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初群星璀璨的谋士群体中,张良与陈平犹如双子星般闪耀。一位被刘邦誉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另一位则以“六出奇计”定鼎乾坤。两人谋略风格迥异,却共同为汉朝的建立与稳固立下不世之功。若以战略高度与战术深度为标尺,这场跨越时空的智谋较量,将揭示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谋略范式之争。
一、战略家张良:以天下为棋局的阳谋大师
张良出身韩国贵族,家学渊源使其谋略自带“王道”气质。他的智慧体现在对历史趋势的精准把握与对政治格局的宏观设计上,堪称汉初第一战略家。
1. 鸿门宴的生死博弈
当项羽40万大军压境时,张良通过疏通项伯、卑辞言和,将一场必死之局转化为战略喘息之机。他深知“小不忍则乱大谋”,以退为进保全刘邦核心力量,为后续反攻奠定基础。此计不仅展现其临危不乱的气度,更凸显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项羽的傲慢与项伯的亲情,成为破解危局的关键支点。
2. 下邑画策的军事革命

彭城之战后,刘邦兵败如山倒。张良提出“联合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的三路围攻战略,将楚汉战争从线性对抗升级为多维立体战场。这一计谋直接导致项羽首尾不能相顾,最终在垓下陷入十面埋伏。其核心在于将地缘政治与军事联盟结合,开创了古代战争中“非对称作战”的先河。
3. 定都关中的政治远见
当群臣主张定都洛阳时,张良以“关中沃野千里,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的地理分析,说服刘邦迁都长安。此决策不仅巩固了中央集权,更使汉朝在后续异姓王叛乱中占据战略主动。其背后是对“制天下者必先制地缘”的深刻理解,展现了战略家的全局思维。
二、权变家陈平:以人性为武器的阴谋宗师
陈平出身寒微,其谋略充满市井智慧与实用主义色彩。他擅长在复杂局势中捕捉人性弱点,以“奇”“诡”“诈”为手段,屡建奇功。
1. 反间计摧毁楚军中枢
荥阳被围时,陈平用四万斤黄金收买楚军将领,散布“钟离眜、范增谋反”的谣言。项羽果然中计,逼走范增这一核心谋士,导致楚军指挥系统瘫痪。此计的精妙在于对权力集团内部猜忌心理的精准利用——当项羽对功臣的信任基础被瓦解,楚军的崩溃便成为必然。
2. 金蝉脱壳解荥阳之围
在粮草断绝、外援尽绝的绝境下,陈平设计让纪信假扮刘邦投降,自己则护送真刘邦从西门突围。这一计谋牺牲纪信换取主帅脱身,虽显残酷,却体现了“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战争哲学。其核心在于对“牺牲价值”的冷酷计算——以局部损失换取战略主动。
3. 伪游云梦智擒韩信
当韩信功高震主时,陈平建议刘邦“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他深知韩信虽骄横,但绝不会在天子巡游时公开反叛。此计以“阳谋”为表、“阴谋”为里,通过制造政治仪式感降低韩信戒备,最终不费一兵一卒将其擒获。其高明之处在于将人性弱点转化为可控风险——韩信的自信与刘邦的权威形成微妙平衡。
三、谋略范式之争:阳谋与阴谋的终极对话
张良与陈平的谋略差异,本质上是战略思维与战术思维的碰撞。
1. 目标层级:天下与棋局
张良的谋略始终服务于“定鼎天下”的终极目标。无论是约法三章收拢民心,还是劝阻分封六国避免分裂,其核心都是构建长治久安的政治秩序。而陈平的谋略更多聚焦于“破局求存”,如释放樊哙、迎合吕后,都是在权力真空期维护刘氏集团利益的权宜之计。
2. 手段选择:王道与权术
张良信奉“不战而屈人之兵”,其计谋如烧绝栈道、请商山四皓,皆以堂堂正正之师达成战略目的。陈平则奉行“兵者诡道”,离间计、诈降计、美人计等手段充满风险与争议。这种差异源于两人对“道德成本”的不同认知——张良追求谋略的道德正当性,陈平则更看重结果的有效性。
3. 历史影响:典范与遗产
张良的谋略被纳入《太公兵法》体系,成为后世战略家的必修课;其“功成身退”的姿态更被儒家士大夫奉为楷模。陈平的权变智慧则被写入《史记·陈丞相世家》,其“六出奇计”成为阴谋学的经典案例。两人分别代表了传统谋略文化中“阳刚”与“阴柔”的两大流派。
四、历史评判:谋略的双面镜像
司马迁在《史记》中给予两人截然不同的评价:张良是“定宗庙,以荣名终”的贤相,陈平则是“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的权臣。这种差异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对谋略的价值取向——阳谋因其符合道德规范而备受推崇,阴谋则因手段争议而饱受诟病。
然而,从历史结果看,两人缺一不可:张良为汉朝构建了战略框架,陈平则在具体执行中填补了战术空白。正如毛泽东所言:“张良是战略家,陈平是战术家,汉朝的建立是战略与战术的完美结合。”
在楚汉争霸的烽烟中,刘邦以泗水亭长之身崛起为开国帝王,其后宫虽无秦始皇"六宫粉黛"的规模,却也聚集了八位各具特色的女性。当吕...
秦始皇陵 刘邦 2025-11-19 刘肥:从险遭毒杀到善终的西汉庶长子在西汉初期的风云变幻中,刘邦的庶长子刘肥,其命运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他虽无缘帝位,却因身份和地位,在吕后掌权时期陷入了一场生死危机,险些命丧毒酒之下,最终却...
刘邦 2025-11-19 萧何自污:皇权阴影下的生存智慧在汉初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萧何作为开国丞相,以卓越的才能和忠诚辅佐刘邦夺取天下。然而,在刘邦晚年,这位功高盖世的贤相却做出了一件令人费解的事——自污名节。这一...
刘邦 萧何 2025-11-18 逃难抛亲背后:刘邦的复杂面孔与历史真相在历史的长河中,刘邦的形象一直充满争议,其中“逃难抛妻弃子”这一事件,更是让他被贴上了“无赖”的标签。然而,深入探究历史细节,我们会发现刘邦的形象远非如此单一,...
刘邦 2025-11-18 英雄落幕时:刘邦大哭项羽背后的政治博弈与人性考量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乌江畔的霸王自刎声犹在耳。当汉军将领王翳割下项羽头颅时,这位曾以"力拔山兮气盖世"震...
项羽 刘邦 2025-11-17 韩信:智冠群雄却难逃悲剧,聪明一世为何糊涂一时?在秦汉交替的动荡岁月里,韩信宛如一颗璀璨流星,划破历史长空,留下无数传奇。他以卓越军事才能,助刘邦定鼎天下,被后世尊为“兵仙”,然而,这位智谋超群的军事天才,最...
刘邦 韩信 2025-11-17 吕后未称帝而立刘盈:权谋、礼法与现实的三重枷锁刘邦驾崩后,吕后作为其结发妻子,凭借政治手腕迅速掌控朝局,成为西汉初期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她毒杀戚夫人、大封吕氏子弟,甚至一度临朝称制,却始终未突破“称帝”的底...
刘盈 刘邦 2025-11-17 项羽败亡后刘邦对项氏亲属的处置:宽仁表象下的政治权谋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畔自刎,标志着楚汉争霸的终局。这位曾以"力拔山兮气盖世"震慑天下的枭雄陨落后,其亲属的命运...
项羽 刘邦 2025-11-14 从陵园守卫到帝国丞相:田千秋的传奇人生与政治智慧田千秋出身战国田齐王室后裔,家族在秦灭齐后迁居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为汉高祖刘邦陵园守卫。其祖上虽曾显赫,但至田千秋时已沦为普通官吏。他长期担任高寝郎一职,负...
刘邦 2025-11-13 韩信破局与诸葛亮困局:出川成败背后的战略密码公元前206年,韩信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奇谋,率汉军突破秦岭天险,一举定鼎关中,为刘邦争夺天下奠定基础;400余年后,诸葛亮五次北伐,面对相似的地理屏障,...
诸葛亮 刘邦 2025-11-1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