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是如何祸乱东汉的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一,巧计脱身
贾诩少时没有声名,但名士阎忠对他十分称赞,认为他与张良、陈平不相上下。
贾诩曾被州郡推举为孝廉,后来因病辞官。一次外出游玩,被氐人捕获。他骗氐人说:“我是太尉段颎的外孙,你们别杀我,我家会拿很多钱赎我。”段颎威震凉州,氐人畏惧,便放了贾诩。
二,祸乱长安

董卓专权,封贾诩为平津都尉,命他与女婿牛辅镇守陕县。初平三年(192年),王允杀死董卓,牛辅。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张济等因此人人惶惶,想要逃回凉州。
贾诩对李傕、郭汜、张济说道:“我听说王允要杀尽凉州人,各位要是四散逃命,一个亭长就能把我们逮捕。不如聚集大军,攻打长安,为董卓报仇。如果成功我们就能挟持天子号令天下,如果失败我们再跑那也不迟。”李傕、郭汜等人认为他说的对,便攻打长安。
李傕、郭汜等攻破长安,杀死王允,挟持汉献帝。李傕、郭汜为人残暴,在关中烧杀掳掠,关中百姓惨遭祸乱。
三,营救献帝
李傕、郭汜等人认为贾诩立有大功,便升他为左冯翊,又要封他为侯。贾诩推辞:“我出此计也是为了救自己的命,哪有什么功劳?”二人见他坚决推辞,便让他担任尚书仆射。
贾诩以自己没有威望,推辞尚书仆射。二人对他更加钦佩,让他担任尚书。他对二人的残暴行为有所劝谏,二人对他很亲近但也很畏惧他。
李傕、郭汜互相猜忌,因此爆发大战。李傕与贾诩商议想要劫持天子,贾诩极力反对,但李傕不听。贾诩丛中周旋,最后使李傕放了汉献帝。李傕又想杀文武百官,幸得贾诩劝谏,百官得救。
四,投靠张绣
贾诩救出汉献帝与文武百官,便辞行投靠段煨。因为贾诩威望很高,段煨的部下对他十分钦佩。段煨害怕贾诩夺他的兵权,表面上对贾诩很敬重,实际上对他处处提防。贾诩因此感到不安。
张绣听闻贾诩遭受段煨的猜忌,便派人邀请他前来相助。贾诩因此投靠张绣,有人劝他:“段煨对你那么好,你为啥要离他而去。”贾诩回答:“段煨为人多疑,对我十分忌惮,虽然对我很好,时间久了必然杀我。我离开他一定很高兴,我投奔张绣使他有了外援,他一定厚待我的家人。张绣缺乏谋士,一定会对我非常好。这样我和家人都能得到厚待。”
贾诩到了南阳,张绣对他十分恭敬,段煨对他的家人也非常好。贾诩劝张绣与刘表联合,共同对抗曹操。
五,智败曹军
曹操率军征讨张绣,不久退军。张绣想要率军追击,贾诩劝他不要追,追了必败。张绣不听,率军追击,结果惨败。
贾诩对张绣说:“现在追击曹军,一定会胜。”张绣惭愧地说:“不听君言,结果惨败。现在兵败,为何还要追击?”贾诩回答:“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现在追击一定会赢。”张绣率军追击,结果大败曹军。
张绣问贾诩:“我以精兵追击败军,你说一定会败。我以败军追击胜军,你说一定会赢。都如你所说,为什么会这样?”贾诩回答:“这很容易知道。将军虽然善于用兵,但不是曹操的对手。曹军虽然撤退,但曹操一定亲自断后。将军虽率精兵追击,但不是曹操的敌手,断后的曹军也是精兵,所以知道必败。曹操攻打将军没有竭尽全力就退军,一定是内部发生了变故。既然打败了将军,一定会加速返回。即使留部下断后,也没有将军勇猛,所以率军追击一定会赢。”张绣因此对贾诩十分佩服。

六,投靠曹操
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大战,派人招降张绣,共同夹击曹操。张绣想要投靠袁绍,贾诩却对袁绍的使者说:“袁绍连自己的弟弟都容不下,怎么能容纳天下人?”张绣十分震惊,说:“为什么要这样?你这样做了,我还能依靠谁?”贾诩回答:“不如投靠曹操。”
张绣说:“袁强曹弱,我与曹操有杀子之仇。怎么能投靠曹操?”贾诩回答:“这正是我们投靠曹操的理由。现在曹操奉天子的命令号令天下,这是第一个理由;袁绍强大,我军弱小,袁绍得到我们一定不会重视。曹操较弱,得到我们一定很高兴,这是第二个理由;曹操有图谋天下的大志,一定会不计前嫌,放过仇敌,来向天下人显示自己的恩德,这是第三个理由。希望将军不要怀疑。”张绣于是投靠曹操。
七,助曹灭袁
曹操见到贾诩很高兴,对他说:“让我的恩德名扬天下的是你呀。”于是封贾诩为执金吾、都亭侯。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粮草不足,便问贾诩该怎么办。贾诩回答:“主公英明,勇猛,用人,决策都胜过袁绍,有这四大优势却半年没有击败袁绍,是为了想要一个万全之策。时机一到,很快就能消灭袁绍。”曹操十分高兴,率军出击,大败袁绍。
八,反对南征
曹操消灭袁绍,升任冀州牧,封贾诩为太中大夫。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夺取荆州,想要沿江东下,消灭孙权。
贾诩劝曹操:“丞相北灭袁绍,南定荆州,军势浩大。可以用荆州的富饶,供养将士,安抚百姓,使他们安居乐业。那么孙权就会不战而降。”曹操不听,结果兵败赤壁。
九,平定西凉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派兵西征张鲁。马超、韩遂怀疑曹操是图谋西凉,起兵反曹。
曹操率军与马超、韩遂在渭南大战,曹军胜多败少。马超、韩遂便向曹操求和,贾诩劝曹操假装答应。曹操便问贾诩:“如何平定西凉?”贾诩回答:“用反间计就行。”曹操听从。
曹操使反间计,马超、韩遂互相猜忌,争斗起来。曹操趁机打败马超、韩遂,西凉平定。
十,拥立曹丕

曹丕与曹植为了世子之位,互相争斗。曹丕询问贾诩计策,贾诩对他说:“希望将军弘扬道德,加强修养,像普通人一样勤恳学习,孜孜不倦,孝顺父母就行了。”曹丕听从。
曹操私下询问贾诩立谁为世子,贾诩沉默不答。曹操说:“我刚才问你,为何不回答?”贾诩回答:“我刚才想到了一件事,所以没来得及回答。”曹操又问;“想到了什么?”贾诩回答:“想到了袁绍,刘表都因废长立幼而亡。”曹操大笑,于是立曹丕为世子。
十一,劝谏曹丕
曹丕篡位为帝,封贾诩为太尉、寿乡侯。曹丕问他:“我想要讨伐叛逆,一统天下。该先伐吴还是先伐蜀?”贾诩回答:“夺取天下靠武力,治理天下靠教化。陛下顺应天意,建立大魏,应该以文治为先,安抚百姓,等待时机,则消灭吴蜀不难。吴蜀虽然弱小,但有山川大江之险。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懂虚实,陆逊会用兵。他们凭借山川大江之险,短时间难以平定。用兵之道,要先有胜算才能用兵。知彼知己,才能万无一失。臣认为群臣没有才能胜过刘备、孙权的。即使陛下亲征,也不一定能必胜。以前大舜用仁德使三苗臣服,臣认为应该先文治然后用武力来统一天下。”曹丕不听,讨伐孙权,结果惨败。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张良以“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智谋,成为汉初最耀眼的谋士之一。他辅佐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却在功成名就后选择归隐山林,这一抉择不仅成就...
刘邦 张良 2025-11-11 谋圣与权变:张良与陈平的谋略巅峰对决在汉初群星璀璨的谋士群体中,张良与陈平犹如双子星般闪耀。一位被刘邦誉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另一位则以“六出奇计”定鼎乾坤。两人谋略风格迥异,却共同为...
刘邦 张良 2025-10-11 乱世棋局中的关键落子:贾诩何以成为曹操首位封侯谋士?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棋盘上,谋士的价值往往决定着战局的走向。在曹操麾下谋士如云的阵营中,贾诩以“都亭侯”之爵成为首位封侯者,这一殊荣背后,是战略眼光、政治博弈与...
曹操怎么死的 贾诩 2025-10-09 王允拒降西凉军:一场由战略误判引发的政治悲剧公元192年,董卓伏诛于长安受禅坛,东汉朝廷迎来短暂曙光。然而,司徒王允拒绝赦免西凉军残部的决策,却如同一颗火星引燃了关中平原的战火。李傕、郭汜等人在贾诩的谋划...
贾诩 董卓 2025-09-30 贾诩:东汉末年乱局的推手与乱世生存的智者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场历史巨变中,一位来自凉州武威的谋士贾诩,以一句“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的计策,彻底改变了东汉王朝的命运轨迹。他被称为...
贾诩 2025-09-30 范增算顶级谋士吗?——历史迷雾中的谋略之辨在秦末汉初的风云变幻中,范增作为项羽身边的重要谋士,其谋略水平与历史地位一直备受争议。有人将其与张良并论,视其为绝代谋士;也有人认为他不过是一个因历史机遇而稍有...
项羽 张良 2025-09-23 贾诩断腿之谜:历史与传说的交织作为汉末三国时期最富争议的谋士,贾诩的智谋与生存之道常被后世津津乐道,而其断腿的细节更因史料记载的模糊与民间传说的演绎,成为三国文化中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谜题。从...
贾诩 2025-08-20 张良与诸葛亮:谋略双璧的巅峰对决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张良与诸葛亮作为谋士的巅峰代表,常被后世置于天平两端比较。一个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圣之名载入史册,一个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张良 2025-08-15 文和乱武:东汉末年权力漩涡中的致命谋略“文和乱武”是东汉末年一场震动天下的政治风暴,其核心是谋士贾诩以“奉国家以征天下”为名,策动董卓残部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最终导致汉献帝被挟持、关中地区生灵涂炭的...
贾诩 董卓 2025-07-21 萧何与张良:汉初双璧的功业与历史定位在汉初三杰的群像中,萧何与张良犹如双子星般闪耀,却以截然不同的方式照亮了历史的天空。若以“治国之才”与“谋国之智”为坐标轴,萧何的行政能力与张良的战略智慧恰似经...
萧何 张良 2025-07-17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