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奋,字子扬,吴大帝孙权第五子,母仲姬,其妻袁氏为袁术孙女(袁耀之女)。三国时期吴国宗室、皇子,初封齐王,因擅杀封国属官而被废为庶人,后改封章安侯。建衡二年(270年),孙奋和他的后代全部被孙皓诛死。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物生平
太元二年(252年),孙奋受封齐王,迁居武昌。同年,其父吴大帝孙权去世,太子孙亮继位,史称吴废帝。孙亮继位后,太傅诸葛恪掌权。诸葛恪不想让诸王处在长江沿岸的战略要地,就将孙奋转迁到豫章郡。孙奋十分气愤,不服从命令,而且多次越轨法度行事。
诸葛恪上笺书劝谏孙奋说:“帝王之尊贵,与上天相等位,因此帝王即以天下为家,以父兄为臣,四海之内,都是臣仆。仇人有善行,不能不举用,亲人有恶行,不能不处治,以此承受天命谐理万物,先为国家着想,后替自己打算,此为圣人制定法度,百世不变的道理。从前汉朝初兴,多将子弟封为藩王,及至他们势力过于强大,动辄作出不轨行为,上则危亡社稷,下则骨肉相残,后世以此为戒,认为是最大的忌讳。自光武帝中兴以来,对诸王作了规定,只得在宫内自我娱乐,不得管理百姓,干预政事,与他们相交之人,都有严格的限制,于是他们各人都得以保全自安,各保福运。这便是前代得失成败的验证。近代袁绍、刘表各占有封土,土地并不狭小,人众也不贫乏,只因嫡庶未分,于是断绝自己家族祖庙的祭祀。这是天下智者愚人共同叹息痛心之事。大行皇帝观察古代借鉴当今,防范抑制事情于萌芽状态之时,从千秋功业上考虑。故此他卧床不起之时,将诸王分遣到各自的封邑,诏令策命十分恳切,法例律令十分严峻,他所戒令的内容,无所不至,确实是想上保宗庙之安,下佑诸王之全,使帝王百代相嗣,没有危害国家的后患。大王您应当上想周泰伯顺从父亲意愿之事,中念河间献王刘德、东海王刘强恭敬朝命的节操,下当节制骄狂横行荒谬错乱的行为,以此作为警戒。而我听说大王不久前来到武昌以来,多次违背诏令,不遵法度,擅自调集众将兵修护宫室。另外您的身边经常跟随着犯有罪行的人,本当上表呈报,公开交付有关衙门处理,而您却擅自私下杀掉,把事情弄得不明不白。大司马吕岱亲受先帝的诏令,辅佐导引大王,而大王却不接受采纳他的建议,使他心怀忧惧。华锜是先帝的亲近大臣,忠良正直,他所陈述的道理,您应当采纳应用,然而您却听后恼怒华锜,有要将他收捕的言语。另外中书杨融,亲受皇上诏令,您本应当对他恭谨肃敬,却说‘我就是不听从禁令,能把我怎样’听到这话时,群臣无不感到惊讶,无人不感到寒心。俗话说:‘明镜可以照出形貌,古事可以鉴戒今人。’大王应深以鲁王孙霸为戒,改变自己的行为,谨慎小心,尽力敬奉朝廷,这样则没有什么要求不能得到。如果放弃遗忘先帝的法令教诲,心怀轻慢之意,为臣宁负大王,不敢有负先帝遗诏,宁愿受大王的怨恨,岂敢忘记尊主的威严,而使诏令在藩臣中不能施行呢,这是古今正义,大王所明白知晓的事理。福运的降临有一定的根源,灾祸的降临也不是一日而成,在其逐渐发展时不忧不虑,将来的后果是无法去后悔的。假如鲁王早早接纳忠直之言,心怀惊惧之虑,那么他就能享受无穷的福运,哪来灭亡之祸呢,良药苦口,只有患病者以它为甘甜;忠言逆耳,只有通达事理者才乐意接受。我诸葛恪等人苦苦思虑想为大王解除尚处萌芽状态的危险,扩大您福运吉祥的基础,故此不自觉地把话说到极点,希望您能三思。”
孙奋收到笺书后十分恐惧,于是移居南昌,但他游玩狩猎更加频繁,官员部属都无法忍受他的命令差遣。建兴二年(253年),诸葛恪遭武卫将军孙峻诛杀,孙奋到下游住在芜湖,企图到建业观察事态变化。傅相谢慈等人劝谏孙奋,孙奋却杀死谢慈等人。孙奋因此获罪废为平民,流放到章安县。
太平三年(258年),孙亮下诏,复封孙奋为章安侯。
建衡二年(270年),孙奋的侄子吴末帝孙皓的左夫人王氏去世。孙皓悲伤思念过度,朝朝对着灵柩哭泣,一连数月不出门,于是民间有人传言孙皓已死,并谣传孙奋与上虞侯孙奉必有一人会成为皇帝。孙奋母亲仲姬的坟墓在豫章,豫章太守张俊猜测此事或许为真,于是前往扫祭坟茔。孙皓听说此事后,将张俊车裂并夷灭三族,将孙奋和他的五个儿子全部诛死,取消他的封爵。
建安五年(200年),年仅二十六岁的孙策在丹徒狩猎时遭刺客伏击,生命垂危。临终前,这位江东小霸王做出一个改变三国格局的决定:将印绶兵符交给二弟孙权,而非性格更似...
孙权 孙策 2025-07-01 贾逵之子的政治抉择:忠臣血脉为何背离曹魏?贾逵,这位曹魏名臣,一生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朝,以“忠毅清直”著称。他在壶关之战中冒死救主,在石亭之战前力谏曹休,其“临终叹曰:‘吾受国厚恩,恨不斩孙权以下见...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6-27 丁奉:三国烽烟中的八旬宿将,见证王朝兴衰的“活化石”在三国群雄逐鹿的舞台上,有这样一位武将:他历经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代君主,从东汉末年的烽火连天活到西晋初年的天下一统,以85岁高龄见证了整个三国时代的兴衰存...
孙权 孙皓 2025-06-20 孙匡后代:从江东宗室到西晋显贵的命运转折孙匡(?—约200年),字季佐,是孙坚第四子、孙权同母弟,虽英年早逝,但其后代在三国至西晋时期却经历了从东吴宗室到西晋显贵的复杂命运转折。孙匡一支的兴衰,既反映...
孙权 2025-06-16 孙权与孙皓:隔世君王的时空错位在三国东吴的帝王谱系中,孙权与孙皓的名字相隔三十余年,却因特殊的身份关联引发历史遐想。作为东吴基业的开创者与终结者,这对祖孙的命运轨迹在历史长河中形成奇妙交错—...
孙权 孙皓 2025-06-03 韩当之死:并非战场被杀,而是病逝后的家族悲剧在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风云变幻中,东吴涌现出众多名将,韩当便是其中一位。他历经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为江东基业的稳固和吴国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被陈寿盛赞为“江表...
孙权 孙策 2025-05-30 毌丘俭:三国后期魏国的忠勇名将在三国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曹操、刘备、孙权等雄主,以及诸葛亮、周瑜、司马懿等谋士名将,还有许多虽名气稍逊,却同样有着非凡经历和重要影响的人物...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5-26 孙匡婚事背后的政治联姻,与复仇并无关联在三国时期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孙匡作为孙坚的第四子、孙策与孙权的弟弟,其婚姻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政治考量,而所谓“为妻子报仇”的说法,实则与史实不符。孙匡其人及家...
孙权 孙策 2025-05-06 鲁肃:赤壁烽火中缔造三分格局的幕后推手在三国鼎立的棋局中,孙权将荆州借予刘备的决策堪称战略史上的经典案例。这一改变历史走向的抉择背后,正是东吴首席谋士鲁肃的远见卓识。这位被《三国志》评价为“独断之明...
孙权 刘备 2025-04-16 孙夫人与刘备:政治联姻下的子嗣谜题公元209年,赤壁之战后,孙权为巩固孙刘联盟,将年仅十五六岁的妹妹孙夫人嫁给年近半百的刘备。这场被后世称为“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政治婚姻,不仅成为三国历史的重要注...
孙权 刘备 2025-04-0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