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广陵于马上作》是魏文帝曹丕率兵伐吴时写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本诗耀武扬威,斗志昂扬,很有阳刚之气。诗里“不战而屈敌”、“量宜运权”的理念,说明了曹丕修文偃武的本来面貌。
作品原文
至广陵于马上作
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
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
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
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
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
古公宅岐邑,实始翦殷商。
孟献营虎牢,郑人惧稽颡。
充国务耕殖,先零自破亡。
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
量宜运权略,六军咸悦康。
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
白话译文
阅兵的场地在临近江水的长江北岸,奔流的江水是何等的汹涌澎湃。
兵阵中竖起的铁戈长矛如山林般茂密,黑色的铠甲折映着耀眼的日光。
壮威豪猛的将军们透露出奋勇歼敌的暴烈愤怒,蕴涵着纵横八方的胆略和豪气。
有谁认为那广延的江水难以渡过?我看一束芦苇之伐就可轻松穿越。
兵法的上策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不诉诸武力而谋得和平才称得上是贤良所为。
周朝的先人古公但父以岐地作为蓄积酝酿之地,武王灭商实在是要归功于曾祖父的奠基。
春秋时的谋士孟献子为晋国出计在险要的虎牢之地修筑城防,迫使郑国畏战而俯首称臣。
汉将赵充国以万人屯田开荒种地;使得先零部落没了牧野而不战自乱,四万人降服汉朝。
我们在淮河泗水之间发展农业,在徐州一带也修筑军事瞭望监察设施。
我认为这是适当使用正确的权谋和策略的方式,所以各部队能喜悦安康。
哪会向《诗经·东山》所述得胜后班师时出现的那种疲惫,那是一种绵绵难述的忧伤!
作品鉴赏
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面对湍急的长江,观看雄壮的军队,军队就像声势浩大的长江一样。江:长江。汤汤(shānɡ):河水急流的样子。
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茂密的戈矛像山林一样,日光照耀在黑色的铠甲上发出夺目的光芒。戈:青铜制成,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的兵器,秦以后逐渐消失。其突出部分名援,援上下皆刃,用以横击和钩杀。一作霜。矛:有柄的长兵器,一头有利刺。玄甲:铠甲。玄,青赤色。
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勇猛的将军满怀怒气,赤胆忠心,斗志旺盛。纵横:这里指斗志旺盛,奔放无际。
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谁说江水宽广?用一只苇叶作舟就可以渡过。航:渡过。《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毛传》:“杭,渡也。”
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不通过战争而使敌人屈服,把兵器收藏起来不用,才能称得上是贤德善良。不战屈敌虏:一作不战能屈敌。《孙子·谋攻》:“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戢(jí)兵:收藏兵器。
古公宅岐邑,实始翦殷商——古公亶父居住在岐邑,实际上是消灭殷商的开始。古公:即周太王古公亶父,传说为后稷的十二代孙,周文王的祖父。他不愿为争地而战,因而在戎狄攻打豳地时,古公亶父率部族离开豳地迁居到岐山。人们知其仁德而归附,周族得以兴旺发达。宅:居住。岐邑:地名。在今陕西岐山。翦:除灭。
孟献营虎牢,郑人惧稽颡——孟献子以形势险要的虎牢为营,郑国人恐惧万分,叩首称臣。孟献:孟献子,春秋时鲁国大夫仲孙蔑。公元前571年,晋、宋、卫等国攻打郑国,后来鲁国也参加进来。孟献子提出“请城虎牢以逼郑”的建议。事见《左传·襄公二年》。虎牢:古邑名。春秋时属郑国,旧城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形势险要,为军事重镇。汉初于此置成皋县。稽颡(sǎng):跪拜。意为臣服。稽,叩头至地。颡,额头。
充国务耕殖,先零自破亡——赵充国致力于开垦田地,发展农业生产,先零羌因此破败灭亡。充国:指西汉名将赵充国(前137—前52)。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人。善骑射,通兵法,为人沉勇而有方略。汉武帝时,以破匈奴功拜中郎将。汉宣帝时,以定册功封营平侯。西羌事起,赵充国以七十多岁的高龄,驰马金城,击破先零。
后罢兵屯田,振旅而还。曾言“屯田十二便”,寓兵于农,致力于地方的开发与稳定。务:致力于,从事。耕殖:即耕植,指屯田,垦种土地。殖,一作植。先零:汉代羌族的一支,又称先零羌。最初居于今甘肃、青海的湟水流域。后离开湟水。汉宣帝时,复渡湟水,为赵充国所破。后渐渐与西北各羌族融合。
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在淮水、泗水流域发展农业和屯兵,在徐方建立都城。淮泗:淮河和泗水。淮泗间指曹丕故乡谯郡(今安徽亳州)一带。筑室,即长期留下来屯兵之意。都:建立都城。徐方:即徐戎,古族名。东夷之一。夏至周分布于今淮河中下游。周初建立徐国在东夷中最称强大,曾数次联淮夷等抗周。春秋时为楚所败,周敬王八年(前512)为吴国所并。
量宜运权略,六军咸悦康——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案,运用正确的计谋,使军队的主体将士都能享有安乐。量宜: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案。运:运用,发挥。权略:计谋和韬略。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诸侯国有三军、二军、一军不等。每军一万两千五百人。后为军队的统称。咸:都。悦康:安乐。
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怎能像《东山》诗描绘的那样,让凯旋的将士充满了积怨和悲伤呢?东山:《诗经·豳风》篇名,写远征士兵归乡途中的思家之情。悠悠:久远。忧:一作悲。
诗人临江观兵,见士卒装备精锐、斗志昂扬,不禁发出“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的感慨。此语豪迈自信,鼓舞人心。作为魏国的最高统治者,曹丕深知“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的古训。随后,诗人从战略的高度追忆古公亶父、孟献子、赵充国之事,以表明“量宜运权略”的思想。末二句以《东山》诗为结,通过为出征将士着想,表达对出征将士返回家园后的关心之情。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冬,洛阳城飘着细雪,魏王曹丕的府邸张灯结彩,朝臣们正为即将到来的禅让大典忙碌。而在城郊一座简陋的灵堂内,一位身着素服的官员却跪在...
曹丕 2025-08-22 东汉后期:在权力倾轧与民生困局中走向崩塌东汉自光武帝刘秀开国至汉献帝禅让曹丕,共历195年。当历史的车轮驶入后期,这个曾经以“光武中兴”为荣的王朝,却深陷政治腐败、经济崩溃与社会动荡的泥潭。外戚与宦官...
刘秀 曹丕 2025-08-21 陈群与司马懿:曹魏权力场中的双璧之交在汉末三国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陈群与司马懿的交往超越了简单的君臣关系,他们既是曹丕“太子四友”的核心成员,又是曹魏政权制度建设的共同奠基者,更是权力斗争中相互...
曹丕 司马懿 2025-08-18 曹彰与曹丕:宗室兄弟的权力博弈与命运交织在三国群雄逐鹿的宏大叙事中,曹魏宗室内部的权力斗争同样充满戏剧性。作为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的嫡次子,曹彰与长兄曹丕的关系始终笼罩在“储位之争”的阴影下。然而,通...
曹操怎么死的 曹丕 2025-08-06 三曹:汉魏风骨的文学丰碑在汉末魏初的动荡岁月中,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以政治家与文学家的双重身份,共同铸就了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星辰之一。后世将这三位曹氏父子合称为“三曹”,这一称谓不仅...
曹操怎么死的 曹丕 2025-08-05 曹丕:从权谋之巅到壮志未酬的终章在三国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曹丕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复杂多面的性格,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承继父业,终结汉朝四百余年统治,建立曹魏政权,成...
曹丕 2025-07-30 曹节与曹丕:同为曹操血脉,却非同母所生——一场被历史迷雾遮蔽的家族真相东汉末年,权臣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姿态掌控朝局,其家族内部的关系网络亦如政治棋局般错综复杂。其中,汉献帝第二任皇后曹节与魏文帝曹丕的兄妹关系,常因史料记载...
曹操怎么死的 曹丕 2025-07-24 建安七子为何没有三曹:文学集团的分野与历史定位的逻辑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群体命名的创作高峰,其核心由“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与“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构成。然而,这一...
曹操怎么死的 曹丕 2025-07-23 曹丕的情感天平:伏寿与甄宓的爱恨迷局在三国纷争的权力漩涡中,曹丕的情感世界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他究竟更倾心于汉献帝的皇后伏寿,还是自己的发妻甄宓?通过梳理正史记载与文学演绎的边界,我们可以发现...
曹丕 甄宓是谁的妻子 2025-07-15 东乡公主:被湮没在政治联姻中的魏晋红颜在三国群雄的刀光剑影中,曹魏宗室女性的命运如同飘零的落花,即便贵为公主也难逃政治博弈的漩涡。魏文帝曹丕之女东乡公主,其人生轨迹在史籍中仅存只言片语,却折射出汉末...
曹丕 2025-07-0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