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东汉大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造成东汉天下大乱,谁是罪魁祸首?
造成东汉天下大乱,可以说何进、袁绍、董卓、王允、贾诩、李傕都脱不了干系。那么究竟谁才是最阔祸首呢?
1、何进
何进(?~189年),字遂高, 南阳郡宛县(今河南南阳市宛城区)人。东汉时期外戚大臣,灵思何皇后之兄。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拥立刘辩被立为帝,妹妹何太后临朝,何进与太傅袁隗辅政,录尚书事。这本是一次普通的“外戚专权”,何进诛灭宦官只不过是当年大将军窦宪、大将军邓骘、大将军梁冀、大将军窦武的再版。不过,何进却做了一件事引起东汉天下大乱,那就是调动董卓等外兵进京,导致一发而不可收拾。
典军校尉曹操就明确反对,“宦者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至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见其败也”。何进忽视了“请神容易送神难”,董卓进京兵权在握,就不甘人下,甚至废掉何太后嫡子改立董太后抚养的刘协为皇帝。可以说没有何进,就没有董卓进京,也就没有董卓之乱。
2、袁绍
袁绍(?-202年),字本初, 汝南汝阳 (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人。 东汉末年军阀, 汉末群雄之一,司空袁逢之子。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以后,东汉朝廷大赦天下党人,袁绍应大将军何进的辟召为为侍御史、虎贲中郎将。何进要诛灭宦官,却因为何太后不答应而苦恼,袁绍除了馊主意请董卓等外兵胁迫何太后。后来的结果大家都清楚,造成董卓之乱。
“绍等又为画策,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进然之”,可以说没有袁绍的馊主意就不会有何进召集董卓进京的昏招。东汉天下大乱,袁绍也不可能辞其咎。熹平年间,董卓被司徒袁隗征为掾吏,从而被袁绍等人认为董卓是袁家的“门生故吏”必然听从袁家的安排,不料董卓进京后袁隗也不能幸免,在袁绍起兵反对董卓后袁隗被董卓族灭。袁绍不仅坑了何进坑了东汉王朝,而且坑了袁家。
3、董卓
董卓(?-192年),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生于颍川。董卓成年后,就在陇西郡府担任官吏,负责地方治安。汉桓帝末年,董卓担任羽林郎。永康二年(168年)董卓参加讨伐羌人叛乱战争有功,拜郎中。熹平年间,董卓被司徒袁隗征为掾吏,后出任并州刺史、河东郡太守。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拜董卓为东中郎将带队镇压。中平二年(185年)董卓镇压凉州叛乱有功,封为为斄乡侯,封邑一千户。中平六年(189年)灵帝得了重病,下诏拜董卓为并州牧,其下属大军转交给皇甫嵩。董卓接受任命,但是不肯交出大军。灵帝驾崩后,大将军何进掌权,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杀宦官。而何太后不肯下诏,于是何进、袁绍私招董卓领兵进京,以此逼迫何太后。
董卓进京后迅速控制朝政,废掉何太后的嫡子少帝刘辩,改立董太后的抚养的刘协即汉献帝。董卓擅权激起关东诸侯袁绍等人讨伐,造成了东汉的分裂与内战。董卓秉政初期还能善待士大夫,但逐渐暴露出残忍好杀的军阀本性,造成东汉朝廷摇摇欲坠。特别是董卓焚毁洛阳迁都长安,造成巨大动荡。
4、王允
王允(137~192年),字子师,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祁县)人。王允出身太原王氏,世代官宦。举孝廉出身,司徒高第征为侍御史。出任 豫州 刺史 ,勤政爱民。斗争中常侍 张让 失败后,去官隐居。 中平六年(189年),大将军何进掌权之后,辟为从事中郎,迁河南尹。董卓拥立汉献帝即位后,代替杨彪 ,拜太仆、尚书令、司徒。在与董卓表面敷衍的同时,王允暗中积极组织和筹备反董卓的斗争。王允首先与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公业等人共同商议诛杀董卓的计策。公元192年(初平三年)王允煽动董卓的心腹爱将吕布刺杀董卓,从而结束了董卓乱政。
董卓虽死,西凉军主力尚存,王允却没有进行必要的安抚,甚至不愿意赦免李傕、郭祀等人,这就导致李傕、郭祀煽动西凉军叛乱,攻入长安逼死王允击败吕布,东汉朝廷继续混乱。可以说东汉最后一次稳定政局的机会,被王允浪费了,从此东汉朝廷再也无法维持基本统治。
5、贾诩
贾诩(147年-223年),字文和,凉州 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永汉元年(189年)董卓废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自为相国。贾诩在此时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后升讨虏校尉。时董卓之婿中郎将 牛辅屯兵于陕,贾诩便在牛辅军中辅军。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杀牛辅亦已死去,王允清算董卓余党。当时李傕、郭汜等人心怀不安,都打算各自逃亡,贾诩出面阻止了他们,让他们以为董卓复仇为旗号收集西凉军攻入长安,事情不成在逃跑不迟。如果没有贾诩,王允逼迫李傕、郭祀等西凉军的行为可能不会造成反噬。贾诩的这次馊主意如同袁绍上次的馊主意,直接造成东汉朝廷再次大乱。
贾诩虽然后来也曾缓和李傕、郭祀与汉献帝君臣之间的矛盾,但贾诩造成的李傕、郭祀之祸却影响极为恶劣。当然,贾诩祸害的是东汉王朝,变相帮助了曹操的崛起。贾诩后来“搞死”曹操长子曹昂,变相帮助了曹丕上位。也许这个原因导致本该千刀万剐的贾诩,成了曹操、曹丕父子的座上宾。
6、李傕
李傕(?—198年),字稚然。 北地郡泥阳县(今陕西省耀县)人,汉末群雄之一。李傕原本是董卓的部将中郎将牛辅的手下校尉,性格勇猛诡谲,善于用兵,有辩才。当时的侍中刘艾认为李傕、郭汜用兵作战的能力在孙坚之上。李傕被董卓的女婿牛辅派遣至中牟与朱儁交战,大破朱儁,进而至陈留、颍川等地劫掠。初平三年(192年)董卓和牛辅被杀后,李傕归无所依,于是采用贾诩 之谋,伙同郭汜、张济、樊稠等原董卓部曲将攻向长安,击败 吕布,杀死 王允等人,占领长安,把持朝廷大权。
可以说贾诩“馊主意”的主要执行者就是李傕,后来把持朝政也是以李傕为主,逼封为车骑将军 、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池阳侯。正是李傕等人祸害长安,这才有东汉朝廷继续大乱,东汉政府彻底失去对地方诸侯的控制权。
上面6人如果说谁是罪魁祸首,我认为可以采取“抽出法”,即抽出这位历史人物则不会恶化当时局势,那么造成乱局的董卓、李傕是两大关键人物。没有董卓与李傕,即使有太多的袁绍甚至贾诩,都不会出现天下大乱。此外,王允失去了最后一次稳定东汉局势的机会,也应该列为罪魁祸首。这样一来,就需要从董卓、李傕、王允中产生一位“冠军”。
董卓死后,东汉朝廷并不必然大乱,因此董卓可以从“罪魁祸首”的“半决赛”中剔除。王允和李傕,王允的昏招导致李傕叛乱,李傕最初向东汉朝廷要求赦免自己,正是王允浪费了这次机会。因此,我认为王允应该在东汉天下大乱的“罪魁祸首”中获得“冠军”称号,从此东汉朝廷彻底瓦解,至于曹操劫持汉献帝的东汉朝廷那只是“借尸还魂”,曹操才是实际控制人。
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霹雳车(又称抛石车、发石车)以其强大的攻坚能力,成为冷兵器时代攻城略地的利器。尤其在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中,曹操军队使用霹雳车击破袁绍军的高橹...
曹操怎么死的 袁绍 2025-09-22 三国沮授:被低估的顶级谋士与乱世忠魂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袁绍凭借“四世三公”的家世与河北四州的基业,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在这场权力博弈中,一位来自广平的谋士以超前的战略眼光与刚直的性格,在历...
袁绍 2025-09-17 河北四庭柱一正梁:袁绍麾下的传奇武将组合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中,袁绍凭借冀州之地崛起,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军阀之一。其麾下不仅谋士如云,更有一批能征善战的武将,其中“河北四庭柱一正梁”的说法在民间广为...
袁绍 2025-09-02 辛毗之死:一场被误读的历史悲歌建安九年(204年)邺城攻防战中,曹军将领徐晃生擒袁绍旧部审配。当辛毗持马鞭怒抽审配时,这位宁死不降的袁氏忠臣突然高呼:“吾生为袁氏臣,死为袁氏鬼!”此言如利刃...
徐晃 袁绍 2025-08-27 沮授“矢北”:忠贞不渝的悲歌与战略远见的陨落在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中,袁绍麾下曾有一位以“矢志于北,尽忠于国”闻名的谋士——沮授。他提出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三年疲曹”等战略,堪称河北版“隆中对”,却因袁绍...
袁绍 2025-08-25 贾诩断腿之谜:历史与传说的交织作为汉末三国时期最富争议的谋士,贾诩的智谋与生存之道常被后世津津乐道,而其断腿的细节更因史料记载的模糊与民间传说的演绎,成为三国文化中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谜题。从...
贾诩 2025-08-20 审配杀辛毗全家:历史与文学交织下的悲剧在三国纷争的历史长河中,袁绍集团的覆灭堪称关键转折点。而在这场权力更迭的背后,审配与辛毗两大家族的恩怨纠葛,尤其是“审配杀辛毗全家”这一事件,不仅成为后世文学创...
袁绍 2025-08-19 甄宓爱过袁熙吗?历史迷雾中的情感真相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甄宓与袁熙的婚姻始终笼罩在政治与战乱的阴影之下。作为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甄宓的人生轨迹因官渡之战后的袁氏败亡而彻底改写。关于她是否曾对袁...
袁绍 甄宓是谁的妻子 2025-08-13 田丰:乱世中的顶级谋士,为何难逃悲剧命运?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谋士如云。在袁绍阵营中,田丰以其卓越的智谋与刚直的品格,成为三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谋士之一。尽管其战略眼光与军事才能被后世高度评价,但因性格与...
袁绍 2025-08-04 正史揭秘:文丑究竟命丧谁手在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画卷中,文丑作为袁绍麾下的一员猛将,以其勇猛无畏的战斗风格在战场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他的结局却充满了悲剧色彩,最终命丧沙场。那么,...
文丑 袁绍 2025-07-3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