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金山寺》是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当时,苏轼原本在京城为官,后来王安石推行新法,苏轼表达了不满,最后决定主动请求到外地上任。后来,苏轼路过镇江金山寺,夜里美景浮现,苏轼一下子来了灵感,便写下了这首古诗。不过后人在解读时,发现《游金山寺》有一处内容让人惊叹,还和外星人扯上了联系,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看看。
1、《游金山寺》全文
苏轼,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东坡一生写了二千七百多首诗词,在如此众多的诗词作品中,几乎没有不能入诗词的题材,实现了对同时代诗人的超越,成为最受后代广大读者欢迎的宋代诗人。
在苏东坡的诗词中,有一首《游金山寺》被众多后人解读,认为是其最奇特的诗。奇特之处在于似乎苏东坡偶遇了外星人.............
公元1070年宋神宗熙事四年,苏东坡接到调令,由当时的京都调到杭州,途中路过镇江,顺道一游江南名胜金山古寺,当时金山古寺的住持接待了苏东坡,而苏东坡也夜宿金山古寺,并写下了《游金山寺》: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这首时,以“江水”贯穿首尾作为线索,“乡思”是极力渲染的内容。头八句“我家江水初发源”至“江南江北青山多”,写登高远眺,触景生情,勾起乡思;中间八句“羁愁畏晚寻归楫”至“飞焰照山栖鸟惊”,描绘傍晚和夜间江上的景色;末六句“怅然归卧心莫识”至“有田不归如江水”,阐发辞官归田的意愿。这三段分别写游金山寺的所思、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对于仕途奔波的厌倦和立意辞官归隐的决心。苏东坡笔势矫健,全篇舒展自如,写景咏怀,融为一体,波澜浩大,才情横溢。
2、真有外星人吗
从古到今,有关外星人的报导层出不穷,中国历史上也曾有过古人偶遇外星人等不明生物的事件,而且相关文字及图画都有保存下来,无论是真实或是想像,都不能否认宇宙中可能存在其它智慧生命。
诗中第八句“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译文:静静长江江心好似有着一炬火大明,飞腾火焰照得山中栖息鸟儿纷纷惊。苏东坡在二更时分新月消失之际,天空、江面和金山都是一片漆黑。这漆黑的深夜会使人兴致索然,增添倦意。看来夜景已没吸引人的地方了,这当苏东坡打算休息时,突然长江江面上出现了奇怪的景象,“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乌惊”。这一奇观使诗人惊呆了。那团从江心冒出的光焰,似通红的火把熊熊燃烧,在夜幕下分外耀眼,它照射着金山,惊动了栖息在巢中乌鸦。古人这种现象为“荧火”的特异现象。苏轼偶来金山见到了,这叫他惊讶万分。色彩由明入暗再变亮,场景由动转静复归于动,一波三折,惊心动魄。
诗中第九句“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译文:惆怅失然归卧僧舍心中也莫能辨识,不是鬼魂不是生人究竟何处之事物。江心的火光引起了苏东坡的幻觉,他是目睹奇观且百思不得其解,即使是回到卧室依旧是心中难以平静。这团火光,不是鬼也不是人弄出来的,它究竟是什么东西,如果说在墨漆的黑暗中突然出现了熊熊的烈焰,是一种从无生有的景象,因火光的出没而惊心,借助想象,那诗境就由奇转为幻了。
第二天醒来,苏东坡认为昨夜诡异的现象是“江神”所为,因为究竟是什么,他自己也搞不清楚。后人解读这是“幽浮”。“幽浮”就是一个会发光、速度快、能上天入地、奇怪不常见的飞行物,而苏东坡见到的这个非鬼非人的物体具有发光、潜水、无法辨别是何种物体等特征,除了幽浮之外,大概也找不到更好的解释了。
读完苏东坡的这首《游金山寺》,您认识是外星人降临地球吗?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一场因诗文引发的政治风暴席卷朝野,史称“乌台诗案”。这场案件以苏轼被捕入狱为核心,牵连数十人,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之一。其导火...
苏轼 2025-09-18 宋词双璧:婉约派与豪放派的美学分野中国词史长河中,婉约派与豪放派犹如双子星辉映千年。自晚唐五代温庭筠、韦庄开创婉约词风,至北宋苏轼突破传统创立豪放派,再到南宋辛弃疾将豪放词推向巅峰,两大流派在题...
韦庄 苏轼 2025-09-11 豪放派经典诗词:冲破时空的生命礼赞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星空中,豪放派如同一束穿透云层的烈日,以其雄浑壮阔的意境、奔放不羁的情感与超越世俗的格局,打破了婉约派“为情而造文”的细腻框架。从苏轼“大江东去...
苏轼 2025-09-09 黄庭坚诗词:北宋文坛的璀璨星辰黄庭坚,北宋时期杰出的诗人、词人、书法家,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与苏轼并称“苏黄”,其诗词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黄庭坚的诗词,以其独...
苏轼 2025-09-01 王安石:变法孤臣的悲歌与身后荣辱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春,金陵城笼罩在连绵阴雨中。66岁的王安石蜷缩在半山园的病榻上,窗外秦淮河的桨声灯影早已模糊成一片。当得知自己毕生心血推行的变法被全面...
王安石 2025-08-27 北宋诗人张耒的诗:平易中的深沉与苍茫北宋文坛星光璀璨,苏轼、黄庭坚、秦观等大家如北斗耀空,而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虽在后世声名略逊于师友,却以独特的诗风与深切的人文关怀,在宋诗长河中刻下不...
苏轼 2025-08-25 苏舜钦与苏轼:北宋文坛的“平行线”北宋文坛星光璀璨,苏舜钦与苏轼作为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常因同姓被误认为存在宗族关联。然而,通过梳理两人家世、生平与文学脉络,可清晰发现:二人除同姓外并无直接血缘...
苏轼 2025-08-25 吕惠卿:北宋变法浪潮中的复杂身影在北宋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吕惠卿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既是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推动者,被时人称为“护法善神”,又因攻讦王安石、借改革营私等行为被列入《宋史·奸...
王安石 2025-08-19 王安石与王珪:同榜进士的政坛双轨人生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的春闱,将两位未来政坛巨擘的命运悄然交织。来自临川的王安石与舒州迁居的王珪,以第四名与榜眼的身份同登进士榜,开启了这段跨越四十年的复杂...
启 王安石 2025-08-14 苏轼最美的一首诗:在题西林壁中窥见永恒的智慧之光若以“美”为尺丈量苏轼的诗作,《题西林壁》或许并非以辞藻华美取胜,却以哲思的深邃与意境的澄明,成为千年诗史中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这首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8-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