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传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一看。
刘禅是刘备的继承人,中国历史上有一句话叫扶不起的阿斗,说的就是刘禅,这足够能证明刘禅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但是刘备当时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刘禅是他的长子,而且他身上一个比较好的品质,就是他为人亲厚仁义,这一点很像刘备。
40年之后,司马昭的军队攻打蜀汉的时候,刘禅选择了投降,而他唯一的要求就是善待蜀汉的老百姓,所以可能他对于老百姓的爱护的心思,才是刘备选择他作为继承人的真正原因。
01刘备继承人
中国文学上有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而在名著当中有一本叫《三国演义》,它主要讲述的就是东汉末年三国纷争的事情,而这三个国家当中就包括蜀汉,蜀汉集团的领导人是刘备。在一系列的影视作品当中,也能了解到,刘备早期生活十分贫苦。
虽然心里有着很大的抱负,但是他在武力值上有所欠缺,后来是遇到了关羽和张飞之后,觉得在这方面得到了弥补,和两人结拜,然后开始了后续的创业。刘备这个人身上的优点是善于听别人的意见,启用一些贤臣,而且整个人比较仁厚。
他在蜀汉集团当中一直也比较得人心,尤其是得到了诸葛亮的帮助。但是后来三国纷争当中,刘备不断地耗费心血去处理政事还有战事,所以后来就去世了。其实,古代的君主都会提前把太子立好,以防自己出现什么万一。
而刘备也不例外,他当时立的是他的长子刘禅。其实刘备当时总共有四个儿子,三个是自己亲生的,还有一个养子,他这个养子叫刘封。因为在早期刘备还没有自己的儿子,刘封在战场上表现很好,多次立功,所以刘备才收他当了养子。
其实刘封骁勇善战早期刘备很看好他,但是没有考虑他作为继承人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因为中国古代礼法很重要,很少有君主会选择放着自己的血亲,去立别人当继承人。而另一方面,刘封做了一件事情触及到了刘备的底线。
刘备是一个很仁义的人,而且很看重他和关羽和张飞之间的手足之情,一方面三个人是结拜兄弟,而另一方面另外两个人为他成就大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刘封却因为自己和关羽之间的龃龉,在关羽在战场上拼杀需要援助的紧要关头,却不出兵。
眼看着关羽战死沙场,这件事情让刘备觉得刘封是一个心胸狭隘,心思歹毒的人,而且还害死了自己的好兄弟,所以直接治了他的罪。而再回头看他的三个儿子,刘禅年纪大自己也教养了一段时间。
而且多次带着他出入沙场,而且据刘备平时的观察刘禅也是一个比较仁义的人。 而自己另外两个儿子年纪尚小,暂时还看不出品行如何又出于礼法,所以刘备就立了自己的大儿子刘禅。
02刘禅继位
后来刘备因为日夜操心国事和战事,生病就去世了,于是刘禅就上位当了皇帝。其实在刘禅刚刚当皇帝的那几年里,蜀汉的政权还算比较稳固,因为哪怕刘备去世了,还有诸葛亮在旁辅助刘禅。刘禅起码很听诸葛亮的话。
推行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和孙权形成友好关系,也包括致力发展农业,让百姓能够得到休养生息,只不过在这段时间里蜀汉和曹魏之间一直有战事,双方各有输赢。
再到后来长期殚精竭虑的诸葛亮也去世了,从此之后刘禅就没有了依仗。就需要自己独立的去做一些判断,但很不幸的是他后期做的判断并不正确,他信任宦官黄皓,而且十分宠信他。
本来蜀汉集团在诸葛亮去世之后,还是有一些有能力又忠诚的大臣,就比如说姜维。姜维等人启奏刘禅,希望他能杀了黄皓,但是刘禅不听,导致后来黄皓的势力渐渐变大,刘禅也开始不理政事。
03国破投降
后来曹魏集团的司马昭带兵攻打蜀汉,早期姜维就听到了消息,让刘禅早作打算。但是黄皓却告诉刘禅,曹魏不会派兵来打。于是刘禅就什么打算也没做,后来司马昭的军队真的打过来了,刘禅听从了光禄大夫谯周的意见选择了向敌军投降。
但那个时候姜维给刘禅传信,让他再坚持两天,只要两天的时间,他就可以突破魏国的兵力赶回去救驾,但是没想到后来这个消息走漏了,姜维反倒死在了战场上。投降了之后刘禅就被请到了魏国去。
但是他和司马昭谈判的时候,他说只要能够善待蜀汉的老百姓,让他们能够好好生活,他自己留在魏国也挺好的。所以司马昭就把刘禅留在了洛阳,并且给他封了一个安乐侯的爵位,而刘禅就在洛阳开开心心的过完了自己的后半生。
其实,刘禅并不是完全的昏君,起码在他执政的前两年,他还能听诸葛亮的建议,但是的确他对国事、政事、权力并不是特别有野心,而他的父亲刘备也没有看错他,他的确是一个比较仁义的人。
因为哪怕在最后要被抓到魏国去的时候,他的要求也只不过是希望能够善待蜀汉的老百姓。就像《三国演义》书中说的,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所以可能刘备当时在选太子的时候,也想过这种最坏的打算。万一蜀汉走到无力可支的地步,那起码刘禅做皇帝的话,还能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去考虑,不至于闹到生灵涂炭的地步。
04总结
刘禅小的时候生活过得很动荡,因为那个时候三国纷争,刘禅作为刘备的长子,走丢过也被敌军抓住过,好不容易回到刘备身边成了太子。刘备带他到战场上历练了两年,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刘禅没有野心,但是好在他比较听话。
刘备去世他自己上位之后,有诸葛亮辅佐他,所以那段时间蜀汉也没有出什么大问题。只不过后来他信错了人,相信了一个不懂政事又没有远见的宦官,导致最后敌军打来的时候乖乖投降把蜀汉的国土直接送了出去。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蜀汉双璧:姜维与魏延的实力对比与历史定位在三国蜀汉政权中,姜维与魏延作为后期核心将领,其军事才能与战略贡献直接影响着蜀汉的存亡。两人虽同为刘备集团的中坚力量,却在战略思维、战术风格、政治智慧等方面展现...
刘备 2025-09-30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三国风云:关羽轻视黄忠背后的权力逻辑与人性密码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封“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关羽得知黄忠位列后将军时勃然大怒,直言“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这场震动蜀汉朝野的争端,表面是武将间的地位之...
关羽 刘备 2025-09-29 乱世棋局中的英雄相惜:曹操为何看重投靠的刘备建安三年(198年),徐州城破之际,刘备带着残部投奔曹操。这场看似不对等的投靠,实则是东汉末年最耐人寻味的政治博弈。曹操以“豫州牧”高位相待,甚至说出“天下英雄...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29 王连:从南阳县令到蜀汉重臣的传奇人生在汉末三国乱世中,王连(字文仪)以南阳郡为起点,历经刘璋、刘备两代政权,最终成为蜀汉政权中掌管经济命脉的核心人物。他的仕途轨迹与历史选择,既折射出乱世中士人的生...
刘备 2025-09-29 白帝城托孤:刘备的权谋算计与诸葛亮的生死困局公元223年,白帝城永安宫的病榻前,刘备握着诸葛亮的手说出那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后世将其视为君臣相知的典范。然而,当掀开史书温情脉脉的面...
诸葛亮 刘备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