐国的。
秦昭襄王十九年,秦昭襄王嬴稷自称西帝,并派出使者尊齐湣王为东帝,分散天下的压力。
但是齐湣王听从谋士的计谋,除去东帝的称号,联合赵国、魏国,一起攻打秦国,迫使秦王取消帝号。
那么齐国因何能与秦国并称东西二帝,最终又为何衰落被秦国灭亡,我们一起走进齐国的故事。
齐威王励精图治,桂陵、马陵两战败魏,开启齐国霸业
战国时代,田齐的霸业,开始于齐威王时期,他以善于纳谏、励志图强著称。以邹忌为相,以田忌为将,以孙膑为军师,推行政治改革,令齐国称雄。
齐威王继位之初,齐国虽然是传统强国,但是国内卿大夫实力强大,国内局势不稳定,始终无法与三晋、楚国争霸。
齐威王励志改革,任用大臣邹忌为相,进行“修法律而督奸吏”的改革。奖励群臣吏民进谏,重新修订法律,监督各级官吏,严明赏罚。
邹忌的改革使齐国上下一致,政令合一,齐威王重视举贤任能,重用淳于髡、孙膑等人,使齐国国力逐步提升。
齐威王三年,魏国派大军进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派使者向齐国求救。齐威王采纳段干朋的建议,兵分两路,一路由田忌、孙膑率领救援赵国,一路与宋国、卫国进攻魏国襄陵。
北路救援赵国的田忌、孙膑率军,等魏军攻破邯郸之后,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在桂陵设伏,大败回援的魏军,生擒魏军将领庞涓。
齐威王十六年,魏国发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国同意救援,韩国竭尽全力对抗魏国。
韩魏两国打了七七八八,韩国眼看扛不住了,齐国派出援军,以田忌为主将,田婴、田朌为副将,孙膑为军师救援韩国。
齐军依然采用“围魏救赵”的策略,迫使魏军回援。魏国准备集中兵力,与齐国一决胜负,齐军诱敌深入,以“减灶计”,在马陵大败魏军。
马陵之战后,魏国的霸权衰落,齐国国力日益强盛,逐渐接过魏国的霸主权杖。齐威王二十三年,魏惠王与齐威王在徐州会盟,魏惠王带领诸侯尊齐威王为王,齐国确立霸主之位。
齐赵结盟,一个有钱,一个能打,齐国霸权更加稳固
战国时期,三晋联盟破裂之后,齐威王借助帮助赵国击退魏国的机会,齐威王和赵肃侯在平陆会晤,齐国与赵国达成会盟。
此后在战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齐国和赵国的联盟关系都比较牢靠,两国交界,虽然也时有争端。但是在对抗秦国、楚国等强国的时候,两国总能协同并进。
齐湣王时期,秦国想联合齐国,攻灭赵国,齐国反手与赵国结盟,联合五国大军进攻秦国,迫使秦国求和,取消西帝的称号。
这种联盟关系因为苏秦的挑拨离间,在五国伐齐时断绝。齐襄王复国后,齐赵关系再度修复,一直到长平之战前,齐襄王去世,齐赵的联盟关系才彻底破裂。
齐国和赵国的联盟关系,有其形成的必然性,一方面是赵武灵王时期,赵国刻意退出中原争霸,向北扩张,吞并中山提升国力。
所以赵国需要一个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所以这一时期,赵国与齐国、燕国、韩国修好,为吞并中山国争取各国支持。
另一方面,齐国陷入与楚国、秦国的争霸中,也需要争取赵国的支持,避免赵国在背后给自己扯后腿,无法专心应付秦国、楚国。
因此,齐赵的联盟,成为战国中后期,最为稳固的合作关系,两国各取所需,保证了齐国的霸权,也主导了战国的走向。
风骚的齐国,四处树敌,陷入燕国的阴谋之中
齐国得罪列国,是从齐宣王开始的,公元前314年,燕王哙禅位于子之,燕国发生内乱。齐宣王派匡章率军攻打燕国,仅五十多天就攻破燕国都城蓟城。
起初燕国人大开城门迎接齐军,结果齐军占领燕国后,开始烧杀抢掠,被燕国人极为痛恨,起来反抗齐军。
此时赵武灵王联合秦国、韩国,护送公子职返回燕国,击败齐军继位为燕王,是为燕昭王,燕国开始了三十年的复仇生涯。
得罪一个小小的燕国不要紧,继燕国之后,齐国又把赵国、魏国等国都得罪了个遍,四面树敌,令齐国彻底孤立。
燕昭王继位后,开启了燕国复仇齐国的行动,燕国一方面举贤任能,提升国力,另一方面,以苏秦、苏代兄弟为间谍,破坏齐国的内政外交。
田文、匡章率领齐军与魏韩组成联军,进攻函谷关,围攻秦国的时候,燕国曾想趁齐国空虚之机,报一把仇。
结果秦国认怂,快速割地求和,齐军回撤,燕国被齐国再次狠狠修理了一波。燕国担心被齐国灭亡,派出苏秦游说齐国、赵国、魏国,挑唆三国灭宋。
从此齐国带头,赵国、魏国积极参与的灭宋行动开始了,本来齐湣王想要与赵国加强同盟,准备把宋国的富饶土地让给赵国,结果苏秦兄弟在中间阻挠得不行,齐国只得作罢。
赵国、魏国跟着齐国打了半天宋国,就喝了口汤,肉一口没吃上。赵国本就一肚子火,结果苏秦这个间谍又在给赵国浇了一桶油。
赵国开始跟齐国杠上了,苏秦兄弟又跑到齐国那边,鼓捣齐湣王攻打赵国这个盟友。最终两国因为争夺在宋国的利益,两次开战,赵国都失败了,与齐国断绝盟约。
在齐国国内,齐湣王因为忌惮田文家族的强大势力,借助“田甲劫王”事件,打击田文家族在齐国的势力。孟尝君田文逃往魏国,开始联合各路诸侯,对付齐国,自此齐国被彻底孤立。
五国伐齐,齐国险些亡国,一蹶不振
公元前286年,齐湣王发动第三次攻宋战争,一举攻灭宋国,令齐国声威大振,但同时也彻底得罪了三晋和楚国。
抓住齐国与各国结怨的机会,公元前285年,秦国率先攻齐,一举攻克齐国河东九城。不久赵国抓住机会,攻克齐国灵丘,占据进攻齐国的前沿。
公元前284年,秦、燕、魏、赵、韩五国组成联军,以燕军将领乐毅为主将,大举进攻齐国。
齐湣王派遣触子为主将,抵御联军,齐湣王的左右摇摆,令齐军进退失距,被乐毅抓住战机,在济水之西大败。
齐国又以达子为将,率领剩余军队抵御联军,齐湣王的作死又使齐军大败,燕军在乐毅的率领下,攻入临淄。
齐国一片大乱,乐毅一举攻占齐国七十二城。齐国退守莒和即墨两城,五年之后,田单以即墨为根据,趁燕昭王去世,燕王新立的机会,以反间计,使燕军更换主将。
田单以“火牛阵”击败燕军,收复齐国被占领的城池土地,齐国得以复国。但此时齐国已经不复之前的强盛了,自保有余,但再也没有凌驾于各国的实力了,秦国的一统之势已成。
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频繁而激烈,其中秦灭赵国之战尤为惨烈,不仅改变了战国七雄的格局,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战争背景与起因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商鞅...
商鞅 2025-04-24 河西:卫鞅收复之战的辉煌与意义在战国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河西之地的归属犹如一颗关键的棋子,牵动着各国的战略布局。而卫鞅(商鞅)收复河西之战,无疑是这一历史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对秦国的发展...
商鞅 2025-04-22 嬴驷是否后悔杀商鞅:权力博弈下的历史谜题在秦国的历史长河中,商鞅变法无疑是一座熠熠生辉的里程碑,而嬴驷杀商鞅这一事件,也成为了后世不断探讨的焦点。嬴驷究竟有没有后悔杀商鞅,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杀商...
商鞅 2025-04-10 商鞅之死:车裂之刑的真相商鞅,这位战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改革家,以其推动的“商鞅变法”闻名于世,使秦国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崛起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然而,这位功绩显赫的改革家最...
商鞅 2025-03-11 魏冉:战国秦相,白起之伯乐在战国中后期的历史舞台上,魏冉以其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成为了秦国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不仅拥立秦昭襄王,稳固了秦国内政,还多次指挥或参与重大战役,为秦国的版图...
白起 秦昭襄王 2025-02-26 公孙鞅变法:战国秦国的强盛之路在中国战国时期的动荡历史中,公孙鞅(即商鞅)推行的变法无疑是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公孙鞅作为卫国国君的后代,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改革精神,在秦国实施了一系列深远的...
商鞅 2025-02-25 商鞅:法家流派的杰出代表在中国战国时期的风云变幻中,商鞅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坚定的改革决心,成为了历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他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迅速崛起,为日后的统一六国...
商鞅 秦孝公 2025-02-24 商鞅妻子之谜:正史中的结局探寻在中国战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商鞅以其深远的变法思想和果敢的政治实践,为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关于商鞅的个人生活,尤其是他的妻子,历史上却留下了诸多谜...
商鞅 2025-02-22 秦襄王嬴稷:逆天改命的传奇历程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秦襄王(即秦昭襄王)嬴稷以其卓越的才能和非凡的经历,书写了一段逆天改命的传奇。从质子到国君,再到引领秦国走向强盛的君主,嬴稷的一生充满了...
秦昭襄王 2025-02-15 商鞅之死:改革背后的必然与无奈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商鞅无疑是一位极具争议的改革家。他以其坚定的意志和卓越的才能,在秦国实施了一系列深远的变法,使秦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
商鞅 2025-02-1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