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大一统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明朝之所以没能重建西域都护府,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当时在西域地区,存在一个强大的吐鲁番汗国。二是因为,明朝曾经发生过一场土木堡事变,导致明朝在最有能力西扩的时候,错失了西扩的机会。
这两个原因,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实际上,这涉及到明朝特殊的历史。想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简单回顾一下明朝的扩张历史。
公元1368年,随着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登基,明朝正式开国。明朝刚开国的时候,其实只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并没有彻底统一全国。
不过,就在明朝开国的同时,朱元璋派遣大将徐达,率军进行北伐。因为种种原因,徐达率军北上之后,一路势如破竹。仅仅不到一年之后,便一口气打到了北京,迫使元顺帝出逃草原。
自此之后,元朝作为一个全国性政权的历史,彻底结束。而明朝则是取而代之,成为了新的全国性政权。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后世大多数人误以为,明朝仿佛从开国的时候,就已经统一中原了。
但实际上,就算是徐达第一次北伐成功,占领北京之后,明朝其实依然没有统一全国。至少当时的甘肃、四川、云南等地,就全都不在明朝的控制范围之内。
所以,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明朝一直在不断向外扩张。直到朱元璋在位后期,明朝才彻底统一中原。此时的明朝,如果对标唐朝的话,大概相当于李渊在位后期。如果对标汉朝的话,大概相当于刘邦在位后期。
随着明朝彻底统一中原,朱元璋也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原以外的地方。此时的明朝,不但承认了元朝的正统性,同时还自称是元朝的接替者。显然,朱元璋当时也想恢复元朝全盛时期的地盘,对外也有着强烈的扩张欲望。
不过,中原王朝想要对外扩张的话,首先选择的对象,往往不是西域,而是北方草原。这主要是因为地理原因。古代中原地区通往西域,几乎只能通过河西走廊。如果北方草原上的敌人,还比较强大的话,随时都有可能切断河西走廊,斩断中原王朝和西域的联系。
在这种情况下,中原王朝自然需要优先解决北方的敌人。
按照正常的历史剧本,中原王朝首先需要统一中原,得到周围邻居们的臣服。然后,中原王朝会全力打垮北方的敌人,解决来自草原的威胁。再之后,中原王朝才会通过河西走廊,向西域方向发展。汉唐时期,基本上走的都是这条路线。
在朱元璋时期,明朝基本上完成了这个剧本的第一阶段。朱元璋不但统一了中原,而且也得到了周围邻居们的臣服。在西域这边,以哈密王国为首的势力,也对明朝表示了臣服。甚至于朱元璋还顺便削弱了一下北方的威胁,做了很多原本属于第二阶段的任务
但是,朱元璋去世之后,明朝内部却因为削藩问题,导致了内乱的出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靖难之役出现后,新上位的朱棣,一直忙着巩固内部,后来又忙着着手彻底解决北方的威胁。
朱棣在位期间,曾经五次进行北伐,基本上算是彻底肃清了北方的威胁。到了朱棣这里,剧本的第二阶段,其实也算进行得比较顺利。
如果按照汉唐时期的剧本来演,接下来,明朝可以暂时休养生息一段时间,然后开始逐渐向西域扩张。但问题是,这个剧本到了这里,却先后出现了几个意外,让这个剧本演不下去了。
首先,朱棣之后,接下来即位的明仁宗,仅仅在位九个月就去世了。而明仁宗之后,接下来的明宣宗,同样仅仅在位十年,便英年早逝。
连续两代皇帝,在位时间都不算长。这就导致明朝高层,长时间处于权力交接的状态当中,自然无法向外扩张。不过,这两位皇帝,倒也算是不错的皇帝,在位期间,完成了休养生息的任务。
真正的关键,在于接下来即位的明英宗。
因为明宣宗去世时比较年轻,导致明英宗是少年登基。而明英宗即位之后,因为受到宦官王振的蛊惑,亲自率军出征北方。结果,最后明军非但没能取胜,反倒是被两万多瓦剌军队,直接包了饺子。这次事件,后世史称土木堡事变。
土木堡事变后,明朝最为精锐的中央军队,几乎损失殆尽。而且,这一战之后,原本北方已经被明朝打趴下的敌人,瞬间再次崛起。原本明英宗这一代,应该承担起明朝向西域扩张的任务。但因为这件事的出现,导致明朝由此趋于保守,明英宗之后的明朝皇帝,再也无力向外扩张了。
当然,除了明朝自身的原因之外,当时西域地区的特殊情况,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在元朝那会儿,西域这块地方,大部分都归察合台汗国所有。察合台汗国,是蒙古帝国内部的四大汗国之一。不过,因为蒙古帝国内部的历史原因,导致察合台汗国,从建立的那天开始,就和元朝中央政府不太对付。甚至在很多时候,连名义上都不愿意臣服。
后来,到了元朝末期,察合台汗国因为内部原因,分裂成了东察合台汗国,与西察合台汗国。而明朝刚开国的时候,曾经派出使者,前往西域。而东察合台汗国,就曾经在这个时候,表示了对明朝的臣服。
不过,此时的东察合台汗国,虽然对明朝表示名义上的臣服,但其自身实力,却相当强大。而且,就在明朝壮大的同时,那个分家出去的西察合台汗国,后来又演变成了帖木儿帝国,这也是中亚历史上一个相当强大的政权,整体实力丝毫不逊色于明朝。
这些强大西域政权的存在,注定明朝不可能轻易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张到西域地区。但等到明朝国力足够之后,却又迎来了一场土木堡事变,错过了进入西域的最佳机会。
实际上,从明朝洪武年间,一直到宣德年间,明朝政府一直在努力向西域扩张。为此,明朝还特意推行了自己的卫所制度,这其实就是另一个版本的都护府制度。但可惜的是,因为明朝自身的原因,还没等到明朝正式控制西域,明朝就开始衰落了。
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是唯一从赤贫阶层崛起、最终开创帝业的传奇人物。他出身安徽凤阳的佃农家庭,幼年因饥荒沦为乞丐、和尚,却在元末乱世中以“开局一个碗”的起点,推翻...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0-09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真相:皇权独尊的终极博弈公元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处决丞相胡惟庸,并借机废除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这一决策不仅重塑了明代政治格局,更成为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斗争的转折...
朱元璋多少岁 胡惟庸 2025-10-09 朱元璋屠杀功臣:权力逻辑下的政治清洗明朝初年,一场持续十余年的政治风暴席卷朝堂。朱元璋以“胡惟庸案”“蓝玉案”为标志,对开国功臣展开系统性清洗,牵连人数超过15万,六家公爵、三十三家侯爵被除封。这...
朱元璋多少岁 蓝玉 2025-10-09 朱元璋长相之谜:历史滤镜下的帝王相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相貌,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帝王形象之一。民间流传的“猪腰子脸”“鞋拔子脸”画像与官方典籍中“姿貌雄伟,奇骨贯顶”的记载形成鲜明对比,这场...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0-09 朱元璋:明朝的奠基者与制度塑造者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1328-1398)以布衣之身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并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改革,为明朝近三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制度框架。其影响不仅...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9-30 朱标死后太子空缺,朱元璋为何选定朱允炆为接班人?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明朝太子朱标因病去世,这一突发事件彻底打乱了朱元璋的权力布局。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继承人选择上必须慎之又慎——既要避免权力真空引发...
朱元璋多少岁 朱允炆下落 2025-09-29 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何未立朱棣为太子?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明朝皇太子朱标因病去世,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朱元璋的权力布局。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朱标去世后并未选择军事才能突出的四子朱棣,而...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29 明朝开国六公爵:功勋与命运交织的传奇明朝初立之际,朱元璋为稳固政权、酬谢功臣,于洪武三年(1370年)大封功臣,其中“开国六公爵”作为最高封赏,承载着帝国奠基者的无上荣耀。这六位公爵——魏国公徐达...
朱元璋多少岁 徐达 2025-09-29 李世民为何未对功臣展开清洗:权力逻辑与历史智慧的交织在中国古代帝王巩固政权的叙事中,“清洗功臣”常被视为消除潜在威胁的常规手段。汉高祖刘邦诛杀韩信、彭越,明太祖朱元璋制造“胡蓝之狱”,均印证了这一权力逻辑。然而,...
朱元璋多少岁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26 陈友谅的败局:从性格缺陷到战略误判的必然性元末乱世,群雄并起,陈友谅曾以60万大军横扫长江流域,却最终在鄱阳湖之战中折戟沉沙,败于朱元璋之手。这场决定天下归属的决战,表面是兵力与战术的较量,实则是政治智...
朱元璋多少岁 陈友谅 2025-09-2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