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刘恒继位之后,坚持无为而治,让天下休养生息,整个社会从战国、暴秦和楚汉之争的长期战乱中摆脱出来。
山东临淄人的女孩缇萦,他的父亲犯了罪,她以死相逼,千里迢迢随父亲进京上书救父。著名史学家班固赞叹她:“百男何愤愤,不如一缇萦!”小女孩缇萦符合值得人尊敬又不为人知的小人物这一形象。
齐太仓令淳于意,当时为官清廉,后来因为喜欢研究医术,干脆就辞职了,他由于聪明好学,潜心研究,拜医学界的高手为老师,终于学成,然后独立给人看病。
淳于意的二十五例医案——“诊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病史记录。在《史记》里,司马迁把他和扁鹊放在一起进行立传,即《扁鹊仓公列传》,可见他的医术是非常高超的。
但是后来,淳于意被判有罪,需要押送到长安去受肉刑。有罪的原因一说是官吏的诬告,因为他不依附于权贵,不想去给官府家里做医生。另一说是给一个病情非常严重的人看病,结果那个人生去世了,于是被遭到了诬告。
肉刑,是对犯罪的人的肉体的一种惩罚,古指墨、劓、剕、宫、大辟等。肉刑始于夏、商、周三代:
《汉书·刑法志》:“禹承尧、舜之后,自以德衰而制肉刑,汤、武顺而行之者,以俗薄于唐、虞故也。”
家中突然遭此变故,一家人抱头痛哭。正在悲伤之际,淳于意感叹自己家里只有五朵金花,没有一个儿子能与自己一起分担苦难。
但令淳于意没有想到的是,只有十几岁的幼女缇萦,擦干眼泪,要陪父亲一起进京,替父申冤。
淳于意欣慰的同时,拍拍女儿缇萦的肩头,说有她有如此孝心,自己就很知足了。并没有把女儿的话放在心上,因为一是女儿年幼,二是路途遥远。
但因为缇萦的坚持,父女二人一同上路。一路艰难,自不必说,父女俩终于到了长安。
到了长安,淳于意被押,女孩儿缇萦冲破种种困难,终于找到愿意给他写诉状的人,把自己的诉状交到了汉文帝的手中:
“我的父亲曾是清廉的小官吏,现在不慎犯了事,按律当受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被砍去了脚,就成了残废;被割去了鼻子,就不能再安上,即使他们想改过自新也不可能了。我情愿做官府的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image.png
缇萦表达了对肉刑这种刑罚的伤心之情,希望自己做奴婢来替父亲赎罪,而不希望父亲和天下所有的人来承受这种刑罚。做奴婢身份卑微,没有自由。缇萦的孝心可嘉,汉文帝看到后,非常受感动。
“今人有过……朕甚怜之。夫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岂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
宽仁贤德的汉武帝废除了肉刑,且赦免了淳于意的罪,淳于意父女俩于是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里,淳于意继续行医,为老百姓缓解病痛。他一直活到了七十多岁,善终。
汉文帝颁布了新刑律:
黥刑,改为递去头发,以铁束颈服刑四年;劓刑,改为打三百板子;斩左趾,改为打五百板子;对于那些犯斩右趾以及杀人自首、官吏贪赃枉法、监守自盗等罪,于判刑之后又犯笞刑罪者,一律弃市处死;而对于判处其它各等徒刑,在一定年限内无逃亡等行为的,则可相应递减刑罪,直至释放免刑为庶人。
汉武帝的这一做法可谓是大快人心,《资治通鉴·汉纪》称,此后,社会“风气笃厚,禁网疏阔,刑罚大省”,以至一年之中仅“断狱四百,有刑错之风焉。”
缇萦救父,得到了老百姓的广泛的赞誉,大家都夸她人小胆子大,孝心尤其值得赞扬。因为她不但让自己的父亲免除了肉体之苦,而且也让后来犯罪之人也免受类似的肉体之苦,可谓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情。甚至有人还写成了诗歌,对她赞扬:
“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
缇萦上书救父的做法,使其作为中国孝道的典范,汉文帝因废除肉刑这一改革措施,顺应民意,引人注目,是历史的进步,是中国古代刑制从野蛮时期到文明时期的转折点,里程碑。
缇萦作为一个小人物,但是却值得人尊敬。
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的编撰历时二十余年,其成书过程凝聚了班固家族三代人的学术心血。其中《张敞传》作为《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撰...
班固 2025-08-28 文景之治:治世之光与盛世之辨西汉文帝刘恒与景帝刘启在位四十余年间,中国历史迎来了封建大一统王朝的第一个黄金时代——文景之治。这一时期以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著称,为汉武帝开疆拓土奠定...
刘启 刘恒 2025-08-19 从边陲藩王到盛世明君:汉文帝刘恒的登基之路公元前180年秋,长安城未央宫前停驻着一支简朴的车队。23岁的代王刘恒站在宫门前,指尖摩挲着青铜剑鞘上的云雷纹,目光掠过巍峨宫阙——三天前,他还是偏居晋阳的落魄...
刘恒 2025-08-18 汉书·龚遂传主要内容解析:忠直之臣的治世之道与人生轨迹《汉书·龚遂传》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汉书·循吏传》中的经典篇章,以纪传体形式生动刻画了西汉宣帝时期名臣龚遂的生平事迹。作为循吏群体的代表,龚遂以刚毅忠直、宽缓...
班固 2025-07-28 刘恒代国故地今何在:山西中部的历史密码公元前196年,年仅八岁的刘恒被汉高祖刘邦封为代王,其封地“代国”成为这位未来汉文帝的龙兴之地。这片土地不仅见证了刘恒从边疆藩王到开明帝王的蜕变,更承载着西汉初...
刘恒 刘邦 2025-07-07 司马相如最后的下场:病逝茂陵与身后疑云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人,西汉时期著名的辞赋家,与扬雄、班固、张衡并称“汉赋四大家”,被后世尊为“赋圣”“辞宗”。他以《子虚赋...
班固 2025-07-07 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的百科全书式内容解析《汉书》作为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的巅峰之作,由东汉史学家班固历经二十余年编纂而成,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的先河。全书共一百篇,包括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传,系统记载了...
班固 2025-06-26 班昭笔下的诗意人生:从东征赋看东汉才女的家国情怀班昭,东汉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中国历史上首位参与国史修撰的女性,也是首位留名青史的女教育家。这位集史家、文学家、教育家多重身份于一身的传奇女性,其诗词创作...
班固 2025-06-26 汉文帝与薄昭之死:皇权与亲情的残酷博弈在中国古代帝王史上,汉文帝刘恒以“仁孝”著称,其在位期间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然而,这位以仁德闻名的君主,却曾亲手导演了一场“...
刘恒 2025-06-24 文景之治:中国封建社会的首个治世范本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汉文帝刘恒与汉景帝刘启统治的四十余年,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西汉王朝的崛起之路。这段被后世称为“文景之治”的时期,不仅实现了经济的空前繁...
刘启 刘恒 2025-06-2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