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福陵的月牙影壁居然预测了清朝十一位皇帝的寿命 清朝统治的268年,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至今无法解释的惊奇案件,比如雍正惨死,泰陵中究竟有没有人头?乾隆在位六十年间曾七下江南到底是否与传说一般是为了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顺治皇帝是否真的为了董鄂妃弃帝位出家
清福陵的传说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陵墓,被称为“福陵”,位于盛京东郊的东陵公园内。进了门,是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松林,连绵不断,一片墨绿。特色建筑红墙金瓦,很是气派。清太祖努尔哈赤作为清王朝的奠基者,丰功伟绩传颂至今。他25岁
清福陵的建筑特色及其主要建筑 清福陵地处于沈阳市东郊二十里的天柱山上,整个占地面积为19.48万平方米。整座陵墓背倚天柱山,前临浑河,自南而北地势渐高。陵寝葬三人: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孟古哲哲、孝烈武皇后(大
首崇满洲政策的弊端与改制 过份安逸的生活终使满洲人的风俗从骑射民族的勤俭朴实变为奢华糜废,以至于可用于国事之人越来越少。随着国力日衰,清政府对满洲人的生计问题已然鞭长莫及。一方面是八旗生计日益艰难,特别是康熙八年(1669年)最终
清福陵的历史沿革 清福陵,又称沈阳东陵,位于沈阳东郊的东陵公园内,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陵墓,因地处沈阳东郊,故又称东陵,为盛京三陵之一。天聪三年(1629年)选定在盛京的东北郊外营建陵墓,总面积约19.48万平方米。福陵初建时,
首崇满洲政策的主要表现 清军入关之前,清太宗皇太极已仿照明制,设内三院和六部。入关后睿亲王多尔衮在基本沿袭明制的同时,为了巩固满洲王公贵族的最高统治地位和对全国的统治,确立了“首崇满洲”或称“满洲根本”的基本国策。政治议政王
永陵的简介 抚顺市新宾县境内的清永陵被誉为关外第一陵,这里葬着清王朝的六位祖先。与沈阳市境内的昭陵、福陵统称为关外三陵。清永陵始建于1558年,初称兴京陵。1659年,改称永陵。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陵内葬着努尔哈赤的
关外三陵的清昭陵简介 清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至顺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后历经多次改建和增修而呈现现在的规模,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为清初“关外三陵
清朝顺治帝首崇满洲政策 首崇满洲一词源于詹事府少詹李呈祥上书于部院裁撤满官、专用汉官之时顺治帝的答复。即保证满洲八旗在政治权利上的优势地位,是清朝的根本国策之一,基本上与王朝相始终,是清帝国分层次的等级民族统治政策的一个体现
关外三陵的福陵简介 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那拉氏陵寝,因坐落在沈阳市东北11公里处。故又称东陵。努尔哈赤是满族人,姓爱新觉罗,受明册封为女真族(满族前身)建州部首领,后来统一了女真族各部,建立了金(史称后金)政权
豪格生平简介 爱新觉罗·豪格(1609年—1648年),清太宗皇太极之长子,母为继妃乌喇纳喇氏(皇太极第二任大福晋)。满洲正蓝旗人。豪格初封为贝勒,天聪六年(1632年)七月,晋封为和硕贝勒。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晋封为和硕
顺治帝两度废后之谜 在清朝历史上,也有过帝王废后。比如顺治和他的孙子乾隆。不过乾隆废后只是打入冷宫而已,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废后。要说起顺治废后从很大程度上和他的性格有关。《燕途纪行》中记载顺治的性格是这样的;“气狭性暴,间
多尔衮生平简介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天命十一年(1626年),多
清世祖废后 清世祖废后,生卒年不详,博尔济吉特氏,名额尔德尼本巴。清世祖顺治帝结发妻,废后,清朝第一位从大清门抬入紫禁城的皇后,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孝庄文皇后侄女。清朝第三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博尔济吉特
吴良辅生平简介 吴良辅(?—1661)清初内监。顺治年间,曾提倡将在关外管理皇室事务的内务府改为仿效明朝的内府二十四衙门的十三衙门,被朝廷所采纳。顺治十年(1653)六月,即有设置乾清宫执事、司礼监、御用监、内官监、司设监、
清朝十三衙门的组成和发展过程 十三衙门,机构名。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由宦官吴良辅等的建议,设立“十三衙门”,作为内廷机构,为皇帝及其家族服务,在宫廷内侍奉皇室及其家族,以宦官为主管。简介十三衙门就是宦官衙门,主管也是宦官。由清朝
顺治澄清吏治 福临吸取明朝灭亡教训,澄清吏治,是福临亲政期间考虑最多、也最伤脑筋的问题。他为稳坐天下亟力寻求长治久安之策,一再向臣下求言。顺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令在京七品以上满汉文武官员陈述革除积弊的办法。他推行
顺治实行招抚政策 福临在政治上积极推行宽松和招抚政策以缓和矛盾,对各地出现的反抗斗争他不主张一概坚决镇压。允许原清兵入关时俘获而隶旗下为奴的汉人回乡探亲,以示满汉一视之仁。对各地的抗清势力和抗清活动他坚持剿抚并施的方针
顺治帝重用汉臣 在顺治之前,由于明清两朝的紧张关系,所以努尔哈赤与皇太极即使接纳了明朝的降将,但是在正式派发具体任命之时,还是有诸多顾虑和戒心的。而顺治在1651年(顺治八年)亲政之后,突破传统开始大力任用汉臣,诸如范文
顺治死亡原因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二,福临安排吴良辅出家为僧。这天他亲临悯忠寺观看吴良辅出家仪式。归来的当晚即染上天花,发起高烧来。他预感病体沉重,势将不支,初六日深夜急召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及原内阁学
顺治成为佛教教徒的过程 福临亲政初期即认识了天主教耶稣会士汤若望。福临亲政后,汤若望的地位迅速提高,当年即被封为通议大夫、太常寺卿,十年三月赐名“通玄教师”,十二年授为通政使,十五年诰封光禄大夫,秩为正一品。这完全是福临重视
顺治帝十四岁亲政 顺治在多尔衮死后,迅速的将统治的权利,收回到自己的手中。多尔衮死前,基本上是直接压抑着许多的政敌,顺治的哥哥豪格,几乎就是这样给他压死的,同时多尔衮亦非寿终正寝,多尔衮死的时候正值壮年,怎样的也不可能
顺治帝六岁登基 爱新觉罗·福临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第九子,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三十日,生于盛京,其母为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清太宗皇太极驾崩,由于未预定储嗣,所以在这一
清朝的赋役制度 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标志着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丁税)的废除。是康熙皇帝“滋生人丁永不加
《欧阳生文集序》原文及其翻译 《欧阳生文集序》是清代政治家曾国藩的散文作品。清代中晚期,桐城派在文坛上占据主导地位,影响非常广泛。此文的前半段便简述了桐城派的传承,后半段方转而写欧阳生,文笔简洁畅达。文章还对桐城派百余年的发展,特
《登泰山记》的原文及其翻译 《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学者王
《经史百家杂钞》内容简介 曾国藩编纂的一部古文精华集,共二十六卷。《经史百家杂钞》一书,是从清末到民国,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较大、继姚鼐《古文辞类纂》之后的又一部有名的古文选读本。全书共分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
马戛尔尼对清朝的评价 马戛尔尼组团访华、并且记下了自己在的所见所闻。他对当时的有褒有贬,毁誉参半。乾隆时期的马戛尔尼来以后,对各地进行观光游览,记录下来大量笔记。通过这些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以及人民生活。在觐
《古文辞类纂》内容简介 《古文辞类纂》是清代姚鼐选编。所选文章,以“唐宋八大家”之作为主;其前选入战国、秦汉的部分作品,其后选入明代归有光、清代方苞、刘大櫆的作品,中间选入少数元结、李翱、张载、晁补之的作品。魏晋六朝之作,只
姚鼐的历史评价 姚鼐,字姬传。安徽桐城人。刑部尚书姚文然之玄孙。乾隆中期进士,充礼部主事、记名御史。出任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任《四库全书》纂修官。辞官后主讲江南紫阳、钟山书院四十余年。从学于刘大櫆。于经史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Copyright@ 2016-2025 爱上历史 www.3233.cn 网站备案号 : 皖ICP备18012316号-8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28-41-68-22-02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朱元璋
孝庄
乾隆
秦桧
土木堡之变
清朝官职对应的现代官职
长津湖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