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分封了四位藩王,没造反的是哪位?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清初康熙年间有“三藩之乱”,三藩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他们均是明朝的降将,在清朝入主中原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在明末清初的战争中,清朝实际上分封了四位藩王,还有一位就是定南王孔有德。对于孔有德来说,因为作战失败,最终自刎,所以没有参加清朝初期的“三藩之乱”。孔有德(1602年?—1652年),字瑞图,辽东盖州卫(今辽宁省盖县)人,原籍山东,明末清初将领。相对于吴三桂,孔有德可谓更受清朝的器重,比如清朝两次对孔有德封王,这就是吴三桂都没有的待遇。

一
首先,根据《明史》等史料的记载,孔有德大约出生于万历三十年(1602年),“长于弓马,不识字”。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占领辽沈后,孔有德投奔毛文龙。在明朝末年,毛文龙是一位比较重要的将领。在抵抗后金(清朝)的战役中,毛文龙立下了战功。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毛文龙最终被袁崇焕斩杀。而作为毛文龙的部将,孔有德自然失去了仰仗,这成为孔有德归降后金(清朝)的原因之一。
崇祯元年(1628年),袁崇焕督师辽东,借机处死毛文龙,其旧部由副将陈继盛统辖。孔有德为毛文龙的结局感到非常寒心,终日闷闷不乐,于是投奔了孙元化,随孙元化去了登莱。到了崇祯四年(1631年),孔有德发动吴桥兵变,不久投降后金。
由于孔有德带来了后金急需的舰队、大炮及匠人,所以皇太极对他们的投降极为重视,亲率诸贝勒出盛京十里迎接。面对前来归降的孔有德,皇太极可谓充分信任,依然让孔有德率领一支兵马,这可以说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了。
崇祯九年(1636年),清朝正式建立的时候,孔有德受封恭顺王,这是孔有德第一次被清朝封王。在以后清朝对明战争中,孔有德大多参与其中,立下汗马功劳。所以,在笔者看来,如果不是兵败的话,孔有德自然会和吴三桂等人一起,成为清朝初期的四大藩王,而不是三大藩王了。
二
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部克襄阳、荆州、德安、承天等府,张献忠部陷蕲州,明将左良玉逃至安徽池州。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率领起义军围攻明朝都城。十八日晚,崇祯皇帝朱由检选择自缢,这意味着明朝正式灭亡。在明朝灭亡后,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最终选择和清朝大军联手,以此击败了李自成。
根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后,孔有德跟随爱新觉罗·多铎追击李自成和南明力量,平定了江南各地的抗清斗争。凯旋后,孔有德回到辽阳。

顺治三年(1646年),孔有德被清朝授予平南大将军,而这,自然和吴三桂的平西大将军不相上下了。在此基础上,孔有德率军进攻南明永历朝廷,从此孔有德开始单独统兵。他占领了湖南地区,但是,孔有德在桂林被瞿式耜等人打败。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南明的存在时间比较短暂,但是,南明朝廷在联合李定国等张献忠的部下后,还是具备反击清朝的实力,并且取得了不少胜仗。
三
顺治五年(1648年)六月,孔有德来到武昌候旨换防,其间金声桓、李成栋反清,各地清军向孔有德求救,孔有德却不发一兵一卒。孔有德班师回京后,江南一带的形势趋于平稳,清廷又打算调三顺王南征,起初决定以孔有德守福建,尚可喜平广西,但是,尚可喜认为广西地处偏僻,情况复杂,有意推辞。面对这一情况,孔有德却是“毅然以粤西为请”。对此,在笔者看来,孔有德主动请缨,却是比较勇猛。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这一次毛遂自荐,却最终导致自己走向了败亡。
顺治五年(1648年),清朝改封孔有德为定南王(这是孔有德第二次封王),率军二万出征广西,并携家镇守。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孔有德能够消灭南明势力的话,那么,孔有德日后将会镇守广西,成为清朝的藩王之一。因此,正是因为这一目标的激励,促使孔有德在尚可喜推辞之后主动请缨。
根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顺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孔有德率清军破桂林,俘虏南明重臣张同敞、瞿式耜及靖江王朱亨歅等,孔有德住进了靖江王府,改为定南王府。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孔有德在随后一年时间中几乎占领了广西全境,但表面风光的背后却是强弩之末。因为在这个时候,南明将领李定国已经将矛头对准了李定国。虽然李定国原先不是明朝的将领,但是,在明朝灭亡后,李定国却对南明忠心耿耿,以此抵挡清朝大军。而这,无疑和出自明朝的孔有德、吴三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四
最后,顺治九年(1652年),南明西宁王李定国率东路军收复湖南大部,并南下广西,直趋桂林。同年六月,清朝定南王孔有德亲自率军前往兴安县严关,扼险拒守。但是,让孔有德没有想到的是,明军以象阵大破清军,取得严关之战的胜利。这场战役失败之后,孔有德狼狈奔回桂林,下令紧闭城门,惶惶不可终日。
面对仓皇而逃的孔有德,李定国显然没有给他喘息之机,而是乘胜追至桂林,将城池包围。顺治九年(1652年)七月初四,南明大军登云梯攻城,孔有德额头已中一箭,他自知走投无路,便选择自刎而死。在孔有德自尽后,其子孔廷训逃跑过程中被南明大军俘获,仅有一女孔四贞逃脱。
根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顺治皇帝听说孔有德死讯后,赐谥号武壮,两年后孔四贞奉其父遗骸还京,顺治帝命三品以上大臣郊迎,给予厚葬。对于顺治皇帝的这一举动,不仅是在褒奖孔有德,也是安抚其他归降的明朝将士。值得注意的是,孔有德之子孔廷训在顺治十五年(1659年)被李定国下令处斩,而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则被孝庄太后收为养女。
总的来说,清初,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和吴三桂四位著名的明朝降将,在投降清朝以后均被封王,而且他们在消灭南明和起义军势力的时候特别卖力,对清朝死心塌地。所以,如果孔有德没有被李定国消灭的话,清朝初期就是四个藩王的格局了。在孔有德去世后,清朝初期最终形成了吴三桂等三藩的格局,并爆发了三藩之乱。至于已经去世的定南王孔有德,自然不可能参加三藩之乱了。
田文镜(1662年—1733年),字抑光,清朝康熙、雍正时期的重要大臣,原隶籍汉军镶蓝旗,雍正五年(1727年)因功抬入汉军正黄旗。他以铁腕治政、清廉刚正著称,...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0 权力漩涡中的父子博弈:康熙两废胤礽的深层动机解析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秋,塞外行宫的寒风中,55岁的康熙帝当众痛哭流涕,宣布废黜皇太子胤礽。这场持续三十余年的储位之争,不仅撕裂了清廷权力结构,更暴露出封建...
康熙的儿子们 胤礽 2025-11-20 纳兰明珠:康熙朝权臣的辉煌与沉浮,词人纳兰性德之父在清代康熙朝的璀璨星空中,纳兰明珠无疑是一颗耀眼夺目的星辰。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显赫的官职,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作为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
康熙的儿子们 纳兰性德 2025-11-20 佟国维的“双面棋局”:支持八阿哥与善终背后的政治智慧在康熙朝“九子夺嫡”的激烈角逐中,佟国维作为上书房首辅、康熙帝的亲舅舅,始终以八阿哥胤禩支持者的形象活跃于朝堂。然而,这位看似押错宝的重臣,最终却以“善终”收场...
康熙的儿子们 胤禩 2025-11-19 康熙晚年为鳌拜平反:权臣与忠臣的复杂历史镜像1669年,16岁的康熙帝以“布库戏”为掩护,智擒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鳌拜,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被后世视为少年天子巩固皇权的标志性事件。然而,五十年后的康熙五...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9 康熙后宫姐妹花:繁华背后的命运沉浮在清朝康熙帝的后宫中,有四对姐妹花的故事格外引人注目。她们身处权力与情感交织的深宫,各自有着不同的命运轨迹,或荣耀一时,或凄凉终老,其结局令人唏嘘不已。赫舍里氏...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1-19 鳌拜权倾朝野:康熙圣旨亦难逃其“二次审批”在清朝初期的政治舞台上,鳌拜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多年的征战积累,逐渐在朝廷中崭露头角,最终成为权倾一时的权臣,其权力之大,甚至到了...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7 权臣末路:康熙对鳌拜的处置与历史回响1669年盛夏,北京紫禁城南书房内,14岁的康熙帝以摔跤少年为掩护,突然发难擒获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鳌拜。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不仅改写了清朝政治格局,更在历史...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4 雍正与宜妃:权力更迭下的恩怨纠葛在清朝康熙与雍正两朝交替之际,宫廷内的权力斗争错综复杂,其中雍正帝与康熙宠妃宜妃之间的恩怨,成为这段历史中颇具戏剧性的一幕。雍正对宜妃的羞辱,背后交织着个人情感...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12 施世纶:靖海侯之后,清朝第一清官的传奇人生在清朝康熙年间的政治舞台上,施世纶以其清廉正直、勤政爱民的形象,成为那个时代的一股清流。作为靖海侯施琅之子,他不仅继承了家族的荣耀,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
康熙的儿子们 施琅 2025-11-11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