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的蜀汉,有一位以忠直、清廉著称的名臣——董允。他凭借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品德,为蜀汉的稳定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蜀汉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家族背景与早年经历
董允,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省枝江市)人,是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东汉末年,其父董和跟随刘璋,担任益州太守。董允自幼受到父亲严格的管教,年少时便与费祎等同龄人以才德闻名。刘备称汉中王,立刘禅为太子,选取董允、费祎等为太子舍人,希望以他们的才学和品格影响刘禅。
仕途生涯与重要贡献
初入仕途,担任要职

刘备册立太子刘禅后,董允先后担任太子洗马、黄门侍郎等职。刘禅即位后,董允继续得到重用。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举荐董允,认为他“良实,志虑忠纯”,于是任命他为侍中,兼领虎贲中郎将,统率宫中宿卫亲兵。此后,董允成为蜀汉宫廷事务的主要负责人,承担起匡正君主、维护宫廷秩序的重任。
匡正君主,严守礼制
董允在任上,始终秉持公正之心,尽一切努力匡正和补救后主刘禅的过失。刘禅不顾蜀汉偏安一隅、创业艰难,一心贪图享乐,常想外出游玩,扩充宫廷乐舞班子,董允一一抵制。刘禅不时想要多选美女充实后宫,董允更是据理力争。他以古代帝王的后妃不得超过12个为据,指出刘禅不该再增加嫔妃。刘禅渐渐长大后,开始宠爱宦官黄皓,黄皓善于花言巧语、逢迎谄媚刘禅,妄图擅权专政。董允守正不阿,常常严正劝谏刘禅不要“亲小人,远贤臣”,同时严厉训斥黄皓,使得黄皓心中畏惧,在董允在世时始终不敢嚣张。
辅佐朝政,廉洁奉公
延熙六年(243年),董允被加封为辅国将军。延熙七年(244年),他兼任尚书令,成为大将军费祎的副手,参与处理国家军政事务。当时,尚书令需要处理的政务繁多,董允最初也像费祎任尚书令时那样劳逸兼顾,但十来天后政事就积压了许多,他只好承认自己的才干不如费祎。尽管如此,董允依然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为蜀汉的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董允官居高位,却始终保持廉洁奉公的品质。他谦和待人,礼贤下士。有一次,他与尚书令费祎、中典军胡济相约外出游宴,当车马准备好正要启行时,郎中董恢正好到他府上拜望。董恢年轻官小,看到董允因为自己而出不了门,便犹豫着要告别离去。董允诚恳地挽留他,说道:“本来我们郊游,是约些兴趣相投者闲谈而已,现在您亲自来拜望我,您我正该好好叙谈久别之情;放弃与您叙谈的良机而去游宴,这怎么行呢?”一面说着,一面命人卸下车马。费祎和胡济尊重董允这种礼贤下士的作法,也取消了游宴之行。
鉴于董允的政绩显著,蒋琬由尚书令兼领益州刺史后,曾上表建议将尚书令一职让与董允,称赞他主掌宫廷多年,扶助王室,理应晋级、赐爵、封地。但董允却执意推辞不受。后来,据说有一次刘禅采纳了一位官员的建议,悄悄地把整个分水镇划在董允的名下,作为他及其子子孙孙的享用之地。董允听说此事之后,一面上书刘禅,坚决不受,一面骑着马不分昼夜赶回分水镇,烧掉地契,将分到的田土一一退回给乡民。
人物评价与后世影响
历史评价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评价董允:“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尚书令蒋琬称赞他“内侍历年,翼赞王室”。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他“秉心公亮”“董允匡主,义形于色,皆蜀臣之良矣”。裴松之评价他“以允名位优重,事迹逾父”。常璩称“时蜀人以诸葛亮、蒋琬、费祎及允为四相,一号四英也”。
后世纪念
董允去世后,千百年来,蜀地百姓对他的追悼缅怀未曾断缺。在今天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乡董允坝留有董允墓。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9年),知州阮时升曾修缮董允的坟墓,并写下诗词称赞他的功绩。清代乾隆年间,在泸县嘉明的一方摩崖石刻上刻有“蜀汉尚书令董允故里”九个大楷字。1988年2月1日,“蜀汉尚书令董允故里”被泸县人民政府认可,列为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7月,泸县嘉明镇政府为开发旅游,在离政府约两三里远的狮子村修建了董允广场,广场内有丹霞石董允全身雕塑一尊。
董允以其忠直匡主、清廉守正的品质,成为了三国时期蜀汉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事迹和精神,不仅为后世所敬仰和传颂,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古代皇帝的饮食堪称一场盛大的仪式,动辄上百道菜肴铺满长桌,从珍馐海味到精致点心,每一道都凝聚着御膳房的匠心。然而,皇帝的胃容量有限,这些精心准备的佳肴往往难以被...
2025-11-14 刺股之痛:从落魄到奋起的转折公元前4世纪,洛阳城外的寒风中,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拖着沉重的步伐归来。他叫苏秦,刚结束长达一年的秦国游说之旅,却以失败告终——十次上书秦王,献上“兼并六国”的...
2025-11-14 宋朝士大夫:权力巅峰与共治天下的政治生态在中国历史上,宋朝以“重文轻武”的国策闻名,士大夫阶层在此背景下崛起,形成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独特政治格局。这一时期,士大夫不仅成为治国理政的核心力量,...
2025-11-14 古代皇帝的“上班”密码:明朝早朝制度的真相与例外在古装剧中,皇帝端坐龙椅、百官跪拜山呼的场景深入人心,但真实历史中,皇帝是否每日都要“打卡”上朝?答案远比影视剧复杂。明朝作为坚持早朝制度的典型朝代,其背后既有...
2025-11-14 司马炎的分封困局:历史教训与现实博弈下的必然选择公元265年,司马炎在洛阳登基称帝,建立西晋。这位终结三国乱世的新君,在巩固统治时做出了一个极具争议的决策——大规模分封同姓诸侯王。这一政策不仅与汉初&...
2025-11-14 汉末风云:何进之死背后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汉末时期,东汉王朝大厦将倾,外戚、宦官、士族三股势力相互倾轧,宫廷内外暗流涌动。在这场激烈的权力角逐中,大将军何进本手握重兵、位高权重,却最终死于宦官之手,这一...
2025-11-14 张先:北宋词坛的“三影”风流客在北宋文坛的璀璨星河中,张先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人生经历,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一生,既有仕途的平稳顺遂,又有词坛的声名远扬,更不乏风流韵事与趣闻轶事...
2025-11-14 荒唐表象下的生存智慧:弘昼的“装疯卖傻”与明哲保身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爱新觉罗·弘昼以其一系列荒诞不经的行为,被后世冠以“荒唐王爷”的称号。然而,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历史背景与个人动机,会发现这看似荒唐的表象下,实...
2025-11-14 酷吏杜周:皇权阴影下的“生存艺术家”在汉武帝“外儒内法”的统治体系中,杜周以独特的生存哲学成为西汉酷吏群体中的异类。这位出身南阳杜衍县的寒门子弟,凭借对皇权的绝对服从与精准揣摩,从基层小吏跃升至御...
2025-11-14 楼船将军杨仆东移函谷关三百里:历史迷雾下的权力博弈与战略考量公元前114年,西汉楼船将军杨仆率领部众将秦函谷关东迁三百里至新安县境内,这一举动不仅改变了中原战略要地的布局,更成为后世解读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与地方控制的重要...
2025-11-14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