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即蜀汉怀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乐不思蜀”、“扶不起的阿斗”几乎把后主刘禅钉在了耻辱柱上。但是近来很多人开始替刘禅翻案,认为刘禅并非是个草包,而是大智若愚。之所以回答“乐不思蜀”是为了保命,而且刘禅在诸葛亮死后还维持蜀国29年的时间,并非一无是处。
那么当年司马昭问刘禅是否思念蜀地,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到底是没心没肺还是大智若愚呢?
事件完整回顾
公元263年,这一年刘禅56岁,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大举伐蜀,虽然姜维把钟会的大军挡在了剑阁之外,但邓艾率军偷渡阴平小道,直奔成都城下。刘禅在谯周等人的劝说下选择不战而降,蜀汉就此灭亡。
刘禅投降后并没有接着被带往洛阳,因为发生了钟会之乱。刘禅投降后,钟会手握20万大军,又有灭蜀的功劳加身,在赶走诸葛绪、陷害邓艾之后,钟会生出了野心。姜维不甘心的投降后,也挑动钟会反叛司马昭,结果曹魏将士并不愿意跟随钟会,兵变杀死了钟会、姜维。
按照《三国志·后主传》记载,钟会死后,没人约束军队,士兵四处抄掠,成都很多官员百姓被杀害,比如关羽的后代就被庞德的儿子带人灭了门。还有很多重要大臣都死在乱军之中,在这个背景下刘禅举家前往洛阳,当时朝中大臣无人跟随,只有郤正和张通跟随刘禅前往洛阳。
到洛阳后,司马昭有一次设宴招待刘禅,宴席上安排人表演蜀地的杂技,旁边的人都为刘禅感到悲哀,而刘禅却喜笑自若。司马昭对贾充感叹:“人,怎么可以没心没肺到这种程度!即使诸葛亮还在,恐怕也不能辅佐他长久,更何况是姜维呢。”贾充回答:“如果不是这样,您怎么能够灭掉蜀国呢?”
又过了几天,司马昭又问刘禅"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刘禅的旧臣郤正听说后,对他说:“陛下,下次司马昭如若再问同一件事,您就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又问同样的问题,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学了一遍。
司马昭听了,即回以:“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惊奇地看着司马昭说:“诚如尊命!”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哈哈大笑。这就是“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完整的经过,从这段记载很难看出刘禅是真傻还是装傻。
那么,刘禅到底是大智若愚,还是愚不可及?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弄清一个大前提,司马昭是否真的猜忌刘禅?作为亡国之君的刘禅,是否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若是,刘禅的回答,不失为大智若愚之举;若不是,刘禅的回答则是荒唐可笑,或者自作聪明。
在这里,我们不妨再看一看与刘禅同时代的其他亡国之君的遭遇。公元280年,西晋灭吴,吴后主孙皓被迁往洛阳。一日,晋武帝司马炎召见孙皓,对他说:朕设此座以待卿久矣!结果孙皓直接一句话怼了回去,:臣子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直接告诉司马炎,你当初想俘虏我,我当初也想俘虏你!
司马炎很不高兴,又问孙皓:“听说南方的人喜欢做尔汝歌,你能作一首吗?孙皓歌道: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直到此时,孙皓还想着自己当初与司马炎是相邻的君主,照后世的逻辑来看,这是不是严重触犯司马炎的忌讳?
可结果是,史称“帝悔之”,司马炎非常后悔。但是,司马炎并没有猜忌孙皓,这位臭名昭著的亡国之君竟得以善终。其实,魏晋时代并没有迫害亡国之君的恶性惯例,给予亡国之君体面的生活,是那个时代贵族阶层的共识。在司马氏前,曹丕取代汉朝,也没有迫害汉献帝,司马篡魏后,曹奂也得以善终,这一点刘禅应该清楚。
刘禅就是个纯真无邪的人
刘禅到底是大智若愚还是愚不可及,我想,做过蜀汉大臣的史官陈寿非常有发言权。那么,陈寿是如何评价刘禅的呢?据《三国志 后主传》记载,陈寿认为刘禅,“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坚则为昏暗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
陈寿的意思是说,刘禅能成为怎样的君主,完全在于臣子如何引导。被贤臣辅佐,即是循理之君;被奸臣迷惑,便是昏庸之主。陈寿眼中的刘禅,应该是一个:智商较低,没有能力,也没有主见的人,所以才像素丝那样,染成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
刘禅在皇帝位上做了40年,是因为有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等贤臣辅佐,所以能成为一个勉强合格的守成之君;后期有黄皓乱政,便成了昏庸之君。而刘禅之所以能在诸葛亮死后,仍做三十年太平天子,除了前期有贤臣辅佐,关键还在于,蜀道艰难易守难攻,以及曹魏和司马氏很晚才发动对蜀汉灭国的军事行动,而非刘禅多么英明神武。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亡国之君的生存智慧:刘禅投降曹魏后的隐忍人生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直捣成都,后主刘禅在权衡利弊后选择开城投降。这场看似屈辱的抉择,实则是刘禅在绝境中为保全蜀汉遗民性命、延续宗室血脉的无奈之举。从蜀汉皇...
刘禅 2025-09-28 困局中的妥协:刘禅投降的多维透视公元263年冬,当邓艾率领的魏军如幽灵般穿越阴平小道突现成都城下时,蜀汉后主刘禅的抉择彻底改写了三国格局。面对仍有数万守军、粮草充足的成都,这位在位四十年的君主...
刘禅 2025-09-26 诸葛亮临终顿悟:刘禅的“傻”原是帝王心术的至高伪装公元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咳血不止。这位以“鞠躬尽瘁”闻名的蜀汉丞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看穿了那个被世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帝王——刘禅,实则深...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6 刘禅诛杀重臣:权力博弈下的政治智慧与历史迷雾在蜀汉末代皇帝刘禅的统治生涯中,诸葛亮去世后的权力真空期成为其政治手腕的试金石。面对魏延、李邈、刘琰、杨仪四位重臣的挑战,刘禅以雷霆手段连杀四人,这一系列决策不...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1 司马昭之死:一场被艺术加工的历史迷雾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蜀汉后主刘禅被迁往洛阳,封为安乐公。两年后,司马昭宴请刘禅时,一句“此间乐,不思蜀”的回答,竟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笑死司...
刘禅 司马昭 2025-09-04 乐不思蜀:生存智慧与历史责任的辩证之思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刘禅在洛阳宴会上面对司马昭的试探,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千古名句。这一场景被《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完整记载,并演变为成语“乐不...
刘禅 司马昭 2025-08-14 永嘉之乱中的刘禅后代:乱世浮沉与家族命运的终结公元311年,匈奴军队攻破西晋都城洛阳,史称“永嘉之乱”。这场战乱不仅终结了西晋王朝,更将无数中原士族卷入生死漩涡。在洛阳陷落的惨剧中,蜀汉后主刘禅的后代成为历...
刘禅 2025-07-31 陈祗算忠臣吗:历史迷雾中的权臣悖论在蜀汉后期波谲云诡的朝堂上,陈祗的名字始终与争议相伴。这位被后主刘禅追谥为“忠侯”的尚书令,既因破格提拔姜维北伐、制衡宦官黄皓等举措被部分史家视为“权臣中的能臣...
刘禅 2025-07-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