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豪格(1609年—1648年),清太宗皇太极之长子,母为继妃乌喇纳喇氏(皇太极第二任大福晋)。满洲正蓝旗人。豪格初封为贝勒,天聪六年(1632年)七月,晋封为和硕贝勒。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晋封为和硕肃亲王,同年六月,掌管户部的事务,十二月跟随皇太极亲征朝鲜王朝。
崇德三年(1638年)八月,陪同多尔衮进攻明朝,翌年四月班师。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被降为郡王。崇德七年(1642年)七月,因为军功重新晋封为亲王。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因为中伤多尔衮被削爵,之后跟随清军入关,清定都北京后,仍封肃亲王。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被授为靖远大将军出征四川,同年十二月灭张献忠政权。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凯旋回京,三月,被多尔衮构陷削爵,事后被幽禁,同年四月死于狱中,时年四十岁。
顺治七年(1650年)正月,多尔衮与兄阿济格各纳其福晋一人。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顺治帝亲政之后为豪格昭雪,恢复其封爵。顺治十三年(1656年)九月,追谥为肃武亲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配享太庙。特诏改现袭爵位之显亲王,复始封王号曰肃,世袭罔替。八月,入祀盛京贤王祠。
年少征战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肃亲王豪格出生,他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一子,早年时期他就跟从其父皇太极征讨蒙古董夔、察哈尔、鄂尔多斯等部,几场仗下来都有战功,被祖父努尔哈赤封为贝勒。天命十一年(明天启六年,1626年),豪格跟从大贝勒代善等人征讨蒙古扎鲁特部,豪格在这场战役中表现突出,亲手斩杀了扎鲁特部的贝勒鄂斋图。
天聪元年(明天启七年,1627年),其父皇太极即位为后金大汗之后发动了宁锦之战,豪格在锦州与明军大战,击败了明军,然后又率领一支军队维护塔山的粮运。天聪二年(明崇祯元年,1628年),为了配合皇太极对蒙古的战略,他又偕同贝勒济尔哈朗一起征讨蒙古固特塔布囊,将其击败之后诛杀,尽收其部。
天聪三年(明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皇太极因难以攻破明朝经营的关宁锦防线,亲率八旗军绕道蒙古突入内地,豪格也参加了这次战斗,他和三贝勒莽古尔泰等人一起巡视通州的渡口,八旗军逼近明朝首都北京之后,包围并攻打北京。
豪格在广渠门外亲自率兵迎击明朝宁、锦方向而来的援兵,明军在其右设伏,豪格率领所部兵马与明军奋战,一直冲击到北京城壕,明军被击溃。之后豪格与贝勒岳讬、萨哈廉一起包围北京以东的永平,攻克了香河。
天聪六年(1632年),他又跟随大军讨伐察哈尔部,率领军队进入明朝边境,大肆攻略归化诸路。同年六月,进封为和硕贝勒。
天聪七年(明崇祯六年,1633年),皇太极与诸贝勒、大臣商讨进一步兴国的大计,皇太极向大臣们询问,明朝、朝鲜、察哈尔这三个地方,先打哪个。
豪格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应该先攻打明朝,如果我们仅仅得到了锦州,其他的城池却得不到,那就会旷日持久,恐怕会劳师疲众、不利于我。应该从蒙古绕道进入,并且晓谕当地的各个明朝村落,我们进入是因为他们的君主不肯和我们议和,他们就会怨恨崇祯帝。
再采用更番法,等到我们马肥的时候,增加使用大炮,一支人马出宁远,一支人马出蒙古旧道,夹攻明朝的山海关,如果还不能攻下来,就在附近屯兵并招致当地的流贼,驻军在通州,等到明军懈怠的时候再攻打他们。如果那样的话,朝鲜、察哈尔就可以缓缓图之了。”他的见解受到了皇太极的赞赏,所以同年八月,八旗军攻打山海关。
天聪八年(明崇祯七年,1634年),他跟从皇太极自宣府直趋朔州。豪格与扬古利一起毁掉了明朝的边墙,分兵从尚方堡一带进入内地,攻掠了朔州及五台山,又跟从皇太极巡视山西大同,击败了明朝的援军。
天聪九年(1635年),豪格和多尔衮前往黄河河套地区,招抚察哈尔部众。此次进军,进展顺利,先后招降林丹汗的妻子囊囊福晋、苏泰福晋、林丹汗的儿子额哲。林丹汗曾得到元朝传国玉玺,上有“制诰之宝”四字,将玉玺呈献给皇太极。群臣因而劝进皇太极上尊号称帝。察哈尔还抵归化城,豪格率军再次劫掠山西边郡,毁宁武关,率军进入代州、忻州。
受封亲王
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1636年)四月,其父皇太极称帝,作为皇太极的皇长子,豪格被进封为和硕肃亲王,并兼掌户部的事务。很快因为和岳讬流露出对皇太极有怨心,连坐被降为贝勒,解除户部的职务,罚银一千两。不过很快就又获得重用,和睿亲王多尔衮一起攻打锦州,仍然掌管户部。
同年十二月,皇太极以朝鲜不遵盟约之名亲征朝鲜,豪格跟从皇太极出征,他和多尔衮一起自宽甸入长山口,攻克昌州,在安州大败朝鲜兵。又派遣大将击败了朝鲜的援兵,大军到达宣屯村,那里的村民说:“黄州的守将听说国王被困在南汉山城,派遣一万五千兵马前去救援,已经出发了三天了。”豪格率领清军行进了一昼夜,追到了陶山,击败了朝鲜兵。
崇德三年(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九月,清军进入内地,豪格率领军马自董家口破边墙而入,在丰润击败了明军。攻下了山东,招降了高唐,劫掠一番直至曹州,又攻下了东光。
崇德四年(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四月,大军班师,皇太极赐给他两匹马、白银一万两,再次管理户部的事务,恢复原来的封爵。又和豫亲王多铎一起击败了宁远的明军,斩杀明将金国凤。
崇德五年(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六月,皇太极为了长期围困锦州,决定在义州附近屯田,豪格奉命和多尔衮一起在义州屯田,割掉了锦州的麦子,攻克明军很多城池。明军见清军来袭于是袭击了镶蓝旗的大营,豪格率军击败了来犯的明军。
在女真族的历史长河中,布喜娅玛拉(即东哥)与皇太极的名字常被并提,但二人是否真正有过情感联结或婚姻关系,需从历史与文学两个维度进行辨析。一、历史真相:布喜娅玛拉...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9-10 和硕公主与固伦公主:清朝皇室嫡庶之别的具象化符号在清朝的公主等级体系中,“和硕”与“固伦”不仅是两个封号,更是皇室嫡庶制度的具象化符号。自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仿明制确立公主等级制度以来,这两个封号始终承载着...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9-09 八旗:清朝统治的基石与枷锁八旗制度,作为清朝最核心的社会组织形式,既是满族从部落走向帝国的军事利器,也是最终拖垮王朝的沉重枷锁。这项起源于白山黑水间的制度,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人的完...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8-28 八旗每一旗有多少兵马?深度解析清代八旗兵力配置清代八旗制度作为满族统治的核心军事与社会组织,其兵力配置直接关系到王朝的兴衰存亡。从努尔哈赤初创四旗到皇太极扩展为二十四旗,八旗的兵力规模与组织结构始终处于动态...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8-07 德因泽与皇太极:权力棋局中的隐秘博弈在清朝开国史上,德因泽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边缘人物。这位无姓氏记载、未生育子女的庶妃,因举报大妃阿巴亥与代善的暧昧关系而名留青史。然而,这场看似偶然的宫廷风波背后,...
皇太极的皇后 代善 2025-07-22 豪格结局:权力漩涡中的悲剧英雄在清朝初年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皇太极长子豪格的命运如同一颗流星,短暂地闪耀后便坠入黑暗深渊。这位战功赫赫的肃亲王,最终在权力斗争中含冤而死,其结局不仅是个人的...
皇太极的皇后 豪格 2025-07-17 孙承宗的结局:忠烈殉国与历史悲歌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清军分两路大举南侵,皇太极亲率大军直逼保定高阳。这座河北小城,因一位七十六岁老人的存在,成为明清战争史上最悲壮的注脚——明末名臣孙...
皇太极的皇后 孙承宗 2025-07-08 索尼:康熙朝的忠臣之辩与权力密码在清朝初年的政治棋局中,赫舍里·索尼的名字始终与“权臣”“忠臣”的争议相伴。这位历经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的元老,以首辅大臣之姿主导了少年康熙亲政的关键转折,却...
皇太极的皇后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06-20 代善为什么要杀儿子和孙子:清初权力漩涡中的亲情绞杀在清初皇权更迭的血雨腥风中,礼亲王代善亲手处决儿子硕托、孙子阿达礼的事件,堪称满洲贵族内部权力斗争最惨烈的注脚。这位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三朝的“铁帽子王”...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6-13 松锦大战:明朝错失的战机与必然的败局松锦之战是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1640年)至崇祯十五年(崇德七年,1642年)间,清帝皇太极发动的一场旨在消灭明朝关外最后一支精锐、打通关宁锦防线的战略决...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6-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