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中国 / 近代 / 民国 / 元朝 / 晋朝 / 周朝 / 商朝 / 夏朝 / 历史解密 / 历史剧 / 上古时期 / 苏联
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 >  历史解密 >  法显大师:中国西行求法第一人的传奇人生

法显大师:中国西行求法第一人的传奇人生

时间:2025-09-15 17:59:24来源:爱上历史作者:Marshall

法显(约337年—422年),俗姓龚,平阳郡武阳(今山西临汾襄垣)人,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高僧,也是中国历史上首位西行至天竺(今印度)求法并成功归来的佛教大师。他以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仰,在65岁高龄时踏上西行取经之路,历经14年、游历30余国,带回大量梵文经典,并撰写了《佛国记》(又名《法显传》),为中印文化交流及中国佛教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幼年出家,志在奉佛

法显自幼便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他出生于一个普通农家,因三个哥哥均在童年夭折,父母担心他难以成活,便在他三岁时将其送入佛寺出家为沙弥。十岁时,父亲去世,叔父曾劝他还俗,但法显坚定地表示:“我本来不是因为有父亲而出家的,正是要远离尘俗才入了道。”这份对佛教的虔诚信仰,成为他一生追求真理、不畏艰险的精神支柱。二十岁时,法显受具足戒,对佛教的信仰更加坚贞,行为也更加严谨,成为当时佛教界备受尊敬的僧人。

西行求法,历经艰险

东晋隆安三年(399年),65岁的法显深感中国佛教戒律残缺,僧侣行为失范,决定前往佛教发源地天竺寻求完整的戒律经典。他与慧景、道整等四位同门从长安出发,一路西行,穿越河西走廊,翻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攀登帕米尔高原,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在穿越白龙堆沙漠时,他们“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帜耳”,靠仙人掌汁液存活走出沙漠。在翻越小雪山时,同伴慧景因严寒和高原反应不幸去世,法显抚尸痛哭,却仍坚持前行。

经过六年的艰苦跋涉,法显终于抵达天竺。他在中天竺摩竭提国巴连弗邑停留三年,学习梵书、梵语,抄写《萨婆多众律》《方等般泥洹经》等六部佛教经典,共计百万余字。此后,他又前往狮子国(今斯里兰卡)求法两年,获得《弥沙塞律》《长阿含经》等珍本佛经。

海路归国,九死一生

东晋义熙七年(411年),法显携带大量佛经和佛像,搭乘商船从狮子国启程回国。然而,归途同样充满凶险。商船在海上遭遇暴风,海水灌入船舱,众人惶恐不安,甚至有人企图抛弃法显的佛经以减轻船重。法显坚决反对,誓言“汝弃佛经,先弃我身”。最终,在观音菩萨的庇佑下,商船漂流至耶婆提国(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法显在此停留五个月后,再次搭乘商船前往广州。途中又遇飓风,船上“唯任风漂流,粮水将尽”,法显靠雨水续命90天,最终于东晋义熙八年(412年)在山东青岛崂山登陆,完成了这场历时14年、行程约5万里的壮举。

译经著述,泽被后世

归国后,法显在建康(今江苏南京)道场寺与佛驮跋陀罗合作翻译佛经,将带回的六部24卷梵文经典译为中文,填补了中国佛教经典的空白。他首创“口授汉译”之法,由弟子笔录,开创了佛经翻译的新范式。此外,法显还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了《佛国记》,详细记录了西行途中的地理风貌、风土人情、宗教文化及社会制度。这部著作不仅为研究古代中亚、南亚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也成为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的经典之作。

历史评价与后世影响

法显的壮举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梁启超称其为“中国留学印度第一人”,鲁迅赞誉他是“中华民族之脊梁”,斯里兰卡史书尊其为“伟大的中国求法者”。法显的西行求法比玄奘早230年,其行程之远、历时之长、困难之多,堪称人类探险史上的奇迹。他的事迹激励了无数后来者,玄奘西行时便曾参考《佛国记》。法显的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追求真理的象征,至今仍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人物: 分享 上一篇: 古代人如何相亲的?古人相亲上的那些趣事 下一篇: 王政君与窦漪房:大汉皇室中的两代传奇女性

最新资讯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