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说起“元朝”或是“蒙古大军”,相信很多人的历史记忆就是,屠城、残暴、血腥等等。当然了这些印象也不假,东征西讨的蒙古大军先后灭掉40多个国家,征服700多个民族,而且很多民族都已经成为了历史标本。但是打天下是一回事,治理天下就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在元朝统一之后,管理宽松的程度可以说超过了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
有人肯定说,元朝把人分为三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铁器管控都很很严格,怎么宽松了?这不对,任何宽松与自由都是有限度的,我们所说的宽松不是阶级环境,而是社会生活,朱元璋话是有道理的“元以宽仁而失天下。”
首先,在对思想和文化禁锢上,元朝就没有和历朝历代一样大搞文字狱。文字狱这玩意,历代统治者奉若至宝,当做统一思想维护皇权底线。《左传》记载鲁襄公25年(公元前548年),齐相崔杼杀史官事件,就已开始文字狱。
秦焚书坑儒,宋乌台诗案,明苏州知府魏观《上梁文》案和方孝孺案等,一些人甚至不知道错在哪,脑袋就搬家了。清代后,文字狱更是到了疯狂地步,仅顺康雍乾四朝有记载文字狱就达170起,如康熙5年黄培“反诗案”;顺治4年和尚“私藏逆书案”;顺治二年黄毓琪“反诗案”,科场“大不敬案”等。
说错一句话试试,哪怕一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都可能送命,甚至诛九族,清风不识字?怎么从关外到了中原?雍正年间进士徐峻一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立即处死,罪名:暗恋明朝,影射大清。
所以我们常说哪个朝代有多好,那么好为什么不让你说话?语言是门艺术,谁能掌握多好,说错一句话写错一个字,可能会被诛九族朝代好吗?河南举人科考中把“皇叔父多尔衮”错写成“王叔父多尔衮”全家被杀,主考官下狱。
元朝不搞这些,著名“茅山诗锅”当事人梁栋写了几句诗:
碧云遮断天外眼,春风吹老人间辛。
纳龙上天宝剑化,小龙入海明珠沉。
和梁栋平时就有摩擦的茅山道人徐道杞上报官府,告梁栋“诽谤朝廷,思宋情切”。审判结果:文人吟咏性情,不可诽谤,就算是谤仙,我堂堂天朝有什么不能容忍?瞧瞧人家这肚量,江山是几个文人骂一骂就能骂垮的吗?
其余如关汉卿《窦娥冤》,张养浩《潼关怀古》等元曲里都有对朝堂大尺度讽刺,甚至鼓励反抗内容,在满清会五马分尸。元朝懒得理你,人家该吃羊排吃羊排,该煮牛腩煮牛腩,铁马弯刀,攻无不克的蒙古大军还怕几个唧唧歪歪文人不成。
元朝宽容并不是某一点,而是军事,政治,经济,民生方方面面。千万平方公里土地,各色人种混居,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一下子能改过来吗?是蒙古统治者粗线条治国理念。《马可波罗游记》这样描述元朝:管理宽松,海贸繁荣,文化硕果累累。
元朝刑法在封建社会也是民主典范:不允许押犯人游街,不允许晚上提审(除重犯),使用刑具殴打犯人必须所有官员签字,具体原因黑纸白字。其他王朝中央集权头等大事,元朝干脆把皇权下放行省,允许高度自治,结果各级官僚贪污腐败,对百姓层层盘剥,搞得民怨沸腾。
3.1、武力自信 。元朝靠马鞭征服半个世界,对文化认可远不如对弯刀的笃信。蒙古统治者从心里蔑视汉人,只相信武力是一切拥有者,这种自大心理影响整个元帝国和蒙古文化至今。中古时期的蒙古人确实牛,根本不怕汉人,不像满清靠汉奸统一了天下,当然会时时刻刻防止汉人崛起,想尽办法消灭汉人先进文化。
3.2、游牧民族文化缺失后遗症。元朝中层管理者色目人为最多,色目人是政治地位上仅次于蒙人的二等人,与金字塔尖蒙古人一样,基本没文化,也不想接触汉文化。很多人吏治根本不识字,公文都不会签字,只是按手印。
《辍耕录》上:“蒙古及色目为官者,多不能执笔画押,三指为印”。历史典故里,成吉思汗有次在击败汉人部队后,发现统帅逃跑竟也怀揣大印,百思不得其解,命都保不住了,要这东西干嘛?统帅回答:“出纳钱谷,任用人才,以此为信”。成吉思汗才知道给自己也刻一个。
蒙古人不搞这些文绉绉东西,看见不爽直接砍了,你让这种意识形态的管理者搞文字狱,他宁愿不要这个江山。
再看看蒙古人自己写的《蒙古秘史》和汉人各种史记,马上比出真假了。《蒙古秘史》不避讳任何东西:兄弟们为一点利益互相残杀;成吉思汗先祖“朵奔蔑尔干”,一块肉换了个奴隶,死后,奴隶又和主人妻子生下成吉思汗先祖等“丑事”蒙古人觉得根本没什么。只要不造反,骂骂朝廷,写点反诗,谁有时间管你?骂完了给他们种点粮食,把税交上就行。
3.3、元朝没有管理农耕文明经验,他和契丹女真西夏不同,这些民族有农耕文明管理经验和完善的官僚体系及政治制度,在管理汉人方面会因地制宜“以汉治汉”,所以很多时候自己先被同化。譬如满清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都是汉通,且善于学习。
蒙古人不是,蒙古人是纯游牧民族,一直按草原模式管理国家,也不愿学,即便建立了世界最大国家,各项制度还都沿袭曾经散管模式,蒙古式“无为而治”。因此,与其说元朝管理宽松,不如说不会管理。
征服了很多地方后,一般统治者会想办法恢复占领区经济和社会秩序,蒙古人不但不管这些,甚至会把很多良田变成牧场,破坏性做法绝无仅有。农耕时代,人口是第一生产力,其他征服者想尽办法也会迁走败方人口,人口越多越兴旺。蒙古大军除工匠女人外,能杀死通通杀死,不要人口,只掠夺财富。伯颜征服南宋后,曾提出杀光江南张、王、刘、李最多的四大姓,理由人口少好管理。
元朝之所以管理宽松,具有多方面原因,既有现实因素也有历史和民族性格方面,但如果就文化方面来讲,宽松程度绝无仅有。
蒙古帝国的权力更迭始终与黄金家族的内部博弈紧密相连。作为成吉思汗之孙、窝阔台汗长子,孛儿只斤·贵由(1206—1248年)的继位过程充满戏剧性,其短暂统治更折射...
元定宗贵由评价 窝阔台怎么死的 2025-08-08 陈友谅与张士诚:乱世枭雄的实力较量与命运分野元末乱世,群雄并起,陈友谅与张士诚作为南方两大割据势力,均以抗元起家,最终却因战略选择与性格差异走向不同结局。一、军事能力:陈友谅的“巨舰铁骑”与张士诚的“守成...
张士诚 陈友谅 2025-08-05 成吉思汗:草原帝国的缔造者与欧亚文明的桥梁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尊号“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是蒙古帝国可汗、世界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政治家。他...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08-05 旭烈兀与伊利汗国:蒙古西征浪潮中的西亚霸业在13世纪中叶的欧亚大陆,蒙古铁骑的征服浪潮席卷东西。当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率军踏平波斯高原、摧毁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时,一场改变西亚历史进程的变革悄然酝酿。这...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08-04 野狐岭之战:金朝溃败的深层剖析1211年8月,蒙古与金朝在野狐岭展开了一场决定双方命运的决战。此役中,成吉思汗以10万蒙古铁骑大破金朝45万大军,金朝精锐尽失,从此一蹶不振。这场战役的失败,...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08-04 忽必烈的父亲:拖雷——蒙古帝国的关键传承者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元世祖忽必烈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帝王之一。而要深入了解忽必烈,就不得不提及他的...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关系 2025-08-04 铁木真为何被称为“成吉思汗”:草原史诗中的权力密码1206年春,斡难河畔的九斿白纛在风中猎猎作响,铁木真端坐于金色马鞍之上,接受蒙古各部首领的顶礼膜拜。当“成吉思汗”的尊号响彻草原时,这个承载着多重寓意的称号,...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07-31 阿里不哥之死:权力争斗落幕后的悲剧结局在蒙古帝国的波澜壮阔历史中,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是一段跌宕起伏且影响深远的重要篇章。这场争斗不仅改变了蒙古帝国的政治格局,也深刻影响了其后的发展走向,而阿...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关系 2025-07-30 张定边打死老虎:历史传奇中的真实与传说在元末明初的动荡岁月里,张定边作为陈友谅麾下的第一猛将,以其勇猛无畏的战斗风格和忠诚不二的品格,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张定边打死老虎”的故事...
陈友谅 2025-07-29 林丹汗:黄金家族最后的荣光与陨落在蒙古高原的苍茫历史中,"黄金家族"始终是权力与正统的象征。这个源自成吉思汗的孛儿只斤氏族,曾以铁骑横扫欧亚大陆,建立人类历...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07-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