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宋的历史长河中,王十朋以其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品格,成为备受敬仰的政治家与文学家。然而,在光环背后,他与妻儿的真实生活同样充满温情与坚守,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一、伉俪情深:贾尤凤的贤良与坚韧
王十朋的夫人贾尤凤,出身于乐清鹿岩村的书香门第,其父贾如讷知书达理,母亲陈氏乐善好施。贾尤凤自幼受家庭熏陶,贤惠孝悌,温良勤俭。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27岁的王十朋迎娶了25岁的贾尤凤,从此,这对夫妻携手走过了三十年的风雨历程。
婚后,王十朋家境清贫,生活十分窘迫。每逢灾年,家中常常面临“妻孥有号寒之患”的困境。然而,贾尤凤从未有过怨言,她与丈夫共同耕织,同甘共苦。王十朋常年在外求学,未谙生计之道,家境日益窘迫,贾尤凤便勉励丈夫专心攻读经书,自己则辛勤劳作,栽桑养蚕,种麻织布,悉心维持全家生计。她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王十朋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后方,使他能够安心追求学问和功名。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王十朋赴京应试,廷对第一,状元及第。此后,他入仕游宦,始终携贾尤凤相随。在仕途上,王十朋因力主抗金,数次直谏犯颜,受到主和派的诬陷和排斥。隆兴元年(1163年),他第二次离京还乡,生活困窘。贾尤凤依然与他和衷共济,分挑生活重担。王十朋在《荆妇夜织》一诗中写道:“凉飙堕黄叶,促织催女工。鬓丝不堪织,细君哀我穷。青灯织深夜,织成寒素风。愿为隐者衣,德曜随梁鸿。”这首诗真切地描述了贾尤凤的勤劳贤良,以及患难夫妻的恩爱深情。
贾尤凤不仅在生活上照顾王十朋,还在精神上给予他巨大的支持。她常常进言为官要清白为先,不能获取俸禄之外的钱财。她身体力行,把钱财施舍给穷人,还教村里妇女养蚕织布。王十朋曾在诗中赞扬夫人的美德:“忍贫犹好施,见得可曾贪。”乾道四年(1168年)十二月十日,贾尤凤在泉州知府任上病逝,王十朋悲痛欲绝,连续写下了多首悼亡诗,沉痛悼念亡妻。他在《悼亡》诗中写道:“相勉惟清白,囊如四壁空。难忘将绝语,劝我莫言穷。”这句诗不仅表达了对妻子的深切怀念,也彰显了他们夫妻之间相互扶持、共同坚守清白的高尚品格。
二、子女婚嫁:坚守本心,不攀富贵
王十朋与贾尤凤育有子女五人,其中长女、长男、次男、少子早卒,幼女后来出家为尼。在子女的婚嫁问题上,王十朋始终坚守本心,不攀富贵,注重门第和品德的匹配。
王十朋的长子王闻诗到了娶亲的年龄时,乐清城里的一些富贵人家见王十朋中了状元,便打发媒人前来做媒,希望把自己家中的千金小姐许配给王闻诗。然而,王十朋却不为所动。他深知这些富贵人家多是看中他的状元身份,想借此攀附权贵。王十朋的八姐嫁给同地方的孙家,他了解到姐夫家里虽然贫穷,但为人忠厚老实,又懂得诗书礼仪。姐夫家里有个女儿叫孙伏承,比王闻诗小两岁,在父母教导下,从小就知书达理,能吃苦耐劳。小时候常常到娘舅家来嬉,跟表兄王闻诗感情很好。于是,王十朋写信给八姐和姐夫,希望孙伏承能嫁给王闻诗当媳妇。最终,王闻诗与孙伏承结为夫妻,两人感情深厚,相濡以沫,共同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
王十朋的幼女王清,原本许嫁贾梓。然而,贾梓不幸早逝,面对亲人的相继离去,王清选择了出家为尼。这一选择或许包含了对亡母、亡父、亡夫的追思,也反映了佛教为宋代士族女性提供的另一种人生可能。在宋代,士大夫家族与佛教的关系呈现出复杂多元的面貌。对女性而言,佛门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生存空间——守寡、未嫁时,出家为尼是被社会认可的选择。王清出家后,依然与原生家族保持联系,甚至凭借家族的文化资本在佛门中获得较高的地位。她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个人在命运面前的坚韧与抉择,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
三、家风传承:清正廉洁,淡泊名利
王十朋不仅自己为官清正廉洁,勤政爱民,还注重家风的传承,教育子女要坚守清白,淡泊名利。他的长子王闻诗,为人淡泊、淡定,不刻意迎合时尚和大众,威逼利诱也不能让他动摇。在婚姻问题上,他不为富贵所动,坚守本心;在仕途上,他也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品格。担任大理寺司直时,他负责审理一个边疆地区军政负责人的案件。这位边帅的仇人想趁机置之死地,却适逢明孝宗皇帝计划内禅帝位给儿子。按惯例,一旦内禅典礼举行,当年就要赦免一批罪犯。仇人急于赶在典礼前办结案子,居然还为此弄来“诏旨”督促王闻诗。然而,王闻诗心理素质极好,丝毫不受干扰,依然按正常进度审案报批。最终,案件未判,大赦天下的恩旨就颁布了,王闻诗保下了边帅的一条命。
王十朋的家族与佛教有着深厚的渊源。他的舅公贾处严年轻时便在乐清玉箫峰明庆院出家,后成为高僧。王十朋的二叔宝印随舅严阇梨出家,曾任明庆忏院、妙果院的住持。王十朋的表叔德纯也为宝印弟子,成为江心龙翔寺住持。这种家庭氛围对王十朋及其子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十朋的幼女王清选择出家为尼,便是这种家风传承的体现。她出家后,依然保持着对家族的深厚感情,积极参与家族的事务,为家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真实的王十朋妻儿,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贾尤凤的贤良与坚韧、子女婚嫁的坚守本心、家风的清正廉洁与淡泊名利,共同构成了王十朋家庭的美好画卷。这些品质和精神,不仅值得我们后人敬仰和学习,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启示。
在北朝至隋唐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宇文氏家族涌现出众多杰出人物,其中宇文忻与宇文泰作为同族成员,虽共享宇文姓氏,却在历史舞台上扮演着截然不同的角色。他们的关系...
2025-09-12 柔福帝姬身份之谜:历史迷雾中的真假公主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如一场噩梦,将繁华的汴京拖入深渊,皇室宗亲、后妃帝姬沦为阶下囚,被押往北方。在这场浩劫中,柔福帝姬赵多富的人生轨迹急转直下,而她归宋后引发的真...
2025-09-12 张角死后封神考:从历史叛乱者到民间信仰的嬗变东汉末年,巨鹿人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为号,创立太平道,发动黄巾起义,撼动东汉根基。然而,这场以宗教为旗帜的农民战争最终在朝廷镇压下失败,张角本人亦于中平...
2025-09-12 潍水之战:读音溯源与历史回响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潍水之战"作为楚汉争霸的关键转折点,其读音与战役细节同样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这场发生于公元前204年...
2025-09-12 水镜先生之名:司马徽的传奇与历史回响在中国历史与文学的交织中,"水镜先生"这一称号如同一面明镜,既映照出东汉末年名士司马徽的智慧光芒,也折射出三国文化中&...
2025-09-12 罗伯特·弗罗斯特:用自然意象镌刻人生哲思的诗歌巨匠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作为20世纪美国诗坛的标志性人物,以四获普利策诗歌奖的成就与T.S.艾略特并称“美国现代诗歌两大...
2025-09-12 宗悫:以志为帆,以勇为桨的南朝名将在南朝宋的军事与政治舞台上,宗悫(字元干)以“乘风破浪”的豪情与“智破象阵”的胆识,书写了一段跨越沙场与朝堂的传奇人生。这位出身南阳涅阳的将领,不仅以军事才能著...
2025-09-12 段天德为何杀郭啸天:一场由贪欲与阴谋交织的悲剧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巨著《射雕英雄传》中,郭啸天之死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节点。这位性格沉稳、重情重义的乡间义士,因一场精心设计的阴谋命丧段天德之手。这场悲剧的背后,...
2025-09-12 医道文心两相映:李中梓的文学成就与医德传承在明末清初的江南大地上,李中梓(1588-1655)以“士材学派”宗师的身份,在医学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这位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医”的浦东惠南镇人,其...
2025-09-12 周芷若是范遥的女儿吗?——一场武侠迷雾中的身份猜想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巨著《倚天屠龙记》中,周芷若与范遥这两个角色各自承载着复杂的命运与深刻的性格刻画。周芷若,峨嵋派第四代掌门人,身世坎坷,武学天资卓绝;范遥,明教...
2025-09-1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