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宋代嫁女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倾家荡产嫁女儿?宋代女子出嫁的嫁妆,为何那么夸张?
苏轼在与好友往来的书信中曾说到一件事:弟弟苏辙五个女儿出嫁,为了置办嫁妆,竟陷入了几乎破产的地步,仅是小女儿出阁,苏辙就准备了九千四百贯钱,而这样的嫁妆,在当时的士大夫群体之中,也算是比较寒碜的了。
宋代极其流行“厚嫁”,也就是女子出嫁的时候,家中为了体面,往往会给女儿置办数量极其惊人的嫁妆,尤其是在士大夫群体当中,如果一个家庭之中生了好几个女儿,那经济压力也是非常沉重的。
《知否》中林小娘妄图将女儿嫁入公爵府
南宋四大名臣之一的李光,中年得到了第五个女儿,好友纷纷为其道贺的时候,李光却满目愁容,称将来为五个女儿置办嫁妆,恐怕就要掏空家底,他甚至打趣儿说,若是盗匪了解他家里有五个女儿,都不忍心来他家光顾了。
除此之外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具体来说,两宋时期厚嫁成风,很多原本比较殷富的人家因为女儿出嫁,甚至于最终弄得潦倒不堪,这也并非没有。
嫁妆的风俗自古就有,为什么宋代时候的嫁妆,到了如此雷人的地步。
《诗经》当中,有“以而车来,以我贿迁”的句子,所说的当时卫国女子出嫁的样子,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你快驾车过来吧,我带着嫁妆去你家里”。
先秦时代,就已出现嫁妆风俗,所谓嫁妆,就是娘家给女儿准备的财物,称作“奁产”,当时男女成婚,男子需要给聘礼,而女方则要带上嫁妆,贵族的聘礼、嫁妆十分丰厚,而寻常百姓的聘礼、嫁妆,往往都是些生活用品之类,并没有多贵重,更多都是仪式性的物品。
古代传统婚礼中的却扇礼
但到了秦汉时代,奢靡婚嫁的风俗从贵族向平民群体之中蔓延,为女儿准备丰厚的嫁妆成为了那个时候的一种风气,不管家里的条件如何,为出嫁的女儿准备嫁妆都要极尽奢华。
《盐铁论》:无论贫富,举凡嫁女,妆奁定要极尽奢华。
汉末三国之后,门阀兴起,这个时期的嫁妆又出现了两极分化,那时候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双方对等,所以贵族大族之间的婚姻,嫁妆与聘礼仍旧极其夸张,而寻常百姓们的彩礼跟嫁妆那就要普通很多,因为实在是没有那么多的钱财。
《知否》中顾廷烨之母出身商贾,以巨额嫁妆嫁入侯门
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了隋唐时期,而这一时期,彩礼与嫁妆纷纷开始急剧上升,尤其是贵族女儿们出嫁索要的彩礼,这是因为隋唐时期科举制正式诞生,而原本的门阀贵族,开始慢慢衰落。
科举制打破了原本门阀大族对于朝廷的垄断,而那些靠着科举跻身上流的寒门子弟,在获得权利的同时,也还是想着能够获得一定的身份,毕竟唐代的时候,门阀们虽然没落,但出身仍旧是很重要的,哪怕是大族出身的穷人,仍旧是受到尊敬。
古代女子出嫁
到了宋代,情况再次不同,因为宋代时期科举制已十分完善,而且原本的门阀贵族经过唐末五代的动乱,几乎被削得没剩下多少,宋代尚文轻武,文人士大夫的地位很高,所以在宋代时期,嫁妆的数额,开始呈现出坐火箭般的上升。
在宋代,科举入仕是很多寒门子弟跻身上流的最重要通道,不管之前家境多么贫寒,只要一朝中榜,那就是鱼跃龙门,然而科举制极其盛行的宋代,想考中也不是什么容易事,秀才还好说,像是进士之类都不那么容易,而这些人,就成了稀缺资源。
巨额嫁妆让女儿高嫁,也是为了儿女的将来
古时候,能读得起书的,家里条件也不会太差,但是也不会很富有,钱财对于他们来说仍旧是很有吸引力的,因此,很多想要把女儿嫁入高门的家庭,都要给女儿准备巨额嫁妆,也因此形成了一种风气。
榜前捉婿风俗
在宋代,出现了著名的“榜下捉婿”的景象,也就是每到科考出成绩的日子,家里有女儿的人家就跑去放榜的地方,看谁中举了,如果品貌都不错,直接就将其拽自己车上,然后许以丰厚的嫁妆,希望对方做自己的女婿。
宋代商品经济繁荣,有钱人并不少见,但是有地位的人却没那么普遍,虽然不像过去的贵族只能凭借出身,但是新贵们仍旧还是要通过科举,才能跻身名流,仍旧属于稀缺资源,因此才形成了厚嫁风气。
对于当时嫁入士大夫家庭或者高门之中的女子来说,足够丰厚的嫁妆,就是自己在夫家说话与生活的底气,如果没有,那日子恐怕会非常艰难,而且这桩婚事一开始也未必能成。
榜前捉婿
此外,宋代还有个比较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对于嫁妆的保护,唐代在《唐律》中命令禁止女子蓄私产,但这样的规矩在宋代被废止了,当时女子的嫁妆属于女方个人的财产,从法律上来说夫家是不能够擅动的,如果婚姻结束,那么嫁妆也会被带回娘家。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星空中,豪放派如同一束穿透云层的烈日,以其雄浑壮阔的意境、奔放不羁的情感与超越世俗的格局,打破了婉约派“为情而造文”的细腻框架。从苏轼“大江东去...
苏轼 2025-09-09 黄庭坚诗词:北宋文坛的璀璨星辰黄庭坚,北宋时期杰出的诗人、词人、书法家,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与苏轼并称“苏黄”,其诗词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黄庭坚的诗词,以其独...
苏轼 2025-09-01 北宋诗人张耒的诗:平易中的深沉与苍茫北宋文坛星光璀璨,苏轼、黄庭坚、秦观等大家如北斗耀空,而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虽在后世声名略逊于师友,却以独特的诗风与深切的人文关怀,在宋诗长河中刻下不...
苏轼 2025-08-25 苏舜钦与苏轼:北宋文坛的“平行线”北宋文坛星光璀璨,苏舜钦与苏轼作为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常因同姓被误认为存在宗族关联。然而,通过梳理两人家世、生平与文学脉络,可清晰发现:二人除同姓外并无直接血缘...
苏轼 2025-08-25 苏轼最美的一首诗:在题西林壁中窥见永恒的智慧之光若以“美”为尺丈量苏轼的诗作,《题西林壁》或许并非以辞藻华美取胜,却以哲思的深邃与意境的澄明,成为千年诗史中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这首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8-13 苏轼对张耒的评价:文脉相承中的文学镜像与精神共鸣北宋文坛的星空中,苏轼与张耒的师徒情谊如北斗与长庚,既照亮了“苏门四学士”的文学天空,更在贬谪黄州的逆境中淬炼出中国文学史上一段独特的创作共生。苏轼对张耒的评价...
苏轼 2025-08-07 陈维崧贺新郎:清初词坛的豪放绝唱与时代悲歌在清初词坛的星空中,陈维崧以《贺新郎》系列词作独树一帜,其词风豪放中见沉郁,既承袭了苏轼、辛弃疾的雄浑气魄,又融入了明清易代之际的苍凉血泪。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词...
苏轼 辛弃疾 2025-08-06 乌台诗案:苏轼的文学劫难与北宋政坛的风暴眼在北宋熙宁变法与元丰更化的激荡浪潮中,一场以文字为导火索的政治风暴席卷文坛——乌台诗案。这场发生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的文字狱,不仅将苏轼推向生死边缘,...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8-04 王朝云:从侍女到侍妾,苏轼生命中的特殊存在在苏轼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中,王朝云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她以侍妾的身份陪伴苏轼走过二十余载,其与苏轼家族的渊源常引发后人疑问:王朝云究竟是否为苏轼妻子的丫鬟?这一...
苏轼 王朝云 2025-07-22 梁师成口中的“小苏先生”:一段扑朔迷离的北宋往事北宋末年,宦官梁师成以“六贼”之一的身份活跃于宋徽宗朝堂,他权倾朝野,却因一个惊世骇俗的自称引发后世无尽猜测——他自称是苏轼的私生子。更耐人寻味的是,梁师成口中...
宋徽宗 苏轼 2025-07-1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