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作为战国时期实力最强大的七个国家,各自都有各自的发展轨迹,虽然六国最终都被秦国所灭,但六国之中也有最强的,也有最弱的,还有最惨的。那你知道这个战国七雄当中最惨的国家是哪个国家吗?为什么这个国家会是最惨的一个呢?此国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最后又是为什么灭亡的呢?今天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就像提起三国名将就会想起“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一样,提起战国七雄,人们自然想到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但是我们细看《战国策》、《东周列国志》和《史记》,就会发现战国七雄的排名也是乱点鸳鸯谱:排名第四的韩国,其实就是个打酱油的角色,二百年韩国历史,怎么看都有像一部挨打流水账——以弱立国以弱亡国,能惹事不能平事的韩国在二百年里挨了多少打,这个还真的难以统计。
说韩国有二百年历史,其实是抬高了他们: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才得到周威烈王的册封而正式位列于诸侯,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国灭了,韩国故地变成了大秦帝国的颍川郡——秦始皇灭六国而建三十六郡,韩国土地只有一郡大小,这倒不是秦始皇瞧不起韩国,而是韩国太小了,这一点我们看一下公元前260年战国七雄疆域图就知道了。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早在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灭了智伯荀瑶瓜分了晋地,韩国虽然没有诸侯之名,但已经有了诸侯之实,这样综合算起来,韩国还真有二百年历史,但这二百年历史却不怎么光彩:以弱立国,以弱亡国,韩国在战国七雄中就是个挨揍的命。
其实韩国总挨揍,也有地理方面的原因:身处秦、楚、魏、齐四大国夹缝之中(韩国也曾跟齐国接壤),随便哪个大国一生气,韩国君臣就得哆嗦半天。
我们翻阅那段历史就会发现,在战国时期的名将中,秦国有白起王翦,楚国有项燕,赵国有廉颇李牧,魏国有吴起,燕国有乐毅,齐国有田单孙膑,这些名将的故事,读者诸君耳熟能详,但是韩国有哪几位名将呢?不好意思,笔者一个都没听说过——估计赵括到了韩国,也得算一代名将。

韩国之弱,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当初在晋国,赵魏韩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被智伯荀瑶压得死死的,而其中表现得最软弱的就是韩康子(姬姓,韩氏,故名韩虎)。
智伯荀瑶向赵魏韩三家开口,让他们各拿出一万户封邑献给晋王室,实际是自己独吞。最先答应智伯荀瑶要求的,就是韩康子韩虎,韩虎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就只好忍痛割肉。
魏桓子一看韩康子拉松套,也只好忍气吞声,只有赵襄子比较有刚儿,他坚决不肯让出一户封邑。
智伯荀瑶在赵襄子那里碰了钉子,回过头来又欺负韩康子魏桓子:“老赵不听话,你们跟着我一起去揍他!”
智、韩、魏三家抱团打赵襄子,结果久攻不克,韩康子率先反水,跟魏桓子一嘀咕,就联合赵襄子把智伯荀瑶给灭了。
韩家怕智伯,也打不过赵襄子,但是他欺负晋国国君还是有两下子的,跟着打酱油灭了智伯荀瑶之后,韩国在名义上成立,也开启了挨揍模式,韩国历史也成了挨打流水账:“景侯虔二年,郑败我(韩国,下同)负黍,九年,郑围我阳翟;懿侯二年,魏败我马陵;昭侯元年,秦败我西山,二年,宋取我黄池。二十四年,秦来拔我宜阳;釐王三年,使公孙喜率周、魏攻秦,秦败我二十四万,虏喜伊阙,五年,秦拔我宛,六年,与秦武遂地二百里,十年,秦败我师于夏山,二十一年,使暴烝救魏,为秦所败,烝走开封。”
韩国立国二百年,唯一的亮点就是灭掉了宋国,除了跟宋国大战赢了,韩国一直在挨揍,并且成了最早灭亡战国七雄——秦灭六国的时间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

虽然韩国一直很孱弱,但是却很能吹,有时候别有用心者夸他们几句,他们也当真,并且飘飘然以为自己是宇宙第一。
战国时期主张连横抗秦的苏秦跑到韩国去忽悠韩宣王:“韩北有巩、成皋,南有陉山,地方九百余里,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彊弓劲弩皆从韩出。 韩卒超足而射, 百发不暇止,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韩卒之剑戟皆出於冥山、 邓师、 宛冯、 龙渊、太阿, 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 无不毕具。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蹠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
读者诸君看地图就知道苏秦是在拍马屁:韩国就那么巴掌大一点地方,就是男女来由齐上阵,也凑不出数十万甲士。至于能一连百发的强弩,你以为是梦出来的“神机箭”呢?
经过苏秦一番大忽悠,韩宣王真的以为自己的士兵能以一当百呢,他撸胳膊挽袖子要跟秦国开干:“于是韩王勃然作色,攘臂瞋目,按剑仰天太息(太息谓久蓄气而大吁也,不是长叹而是嚎叫)。”
没有本事,能惹事儿不能平事儿,又得罪了不该得罪的大国,于是韩国悲剧了:“桓惠王元年,伐燕;九年,秦拔我陉;十年,秦击我于太行,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十七年,秦拔我阳城、负黍;二十四年,秦拔我城皋、荥阳;二十六年,秦悉拔我上党;二十九年,秦拔我十三城。王安九年,秦虏王安,尽入其地,为颍州郡,韩遂亡。”
秦国逮住韩国这只肥羊薅羊毛,今天拔一城,明天拔一城,拔来拔去,就把韩国拔成了光头强:最后一任韩王安没有谥号,这是因为秦国已经灭了韩国,是不屑给被俘虏的亡国之君评定谥号的。
看了战国七雄中的韩国,笔者忽然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喜欢吹大气,能惹事儿不能平事儿,自认为宇宙第一的习惯,也能遗传吗?
在战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长平之战宛如一幅惨烈至极的战争图景,而白起与赵括,则是这幅画卷中最为鲜明的两个角色。白起,这位被誉为“战神”的秦国名将,一提起赵括便...
白起 赵括 2025-11-17 晋文公重耳的婚姻传奇:乱世中的情感与政治交织在春秋乱世中,晋文公重耳的流亡经历堪称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这位历经19年流亡、最终登上晋国君位的传奇人物,其婚姻生活同样充满戏剧性。他的妻子们不仅是他情感世界的...
晋文公 2025-11-17 廉颇:铁血将军的传奇轶事与后世千秋评说战国烽烟中,赵国名将廉颇以勇猛善战著称,其军事生涯不仅镌刻着“破齐败燕、守卫长平”的赫赫战功,更因“负荆请罪”“肉包奇缘”等轶事典故成为后世传颂的传奇。从沙场铁...
廉颇典故 2025-11-14 伍子胥之死:权力漩涡中的忠臣悲剧春秋末期,吴国在吴王阖闾的统治下迅速崛起,成为东南一方的霸主。阖闾的辉煌成就离不开一位关键人物——伍子胥。这位从楚国逃亡而来的谋臣,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
阖闾 2025-11-14 魏冉:四度拜相的秦国权臣,从拥立之功到身折势夺的跌宕人生在战国风云激荡的舞台上,魏冉以宣太后异父弟、秦昭襄王舅舅的双重身份,成为秦国政坛最具争议的权臣。他四度出任秦相,掌军二十余年,既为秦国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又因...
秦昭襄王 宣太后 2025-11-12 礼崩乐坏下的悲剧:鲁隐公如何沦为权力游戏的牺牲品公元前712年冬,鲁国第十四代国君鲁隐公在寪氏家中被刺客杀害,这场弑君事件不仅终结了春秋时期第一位摄政者的生命,更撕开了周礼体系下权力争夺的残酷真相。这位被孔子...
孔子 2025-11-11 白起之死:功高震主与权力博弈的悲剧终章战国末年,秦国以铁血之势横扫六合,而“人屠”白起作为秦军最高统帅,以伊阙之战斩首24万、鄢郢之战焚毁楚都、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卒的战绩,为秦国统一奠定基石。然而...
白起 2025-11-07 商鞅之死:变法强秦背后的权力博弈与制度惯性公元前338年,咸阳城头飘着初冬的寒意,商鞅被车裂于市,九族尽诛。这位用二十年时间将秦国从西北边陲弱国推向战国霸主之位的改革者,最终倒在了自己亲手铸造的法治利刃...
商鞅 2025-11-07 孔融:从“让梨神童”到争议名士的双重人生四岁让梨的典故,让孔融成为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典范。这个被写入《三字经》的故事,塑造了孔融“谦让守礼”的完美形象。然而,当我们穿透历史滤镜,会发现这位孔子二十世孙...
孔子 2025-11-07 白起的成名之战:伊阙之战与战略转折战国时期,群雄逐鹿,将星璀璨。在秦国东进的征程中,白起以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伊阙之战,奠定了其“战神”地位。这场战役不仅成为白起军事生涯的起点,更深刻改变...
白起 2025-11-06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